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案式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09 05:07:36

初中物理学案式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

实行新课程标准以来,广大初中物理教师纷纷探讨初中物理教学的各类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学案式教学就是其中的一种简便易行、效果显著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学案式教学的实践中,也存在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1 立足新课标,科学诠释与理解是实施学案式教学模式的前提

学案是指关于学习的预案、方案.新课程背景下,强调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方位进行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的实施.这样,学案就不再是传统教学意义上的一份学习材料和案例的呈现,而是指导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指南与参考,从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内容的组织顺序、学习方式的安排、学习进程的诊断与反馈、呈现的媒体手段、学生认知的自我评价等方面,具有很强的设计性.一句话,它应该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一种学习方案.学案包括明确的学习目标、符合学科规律与学习心理规律的学习重点选择、难点析疑与方法指导、学习互动活动设计、达标练习、推荐作业、学后反馈等环节.

但是,要发挥这种模式的功能并使之最大化,需要立足新课标,科学诠释与理解学案式教学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首先,任何初中物理教学模式都不能僵化,应该具有负反馈特征.负反馈的优点在于,针对不同的教学实践条件、不同的教学实践主题、不同的教学实践主体以及不同的教学实践评价指标,可以及时有效地改进模式,并在具体的环境中不断优化,使之适应教学的具体对象.如何才能具有负反馈特征?那就意味着物理课的学案编撰必须建立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不仅要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更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的每一步都要让学生有效参与,让学生表达出自己在学习中的困惑与成功之处.只有在学生有效表达后才可能使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进而改进教学.例如,某位教师设计了一份《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学案,预设的教学流程包含教师讲解、教师演示、学生练习、书面练习等环节.这样的一份学案,缺少的就是有效反馈.如果再对学案稍作修改,教师边讲解、学生同步练习、教师在每个环节巡视,小组讨论总结、教师全班总结,然后再次分组练习巩固,那么教师在巡视中形成的师生互动就是一个有效的负反馈,极大提高教学的效率.

其次,这种物理教学模式必须建立在学校和地方提供的教学硬件条件基础上.比如,曾有教师设计出的学案安排了这样的环节: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条形磁铁的磁感线分布状况,但是,若是该校没有视频展示台,那么这个设计就不是一个有效的设计,此时,或许传统的分组观察实验效果更好,或者用普通光学投影仪演示效果也行.再如,有的学校购置了传感器组件,有力传感器,那么,在《力的作用相互的》教学中,完全可以通过传感器动态演示相互作用力,把力的抽象性质“等大、反向、同时”通过屏幕上不断变动的对称图形直观地展示出来,给学生深刻的启迪.在探究浮力规律的学案式教学中,学案的设计要考虑学校现有的浮力实验器材,是弹簧秤和溢水杯结合的传统型浮力实验器还是使用了力传感器的浮力测量装置.

再次,学案式物理教学模式还必须紧密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特别是初中物理教学应该突出的两个特点:直观性、可参与性.因此,初中物理学案式教学模式设计时要考虑到这两个特点,并在学案式教学的各个阶段兼顾到这两个特点.比如,在《滑轮》的教学中,有些学案设计的流程是:教师谈话引入、教师讲解滑轮的工作原理、学生回答学案上预设的利用滑轮原理的几道计算题、教师进行评讲、教师总结本节课、布置作业.这样的安排没有最大程度地体现初中物理的特点.如果考虑到初中物理教学的直观性、可参与性,不妨这样设计学案的流程:首先,让学生设计一个模拟升旗的滑轮装置;其次,让学生实验探究定滑轮的工作特点、动滑轮的工作特点;接着,师生共同探究(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结合)滑轮组的工作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如何用学过的杠杆原理解释滑轮的工作原理;最后,让学生分组竞赛,设计符合特定要求的滑轮组(省力或省距离的滑轮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能够学生分组的实验不要只是教师演示,能够让学生揭示的实验结论、实验规律,教师不要越俎代庖;能够学生当堂板演的物理计算与作图、推理,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独立进行或分组讨论交流.这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这也是新课标所要求的“初中物理要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因班而异、因师而异、因教学内容而异”是实施学案式教学模式的最高策略

多年来,涌现过许多教学模式,毋庸讳言,其中许多模式没有能经得起教学实践的检验,只是哗众取宠、昙花一现;反之,某种初中物理的教学模式要想生命力旺盛,它就必须能够经得起教学实践的考验,这种考验最起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这三个方面进行富有内涵的教学与教育意义上的思考,促使我们能够采取合适而有效的教学策略.

