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改应以语文行为习惯的养成为核心

时间:2022-10-09 12:51:23

语文课改应以语文行为习惯的养成为核心

摘要:目前,各地的课改搞得轰轰烈烈,方式也百花齐放。经过多年的探索,我认为教师必须以课程理念为准绳,特别是要扎实基础,教给学习方法,训练并形成技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能自觉积极主动地学习,较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方法及形成的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尽量做到在解决中有所新意;力求每个环节、时间段有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语文课改;语文行为习惯;核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103-01

课改应有计划、有步骤,学生全员参与,持之以恒,落实到位,监督到位,以训练并形成良好习惯为核心。

课改不能忽视教师的主体作用。《说文解字》上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教师不教,学生何来效也?以前我们常说,教师霸占了课堂,现在又全放手,甚至人为规定,老师每节课不能讲多少分钟,我认为这都有偏颇,不能一概而论。该讲的还得要讲,如学习方法,解题基本方法,示范性文本的阅读指导,合作探究后的必要点评等。

兴趣的培养应体现语文特点:如字的书写的规范工整,从字的结构了解字的意思,用词的精妙,诗词的赏析,美景的描绘,人物的刻画,创作的灵感,修辞的应用,标点的趣用等。

自主学习应明确学习哪些内容,如解决字词、了解作者作品、写作背景;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结构、写作特色;发现文本中的问题,其中要注意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注意拓展,由文本相关的信息可联想到哪些相关的信息。

合作探究,要搞好小组建设,组织好学生,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先学会倾听,然后在发表不同见解,让学生真正讨论起来,老师要当好参与者、监督者;要注重方法的指导,许多同学不能把问题回答全面,如,《智取生辰纲》中“智”从哪些方面去分析?不能从上下文的内容及联系分析人物性格,如《杨修之死》中,曹操口中的“鸡肋”随便说的吗?夏侯惇是真的“大惊,遂请杨修至军中问”,不同的语言环境的含义不同,如《中国人失掉自行力了吗》的多处“中国人”,《范进中举》中两次“噫!好!我中了!”

课堂习惯,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即回顾基础、拿出书本、展示材料、疑问本;课中老师一定要当好主持者、倾听者、参与者、监督者,主持者就是根据课标、单元要求、文本目标、学生自学、收集疑问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时的目标、重难点,各环节的调配等。倾听者就是认真倾听每位发言人所发言的内容。参与者就是积极主动参与到每个环节中。监督者就是要监督学生是否成为学习者、讨论者、务实者和收获者,监督学生是否把疑问处搞清楚了,笔记是否作正确了,监督学习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每个知识点、技能、思维训练落到实处。课后学生要学会反思,通过本节课学习,我收获了什么?要独立认真积极完成作业,及时上交作业,认真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补救。老师要把作业检查到位,补救到位,绝不能落下任何一个学生。

课改重在平时、重在语文的每个知识点的训练中,如写字训练,学校设有写字课,老师讲清楚练字的基本方法、基本要求等,学生坚持每日练一定数量的汉字,其中以每天作业的书写为考察的重点,每期要举行写字、手抄报、黑板报比赛、作业展示,学生只要坚持下去,其书写质量相当可观。如写作训练,就我校学生现状来说,一是没有什么内容可写,二是作不来文。没有什么内容可写,其主要原因是:知识面窄,阅读量少,且学过的看过的记不住,不能融会贯通,如写某一个地方或时间段的事情,学生不能把政治、历史、自然环境、风俗人情联系起来,所以写出来不真实,让人啼笑皆非;不善于观察、捕捉生活信息,不积累生活经验,缺少生活素材。作不来文的主要表现有:主题不明,记流水账,无重难点。其训练方法:建立大语文观:如《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与风俗人情、自然环境结合起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与历史背景结合起来,《大自然的语言》与地理结合起来,《春》中的景、《背影》中的细节与生活结合起来。扩大阅读面,养成看书做笔记的习惯,同时在笔记上旁批出相关的知识,如学了夏洛克,就联想到与他相类似的人物。与生活联系起来,尽量利用文本的"点"来与生活联系起来,训练学生口头表达及写作训练。爱观察,观察细致、抓特征的好习惯,如《范进中举》中"喜极发疯“细节中分”昏厥、疯跑、跌倒、疯走集上"四个小细节,"疯子"的特点是,语言上疯疯癫癫,“噫,好,我中了!”,动作是手舞足蹈,“拍着、疯跑”,神态是傻笑、疯笑。在长期的观察中,容易找到创作的灵感,养成爱记爱写的习惯。

课改,有的偏重“课”,有的偏重“改”。课改,“课”指的是什么?(我认为是学科、专业的东西,学生主体本身的东西,学生认知、学习规律、学习习惯的东西。)"改"指的是什么?(我认为是改掉滞后、不适应学科、专业发展的东西,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东西,不符合学生认知、学习规律、学习习惯的东西)。课改应该是课与改合一,教与学合一的东西。课改应该满足学科特点、学生身心发展、符合规律、重视习惯。课改应该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

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在教学合一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教与学的问题,不断纠正那些不好的东西,我认为就是课改。所以我提倡课改在平时,课改重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上一篇:《纳尼亚传奇》综合分析 下一篇:浅谈如何在活动开展中进行古诗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