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在中职学校德育课中的运用探析

时间:2022-10-09 12:37:10

案例教学在中职学校德育课中的运用探析

【摘 要】阐述案例教学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运用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德育课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角色替换型案例、与学生密切相关型案例、教师典范型案例、课堂演习型案例、课堂生成型案例是案例教学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运用的有效模式。

【关键词】中职学校 德育课 案例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B-0029-03

案例式教学是教育者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宗旨,遵循教学目的与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习者引入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等方式加强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习者批判反思意识、团体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形式。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社会要求出发,改进德育课的教学方法,使之成为受学生喜欢的科目,是目前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而案例教学能让德育课有效地联系实际,有效激发学生对德育课的浓厚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解决今后在职业生涯中遇到的问题,更好、更快地实现教学目标和德育目标。

一、案例教学在中职德育课中运用的必要性

中职学校德育课案例教学是以课本知识点为基础,运用案例把课本知识与客观实际联系起来,通过教师提出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相应的法律、道德和伦理规范对案例中社会情境的道德问题进行探究讨论学习。在学生形成对案例问题的见解或解决方案过程中,老师加以引导,提升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增强他们的道德意志,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这样也增强了他们理解、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生活中道德问题的能力,从而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实践证明,案例教学在德育课堂中的运用,可以促成中职德育课德育目标的实现,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培养合格中职人才的需要。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决定着中职毕业生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水平,而德育质量不仅决定着中职毕业生将来个人的生活状况,而且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和精神文明层次。要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帮助学校有效地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并且运用到实践中,这是很多中职学校德育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案例教学在中职德育课的运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因为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来源于真实的社会生活,具有明确的实践导向性。

(二)中职学校的生源特点所决定。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是初中毕业生,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人生经历少、接触社会少,因此,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还很模糊,属于徘徊期。一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学习和生活的目标。因此,采取一种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而案例教学具有直观性、真实性、主体性、互动性、实践性、多元性的特点,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可在德育课中应用。

(三)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传统的德育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课本内容,即“照本宣科”,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或者是用“注入式”的单向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使得教师自始至终都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学生的主体性被忽略,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从而导致学生理解和运用能力差,不喜欢上德育课。案例教学是一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教学方式,可以改变传统德育教学中学生的被动地位,着重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在中职德育课中的具体运用

案例教学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方法。要在互动过程中让学生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提高,首先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德育课案例教学是很有意义的一种学习方式,从而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奥苏泊尔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更关注学校课堂情境中学生的规律,他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即新知识与原有认知机构之间产生的实践性关系,而不是表面的、任意的联系。因此教师设计的案例就像一道菜肴,在课堂上运用时既要满足学生“营养好”的需要,也要满足学生“口感好”的需要,更要激发学生想要自己“亲手做”的欲望。

(一)角色替换型案例。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案例一般来源于社会生活。而大多数学生是从学校到学校,还没有踏入社会。因此,即使是真实的故事对于他们仍有一定的距离感。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把案例中的一些角色换成某某学生,既可以拉近距离,又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中职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堂中引入角色替换:把一些法律案例中的人物替换成课堂中学生的名字进行讲授。经笔者的课堂实践证明,学生很喜欢角色替换的案例,每替换一个学生的姓名,全班学生包括其本人在内都非常高兴。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非常活跃,在分析和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并时常给老师提出一些假设性问题,相互提问,相互讨论,共同探究和学习,充分表现出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运用角色替换型的案例时,也要讲究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在角色替换时,教师选的学生要有讲究:选平时上课纪律好、回答问题积极、思维活跃的学生,以拓展案例思考创新或范围;选精神状态不够好的学生,以引起他的注意;选正在开小差的学生,让他的思维回到课文学习的轨道;选胆量小的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鼓励使其心理素质有所提高,从而让德育课课堂成为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的舞台。

(二)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案例。下面是在学习“经济政治与社会”课中的“科学的消费观”时所举案例(此案例是笔者事先对部分住校生进行调查得出的结果)。

经过对本校部分住校生每月的生活费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内宿女生每人每月的生活费平均400元,内宿男生平均450元。问:同学们想一想自己每月生活费要用多少?你是如何支配的?你认为自己的生活费支配是否科学合理?(互动讨论,教师引导)

中职德育课案例应当选择学生周边真实的生活事例,既要有时代性又要有典型性,这样学生可以触摸感受,可以迁移运用。相关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的注意焦点总是推己及人,从自己发展到周边的亲友,再推及、辐射到其他人员和人群,人们总是对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感兴趣,对于自己觉得遥不可及的事件不太关注。正是由于人们普遍存在这一心理特点,所以选择发生在中职学生周边或者学生生活环境中的案例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关注。

