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再保险市场发展现状

时间:2022-10-09 12:32:39

我国再保险市场发展现状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保险业充分发挥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自2006年“十一五”开局之年,我国彻底取消了法定分保,全面实行商业分保,再保险市场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一、我国再保险市场简述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取得重大进展,我国保险业获得快速发展,再保险业也发展迅速。但2003年以前,我国再保险市场尚属“初级阶段”,不够成熟、不够发达、不够完善。1996年以前,我国内地没有一家专业再保险公司,但可以向境外分保;随后几年,国内各保险公司虽然设有再保险部门,然而一般只有分出业务,基本不接受国内的分入业务,市场对已经发生和潜在的巨灾风险承担和分散不够;再保险业的技术力量不强,真正懂得国际国内再保险市场和业务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还不是很多;再保险市场主体由于资本金所限而偿付能力不强,服务水平不高,导致有些商业分保业务不能在国内得到妥善安排。

商业分保大量流向境外,将导致国家保险服务贸易体现为逆差,不利于保险、再保险市场的培育和完善,不利于实现保险市场效益的最大化。国际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保险和再保险市场培育得好与不好,分保情况就大不一样。德国再保险业务80%留在了国内;日本国内只有一家东亚再保险公司,接受了国内近80%的再保险业务;韩国在法定分保取消后,代之以“国内优先分保”,其国内保险公司70%左右的分保留在了国内;泰国政府规定保险公司每张保单在2000万泰铢以内的业务必须向国内分保,超过部分可以向国外分保。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随着市场上机遇和挑战的不断出现,我国再保险市场势必要对出现的各种问题作出合理适当的决策,以促进经济的发展。面对种种原因,我国毅然采取了“股改”的措施,2003年“股改”的宣布,成了当时岁末的一大亮点。

二、再保“股改”之路

2003年我国再保险市场正式踏上了股改之路。从1996年的“中保再”到1999年的“中国再”,再到2003年的“中再集团”,表面上看仅仅是一家公司名称的变化,而实际上它折射出许多有关我国再保市场开放和国有金融机构改革的背景光芒。

首先,看我国再保市场开放。“中再”股改的一个重要背景即是中国保险市场的开放。加入WTO后,在保险领域,再保险市场最先开放,力度最大。一方面20%的法定分保逐步取消,从2003年起每年降低5个百分点,至2006年法定分保完全取消;另一方面外国再保险公司纷至沓来,世界三大再保公司从“虎视眈眈”到如愿拿到中国牌照,跟随者仍络绎不绝。这两方面的变化将“中再”推到一个非改不可的境地,因为一方面原来法定分保是“中再”的生命线,“中再”绝大部分业务都是依靠法定分保,商业分保的比例很小;另一方面原来“中再”在我国再保险市场上居于垄断经营地位,没有直接的竞争对手;而我国加入WTO之后,“中再”原先享有的法定分保和垄断经营这两项比较优势就逐步丧失了,面对开放之后完全商业化和市场化的竞争环境,“中再”毅然决然地迈出了股改的步伐。

其次,看国有金融机构改革。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21世纪,国有金融机构改革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焦点话题,国有金融机构如何改革?往何处去?引人注目的同时又多少有些出人意料的是,国有保险公司的改革在整个国有金融系统改革中走在了前列。在四大国有银行大刀阔斧地改革尚未开始之前,三大国有保险公司的股份制改造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了。

这其实不是一种巧合,而是有原因的。其一,保险在整个金融系统中的比重相对较低,对保险业进行国有经济改革试点,即使改革过程出现问题,影响面也不至太大。其二,保险市场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对国有保险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能够对潜在投资者产生较强的吸引力,有利于股改工作顺利完成。其三,国家对保险业寄予很高的期望,希望通过保险业的试点走出一条对包括国有银行在内的其他国有金融机构都有借鉴意义的改革之路。正因如此,国有保险公司的股改走在了整个国有金融系统的前列,而且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中再”和“人保”、中国人寿的股份制改革实际上肩负着比单纯的公司层面改革更深一层的寓意。

三、股改后的再保险市场

再保险市场的“股改”计划,至2007年已经基本结束。经过此次重组改制后的中再集团具有如下四个显著特点:

1、“股权多元化”。改制后的中再集团既有国有资本,又有民营资本,还有境外资本。

2、“业务多角化”。改制后的中再集团不再是狭义上的再保公司,它包含中再产险、中再寿险和大地产险等子公司,因此改制后“中再”的业务既包含再保险业务,又包含直接保险业务,今后可能还包括资产管理业务。

3、“产寿分业化”。原来中再公司的产险部和寿险部改制后成为中再集团下属的独立子公司,分业经营有利于在产寿险再保业务之间建立严格的防火墙,也有利于专业化管理。

4、“框架灵活化”。改制后中再集团所搭建的框架是灵活的,在集团内部可以适时建立新的保险金融子公司,为今后条件成熟时建立现代化金融集团奠定基础。

尽管股改后的再保险市场已经比先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较明显的问题。诸多业内人士表示,虽然近来保险市场获得了蓬勃发展,可是再保险市场始终没有零的突破,这虽一部分归咎政策因素,但更多因为国内企业技术水平不足。“如果说一般的保险公司只要经营人员水平较高,技术含量一般就可以办起来的话,那么再保险对于经营者在专业领域的要求是相当高的,中国缺乏这样一批再保险的人才。”

