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探讨

时间:2022-10-09 03:38:51

对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探讨

【摘要】在财务活动中,真实性和准确性是财务会计信息最基本的要求,而现今财务会计信息和凭证资料失真现象极为普遍,并已成为当前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针对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对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诱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财务会计信息;表现;原因;应对策略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有关经济人为了实现其自身的利益目标所采取的违反国家法律和制度的行为,或虽然不违反国家法律和制度,但违背了经济活动客观事实。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范主观性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就要从遏制行为人的造假欲望、完善会计制度和营造良好的会计信息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1.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在会计实践中会计信息失真的种类有很多具无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原始凭证失真

主要表现为原始单据金额书a写错误;原始凭证记录与实际不符;打“白条”充抵原始凭证;私人物品开解为公家用品;将公款请客送礼列入合法支出项目。

1.2会计核算失真

主要表现为任意调整成本费用,该预提的费用不提或少提,该摊销的费用不摊,该处理的的损失不处理,不能列作费用的列入成本费用,造成费用成本核算不实;人为调低或调增销售成本来影响帐面利润的高低,通过做假帐手段虚增虚减利润。

1.3会计报表失真

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把会计报表变成随意变化的“橡皮泥”,出现多套内容不一的会计报表。

2.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诱因

2.1会计制度的不完备

会计制度的不完全,存在空白点和不清晰之处;会计制度滞后,会计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跟不上经济环境不断发展变化的节奏,会计制度的制定、修改和研究存在滞后问题。

2.2会计管理体制的缺陷

会计人员作为企业的员工,接受企业负责人的直接领导。当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企业会计人员不得不维护本单位利益,提供不真实信息。对会计人员的监督体制不健全,缺乏完整的规范机制,不能实现有效监督。

2.3会计内控机制不完善

企业缺少必要的内部牵制和复核,没有建立健全的内控制度,股东大会、监事会难以发挥作职能,起不到应有的监督作用。

3.会计信息失真的应对策略

3.1转变观念,从源头抓起

首先,明确各利益相关者的责、权、利,在会计信息的生产、提供和使用过程中,应享有怎样的权利、履行什么样的义务以及应承担的责任。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最大限度地遏制拥有会计信息优势一方的造假欲望。其次,扩大规则参与主体。尽可能在会计规则的制定上考虑和平衡各相关集团的利益,从会计规则制定上减少利益集团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欲望。三是实施责任追究制度,从落实问责制的角度出发,建立相关单位主管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会计信息出现风险,就要进行问责,根据问责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形成自我监督机制,从而切断其利益链条,尽可能消除造假者的造假欲望。

3.2加强制度建设,加大查处力度

首先,制定相应的措施约束企业及相关人员的行为,在确认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主要责任时,应将重点放在通过虚假信息的受益人身上,从根源上防止有关人员通过虚假会计信息获利。新的《会计法》明确了会计主体负责人对会计信息失真所承担的责任,降低了会计主体负责人对会计信息的不利影响。同时还要明确具休做假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从根本上遏制会计信息失真;加大对会计造假行为人的处罚力度,发挥会计法规对虚假会计信息处罚作用;加大执法力度,对损害社会和企业利益的必须严惩,加大执法力度,有效杜绝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发生。

3.3强化理论探索,优化核算方法

加强理论研究,优化会计方法,有效弥补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理论和方法缺陷。在进行会计估算和判断过程中,克服主观影响,在采集数据时运用科学的技术方法,使所得的数据比较精确;完善会计确认理论,财务报表要素应重新定义,分解、重新界定确认标准,将自创商誉、衍生金融工具等一些对企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的经济事项纳入报表体系加以反映,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完整的信息;完善权责发生制,恰当的选择以权责发生制为主体,改变按风险和收益的转移情况加以确认,将权责发生制提供的信息转化为现金流量的信息;改进会计计量的模式,使不同项目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允许产生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的多种属性计量并存的局面。

3.4进一步完善监督体制

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重视内部监督,使财务人员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对于重大投资决策、资产处置的调配等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执行相互监督和制约,同时内部审计必须与财务部门机构并行设置,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并要求审计人员精通业务、坚持原则,作风正派,加强事前、事中、事后会计监督。

上一篇:浅谈新时期的档案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下一篇:浅谈对税务会计师的认识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