2.1 学案式教学模式首先必须“因班而异”

班级是一群学生的集体,但是,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数量相加.不同学生的物理学科基础知识、学科基本能力,特别是在物理学科上的兴趣不同.此外,不同班级的集体文化倾向、集体学科兴趣氛围和集体自我认知水平也不一样.这些早已为教育学家们承认.因此,学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在编撰学案之前,有必要充分了解,此学案即将使用的班级的学生情况,在本学科中掌握的学科知识、学科能力状态如何?该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整个班级的集体文化氛围如何?学生互助合作学习的习惯与能力情况如何?决不能一概而论,所有班级都一定使用同一套学案.

举个例子,有位教师任教两个不同类型的班级,甲班学生集体倾向较活泼,敢说、敢做;乙班学生大多数较文静,爱冷静思考.当然,这除了跟学生有关,还跟两位班主任的管理风格有关.于是,在教学《动能 势能 机械能》时,这位教师为两个班级设计了风格迥然不同的两套学案.甲班学案设计的思路侧重于学生动手实验,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内容中有“自己设计类似于课本的实验,探究斜面上小车下滑距离与小车质量和小车下滑高度、到下面底端速度大小的关系”,在课堂教学环节,安排小组推荐发言人上讲台讲解各自实验的体会;乙班学案设计的思路是侧重于推理与讨论,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内容中有“预习课本介绍的实验,思考怎样由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推测斜面上小车下滑距离与小车质量和小车下滑高度及小车在斜面底端速度大小的关系?”,在课堂教学环节则让其集体观察教师的演示后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各组推荐代表介绍自己的思路,然后各组互相研讨如何能够进一步改进此实验?

2.2 学案式教学模式还必须因师而异

不同的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也正是不同的教育风格才使教育显露出勃勃生机,才使个性不同的学生能在不同的但是合适的教育土壤中茁壮成长.在教学实践中,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风格最明显的两类风格是,一类为“演绎型”;一类为“归纳型”.所谓“演绎型”,是指偏重于逻辑的推演与结构的演绎,这种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给人以“紧密”的感觉,这种风格的教师在学案式教学中,物理学习内容的呈现、实验与现象展示的时空顺序、学生预习、课堂的学习、练习巩固等步骤只是教师指导下的自我的知识体系的逻辑构造过程;所谓“归纳型”,是指偏重于对零散材料的充分学习之后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的归纳,这种物理教师的课堂给人以“发散”的感觉,这种风格的教师在学案式教学中,物理学习内容的呈现可能是违背知识体系的顺序,实验与现象展示的时空顺序可以随机,学生预习就是学习,课堂的巩固练习中也有生疏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但是,由于初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自我归纳的能力处于初步发展中,因此,要上好这种课,教师工作量很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这种课因为“容易出彩”,公开课教学采用这种类型学案式教学的教师较多,但平时坚持使用的人很少.因此,一所学校,同一年级,如果不同的教师分任几个不同班级,到底采用什么样的学案进行教学,必须因师而异.否则,会因教师“水土不服”而导致教学失败.

2.3 学案式教学模式还必须因教学内容而异

显然,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否则,形式成为束缚成功的绊脚石.在进行力的基础知识教学时,就应该注意到,学案式教学的学案中至少应强化力的三要素问题的预习、课堂练习及巩固反馈练习,特别是其中的力的图示,可以在学案中安排较大分量的练习,使之通过操作性练习形成良好的习惯,为后续初中物理力学的学习乃至高中物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进行电路的基础知识教学时,应该注意到学案中附上实验的电路图或部分电路图让学生自己完善,让学生按照学案中事前画定的表格或学生在学案上课前设计的表格中填写实验得到的数据,并要求学生将自己归纳的步骤、结论总结在学案上,作为后续学习的重要资料.

3 细化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学案的可操作性与科学预见性是学案式教学成功的保证性策略

学案,不仅是一份方案,纸质的文本文件、非线性的电子文档等只是学案的形式呈现手段,关键是学案的几个教学功能要细化并在教学中能够发挥其效用:首先是物理课前的导引作用.学案一定要在课前适当时机发至学生手中,并预设有要求学生课前思考、解决的物理问题,它的功能是复习旧知、熟悉旧技能,或者是引导学生思考新问题,使学生的心理状态进入物理的思维阶段,学案这时所起的作用就是心理的定向引导功能.好的学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阶段还要能够及时、有效呈现问题,引导思考问题、归纳问题.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学案中要有明显的线索牵引,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时能够有序学习,而不是纷乱,这样构建的知识既有传统线性教学的优势,又有网络信息时代的非线性特征.学案不仅要呈现知识,更多的应该是引导思考,所以,学案不是笔记,不是课堂实录,也不是课堂练习,应该充满启发性的问题与拓展性的文本内容、图片.有时图片、表格设计的格式、呈现的顺序都是值得讲究的.

总之,学案式教学其实是大有内涵的,绝不是随便设计一份学案就叫“学案式教学”,这方面的诸多问题,本文只是抛砖引玉,谨就教于同仁.

上一篇:有趣的液体悬浮实验 下一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资源运用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