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市场 “流毒”太多 亟待整治

时间:2022-10-09 11:12:33

水务市场 “流毒”太多 亟待整治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但城市中绝大多数的污水管道不配套,污水处理厂绝大部分形同虚设。水务行业是关系民生的行业,是衡量民生福利的重要指标。环保专家指出,经济如果出现问题,宏观调控可以解决,但环境出了问题,是多少年都难以扭转的。]

巨资建设污水处理厂70%闲置

“十五”以来,全国新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283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近1200万吨/日,城镇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2006年的56%以上。

从这个数字分析说明,全国600多个城市中仍然有接近一半左右的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56%的污水处理率意味着每年有158亿立方米的污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放了,能作为我们饮用水水源的水在污水处理率逐年递增的情况下,依然不容乐观。

对此,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曾经说,目前中国城市污水处理滞后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48%的城市污水“没经过处理就直接进行排放”。至少有30多个城市约50多座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不足30%,或者根本没有运行。

业内人事透露,目前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问题特别突出,有的污水处理厂盖得跟白宫一样,有的厂只处理河水,没有管道,有的厂十年前就开始建,现在还在建。有些地区污水处理厂建得越多,环境恶化得越快,因为污水中的有机成分经过处理迅速无机化,排出来的水与生物再次结合,反而更污染。

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杭世女士说,污水处理管道系统跟不上,地下管网的寿命已经达到了几十年,普遍存在泄漏情况。城市和工业污水直接流入江河的现象十分普遍。而国外很多的雨水管道,包括雨水沿线设施,都把雨水在雨水系统里面做了渗透,回到地下。澳大利亚在承办奥运会之前,在雨水处理的系统中做了一个水力旋流固、液分离器,经过处理,净化后的水可以直接饮用,而雨水分流后变成了喷泉。

国家环保总局的官员坦言:“去年减排任务没有完成,给今年的工作带来了更大压力。”

谁为污染付费

尽管水资源十分短缺,但长期以来,城市污水回用一直发展缓慢,污水回用率相对较低,水价过低和体制问题是主要阻碍。由于多数城市水厂实行微利甚至政府补贴运行,水价过低,大多数地区回用水在经济上明显没有优势。管理体制分割又影响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地表水、地下水、供水与用水排水之间条块分割,形成“多龙管水”。如南方某大城市,自来水公司从本行业经济效益考虑,推出多种措施鼓励公众多用水,出现了所谓的“管理型缺水”。

另外,由于水资源危机感和节水意识不强,认为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念还未完全清除,同时,污水回用方面的科技投人也相对不足,政策鼓励也欠完全,导致全国大型污水回用项目为数不多,回用率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的差距。

上述问题导致了多数污水处理厂在选址、规模上未考虑回用的特点和要求,给日后城市污水回用在管线布置、回用水量平衡等带具体困难,限制了城市污水回用工作的有效开展。

按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到2010年,全国城镇的污水平均处理率不低于50%,重点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

目前中国污水处理率和污水处理费严重偏低,36个大中城市污水处理率只有55%,征收的污水处理费平均每吨0.67元,仅相当于处理成本的67%。其他600多座城市大多数没有建污水处理厂,许多城市没有征收污水处理费。

水价是水资源管理的主要经济杠杆,对水资源的配置和管理起重要的导向作用,目前水价政策极不合理。完整的水价体系应体现每一个水的使用者必须负担从采水、引水、处理水、传输水、排水、净化水使之完全无害于环境的全部费用,实际情况与这一原则相去甚远,使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难以实现,也是遏制城市污水回用的主要瓶颈之一。

目前污水回用还未有国家标准,相应的行业标准有1989年的CJ25.1-89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新标准号为CJ/T48―1999)、CJ/T95―2000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水质标准等。但回用到补给地面或地下水水源、工业、市政景观小区杂用和农业灌溉等的水质要求都不一样,行业标准中对这些要求的体现尚欠完全,如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将厕所冲洗、城市绿化用中水列入同一类水质标准。绿化用中水需考虑对人体皮肤和人体呼吸道的影响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其要求远离于厕所冲洗,水质要求高低明显不同的用水采用同一标准,给实际工程在操作上增加了许多困难。因此,借鉴发达国家在回用水标准方面的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制定按不同要求分类完全的回用水水质标准及相应的技术标准、规范,将会达成共识并逐步成为现实。

除建筑小区、家庭回用之外,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为基础的规模型回用需结合区域情况进行总体规模,要求污水处理厂在选址、规模、处理工艺、水质标准及管线安排等方面满足回用要求。这就要求在宏观控制上进行总体规划,要求政府部门实行“一龙管水,多龙治水”模式将成为必然要求。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日前表示,建设部力争今年或者明年,在全国城镇推广完成在普通水价上叠加0.8元污水处理费;工业企业污水处理费则提高两至三倍,“明后年内,所有自备水源用户也都要开征污水处理费。”

目前这项制度在东南沿海一带基本已全部推行,现在逐步向内陆省份延伸。仇保兴透露,现有数据显示,因为水价改革导致工业用水量降低7个百分点。

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迫在眉睫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邵益生表示,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提速,我国城市水安全问题凸显,保障城市水安全的任务十分紧迫。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城市水资源短缺、洪涝、干旱等诸多水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实现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城市水安全已成为一项事关百姓生命安全的民生课题。

统计显示,2005年全国废水排放量达到524亿吨,比2000年增加了26%,一些地方甚至出现“逢雨必酸”的情况。同时,水污染治理项目却进展缓慢,全国661个设市城市中还有278个没有建成污水处理厂。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章元说,水不仅是生命之源,现代医学发现,人的疾病80%与水有关。垃圾、污水、农药、石油类等废弃物中的有毒物质,很容易通过地下水或地表水进入食物链系统。当被污染的动植物食品和饮水进入人体后,就可能使人体患上癌症或其他疾病。目前环境中的有毒污染物增多是我国近年来各类怪病发病率递增的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虽然制定了包括水安全突发事件在内的应急预案,但其中多数只是对可能发生事故后的情况和组织形式加以预计,很少有翔实的关于每个存在环境安全风险的企业、供水等设施的调查,逐个对企业开展的可能污染调查更是缺乏。因此,一旦发生重大污染事件,往往措手不及。对此,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国家应当构建一个“统一指挥、资源共享、反应快速、联合行动”的城市水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应对城市公共事件的突发性以及一系列的不确定性,这是当前我国城市水安全领域中的重要任务。

强化责任与监管是必由之路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年初召开的“全国污水和垃圾处理经验交流会”上曾表示,“到2010年,实现全国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能低于70%这个目标,未来的4年基本要保持现有的增长速度。”

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副司长赵华林在2007城市水业战略论坛上说,2005年,COD环保排放量统计为1414万吨,5年以后经济继续快速发展,要在1414万吨的基础上减10%,经济的存量要削减40%才能完成。此外,再生水利用率要提高到20%,这意味着在“十一五”期间,还要建成千上百座污水处理和再生水设施。

据了解,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20亿元资金专项用于污染减排指标、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建设。国家环保部门力争用一年到一年半时间,切实改变污染源监测、环境执法、统计能力薄弱的局面,为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创造条件,全面提升环保系统推进历史性转变的能力。

上一篇:疯狂的药价 下一篇:海水淡化产业可望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