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襄樊学院淡泊广场的景观设计手法

时间:2022-08-23 03:46:00

浅谈襄樊学院淡泊广场的景观设计手法

摘要:校园景观设计作为校园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模式与手法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本文以襄樊学院淡泊广场设计为例,进一步探讨不同规模、级别和功能要求的校园空间怎样从前人优秀的造园手法中找到借鉴和创新的思路和手法。运用现代的手段加以改进,融会贯通,营造手法丰富、完美结合,又富有现代感的生态化园林式校园环境。

关键词:校园景观;中西园林;设计手法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2-0121-01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不同于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在于其多强调其学习、研究、育人等功能,大学校园景观应具有丰富性和多样化,充分挖掘校园特有的环境特色和文化内涵,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襄樊学院淡泊广场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注重对形式美、生态美、自然美及精神美的追求。而这些环境的美的形成过程,是环境中与人们相关的各种美得潜在客体精神化再创造,是对其文化价值进行再挖掘和再升华的过程。在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的过程中,积淀下了创造者的审美感受,物化下了构思者的精神体验。整个设计从四季的精神文化与自然文化中找到灵感。人的学习成长、知识的积累过程,相当于“春”――孕育开始、“夏”――激情奋斗、“秋”――丰收收获、“冬”――凝聚储备,四季的精神文化特征。将淡泊广场分为四个区域,分而不断,结合根据对中西方园林设计手法的借鉴,将其设计手法结合所在地的自身特点与校园办学理念、文化,形成自身的园林设计手法,并体现现代校园文化精神面貌,创造富有美感的生态式校园景观。具体来说,主要运用了五种设计手法:

一、几何形态对称运用

几何形式的设计,是西方园林设计手法中常用的方式。在对追求真理,理性而严谨的国外各个高校的校园景观设计中也显而易见,其将几何形态与对称运用,体现了理性的工整。

襄樊学院作为一所文理科综合性现代化大学,其校园景观设计同样要体现出更为丰富的设计手法。不仅要将“文”的诗情意境充分体现,还需要重视“理”的严谨细致。如:在淡泊广场的“春”主题入口处,运用了西方法国与英国园林结合的设计手法,采用西方文学花园设计,规整的扇形几何结构,修剪成型的花木,组合成几何圆形文学花园,与周边的自然绿地结合,体现了学院理科的明快、工整与严谨。淡泊广场的休闲广场,以小径为轴线,扇形对称空间,简洁的格纹铺装,人性化的树下座椅,融入到绿荫下,结构呈现出简洁、明快、对称,轴线感强的集散空间,突出学校求实学风精神。

二、立面的空间组织

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发展,观者与设计者,不仅限于对平面画面的重视,也注意对立面的空间画面。每个景观通常都是以立面形式展现于人们面前。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平面设计功能性与美观性,还注重了整体设计的立面设计效果。立面空间组织上,根据其特性与群体结构,所在的地形、地貌、单体景点与组团之间的错落与高低起伏,营造出均质而富有层次感的立面画面。

淡泊广场的现状过于平缓,立体画面不够强烈。营造立体视觉效果,整体上通过绿化达到目的。如:采用不同的乔木、灌木和花丛结合方式,从色彩、高低、形态等方面搭配;树木与校园设施(小品、座椅、地灯等)的组合;下沉广场的下沉感;坡度景观林的高低起伏设计;以及与周边山体的立面空间组织等等。对立面空间的组织追求,打破了现淡泊广场校园景观的设计单一性,丰富了校园形态,同时提高了校园视觉冲击。

三、完整序列(整体与局部)

空间完整序列组织使关系到校园景观设计的整体结构和布局的全局性问题。要形成整体必要把孤立的点 (景)连接成片断的线(观赏路线),进而把若干线组织成完整的序列。贯穿形式的观赏路线组织,是整个方案中的主要表现方式。各个节点之间相互衔接,以廊、小径、园路、广场等形式结合,形成一个观景带。

四、凸显与隐藏

“藏是为了更好的露”。古典园林设计中不论规模大小,都极力避免开门见山,一览无余,并总把景部分遮挡起来,而使其忽隐忽现,若有若无。许多园林建筑中的大多遮挡两翼或次要部分,这样虽不能一览无余,但景和意却异常深远。回到我们设计中,主题下沉广场入口处的树阵设计,树木高低错落感,使得广场内部若隐若现,给人以想一探究竟的感觉。另外“春”主题入口的半圆形的灌木丛设计以及“冬”主题的石阵设计,同时起到了这点。此手法似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借景”与“隔景”,韵味深长。

五、引导与暗示

引导与暗示主要借助于空间的组织与导向性。广场设计中,小径、园路与廊,通常具有极强的导向性,它总是向人们暗示,沿着它所延伸方向走下去必有所发现,把人不知不觉引导至某个确定的目标――景观所在地。例如:石阵景观节点的引导,即是草坪上的碎石。淡泊湖的汀步设计,即采用对景的手法,使人深入就须通过景观道的引导,或曲或直的道路设计,再配以沿线的小品休闲设施及铺地的导向,使人不知不觉地到达;还有踏步小桥等也都具有引导暗示作用。

上一篇:论内衣与不同服装的搭配法则 下一篇:论轻轨车站内部空间环境中的公共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