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探索

时间:2022-10-09 05:05:43

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探索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基于问题,以培养学习者主动参与课堂,以实践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大大地缩短了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差距,此法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交流与表达自我,最终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案例;案例教学法;特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2-0132-01

一、引言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又称“苏格拉底式教学法”(Socratic method),是由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兰代尔(Christopher ColumbusLangdell)于1870年首创,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W.B.Doham)推广,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

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主要用于部分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法学等学科领域。在21世纪,案例教学法能否成为教师教育中的标准教学法还不清楚,人们对于案例教学的基础性研究尚不够系统深入。

二、案例教学法简述

案例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案例教学的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只会解释问题的“理论高手”,而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高手”,解决“怎么干”、“干什么”的问题。它的教学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学生能力的培养。

Wassmermann(1994)指出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工具的教学方法,即老师利用案例作为讲课的题材,以案例教材的具体事实与经验为讨论的依据,由师生互动来探讨案例事件的行为和原由,发掘潜在性的问题。其中,强调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教师引而不发,引导学生探讨案例中的复杂深层意义及争论性的问题,协助学生解决问题,最后归纳与总结学习情况。

三、案例的特点

案例是对某种具体情景的记录,是对“当前”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所提供的一个或一组教学事件不是虚构的故事,而是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真实的事件事例;案例是为了突出一个主题而截取的教学行为片段,这些片段蕴涵了一定教育理论。案例具有典型性、浓缩性、真实性、启发性等特点。

案例教学模式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即分析、推理、归纳、综合等能力。相同的案例,使用方法、使用角度不同,其结果迥然而异。

四、对案例学习的诠释

案例应该有难度。如果案例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就会主动思考努力寻找更多又助于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

不要求同等程度地强调所有的案例。由于学科的性质以及强调的知识侧重点不同,也许在一种学科中乐于案例分析的同学在另一种学科的案例分析中却一筹莫展。

案例分析的一半价值体现在讨论的过程中。案例法不仅让参与者向书本、同学和老师学习,而且让他们相互探讨。讨论者在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中讨论、分享不同的观点和价值,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没有此优点的。

案例讨论要富有变化性,案例要提供多种视角。尽管一个案例是根据主要内容写成的,但是每一个案例也包括许多的细节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分析案例中的情节同样是有意义的。

五、案例教学法的三大原则

(一)案例呈现的“原始性”

案例呈现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原始性”:案例的呈现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一个好的案例呈现可以迅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学生参与度高,积极性强。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

(二)案例分析的“导向性”

案例分析中,学生必须进行独立的思考。要在分析教材或教师提供的精选案例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善于肯定学生别出心裁的见解,耐心倾听学生独立见解的同时给予积极引导,巧妙地进行知识的迁移,鼓励学生探索和选择新视角、新途径处理问题。

(三)案例拓展的“提升性”

案例的拓展在教学当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教材中所提供的案例虽然典型,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拓展可以使案例内容更加丰富,而且更加深入,更加有说服力。第二,拓展案例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还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总而言之,案例的拓展,是要学生能够利用在第一个案例中学到的原理,去解决一个新的问题,即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案例的拓展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要认识到它的局限性,任何案例的拓展,都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六、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

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它遵循了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规律,实现了学生由认知客体向认知主体的转变,其逻辑方法的本质是假说――演绎法。

(一)从课堂教学主体看,教师是传统教学方法的主体,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而案例教学法的教学主体是学生,教师起到点拨、引导的作用,教师和学生是交互合作的关系。

(二)从课堂教学载体看,传统教学的教学载体是书本,老师在讲课时往往是以课本为主,采用满堂讲授的方法,忽视了学生接受能力的区别和创造性的发挥;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载体是案例,是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精心编写的,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从教学的结果看,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知识量,因此教学结果是唯一的。而案例教学告诉学生的是“答案不止一个”,可以从多角度去探讨答案。

七、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案例教学法通过给学生提供一种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模拟临战机会,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案例教学的稍后阶段,每位学员都要和伙伴进行经验的交流,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学生掌握知识不等于具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应该转化为能力。学生一味的通过学习书本的死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不利于自身的发展。案例教学正是为此而生,为此而发展的。在案例教学种,学员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审题”,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主动理解。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再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应视为能力上的升华。

八、结语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对其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课堂热情得到很大的调动,学生的能力也得到很好的锻炼。为了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教师应深刻领会其本质,掌握案例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在案例教学中应认真准备、积极参与、总结成果。同时,案例教学法也产生了很好的教学相长的作用,对老师自身的提高也起到很好的作用。然而,案例教学尚有其不足之处,要使之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尚需不断实践、总结和完善。我们将更需进一步地探索下去。

参考文献:

[1]程瑜蓉.案例教学浅析[J].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4).

上一篇:唯美化身的济慈 下一篇:对比的方法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