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描写之“四美”

时间:2022-10-09 09:19:29

不少同学在人物、景物描写时给人的印象总是波澜不惊,平淡无趣,苍白无力,毫无生气。如何打造“动感十足的画面”,让你笔下的人物、景物灵动起来呢?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借鉴。

一、锤炼动词展示动态美。要使文章的描写新颖脱俗、鲜明生动,锤炼动词特别重要,因为准确、传神的动词可以充分展示场景和人物的动态美。如《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抓住人物瞬间的动作“眸”“笑”写尽了杨贵妃的千矫百媚,李清照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一个“争”字,把一个沉醉不知归路、误入藕化深处的调皮可爱的女子刻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仅用“排”“摸”两个动词就活脱脱地展示出孔乙已有钱时的得意之态和穷愁潦倒时的尴尬心理。可见运用准确、传神的动词来描写,场面会因动而活,因活而妙。

二、巧用修辞展现形象美。灵活巧妙地运用修辞也能让描写的对象生动起来。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把荷叶比作“的裙”(“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运用比喻把花儿比作“明珠”“星星”和“美人”(“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把微风送来的清香比作(通感)“歌声”(“微风过处,送来缕缕的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接着又把叶子和花的颤动比作闪电。作者接二连三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向我们展现出形象逼真、美丽动感的荷塘月色。

三、依托陪衬表现层次美。为了让画面产生层次感,在刻画主体对象时,我们也可以选取一个“参照物”当陪衬,形成落差,产生层次美。如《陌上桑》中,为了表现采桑女罗敷的美貌,作者没有在同一个层面上泼墨,而是浓墨重彩地渲染“行者”“少年”“锄者”“耕者”见罗敷时的反常反应,获得“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明湖居听书》中,为表现白妞高超的表演技巧,作者既抓住台上表演者的技巧来正面描写,又写台下听众的反应作侧面烘托,形成了双层次的流动画面,因此,很有层次。

四、曲线勾勒产生落差美。平铺直叙能营造一种平衡、和谐的美,但是以曲笔来描述,画面会像曲线一样灵动起伏起来,给人一种意外的惊喜,让人产生失衡美和反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运用曲线勾勒出来的典型画面,从而振人心魄。在《美丽的西双版纳》一文中,作者在写西双版纳的野象谷时,就是把“野象的恐怖”和“大象有趣的表演”放在一起写,来形成强烈的反差,成功地表现出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雨果在《悲惨世界》中也运用了反差失衡的写法刻画了芳汀:“她微笑着。那支蜡烛正照着她的面孔。那是一种血迹模糊的笑容,一条红口涎挂在她的嘴上,嘴里一个黑窟窿。”微笑与血迹、朱唇与黑洞相对照,用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对象突出了人物的特点,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上一篇:后面追来的女孩 下一篇:凤头凤头 高分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