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5-10 09:41:36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护理体会

秋季腹泻又称为轮状病毒肠炎,该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因其多发生在秋冬寒冷季节,故亦称为秋季腹泻。本病多见于6个月~2岁婴幼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腹泻蛋花样大便,大便次数多,>10次/d,亦可达数10次。病情重者可致严重脱水,酸碱平衡紊乱,对婴幼儿健康危害极大。我科自2011年9月~2012年11月采用中药直肠滴入方法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患儿59例,取得显著疗效。

1理论依据及辨证用药

《幼幼集成·泄泻证治》认为泄泻主要病变在于脾胃,若感受外邪、伤于饮食、寒温失调,则脾胃受伤,水谷不化以致脾虚湿盛而发生泄泻。

根据泄泻的临床表现,我科在用药上灵活加减:湿热泻,大便黄褐,气味臭秽,舌苔黄腻,多加入黄连、黄芩等清热利湿;风寒泻,大便清稀多泡沫,臭味轻,舌苔薄白,多加入防风、苏叶等祛风散寒;伤食泻,大便多夹带不消化食物,泻后腹痛减轻,舌苔厚腻或微黄,多加入鸡内金、焦山楂以消食导滞;脾肾阳虚泻,病程较长,大便清稀,完谷不化,多加入党参、白术健脾益气。

2护理方法

2.1心理护理 护士要耐心细致地向患儿家属讲解本病腹泻次数多,患儿极易出现脱水,酸中毒等并发症,对婴幼儿健康危害很大,而口服药物对婴幼儿不易喂服,或者服后易吐,难以达到药效。中药直肠滴入,操作简便,无痛苦,且疗效肯定,便于患儿及家长接受。其目的、过程、效果及要求都应介绍清楚,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2灌肠准备及操作方法 取一次性输液管(带橡胶接头)l根、注射器1具、油等备用。遵医嘱,将中药(茯苓,白术,白芍,木香,葛根,乌梅等)1剂煎取30~50 mL,药温在39℃~41℃,将药液倒人无菌输液瓶中。治疗前向患儿家属说明治疗意义.并介绍同类患儿的治愈情况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积极配合治疗、护理。灌肠前嘱患儿排空二便,取俯卧位,患儿俯卧于家长双腿上,选用一次性输液管,去掉橡胶接头以下部分,连接一次性肛管并用石腊油前端。分开患儿臀部暴露,轻轻插入约5~7 cm,至直肠壶腹部,用左手夹紧患儿臀部,缓缓滴入药液,根据患儿的年龄及耐受能力调节药液滴速,以患儿感觉下腹温暖、舒适、无便意为宜。药液滴完后嘱患儿家长协助患儿左侧卧位并头低足高位,避免摇晃,尽量保留药液>1 h,以利于药物吸收,达到治疗目的。

2.3观察灌肠后的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观察患儿有无恶心、腹胀、腹痛、腹泻等不适,如有上述症状应减慢滴速或停止治疗。对出现剧烈哭闹、烦躁不安者立即停止治疗并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医生及时处理。

2.4饮食护理 护理腹泻宝宝应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预防脱水,暂停禁忌食物,像牛奶、甜食、豆类物质及豆制品等宜导致胀气的食物不宜食用,宜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例如面片汤、米粥、胡萝卜汤、苹果泥等。

3体会

小儿腹泻是婴幼儿时期发病率极高的疾病,是造成婴幼儿营养不良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中药对本病有较好的疗效,但由于煎服不便,故我科将口服改为保留灌肠治疗。在中药滴入过程中,应特别注意:①插管不可过浅,否则引起灌肠液外溢,达不到治疗效果。②药液温度要控制在一定温度,可促进和改善肠道血循环,促进炎症消散和局限,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性,从而提高肠道抵抗力和修复能力,减轻黏膜水肿,解除肠痉挛。

总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避免中药直肠滴入过程中的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尽可能保证药物在肠道内存留时间>1 h。以充分发挥药物作用,达到缩短疗程,减轻患儿痛苦的治疗目的。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本病,具有药液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有利于肠道吸收、促进腹泻愈合,又可避免药物口服易吐,达不到治疗效果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上一篇: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七氟烷吸入在小儿上肢手术中... 下一篇:高低频探头超声诊断阑尾病变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