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公民前传

时间:2022-10-09 01:16:48

网络公民前传

网络公民前传之李昌平网民意见会改变中国

“网络和报纸杂志一样,同样真实或者不真实。二者没有本质区别。报纸杂志因为‘管制’实而不真实或真实:网络因为‘管制’虚,所以真实或不真实。”相比报纸杂志,李昌平更偏爱网络的快速和原创。“我的稿子写完就可以全文发在网上了,如果投给报纸杂志,肯定要被编辑删减修改的。”而这一点成为李昌平在网上发表帖子的初衷,“报刊编辑肯定会带着价值倾向去修改稿子。”

而以在网络上发表关注“三农”问题帖子著称的“网人”李昌平,现在却没有开博客。“(博客网)那些博客都不是我建的,我没开过博客,也没有固定发帖子的地方。”李昌平零散发在某些网络、论坛的网文,被其他网友收录起来,以李昌平的名义在网络上办起博客专栏来。“那些博客专栏里也有网友跟帖,说他们现在遇到的有关‘三农’的实际问题,那些案例因为缺少核实,所以不能当作铁证。”李昌平强调,关乎民生的文章,如果要真正引起读者共鸣,就一定是有真实案例的依据,“不能凭空发感慨,要写山真实的感受来。”

“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是靠更多的人参与民主决策。”在李昌平眼中网络是个“公民议会”,是“政协礼堂”。“无论足政治还是经济方面,网络因为是个真正的公共平台,它显然比其他任何媒体都重要。”作为最宝贵的“资源”,李昌平非常肯定,网民的意见真的会改变中国,“现实中我们已经不可能为了某些事情上街去游行,去贴大字报,但是可以上网。”

最近两年,更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始在网络上开博客,征集民意同时发表意见。“开弓没有回头箭,这是个好事情,大家都来‘作秀’,到最后也就不是‘作秀’了。”李昌平没有否认有些在网上开博客的人大代表有作秀之嫌,他只相信那些博客一旦开了,就不可能停下来,有个开头,这个工作就会一直做下去,“对那些开博客的人大代表,我们当然要鼓励和包容。”

《对土地“以租”需建设性应对》一文是李昌平近日最新一篇发表在网络的文章,文中提到:“农民收入和福利同非洲接轨,房地产价格同美国接轨:经济战车被房地产商绑架,宏观调控屡战屡败……”写这样的文章,李昌平坦言“没有压力”:“中国的舆论环境是逐年变好的,言论越来越自由,不管别人怎么看,我还是觉得可以乐观地开放言论,不会有因言论治罪的事情发生。”更多的思想上的交锋来自于网友,“‘冲突’是常有的,但我相信所有批评我的人都是善良的,有责任心的,批评我的人,也是朋友。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是常态,但时间和人性最终会还原‘本来面目’。”

网络公民前传之芮成钢央视英语主播的“文化炮弹”

芮成钢把两于捅进裤兜,表情严肃。

他的头顶是故宫低矮的斗拱,脚下是陈旧的地砖,右边不远处,还停着一辆有点脏的铁皮垃圾车。

《财寓》杂志在去年一期“中国的新文化革命”的封面报道中写道:“宫里一个人头攒动的星期天上午,中国最有名的电视主持人之一正在用疲惫的眼光注视一座低矮的斜顶房,那里曾是有500年历史的御医办公之地……只有从大门进进出山的人群表明里面已挪作他用:成了一家星巴克分店。”

“以前,我们过于急切地想表明我们是世界的一部分。”芮成钢说,“但是,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我们应当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

如果不是去年1月12日凌晨1时27分在博客上发表《请星巴克从故宫坐出去》一文,芮成钢要被称为“中国最有名的电视主持人”,还要花上许多年。

星巴克事件,让芮成钢以一个中国传统文化捍卫者的而日,出现在纽约、伦敦、东京、巴黎、马尼拉、中东,再到开曼群岛,媒体遍及CNN、BBC、《纽约时报》和《泰晤士报》。

