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构建新课改下的三维空间“学校、教师、学生”

时间:2022-10-09 12:15:31

和谐构建新课改下的三维空间“学校、教师、学生”

摘要: 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这是与传统教育截然不同的另一种体系。在这种新的教学教育体制下,传统的尊师重道观念中输入了新的血液,其内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新课改下如何重建学校、教师及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三者之间在新的教学体系中分别承担着什么责任、扮演什么角色,就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和谐 新课改 师生关系

新课改是完全不同于传统教育体制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体系。其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较原课程有了重要创新和突破,要求教师从教育观念、学科素养、教育方式、教学行为、教学策略,以及角色意识都要彻底改变,几乎等于要改变教师已经习惯了的生活方式。但从目前来看,教师相对落后的观念、过时的知识技能结构、有限的能力素养与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高起点之间构成了突出的矛盾,这一矛盾能否得到顺利解决,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而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学校责无旁贷。学校如何变革管理机制,采取何措施改善教育教学环境,通过何途径对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如何界定学校、教师及学生三方之间的关系,明确三方之间分别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及在新课改下各自所应扮演的社会角色也成为刻不容缓的课题。笔者拟从以下两个方面分别讨论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之间所承担的权利义务以及各自得功能。

一、学校在新课改形势下的角色定位

在新形势下,学校应该怎样定位自己的角色呢?也就是说,学校负有什么样的权利,同时应承担什么样的义务呢?新课改对学校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所承担的义务也明显多于其所享有的权利,这一点与原来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下学校的权利及义务截然有别。笔者认为,这是新课改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也是体现了今后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走向,即学校从管理者逐步走向服务者,这是我国教育教学现代化、科学化的典型体现。在新形势下,学校具有哪些权利、承担什么义务呢?笔者认为,作为学校他所享有的权利应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教育学生;2.管理校园、教师及学生的权利;3.依法集资取酬;4.维护、建设校园环境。学校所应担负的责任及其主要义务应包括以下内容:1.提供并维护正常的教学环境,包括学校的物质环境与文化环境的建设与维护;2.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教育,包括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等方面的教育,这一点既是学校的权利也是学校的一项义务;3.保障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也就是说,学校必须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正当权利,不受包括学校在内的任何其他人的侵犯;4.依法管理职工,并负责职工的组织培训;5.依法付予职工合理报酬及适当的福利待遇;6.依法合理管理校园,创造良好教学环境。

由此可见,在新课改形势下,学校的义务是第一位的,其所享有的权利也仅仅是辅的,仅限于其为实现其功能所必须具有的一些方面,同时有些权利一方面是学校的权利,但同时也是学校的义务。这样,学校就有传统的管理者角色走向了服务者的角色,学校在新形势下更多的是如何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使得学校争得教学计划得到顺利地进行,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如果把整个教学活动比作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那么,学校就使这场战争的后勤保障部门,后勤的供应情况间接地影响着“前方战事”的进展情况。此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作为学校的代表,校领导在新的教学改革形势下必须处理好与教师的关系。因此,必须重视领导与被领导者之间关系的建设与重构。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探讨该问题,首先,校领导与教师之间是一种平等的社会关系,双方必须互相尊重对方的人格与尊严。其次,校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信赖与协作关系。学校各项工作是一种多边合作过程,只有“合作”默契,才可能有高的工作效率。在这种情况下,相互信任与高度互助就是必须的。最后,校领导与教师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服务于被服务的关系。也就是说,作为被领导者、服务者的教师要尊重作为服务者的领导,同时领导者又要扶持和爱护教师,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和谐的师生关系须精心构筑

新课改要求构建新的师生关系。有人曾经一度认为,严格要求与融洽的师生关系水火不容。笔者以为不然。要想自己的学生走得更远、做得更好,老师的严格要求是必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这里就涉及到一个严格的方式与方法问题。有些老师完全将严格要求与严厉批评划了等号,学生稍有差错就大加责罚,有些老师甚至满口脏话或者体罚学生,试想这种情况下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吗?和谐的师生关系又从何而来呢?所以,老师必须注意教育的方式,讲究严厉的“艺术”与批评的尺度。有人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应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保证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便是交往,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甚至反倒成了教育的阻力。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笔者完全赞同这种观点。

那么,如何构筑和谐的师生关系,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呢?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精心构筑新型师生关系:

第一,教师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渊博的知识,这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必须首先精通所教授的学科的基本知识,懂得传道的基本技巧与艺术,了解所授学科的发展动向与最新研究成果。这是作为老师所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也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最基础的要求。

第二,老师具备良好的个人修养与人格魅力。一个老师要获得学生的尊重与爱戴,除了具备渊博的知识以外,还要有良好的个人修养。懂得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将学生看作与自己完全平等的一方。有些老师个人素养不高,永远喜欢居高临下地看学生,遇到学生做错事时,总是严厉批评,甚至谩骂,有时甚至拳脚相加。这都无形中拉大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是无从谈起。另一方面,老师也要求广博的文化修养与个人魅力。老师多才且个人魅力很强,就容易吸引学生,学生愿意与其交往,在一次次的交往过程中,学生了解老师,老师增强对学生的观察与了解,逐步消除隔阂,使得师生之间形成一个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和谐关系。

第三,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采用开放、互动的新型教学方式,是构建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传统的教学体制下,老师讲、学生学,死记硬背,学生的爱好与兴趣完全被抹杀;同时,由于家长望子成龙、学校注重高升学率,学生的压力很大,负担很重,教学活动死气沉沉。在这种形势下,老师必须懂得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例如,课堂教学采取讨论发言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老师作为授课者的同时,也成为了一名忠实的听众。

综上所述,正确处理好学校、老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三位关系的确立将化为强大的教育力量,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激励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完善意识,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邓路.学校与教师契约关系评析.教育科学研究,2007年05期.

[2]彭兴庭.师生关系契约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教师报,2007年.

上一篇:刍议职业技术学院的科学定位 下一篇: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革计算机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