中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效果观察

时间:2022-10-09 03:39:04

中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丹参联合柳氮磺胺吡啶(SASP)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粉口服。6周后比较临床症状、内镜及组织学疗效。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76.6%和9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溃疡性结肠炎;丹参;柳氮磺胺吡啶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临床特以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为主要表现。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未明,临床上缺乏满意的治疗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们消化科应用丹参粉联合柳氮磺胺吡啶(SASP)为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0例,取得良好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门诊及住院溃疡性结肠炎60例。诊断标准参照1993年太原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1]制定。纳入病例标准及排除病例标准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SASP),治疗组(丹参+SASP)。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8~65岁,平均39.58岁;病程2个月~20年;轻度者13例,中度者14例,重度者3例。治疗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8~67岁,平均42.58岁;病程半个月~27年;轻度者13例,中度者13例,重度者4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职业、病程、病情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SASP(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g,口服,4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粉15g,口服,2次/d。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给予易消化、少纤维和富含维生素饮食,禁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及乳制品,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卧床休息,及时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疗程均为6周。

1.3疗效判定标准肠镜及组织学分级:肠镜所见分为:0级:正常或愈合、静止期表现,可伴假息肉形成;Ⅰ级:黏膜轻度充血、水肿,可有接触出血或脓性粘液附着;Ⅱ级:在Ⅰ级基础上伴有颗粒状糜烂、接触出血或自发出血;Ⅲ级:黏膜广泛糜烂,浅溃疡或严重溃疡伴出血。组织学所见分为:0级:黏膜层少量单核细胞浸润;I级:黏膜及固有层少量单核细胞、多核细胞浸润,间质充血、水肿、杯状细胞减少;II级:黏膜层及固有层中等量多核细胞浸润,间质充血、水肿、杯状细胞减少,腺体破坏,陷窝脓肿形成;III级:上述变化伴糜烂、溃疡形成。疗效评价:治疗后进步2级或降至0级为显效,进步1级为有效,无进步或恶化为无效。

1.4临床症状改善临床治愈:临床体征消失,粪常规阴性,结肠镜检查溃疡愈合,糜烂消失,病理检查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检查黏膜轻度炎症反应及部分假息肉形成;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内镜及病理检查均无改善。

1.5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疗效比较用Ridit分析。

2结果

临床症状、内镜及组织学疗效(见表1~3)对照组与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76.6%和96%;镜下炎症程度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和90%;织学炎症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和90%。治疗组在临床症状、内镜、组织学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UC是临床常见疾病,尤其在欧美发病率为3/10万~15/10万,患病率在50/10万~80/10万。在我国近十年来发病率逐年攀升,尚缺乏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UC是一种多因性或原因不明的肠道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性疾病,以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糜烂、溃疡、出血、炎肉变为特征。该病有遗传倾向,可能为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并与环境及精神因素有关。近年来,有关氧自由基损伤及微循环障碍等与UC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该病病因及病理生理改变复杂,以激素、柳氮磺胺吡啶和免疫抑制剂为主的传统治疗手段疗效欠佳,且副作用较大;尤其重度患者常需长时间大剂量应用激素,故易出现大出血及肠穿孔等并发症。近年研究证明,UC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和明显的微循环障碍,有黏膜下血栓形成,即使病变未累及肠段也有毛细血管微血栓形成、存在。UC活动期血液成分有显著改变,血液促凝血酶激酶,凝血因子Ⅷ,纤维蛋白原增多,血小板聚集活化功能增强及抗凝血酶Ⅲ水平降低,血液呈高凝状态,血液瘀阻,微循环障碍导致肠黏膜缺血缺氧,加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炎症反应。血小板处于明显活化状态,并通过释放炎症介质参与病理变化过程。病情越重,血小板活化越明显,血管内皮损伤越严重,从而引起和加重肠壁炎症反应,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又反过来加重肠壁炎症反应,形成恶性循环。

中药丹参为自由基强力清除剂,能抑制中性粒细胞在炎症反应中产生的氧自由基,具有抗菌、消炎作用,能明显抑制白细胞趋化性及随机运动,稳定细胞膜,减少溶酶体破裂,从而对肠黏膜具有保护作用。同时,丹参还具有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纠正高凝状态及血栓前状态作用,可使局部血液供应增多,增加营养,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丹参还有免疫调节功能,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能从不同环节阻断炎症反应,很好地改善UC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炎症吸收,加快溃疡愈合。

上一篇:脑卒中后并发吸入性肺炎的治疗 下一篇: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89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