星巴克在去年7月的黯然离场,或许与另一件事情紧密相关。2007年3月两会期间,来自黑龙江的全国人大代表姜鸿斌提交了一份《关于星巴克立即搬离故宫》的议案。姜在面对记者时,激动地说:“星巴克必须立即从故宫搬出去,这一抹杀民族文化的事件必须立即停止。我们不能利用老祖宗留下的财富为自己牟利。”

显然,芮成钢博客点燃了要艟巴克撤出故宫的星星之火,姜鸿斌更是火上浇油。芮成钢在《始于一篇新浪博客的两会议案》中表达了对姜鸿斌的钦佩,“故宫里的星巴克只是冰山一角,国际融合背景下的民族文化保护任重道远,我想姜先生也是希望从这个议案开始,唤起更多的国人对这个话题的关注。”

博客所带来的新力量,正在慢慢改变人们传统的议事日程。1月17日晚,芮成钢软得了“新浪2007网络盛典”的年度人文博客奖。他在星巴克之后,继续探谈要对日本宽容、要过中国人自己的情人节等话题,他偶尔也会为在中国商场卖的奢侈品要比美国贵50%、在中国看场电影的收入票价比贵过美国20倍鸣不平。

网络公民前传之王小丫网民向总理说心里话

“‘小丫跑两会’是我们一个团队的事情,并不是纯粹我个人的成果。”王小丫强调,通过网络博客与百姓进行关于两会问题的交流的主体,是“小丫跑两会”而不是王小丫本人。

2005年3月5日,“小丫跑两会”第一次在新浪博客发表日志,而这篇名为《重庆农民工老刘给我送香肠》的日志,是以两会手记的文体写成,而当时此类于记,除了发在新浪网,也在很多与央视合作的纸媒体上发表,成为“小丫跑两会”这个电视节目的附属产物。此类“于记”体“博文”发至2005年3月9日一共5篇,累计十多万人次阅读。随后新浪网上的“小丫跑两会”博客开始了为期一年的休眠。

2006年2月26日“小丫跑两会”的新浪博客更新了。相比2005年的生硬博客套路,“小丫跑两会”开始低姿态向网民征集对两会的期许,随后的博文单篇阅读率达到十几万人次,每篇文章的评论上千条。“和别人的博客不一样的是,我的博客要和大家谈的不是我个人的自言自语,而主要是大家自己的事情,大家的心里话。不管是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还是身边值得关注和讨论的热点,或者是对社会和国家的建议,一切来自民间的声音。”在“小丫跑两会”制片人的建议下王小丫办起博客,就是为了收集民意。

从2005年到2007年,“小丫跑两会”博客以“年鉴”的速度更新着――只有每年春天的两会时期,才会有新文章出现,而一年四季都有网友在文章后面添加评论以及在博客里留言。截至2008年2月“小丫跑两会”博客尽管每年只有一个月在更新,但是总浏览人次已经超过400。万除了“小丫跑两会”博客,节目组的邮箱里也有上万人次的邮件。

2007年3月8日,“小丫跑两会”在博客上发起“给总理的心里话”,该帖子单篇浏览人次达到120多万,9000多人次网友进行评论。作为对网民的一次“交代”,2007年3月,王小丫在两会的总理记者会上,将印有9000

多条网友留言的一个册递给了国务院总理,“我说:‘总理,这是我博客里大家的留言,全是给您的心里话。’总理接过上说:‘谢谢大家!’。”

网络公民前传之孟浩广东省政协常委“欢迎打扰”

2008年春节孟浩丢了6000元地点可能是在深圳火车站的一个手扶电梯上。钱是广东省治理春运公路“三乱”督察组的公款,孟浩是组员之一,他说自己重回火车站是为了“找到证据,有个交待”。

很快地、湖北的一个网友发来慰问短信、“听说你丢了6000元,真的很难过,但你把手机公布在博客上,难道不怕像我这样有好奇心的人骚扰吗?”“没事,欢迎打扰!春节快乐!”孟浩回复

2月15日晚,50岁的孟浩盘腿坐在江门市宾馆客房里,抱以苦笑。接下来几天他还要继续完成在湛江、云浮、肇庆等地的公路“三甜”督察,6年前,孟浩就已是广东省政协委员,但他受媒体关注,始于2004年,那年、他率先向社会公开邮箱,做了省政协委员中的尝蟹者。另一位随后公开了私人邮箱的全国人大代表,因为无暇处理邮件,最终选择了关闭。

