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如何备好课

时间:2022-10-09 10:13:28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如何备好课

【关键词】 新课改;教师;备课;要求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3―0072―01

一、什么是新课改背景下的备课

《中国大百科全书》给备课下了明确定义:“教师在上课前的教学准备。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备课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凡有几年教学经历者都知道,都能从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和备教法等方面说个子丑寅卯。然而,反思我们的教学,则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教师很辛苦,但学生学得不快乐。“教师很辛苦”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备课的有效性不大。有的备课走进了应付检查、备课与上课两张皮的误区。但在新课改背景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简单得说,新课改背景下的备课,就是要转变观念,接受新的课改理念,按新课标精神备课。我们都知道理念决定行动,理念支配行动,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处理教材和编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处理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

二、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1.备课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在备课时,教师要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内在联系。所谓预设,就是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育活动。所谓“生成”是指师生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进行有效的动态性调整,以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活动。在生成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和物质环境,关注、支持、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索和交往的欲望,满足他们自主活动、自发学习的需要。

2.备课要体现尊重差异性的理念。在备课中,教师应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把它当作一种资源去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潜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活动,各尽其长,各有所得,不同程度地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备课时尊重学生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首先,教师头脑中要始终有学生的个体差异意识。其次,教师要设计分层教学教案。教学时教师必须真正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在分层教学中让学生各得其所。最后,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体现学生的自身价值,从而产生良性循环。

3.备课要体现生活化的理念。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一些具有生命价值的生活资源应该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应该说,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资源,只要我们善于去挖掘,就能够拥有大量“为我所用”的资料。备课的资料如何采集呢?一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要分析教材,有针对性地搜集相关资料信息并进行筛选;其次,平时做个有心人,经常搜集一些教学资料;再次,学会储备,平时搜集的资料要善于分类保管;最后,实现资源共享。

4.备课要体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课程资源的整合与拓展,既要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又要完成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有效地进行资源重组,合理运用多媒体整合课程资源,能够较好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5.备课要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理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国内外专家学者也已精辟地阐述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的思想,强调了学法指导中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反对以教案为本位,其实质是要以开放代替封闭,让每一节课都成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教案要从以显性教案为主转向以隐性教案为主,要从以教为设计中心转向以学为设计中心。

另外,在备课时一定要强调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一新课程的要求。备课必须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体现在不仅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所学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彩。教师备课时常常可以考虑以下四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用?还能得出什么?教师只有努力解决好了这些问题,才会上出高质量的课来。

上一篇:学生资助工作中德育缺位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下一篇:后进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