(三)教师典范型案例。许多教师在举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例时,都是引用正面的例子,当然这可以给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体现出教师为人师表的高尚品质。但是,反面例子同样可以起到引导学生和教育学生的作用,并且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在上“哲学与人生”课程讲授“实事求是”知识点时,笔者举了一个自己刚刚走出大学校门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发生的一件事:当时本人是一名班主任,学校规定星期日至星期四晚自习期间学生不能看电视,有学生会的成员进行监督检查。一个晚上,本班的学生打开了电视,当时本人与学生会检查成员几乎同时到达班级门口,学生发现老师来了,快速关闭了电视,检查人员扣了本班的纪律分数,本班有学生不服,并说我们没有看电视,本人也说他们没有看电视。显然,本人包庇了学生犯错,之后学生科领导找本人谈话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本人很后悔,做了非常深刻的检讨和反思。

以上案例虽然是举教师本人身上的例子,但是同样可以达到以下效果:一是此案例可以解释课本知识点。二是此类案例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案例,许多学生曾亲耳听过亲眼见过,甚至亲身经历过,体现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认识。三是让学生感到自己与教师的距离拉近了。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和自己一样普通而正常的人,老师也会有过错,并且敢于拿出来作案例分析。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教师表现出来的良好心态自然会成为学生模仿的范例,并且会迁移到学生自己碰到的道德情境中去。

(四)课堂演习型案例。此类案例教学方法是集案例分析与学生模拟演习为一体的教学方式。就“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二课展示职业风采学习“面试礼仪”所举的案例:首先播放课件里面一正一反的两则职场面试视频,接下来由学生进行模拟职场面试,结束之后先由学生进行评价,再由老师结合知识进行总结学习。

这类型的案例可以现场发现学生的不足,教师可以及时纠正和引导。本人在开展此类案例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经过纠正之后,一些学生还要求老师给他再次模拟演习,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

(五)课堂生成型案例。此类案例主要适用于课堂的开头或结尾。便于复习旧课内容或总结新课内容时检验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点。由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列举案例,此案例一般是对知识掌握得较好的学生才能列举。经过实践,部分学生列举的生成型案例,情境设置得很好,并且能结合课本知识。学生列举的案例里面的角色也可以替换成本班学生的真实姓名,增加了案例的趣味性,也体现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产生很好的效果。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不会对社会感到陌生,也不会觉得德育课枯燥无味,而是一门很有意义的课程。从案例教学中,他们不仅掌握了课本知识,同时也懂得了如何生活,如何做人,懂得与时俱进。

三、案例教学在中职德育课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在中职德育课运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教师的言传身教会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首先,老师要亲近学生,要在上课之前走到学生当中与学生进行短暂的交流,交流的方面主要是学习和生活中的内容。其次,教师要有亲和力,在微笑中拉近师生的距离。最后,在课堂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和谐轻松的平台。

(二)中职德育课案例教学不等同于“故事课”。德育课案例教学是为了使学生有效掌握课本知识及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而如果在运用案例教学时完全变成讲故事,备课时没有对案例进行雕琢,课堂上生搬硬套,没有紧密联系课本内容,这样的案例教学不但占用课堂时间,而且也不能实现教学目标,达不到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

(三)注意把握好案例教学在课堂运用过程中的时间分配。德育课案例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案例占用课堂的时间一般不宜过长,能够囊括和解释当前所学知识点及达到教学目标即可。因为如果案例过长,部分学生耐心不够就会开小差,注意力分散,或者打瞌睡,(下转第32页)(上接第30页)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

(四)德育课案例教学应该配合专业课进行。中职德育课应该有为专业课服务,引导学生学好专业课的功能。要实现此功能就必须在课外多了解与学生专业相关的知识,在德育课案例教学过程中尽量举一些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案例,这样学生就不会认为德育课是独立于专业课的学科,让学生意识到德育课是与专业紧密联系的,不是可有可无的。据调查,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是来中职学校学一门技术的。因此,德育课中的案例教学如果能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进行教学,学生就不会对德育课产生偏见,并且把德育课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专业学习中或用来解决今后在职业生涯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馨婕.案例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中的运用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06

[2]房萍.运用案例法进行《经济政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科学探究,2007(12)

[3]莫嘉清.案例在德育课教学中的运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6)

[4]徐建成.课堂教学新视野[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6

[5]赵国忠.中国著名教师的课堂细节[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6]陈振中.符号与互动:教学与课堂生活的社会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

[7]刘书林,段志义.职业道德与法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8]沈越,张可君. 经济政治与社会[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责编 卢 海)

上一篇:高职高专分层次教学中出现的心理问题 下一篇:大善在山 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