2006年,他在刚成立的奥一网开通博客,“为广泛地联系群众,帮助群众排虑解忧”,公开了邮箱、手机、办公电话及地址,正是这年他收到了中学生小华反映择校费的邮件,“勇闯”广州市教育局,当选《南风窗》“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虽然是广州铁路(集团)广梅汕铁路公司负责管理退休人员的“中层干部”,但孟浩更愿意强调自己是“职员”。至今,孟浩已收到1040封邮件、200多封信件、无数电话和短信,经由这些民意汇集,孟浩在广东两会上接连提交了关于取消择校费、取消1元的士“燃油费”、质疑高速路匝道收费合法性,建议取消出租车公司制、广州有线涉嫌垄断经营等提案、被媒体誉为“提案大王”、“明星委员”、“炮筒子”、“孟大侠”

公布联系方式是收集民意的好办法,“有些老百姓不知道到哪里反映问题、知道了我,就会说有问题找孟委员,当然,一个人的能力有限,这么多社会矛盾,解决一件就少一件”虽然没有任务,孟浩每年仍要写上七八个提案。

令人苦恼的是,收到许多反映问题的邮件,都没有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他们不是不信任我而是自我保护,有时候我很生气,我可以向你承诺我不暴露你,但是你必须要让我可以找到你。”

农民工欠薪,社保问题和有关学生的教育政策问题,是孟浩关注的几件大事,“这些影响的人群多”他博客的留言板上,就有许多条乙肝携带者反映求学就业难的跟帖,截至2月19日,孟浩博客有近11万人次的点击率,他对每天1500人次的浏览量表示满意。

做会计、审计出身的孟浩有几件法宝一是2005年添置的索尼笔记本、打印机和扫描仪,价值2万元,经费来源是单位拨款,它们的功用是上网回复邮件,整理提案,保存证据,二是一台双卡双待的酷派手机“24小时开通”采访中他就接听了反映手机乱收费,单位欠薪的两个电话三是一间10平米的办公室、这里,同时也是非正式机构“民意工作室”的办公地点,“只要找到我的,哪怕我不吃饭,不睡觉我都陪他们,”四是作为智库支持的几位律师朋友,他们会在提案或者转交情况汇报的同时,附上一份专业的法律意见书。

“嫌麻烦就不要当政协委员”孟浩指着自己名片上“反映民意社情,化解社会矛盾:关心国家大事、促进社会和谐”的字句说。

曾有人善意地提醒孟浩“要小心,有人会报复”,但他说自己骨子里打小就有一份血性,“我现在是很累,这么多年做下来能被社会认可,值了,人就是这样,你累了睡睡了醒,醒了就工作,醒不来,就走掉了,生死真的无所谓”。

网络公民前传之理性的厦门样本

在不久前结束的德国之声“2007国际博客大奖赛”中,一个笔名连岳的人获得“最佳中文博客”大奖。连岳争栏作家,现居厦门,以回答都市人的情感困惑专栏和写时事评论专栏而在小众圈里小有名气。2007年,连岳和厦门市民一起变得很有名。

2007年,厦门市引进的总投资额达108亿的腾龙芒烃(厦门)有限公司的一个化工项目,简称“PX”项目,由于距离人口密集区过近,被质疑有环境污染之嫌,而遭到大部分厦门市民的反对。一些厦门民众充分利用了网络的力量下情上达,反映真实情况、对公共话题发表意见、表达群体情绪、监督公权力,表达自己的民意,改变了政府的决定。2007年12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长文,认为在PX这个厦门有史以来最大的投资项目上,各方专家意见倾向一致:在海峡西岸地区择地迁建,是一个上上之选。

