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幼儿问题解决的非智力因素探讨

时间:2022-10-09 02:16:36

影响幼儿问题解决的非智力因素探讨

摘 要:问题对于幼儿来说至关重要,只有有问题才会有探索,只有经过探索才会有问题的解决,只有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儿童的各项能力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本文试图从研究幼儿的内部特征出发,探寻影响其问题解决的非智力因素,以期更好的指导我们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幼儿 问题解决 内部特征 非智力因素

目前对问题解决的研究主要从认知心理学和教学论两个领域展开,其中前者主要从微观层面研究了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策略选择等;后者则是从宏观角度研究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培养策略等。这两个层面的研究是近20年来教育学与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其研究领域多集中在中小学的教学领域和婴儿时期问题解决能力初步形成的研究,专门针对3-6岁幼儿的问题解决研究相对较少。面对一个问题,幼儿的智力因素是基本稳定的。本文试图从研究幼儿的内部特征出发,探寻影响其问题解决的非智力因素,以期更好的指导我们的教学活动。

一、动机水平

根据“耶基斯―多德森”法则,每一项工作任务都有其最佳的动机水平,即中等水平的动机。过强的动机水平所导致的高度焦虑感容易时问题解决者产生顽固的思维定势,从而限制了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过弱的动机水平同样也会影响问题解决的效率。好奇心是激发兴趣、引起探究的萌芽。好奇心、探索欲以及对问题的敏感度,可以唤醒幼儿的愉悦体验,从而激发其解决问题的内部动机,再通过内部动机影响问题解决的效率。

二、情绪状态

良好的情绪可以促进积极的思维,从而推动问题解决。有研究证明,中等唤醒水平的愉快和兴趣可以为活动提供最佳的情绪背景。研究表明,愉快强度与问题解决水平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过低或过高的愉快唤醒均不利于问题解决。在幼儿处于问题情境下,心理的安全和自由非常重要,它们是幼儿稳定情绪进行问题解决的关键因素,这种安全和自由则是平和的情绪状态,即中等唤醒水平的最佳情绪背景。同时,我们认为,兴趣带有积极的情绪色彩,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推动人们去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探求真理。

三、意志水平

3岁以前儿童的内抑制发展较慢,约从4岁起,由于神经结构的发展,皮质对皮下的控制和调节作用逐渐增强。幼儿期的儿童,自控能力不断增强,意志发展特点主要有①进行活动之前,开始能提出一定的目的、意向和计划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并能坚持一段时间;②有意抑制能力得到加强,能遵从大人的吩咐,讲规矩,并且能根据某种要求等待或延搁一种行为。但是,儿童的自控能力还非常的不稳定。幼儿以上意志特点和水平也必将对其问题的解决产生影响,意志力较强的幼儿,其有意抑制能力、坚持性较强,这有利于问题解决的完整进行,提高问题解决的质量和数量;并且在问题解决之前,能够在头脑中先形成计划,即问题解决的策略与步骤,从而使问题解决的过程得以有序的进行。

四、个性特征

气质、性格和能力的个性差异也影响着问题解决的效率。首先是气质,多血质的幼儿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发散思维能力强、思考方式灵活,但是缺点是易动摇、受暗示,这些又不利于问题解决的进行;胆汁质的幼儿,在面对问题时,表现为反应迅速、敏感,但是缺点是冒失、缺乏计划性,这也必将影响了问题解决的质量和效率;粘液质的幼儿,问题解决过程中表现的比较有条理、镇静,但是缺点是呆板、思维不敏捷,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和功能固着,从而影响问题的解决;最后,抑郁质的幼儿,爱好思考、擅长分析,这些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但是这类幼儿自我中心性比较强、且容易退缩,不易换位思考,看问题角度单一,爱钻牛角尖,实在无法解决就直接放弃而不是换个角度继续思考,这也势必影响问题解决的有效进行。

其次是性格,顺从型性格的幼儿,其成就动机主要来源于教师、家长等外部因素,这类幼儿往往根据这些有影响作用的人的观点来认识事物,较被动地接受知识,并且习惯按照规定要求寻求问题解决,在思维上表现出求同性,限制了问题的多途径解决;独立型性格的幼儿,认为就动机来源于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勤奋程度,他们喜欢根据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不易接受成人的指点,这类幼儿喜欢主动探索事物、对问题敏感、思维发散、追求创新。

幼儿的能力发展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具体表现在①发展水平的差异,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相对来说,能力高的幼儿解决问题的质量和效率更高;②表现早晚的差异,能力表现较早的幼儿,其解决问题时也相对较易,但是我们不能断定幼儿以后的发展情况,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能力表现较晚的幼儿,初步阶段对问题解决造成的影响也不代表以后的情况;③能力结构的差异,有的幼儿擅长于记忆,有的长于思维,还有的长于想象,不同的能力成分组合,对问题解决的影响也不尽相同;④能力的性别差异,使女孩更善于解决阅读、计算、想象等问题任务的解决,男孩更擅于推理、结构性游戏类等问题的解决。

综上所述,本文对影响幼儿问题解决的个体内部因素做了系统的探讨,但是各个因子对问题解决的具体作用机制以及各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而且,还要根据内部影响因素进一步确定我们的教育干预策略,以便更好的指导幼儿园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方富熹,方格.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林泳海.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J.H. 弗拉维尔, P.H.米勒, S.A.米勒.认知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刘元宗.影响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诸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10

[5]王晓明.问题解决中的元认知因素[J].教育探索,2002.10

[6]郑三元.论幼儿园课程的本质[J].理论建设,2004.5

上一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理念下的四环节教学模式... 下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