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语文教学中插图的有效运用

时间:2022-10-09 04:49:55

例谈语文教学中插图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语文 插图 运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A-0069-01

多媒体技术让我们的教学变得越来越方便、丰富多彩。然而一些教师在选取教学资源时,把让人眼花缭乱的多媒体资源放在第一位,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制作多媒体课件,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却常常忽略了课本中提供的现成的、传统的教学资源――插图。课本中的插图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对学生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只要运用合理,可以为我们的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运用插图的一些经验。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动力,教师在课堂上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这种动力。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色彩鲜明、充满童真、紧扣教材的插图,这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现成的、最有效的资源。教师要充分地利用这种资源,让它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例如,在教学《拉萨的天空》时,先让学生对照插图讲一讲拉萨的天空美不美,美在哪里。同时引导学生用自己认为最好的词句来概括一下拉萨天空的特点,接着才开始课文的教学。这样学生主动要求学习课文的热情就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他们会主动地投入学习。

二、解决教学中的瓶颈问题

所谓“瓶颈问题”就是教学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这些重点和难点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字词句段方面的,可能是文章主要内容或主题思想方面的,也有可能是文章背景方面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些重难点与插图的联系,巧妙地利用插图,用最直观的手段、最简便的方法解决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山行》这首古诗时,很多同学都认为“霜叶”的意思是“带霜的叶子”,但大家对这个解释又产生了疑问:带霜的叶子怎么会比二月里开的花还红呢?在学生感到疑惑时,笔者就顺势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学生一看插图就明白了,原来“霜叶”的意思是“被秋霜打过的枫叶”。这样一个让学生感到困惑的小问题,就在插图的帮助下迎刃而解了。

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的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为一项常规工作。但是很多老师常常为找不到适合学生的表达内容而感到苦恼。其实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现成的、实用的表达素材,插图就是其中之一。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有效地利用插图,适时地开展语言训练。

例如,在教学《天安门广场》这篇课文时,抓住时机让学生看着插图,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周围的景物。学生看着插图介绍起来,而且条理非常清晰。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就在无形之中学会了介绍景点,以后介绍起其他的相关内容来就会得心应手。

四、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很多插图大多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文章主要内容的缩影。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来理解、记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在教学《半截蜡烛》这篇课文时,让学生进行复述课文的练习,可学生通过两节课的学习,复述起来还是不流畅。于是笔者在黑板上挂起了插图,学生对着插图复述,语言流利了很多,整个课堂也活跃起来。

五、发展学生的个性

插图中有些内容是紧贴课文的,而且表现了人物丰富的态度及情感世界,这时教师就可以从插图入手,让学生对照插图说一说、演一演。每个人对人物情感、态度的把握是不一样的,因此学生对同一插图进行表演时往往会出现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动作、不同的表情,这就是学生个性的体现。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就要追求学生个性的差异化发展。

例如,在教学《三袋麦子》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对照插图,表演小猪、小牛、小猴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各自麦子的态度。学生表演时的手段不拘一格,而且都加进了自己的理解,表演得活灵活现,学生透过书中的插图感受到画中之情。这就是学生不同个性的体现,是语文教师真正希望看到的。

总之,插图虽然是传统的教学资源,但它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能对插图视而不见,应该多思考、多实践,充分挖掘插图,让它发挥应有的、最大的作用,更好地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服务。

(责编 黄鸿业)

上一篇:浅议数学课堂的悬念教学 下一篇: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