0:公民介入公共事务零风险

在这桩厦门PX事件中,连岳的博客也许起到了一个个人媒体的作用。从去年3月到12月,他事无巨细地把PX事件的进展、相关评论、他自己的意见建议,他找人翻译的有关PX毒性的专业知识资料、其他人有关PX事件的博客都贴在他的博客当中,成为传统媒体之外的有关PX事件的信息站。知名网络人北风认为连岳之所以获得德国之声的中文博客大奖,毫无疑问是他在厦门PX事件当中的作用。在传统媒体缺位的情况下,网络媒体在这次时间当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连岳本人对自己在厦门PX事件中起的作用轻描淡写,“有幸全程参与一件公共事务,写专栏评论这事、向官方信箱具名发邮件表达意见,直到报道参加座谈会。我很吃惊的是,这么简单的过程,却不停地有好心的朋友认为我在冒相当大的风险。个人的意见与观点,只要稍稍涉及批评,都不能免于恐惧,那是病态的社会――我是个胆小的人,倒也愿意在厦门环评中全程参与,以我自己并非冒险来证明社会并非病态,至少证明厦门主政者没有病态。”

连岳本名钟晓勇。因为要报名参加厦门海沧南部环评座谈会,他在博客中泄露了自己的真名。“有朋友看了今天(12月10日)的《厦门晚报》,用了4个版刊登报名参加厦门海沧南部环评座谈会的名单,两天时间里,共有624人报名。他在有效名单里看到了我的本名‘钟晓勇’――十年前,我就是用这个名字在这家报纸写稿,年少无知,在自己主持的评论栏目里喋喋不休地献丑,全然不知这座小小的岛城是藏龙卧虎之地。”

1:政府与公民一起成长

2007年12月初,厦门政府决定召集自由报名的市民代表具体商讨决议是PX事件的转机。12月13日、14日,连岳和他的夫人,被从几百名报名者中随机抽出,分别参加了两天的座谈会,能向政府代表当面发表自己的反对意见,每个代表的发言时间是3分钟,应该说厦门政府一直在学习用一种包容的态度在对待市民们的反对声音。在座谈会的会场上,厦门政府副秘书长朱子鹭受托代表政府主持市民座谈会,作为一名政府官员,在会场上他反复说了句知识分子语言――‘反对你的意见,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让大家对他的印象大为加分。连岳不吝啬对厦门领导的赞美――“多赢局面已经出现,政府与公民一起成长,这是最好的结局。”多赢局面背后的思维方式是

理性的换位思考。在漫长的网民参政道路中,理性的换位思考绝对是一个关键词。政府在学习包容网民的尖锐声音,而网民也必须学习去理解政府的立场。

网络公民前传之因特虎网络上的深圳“智库”

有人说,曾经的2003年是中国的网络舆论年、那一年,深圳出现了场因为“网络”而改变历史的对话――当时的深圳市市长与一位普通网民坐在一起平等地探讨了两个半小时的“深圳”问题,缘起是这个名叫“呙中校”的普通网民写了一个《深圳、你被谁抛弃?》的帖。“一切的发展都是始料未及的。”一贴成名的呙中校表示“我只是个网络的受益者”。

5年后受益于网络的呙中校成为一个在香港工作的媒体人,他所拥有的话语权和视野与当年都不可同日而语而他依然是一个天天上网的铁杆网民,他和他的两个好友老亨、金心异依旧在一起热情维护着老亨在2001年建立的讨论一切深圳问题的民间网站“因特虎”,在这个独特的虚拟空间发表着他们的声音。

如今,在因特虎网站讨论深圳问题的网民已近6000人这日益壮大的民间思考力量以及背后的信息库、人才库,被认为是政府的智囊机构、政府决策部门的有益补充。深圳市社科院院长乐正认为来自民间的“因特虎”是“深圳问题研究者的必读网站。”

今天很多深圳的政府官员都沿袭着当年上网看民意的传统是因特虎的常客同样是传统传媒人的金心异表示“我们的声音存在一个被放大的效应。目前有4类人上因特虎、学者、企业家、媒体人、政府官员。第一类学者、企业家会员本身的影响力在把网络的声音传播,或者他们在其他网站混,通过网络手段放大传播的效果:而南方都市报新闻部的记者至少一半在我们上面挂着,来自传统传媒的力量又把有价值的新闻点迅速传播出去:最后一类是政府官员,深圳市政府内颇有些政府官员潜水因特虎,虽然他们不吭声。可是我们知道有见解的热帖都能放在政府的办公桌上”

