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裂牙综合治疗保存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10-09 09:02:44

隐裂牙综合治疗保存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隐裂牙的特点及综合治疗的效果,探讨治疗隐裂牙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门诊80例(85颗)隐裂牙患者,根据其临床症状不同对其进行咬合调整、填充处理、带环治疗、根管治疗以及全冠修复的综合治疗,并进行1~2年的随访观察,判定其疗效。结果 80例患者,71例治疗成功,6例治疗有效,3例治疗无效,总成功和有效率为96.3%。结论 给予牙隐裂患者综合治疗,能有效的保留牙体正常组织,保护牙齿功能,是目前隐裂牙治疗较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隐裂牙;综合治疗;临床疗效

牙隐裂,又称为"不全牙裂"或"牙微裂",是指牙冠表面出现非生理性细小裂纹,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非龋性疾病,其发病率较高[1]。但是,由于其早期细微而不易被察觉,往往随着病程发展深入到牙本质,累及牙髓甚至牙齿完全折裂而失牙。流行病调查显示,牙隐裂、龋病和牙周病是导致人体牙齿缺失的三项主要的原因[2]。因此,完善对牙隐裂的治疗,在牙隐裂的早期将症状控制,具有非常大的临床意义。本文对近年来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牙隐裂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通过给予调整咬合、填充处理、带环治疗、根管治疗以及全冠修复等一系列的综合治疗措施后,并经过两年随访调查,取得良好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上半年~2012年上半年来我院接受综合治疗的牙隐裂患者80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患牙85颗,其中5例各有2颗患牙,患者年龄25~65岁,其中年龄35岁以上患者共68例,占85%。在85颗隐裂牙中,上颌第一磨牙较多,有56颗,占65.6%,上颌第二磨牙15颗占17.6%,下颌第一磨牙9颗,占10.6%,下颌第二磨牙5颗,占5.9%。另外,所有患者均未接受过牙髓治疗且无全身系统性疾病,告之病情后愿意配合治疗,所有患牙无明显松动折裂牙片。

1.2 检查与诊断 根据患者主诉和临床检查进行隐裂牙的诊断[3]。患者有冷热酸甜刺激敏感或咀嚼时出现锐痛,询问病史,患者常有咀嚼硬物史,而后经常酸痛,检查患牙咬棉签有明显痛感,患牙未有深龋洞或深牙周袋,牙面上探不到过敏处。用2.5%碘酊染色判断,碘染色可见,或强光照射法见裂纹沿沟隙延伸至边缘嵴,咬合试验阳性。用牙隐裂探测仪,可见隐裂部位出现光线,部分患牙出现牙髓炎及根尖周炎症状。隐裂较深病史较长者,将探针置于隐裂处加压或用力撬动,有疼痛感,临床症状较明显。

1.3治疗方法 对确诊的隐裂牙患者,进行调整咬合、填充处理、带环治疗、根管治疗以及全冠修复的综合治疗。

具体如下:①调整咬合:全部患者均进行系统的牙咬合调整,通过反复多次降低牙尖的斜度与高度,调磨锐利边缘嵴和高陡牙尖,来减小劈裂的力量。②充填处理:对牙齿着色浅、隐裂纹仅深人牙釉的本质层、无继发龋的病患,采用釉质粘合剂进行固化处理或复合树脂充填。裂纹达牙本质深层有牙髓刺激症状者,利用氢氧化钙的糊剂覆盖,观察 3~4 w后无不良症状者再改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③带环治疗:对证实隐裂纹已恶化至本质层的牙齿,有出现牙髓炎症状或根尖周病变的进行带环处理,采用含磷酸锌的粘固粉加以粘固,确保套环与牙齿间的密切接触,并及时调整咬合降低张力。④根管治疗及全冠修复:患者隐裂纹很深,病情严重恶化,并且累及牙髓而出现根尖周炎或者牙髓症状的患者,应进行系统的根管治疗处理。根管治疗完成后进行全冠修复,并嘱咐患者不管何时有症状出现都应及时就诊,早期发现随即处理,无症状者6个月随访一次。

1.4疗效判定标准 通过临床检查和X线片评估治疗效果。成功:患牙无自觉症状,牙体完整,牙无松动,咀嚼功能正常,X线片见根尖牙周组织正常,全冠邻接面接触良好,形态恢复良好,与对颌牙咬合接触好。有效:牙体完整,牙齿一般功能尚好,但咬硬物有不适或有冷热刺痛感,叩诊轻度不适,X线片表现同上。无效:患者仍有咬合痛、叩痛等症状甚至加重,牙冠裂开,X线牙片显示原有病变加重或有新的病变出现;牙根劈裂需拔除者。

2结果

80例隐裂牙患者,根据其牙隐裂的严重程度,选择治疗方法,其中进行固化填充处理的14例,带环处理的11例,进行根管治疗及全冠修复的有55例。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后,经过1~2年的随访观察,发现有71例治疗成功,6例治疗有效,3例治疗无效,总成功和有效率为96.3%,如表1所示。其中,进行填充处理后无效的1例患者,其出现严重的牙髓炎症状,在进行合适的临床诊断后对其进行根管治疗及全冠修复,有显著疗效,而且随访再无明显不适症状。带环治疗的1例无效患者因为随访不及时,最终导致牙根折断被折断。进行根管治疗及全冠修复的1例无效患者,因为两年后咬硬物导致牙根折断而无法修复。

3讨论

隐裂牙是导致成年人牙齿劈裂或丧失的一种重要的疾病。有学者认为,在牙体结构薄弱处如有咬合力集中,便可导致牙隐裂[4]。因此,对于有牙咬合疼痛或者咀嚼时某一部位出现撕裂样锐痛,冷热敏感不适等症状者,应及早就医。

隐裂牙多发生在上颌磨牙,第一磨牙发生隐裂牙几率又高于第二磨牙,尤其近中腭尖更易发生,这是因为它是上下颌咀嚼运动时主要的工作尖,承担着上下颌的压力,且与下颌磨牙中央窝有最合适的尖窝对应关系[5]。另有调查研究显示,隐裂牙多在35岁以上中老年人中发生,可能的原因是人体牙齿中的有机盐物质随着人体年龄的增加而逐渐流失,从而导致无机盐的含量增加,使牙齿变脆而容易开裂[6]。

在本研究中,80例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后,其成功及有效率高达96.3%,治疗效果比较满意。此外,通过1~2年的随访调查,有两例患者最终因牙根折断而无效。治疗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患者和医师的沟通不及时,在不明原因的情况下最后导致病情的恶化。另一方面在于临床上对隐裂牙累及牙髓的程度及其裂纹深度无法判断,未能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等。而随着牙齿磨耗程度逐渐加深,易于形成高尖陡的斜面,牙齿受力明显不均,从而加深隐裂[7]。因此,目前临床上急需寻找更方便,更有效的检测方法来进行牙隐裂程度的判定。

参考文献:

[1]范剑英.60例隐裂牙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6(11):

284-285.

[2]沙小冬.隐裂牙综合治疗63例的临床疗效分析[J].口腔医学,2010,30(3):187.

[3]张廷梅,孙俊毅.牙隐裂综合治疗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9,2(5):296.

[4]胡青梅.隐裂牙的临床特点与疗效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3):492.

[5]钱才梅.隐裂牙综合治疗100例随访结果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2):200-201.

[6]谢晨,姜淑群,刘玮珏,等.综合治疗隐裂牙的临床疗效分析[J].江西医药,2013,47(3):250-252.

[7]孙云娥.隐裂牙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9):2949-2950.

上一篇:120例消化内科患者在医院感染过程中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探究以人为本理念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