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选修课开设的意义和模式探讨

时间:2022-10-09 08:50:30

高中选修课开设的意义和模式探讨

选修课萌发于19世纪德国的柏林大学,它的确立和发展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间。上世纪20年代美国把德国大学的选修课经验引入大学,得到了较快的推广和发展。到了上世纪末,选修课制度由大学推广到中学,揭开了中等学校选修课的序幕。多年以来,我国曾数次提出开设选修课的问题,但由于诸多原因,均未能真正实施。新一轮高中课改将选修课列入《课程方案》,揭开了我国高中选修课的新的一页。但对高中选修课的认识和选修模式还有许多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本文就这两方面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设置选修课的意义

1.拓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必修课程关注学生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追求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性、全面性、系统性、完整性,为学生的一般发展奠定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基础。但是,随着知识的发展,知识在不断走向分化的同时也不断地交叉、渗透。知识的不断分化与整合使传统的学校课程很难反映人类知识的当代成就,滞后于知识的发展。必修课的数量与内容总是有限的,它在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每位学生的发展和需求不相同,而选修课则可以弥补必修课的不足,它一方面可以对必修课的内容进行拓展或深化,另一方面,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技能、特长。它扩展了学校课程的种类与范围,使学校课程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强化了学校课程与知识世界的动态联系。

2.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不同学生的发展是有差异的。由于环境、教育与个体主观努力程度不同,学生个体之间总是存在着差异,他们在知识经验、能力基础、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方面均不完全相同。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Gardner)认为,人类智力多种多样,个体智力是一种多种能力的结合。发展心理学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间的身心差异诸如兴趣爱好、个性特长越来越明显。在初中阶段开始分化,到高中更加明显。我国教育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所有的学生都统一要求,更不意味着要求每一个学生在每门课程上都平均发展。学校教育应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赋予每个学生选择性发展的权利,引导和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可以说,没有“选择”的教育,不讲“个性”的教育,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训练”,而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我们必须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开设丰富多样富于弹性的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其潜在能力和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性思维能力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创新思维的潜能人皆有之,只是在表现程度上有高低之分,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自我实现”或称“自我开发”的能力。只要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解决了本人以前未能解决的问题,就是创新性思维能力的表现。学生通过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课学习,可以刺激思考的情境,思考新的问题,产生积极的创新气氛,逐步养成创新性思维能力。学生学习感兴趣的自选课,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可以保证其思维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创造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在这样的氛围中进行思维的扩散与集中训练,效果最好。学生通过选修课的学习进行多方位发散、多因素分析、多角度论证,使学生的思维水平逐渐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二、高中选修课的模式

1.高中选修课的类型与比例

从课程内容上,选修课可分为学术性选修课和职业性选修课。前者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类选修课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扩大学生的视野,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学生个性,对学生的学术走向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后者的目的在于使中学生了解一些工、农、商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掌握一些知识与技能,为今后的就业做一定的准备。从开设方式上,选修课可分为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限定选修课即按照学生发展的不同方向,将有关选修课分组设置,组成定向选修学科群,让学生进行选修。它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能力取向。任意选修课不进行固定分组,开设数量足够的,既适于升学又兼顾就业的选修学科,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由选择,它能避免过早专业分化所导致的发展的狭隘性。

尽管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虽不是主次或主从关系,但它们各自所占的比重却有所不同。选修课太少,难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选修课太多,又会影响学生基本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纵观世界选修课的发展历程,我认为,随着年级的提高,高一、高二、高三应逐年递增选修课比例,三年内选修课与必修课的比例定为3:7较为合理。至于选修课内部的关系,由于限定选修课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定向,因此,限定选修课应成为高中选修课的主体部分,可占70%左右。而任意选修课对于学生兴趣、特长与个性的发展十分必要,可控制在30%以内,这样,才能既避免选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又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2.高中选修课设置的基本模式

纵观世界高中选修课设置的状况,其基本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任选制:选修课均以任选课的形式出现,学生选什么课以及选多选少,均依学生志愿确定。选修课所占比重在各国各地各校不尽相同,一般地讲,大体占30%―50%。

(2)选科制:选修课分科或分组设置,学生只有选科的权利,而无选择某一具体科目的自由。即不是选修一门一门的具体课程,而是从总体上选修一大类课程。有的分文、理两科,有的分文、理、职业三科,名称不尽相同。

(3)定向选修制:它将“选科”与“选课”结合起来,分科后的每一科既有必修课,又有选修课。限定选修保证了选修的方向性,任意选修又确保了选修的灵活性,较为理想。

(4)全选修制:所有课程均具有选修的性质。如英语、数学、社会、科学等,而在每一门必修的学科中都开设有多种不同水平、不同名目的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志趣进行选择。这样,必修课也具有选修的性质。

(作者单位:四川省资阳中学)

上一篇:中考前两个月数学复习是专攻还是备基础从容是... 下一篇:如何提高化学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