呙中校相信网络是普通民众表达民意的有效渠道。“现在上网的门槛比较低、各种层次的人都可以在上面表达声音,从这方面看,网络的确代表了民意。而官员也逐步意识到可以通过网络的渠道来了解一切、这是一种进步。和谐社会,所谓‘和’就是双方之间、相互之间有沟通、有交流才可能达到‘和’”。

“因特虎”认定自己与许多新型NGO截然不同,最为重要的特点是与地方政府保持“和而不同”的取态,以理性、建设性态度与政府展开合作因特虎的最初创立者,如今也是一家刊物负责人的老亨认为“当我们体制内的专家受经验与教条的限制,‘脑库’跟不上的时候、我们需要民间智库、一起给城市发展注入智力支持。”

不约而同、因特虎三剑客分别都加盟了传统媒体。与以往相比,他们更倾向于在传统媒体上发表看法,呙中校觉得,“网络呈现出来的是多元化的信息,民意有情绪化的、有负面的,有正面的 各种各样的声音都有,网络的信息是需要每个人去甄别和判断的,因此,网络的公信力是不及传统媒体的选择传统媒体去发表声音,会觉得更可靠”。

网络公民前传之周洪宇网民的力量就是舆论的力量

2000年,周洪宇访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时候,在那边配备了一台电脑。当时的他只是觉得很羡慕美国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规模,所以才决定买一台电脑回国。具体的功能也就是在家里上网浏览新闻时事,像一个资讯收集家一样关心了解国内外的一些最新情况。

2003年1月,周洪宁当选为十届人大代表。那个时候中国网民数虽还没有过亿,能上网的人都是有一定条件,一般是文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人。用洪宁参考国外网络的急速发展趋势,觉得自己应该注意网络这样一个新型的渠道。“新时代里的制高点就是互联网,占领了这个制高点就有了更好的视野,便于你去全面地了解这个世界。”周洪宇说。然后,2003年9月,他的“洪宇在线”个人网站正式开通。此后周洪宇每天都可收到网民发来的上百件帖子和电子邮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教育、法制等各个方而,许多内容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周洪宇认为,人多了之后来源和成分都开始变得复杂,整个网络的形态结构正在悄然改变。“网络普及后,上网对农村人来说不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投身网络的农民工也就越来越多普遍的开始上网。结构变化,从而导致了形态改变。具体则是表现在对待单一问题的看法更加的多元,这是网络越来越带有草根性所决定的。”周洪宁觉得,作为一个人大代表应该努力履行好自己为群众呼吁、鼓舞的神圣职责,倾听更多的声音这也正是他建立“洪宇在线”的本意。在这样的前提下,周洪宇以人大代表的身份提出了人民颇为关心的两项提案:尽快实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免费制以及制定《国家统法》和《国家统一纲领》。

周洪宇从网络里学到了很多,他每天都在感受来自网络的力量,并且为这股力量的日益壮大而欣喜。在周洪宇看来,网民的力量实际上是整个社会舆论的力量,这种影响的深度很大程度取决于社会发展的进程,随着社会的发展,舆论的力量会越来越大。但是国内的网络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国外很多高校就有专门研究网络政治语言的学院,而国内商务印书馆去年才出了一本谈网络政治语言的书,说明我们才刚刚起步。”周洪宇认为,要用这股力量在现阶段影响政府决策还是有一定难度,人民不能指望这种力量是无限的,也不能指望网络任何时期的导向性都是正确的。网民们更多要做的是在争取自己的权利,同时用自己的行动希望政府明确权限以及职责,让政府知道该做什么,自身的权利又在哪里。

周洪宇说:“现在的干部和30年前的干部就有很大的变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本身很多学历就非常高,有很多甚至本身就是教授博士。但即使有这样高素质的团队,政府有时候由于体制内的一些问题也有他自己的局限性,做事的时候容易选择等待和观望的态度。这时候网络就应该帮它一把,在政府犹豫不决的时候,用这股力量帮助它下定决心。”

