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

时间:2022-10-09 02:14:45

浅析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

[摘 要] 本文在分析新形势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之上,从观念层面、制度层面详细介绍了行政事业加强预算管理的措施,能够为全面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献策献力。

[关键词] 新形势 事业单位 预算管理

一、引言

在我国,事业单位是地位相对比较特殊的部门与单位。这表现在行政事业单位不但代表政府承担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监督和服务职能,还在其它很多领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经济建设。财政拨款预算内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预算外资金)和其他收入是构成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的主要来源。由于缺乏约束机制,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相对比较宽松,故此,事业单位未将严格的预算制度摆上议事日程。众所周知,合理部门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完成工作计划需要的保证,它又是确保单位完成各项业务目标的重要手段。

首先,预算管理有助于财政资源的有效配置。大部分财政资源是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并使用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提高是确保财政资金的使用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必然要求。同时,又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有效配置财政资源的,实现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的客观需要。

其次,预算管理有助于控制财务收支的不平衡。根据本单位的客观情况编制预算管理是最基本的要求。当事业单位编制合理的预算指标时,一旦相关指标的实际值与预算值之间出现了差异,再根据编制的预算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原本复杂的过程变得简单、高效起来,可见,预算管理是控制财务收支不平衡的有效手段。

最后,预算管理有助于国家对宏观政策的引导。国家财政资源在事业单位内部进行“分配”,并投入国民经济建设的过程体现在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过程之中。可见,部门预算的编制也体现着国家宏观调控所扶持的方向,有利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实现。

基于此,笔者结合近几年本单位和了解相关单位预算编制、执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以期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贡献一份个人的力量。

二、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现状

(一)预算管理意识薄弱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与员工对预算管理的作用认识存在不足,加之预算编制本身也存在着不切合实际的问题,最终导致对预算管理产生了众多不必要的误解。同时,领导层所关注的重点不是预算管理的准确度的高低,而是本单位所编制的预算能否能为本单位获得更大的利益。这就导致为获取预算结果而编制预算,使得预算存在一些不科学和不切实际的地方。如此预算,又导致领导较少关注预算的执行情况。如此预算管理就很难体现其存在的意义。

(二)预算编制方法科学性不高

推进“零基预算”作为预算编制的方法是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初衷。零基预算不是根据以往的基数来编制预算,而是根据本单位的职责、目标,以及政府下一年度的施政计划,在结合本单位的资源的基础上,区分项目的轻重缓急,重新编制本单位的预算。但是,目前众多预算单位仍坚持使用“基数预算”的老办法,“零基预算”难以落到实处。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性并不高。

(三)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控制机制

事业单位对预算执行缺乏行之有效的控制手段。就一般情况而言,财务部门是预算执行监督的主要部分,但财务部门又缺乏最高的权限来监督其他部门。由于在预算执行时缺乏部门之间的配合,这容易造成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产生不必要的矛盾。

(四)预算编制时间短

目前,绝大多数事业单位编制预算只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短促的时间使得预算单位不能充分论证项目指标,预算编制的结果是缺乏足够可信性的。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预算的编制都得不到实践上的根本保证,又何谈预算的质量。同时,这又促使单位选择比较简单的编制方法,这也是“零基预算法”得不到很好的执行,而“基数预算法”仍然盛行的主要原因。

(五)预算管理编制的人员配备与素质难以满足编制要求

就现状而言,财务部门几乎成为编制财务预算的唯一部门。由于领导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缺乏充分的认识,本单位的预算机构形同虚设,与此同时,人员的配备不足,相关人员的素质也难以满足编制高质量预算的要求。人员配备与素质不能更好的满足预算的编制,又导致预算编制质量的低下。预算编制质量的低下,又会招致领导的埋怨。这便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难以提高预算编制水平。

三、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改进措施

(一)转变观念,提高相关人员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其一,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和员工要意识到预算管理是本单位实现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是全面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预算管理不是对本单位的束缚,而是提供实现本单位职能的有效保障。其二,预算管理不是仅属于财务部门的一部分工作,它更应该成为一个关乎全单位管理水平高低的“系统工程”。如想取得预算管理的预期目的,就要求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这些都需要事业单位领导和员工意识观念的转变。只有在单位内部要树立强化预算管理理念,各部门共同参与加强预算管理的意识。预算管理才能真正的实现其作用。

(二)切实执行“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

“零基预算”与“基数预算”相比,确实增大了编制预算的工作量,但是在诸多预算编制的方法中,它是一种更科学、更切合实际的编制方法。“基数预算法”容易产生“鞭打快牛”的可能。也就是说,哪一个部门严格执行预算,该单位在将来将会面临更为严格的预算约束。在编制预算时事业单位应该严格按照绩效原则要求,权衡收益与成本,体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原则的要求。

(三)提前做好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

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关键在于力保年度预算充分切实可行。为此,预算要尽量细化各项目和项目支出的内容。同时,应该督促有关人员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就应该提前做好预算编制的各项准备工作。譬如,早计划、早打算年度工作目标和规划,要尽早准备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要早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切实做好近几年的滚动专项支出规划,尽量为预算的精细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预算执行监督

预算执行任务的完成不能终于有关的资金支付,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资金使用过程进行监督。其一,制度先行。事业单位要制定必要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财务部门本身就承担着整个单位的财务工作,该部门力量用来监督预算资金的整个使用过程是远远不够的。事业单位必须制定相应的制度,让本单位的审计等业务部门一起参与到资金使用监督活动中来,确保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其二,完善单位内控机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利用内部审计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其三,单位预算经上级单位批复后,严格按照预算批复执行,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是深化预算管理的关键。第四,健全完善检查、监督与考核制度,确保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各级财政部门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不但要负责各基层事业单位预算的审查、资金的分配,同时要对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的事后监督考核,将预算执行考核作为单位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责任人的经济责任考核重要内容和职工奖惩的评定依据。

(五)加强培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

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都由单位财务人员来具体操作,财务人员业务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单位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财政部门一方面,要广泛开展财政法规宣传,严肃财经纪律;另一方面,在保证各预算单位财务人员按时参加继续教育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的组织专业知识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规范业务操作。同时,财务人员也要增强自身的沟通能力,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企业员工了解预算管理的好处。最后,事业单位要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全方位提高相关人员执行预算工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杭群英.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探讨[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年第五期.

[2]卢.浅议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09 年第14 期.

上一篇:内部控制在实践中的应用探讨 下一篇: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