网络公民前传之私媒体的议政空间

“十年砍柴”出现在时评版,屁股后面总会跟上“知名网友”几个字。虽然是同一个人,但“十年砍柴”显然要比《法制日报》政文部记者李勇有名得多。“我是一个中央大报的记者,却通过网络出名,这有点讽刺意味。”正在湖南新邵老家休养的“十年砍柴”,语气浑沌地说。

如果没有网络催生的论坛与博客土壤,“十年砍柴”、“五岳散人”、“和菜头”等网友要为大众熟知,连岳、长平、鄢烈山、刘洪波等传统媒体的时评家要将影响力波及更远,都将是纸上谈兵。

E时代的时评家,是怎样一群人?他们的议题是?他们会是真正的民意代表吗?

网络时评家的模糊形象

在一个人人都是时评家的叫代,网友眼中的时评家们可能是这样的:他们是一群老网虫,半老男人,肝火很旺,表情古板,爱看社会新闻,爱抽烟,记忆力强,善挑短处,以社会良心自居,以呐喊为己任,所以嗓门部特别人。

一篇《万能时评家》的网文甚至认为,叫评家多数是“Google+偏见学派”的传人,动笔之前甚至还不知道波罗的海在哪,也能洋洋洒洒写山一部立陶宛独立思想史。他们会滔滔不绝援引凯恩斯、弗里德曼、巴菲特、加菲猫来评述CPI、FPI、QFII、QDII。他们可以根据需要,在物理学家、动物学家、社会学家、女权学家之间自由变换角色。“”、“制度”、“自由”、“真相”、“公民社会”、“公共空间”是他们紧握手中的“撒手锏”。

“不是每天上网发个帖就会成名,如果没有思想,没有才华,整天露头也没有意义,它会像泡沫一样,水一来就冲掉了。你要进得了也出得了网。”“十年砍柴”因为混迹于天涯社区而成名,目前已出版《闲看水浒》、《皇帝、文臣和太监》和《晚明七十年》几部作品,他对自己在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角色变换表现满意。

《南都周刊》副总编辑长平分析,“时评员大体上由学者、媒体工作者和自由评论者组成,这些人彼此间的知识结构和观念差异比较大。”

“网络时评家有机关职员、媒体时评编辑、教师、税务工作者、大学教授、大学生以及军人”,西祠胡同“青锋论谈”版主、《青年导报》副总编辑范青锋说。天涯社区“关天茶舍”首席版主李灵灵心目中的网络时评家则是:薛涌、孤云、五岳散人、长平、十年砍柴、戴斌、刘长锋等。

在“十年砍柴”看来,时评家更多是栖身在传统媒体里的不落伍人士、思想比较自由的高校教师,他们对现代文明规则有着深刻体察。“没有在体制内从业的人做不了时评家,中国有些事情你不进去,写出来是轻飘飘的。”

网络时评家群体有两个特征,“一是精神比较独立,思想比较自由;一是已经比较成功地挣脱了单位体制的羁绊”“十年砍柴”说,刘洪波、连岳、长平等人是从传统媒体走向网络媒体的典型代表,“他们就算离开单位也可以有尊严地活在今天的中国。有尊严就是人格相对独立,经济上自给自足,不仰体制鼻息。”

私媒体的议政空间

“一些地方在召开人大、政协等会期间,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停办了时评版;有些在节假日期间,为减少版面而将时评版压缩掉;有些时评版上针砭的时弊,大都是远离本媒体十万八千里的。因为,一旦触及了身边的人和事,你就可能吃不了兜着走。”范青锋描述出这样一个尴尬的时评现象。

“一个靠写作为生的人,总是在写自己不喜欢,读自己不爱看的东西,人生的悲哀莫过于此。”在传统媒体为俸禄写作的“十年砍柴”说自己厌倦了这种状态。网络因此成为时评家们在传统媒体之外的栖身之地。

长期浸淫于传统媒体的长平对此深有感触,“网络使言论自由成为种看得见的梦想,对传统媒体的言论尺度也有促进作用。”他说,发表在传统媒体上的时评放到网上,传播更快,反馈也更及时。

“网络媒介,更平等、开放、自由,在思想表达上和司马迁刻在竹简上,坡写在纸张上,鲁迅发在申报上,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个人思想表达”,“十年砍柴”说,从竹简到纸张再到网络的媒介演变,使得知识不再成为垄断资源,“网络开放的平台评价比较真实,传播比较快,所影响的是未来新生力量,谁也不可以忽视。”

时评家们在网络上的最早聚集地是网络论坛,其中较知名的是天涯社区“关天茶舍”、凯迪社区、西祠胡同“青锋论谈”,以及人民网的强国论坛,新华网、千龙网、新浪网、红网所开设的时评频道和论坛。

范青锋说,“青锋论谈”创建于2003年1月,最活跃时,全国有2000多名时评作者在这里发表作品,有几十家媒体在这里选稿,其中包括《齐鲁晚报》、《半岛晨报》、《北京娱乐信报》、《江南时报》、《青年时报》等,其中发出的声音还引起了高层关注。

县委书记进京拘传记者事件,乌鲁木齐市委书记说“八成上访者有理”、湖北天门城管事件是“青锋论谈”最近关注的话题。

作为版主,范青锋将论坛里的时评人称为“声音微弱的小人物”,“我们希望揭露那些滥用权力的典型现象。我们的评论具有批判性,我们争取的是所有人都应该有平等的话语权”。他认为,网络时评家大都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且嫉恶如仇,他们都希望自己的观点或看法能对社会进步有推动作用。

“关天茶舍定位于学术版块,实际上是深度时评版加思想学术版的混合体。”“关天茶舍”首席版主、中山大学中文系在读博士李灵灵说,王怡任版主期间,发了不少帖子讨论自由、民主、,带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时事评论。“来自学院和民间的知识分子来此定居,构筑他们的网上精神家园”,这其中包括五岳散人、笑蜀、长平等许多在《南方都市报》上活跃的专栏作家。

“艳照门:宽容不是纵容”、“弱智的《劳动合法法》”、“官员公布电话是病态政治”是“关天茶舍”最近的热门话题。

博客出现后,范青锋和李灵灵都承认,“青锋论谈”、“关天茶舍”不复往口热闹。

“天涯去年开了人物频道,为国内不少学院和民间知识分子设立博客专栏,点击率很商,后来他们干脆在自己博客上写,连论坛也懒得去了。”李灵灵说。在天涯上开博的“十年砍柴”分析,“有了博客之后,BBS质量急剧下降,有思想、有才华、有名气的网络,不论是写时评还是写小说的,已经不需要在其他网站上登自己的文章。有了博客,任何人都是相对独立的媒体。”

腾讯网评论频道主编张东生说,“我们聚集了200多名来自评论界和思想界的人士,大概60%到70%的博客比较活跃。”

网络时评家是民意代表吗?

在流行“公民化写作”的时评界,许多人对时评家算不算“民意代表”各执一辞。

“时评员又不是人大代表,不应该是民意代表,而应该代表个人提供独到见解,但事实是,他们有时可能比人大代表更能代表民意,这是种错位。”这是长平的观点。“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是一句来自法国报纸的口号,长平在MSN签名档上悬挂五六年。

“十年砍柴”认为网络评家是民意代表,其理由为,民意代表不是政治代表,不能用选票来决定,“这些人不光在网络上写,还在传统媒体写,不是用经济或政治力量扶持起来的作者,纯粹靠最准确地反应某种民意,靠文字来打动人。”

李灵灵则说,“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是,但又不完全是”。他们是一群喜欢发牢骚,总觉得自己站在正义的立场把握了真理。他们爱批评,同情弱者,关注底层,向往一个很好的社会秩序。网络时评家大多是学院、媒体、民间的知识分子,这个群体因为生活环境、阅历不同,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并不是所有的知识分子都真真切切感受到底层民众的生活,他们和广大民众总是有隔阂,容易根据想象来理解民众,难免陷入不痛不痒的空谈,尽管他们自己认为代表了民意和真理。”

上一篇:英伦风情里的好莱坞居心 下一篇:解密艺术品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