目前,我国再保险业中存在的问题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再保险需求不断增大,供给能力却相对不足,再保险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四、影响我国再保险供给与需求的因素分析

我国再保险市场的主要问题存在于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而影响其供给与需求的原因却不尽相同。

首先,阻碍我国再保险市场供给能力扩大的主要因素,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国内再保险企业的承保能力较弱。资金的匮乏、承保能力的单薄,使其扩大业务规模的愿望很难实现,从而没有发展,造成的结果即是资金的增加速度缓慢,再保险业务无从开展,形成承保能力不足――业务发展速度不快――资金积累缓慢――阻碍业务发展的恶性循环。

2、再保险的服务水平不高。我国的再保险业发展时间短暂,再保险方面的专业人才十分匮乏。就中国再保险公司而言,其所有的再保险人才绝大多数来自于国内其他的保险公司,其本身的专业素质、技术水平并不比其他公司的人才高多少,这种落后的技术、服务水平使得中国再保险公司并无多大的吸引力,国内的保险公司愿意将再保险业务分到国外也就不足为奇了。

3、国内再保险的供给主体相对匮乏。目前,在国内的再保险市场上提供专业再保险服务的只有中国再保险公司一家,而其他保险公司一般只做分出业务,不接受分入业务,纵使接受分入业务,其比例也很少。承保再保险业务的主体数量稀少,是导致再保险供给能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供给能力受限的同时,我国对再保险的需求却在不断增长。经分析,可将影响再保险需求增大的因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日益需要再保险保驾护航。在我国,由于现代化工业的迅速发展,巨额保险标的,如大型飞机、船舶、核电站、大型企业越来越多,保险金额也愈来愈高,使风险更加集中;此外,我国自然灾害的不均衡和气候的复杂多样化,形成了自然灾害在某些地区频繁发生,这些只有通过再保险才能加以分散。

2、国内保险业的飞速发展需要再保险业给予支撑。规模日益扩大的保险业和国内现有保险企业的自身承保能力并不对称,而再保险固有的扩大承保能力的作用正可以弥补这一矛盾,使得保险业的发展规模和承保能力之间维持一种平衡状态。

3、国内保险企业的所有权结构和自留额偏高的现实需要再保险加以解决。根据金融理论:一个企业的所有权结构越集中,其潜在的风险则越大,我国国内的保险企业大多为国有股份有限公司,其股权结构相对集中,为了降低风险,必须通过再保险使承担损失的主体多样化;此外,国内保险企业虽然也采用再保险方法将自身所面临的风险的一部分分散出去,但自留额相对而言过高。

4、保险市场开放的不可逆转性。我国已经成为世贸组织中的一员,保险业的开放速度逐渐加快,虽然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可以带来先进的管理技术、方法,促进国内保险业的竞争,但是我国保险企业在资金总量、技术装备、人员素质等方面都难与外资保险公司相抗衡。

五、对策分析

针对我国再保险业存在的供需缺口,应采取扩大供给量的措施:

1、增加再保险的供给主体数量。我国可以通过鼓励成立专业再保险公司,或是建立国内各保险企业之间的横向分保关系,或是建立集团保险等方式来直接或间接地增加再保险供给主体。

2、提高中国再保险公司的再保险供给能力。资本金不足为中国再保险公司的快速增长设置了难以逾越的障碍。扩大资本金的方式一般有:自我积累、国家投资、各方集资、上市融资。与其他融资方式相比,上市可以筹集到大量的社会资金,使中国再保险公司的资本规模迅速扩大,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突破制约再保险业务发展瓶颈的方法。

3、改变经营机制,适应商业性分保的运作。我国《保险法》对商业性分保作了强制性的规定,但是从长期看,这种强制方式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并不协调,同时也会助长国内再保险公司的依赖性。中国再保险公司必须进行体制改革,使之依靠市场规则大力发展商业分保,逐渐提高商业性分保业务在全部再保险业务的比重,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改变依靠法定分保政策和依赖政府支持的经营战略。

4、加快培养专家型再保险人才。加入WTO之后,外资再保险公司将凭借其悠久的历史和成熟的经验而具有很大的比较优势,国内凤毛麟角的再保险人才可能因外资公司的高待遇、高职位而流出。如何留住现有的专业人才、增加新生力量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这方面可以借鉴其他现代企业的做法,用期权的方式把这些人才与企业的利益联系起来,使之共进退,加快人才使用制度的改革,增加人才培养提高的机会等。

六、展望

发展再保险市场,不仅能使原保险公司分散承保风险、扩大承保能力,而且对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保险、再保险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密切关系。我国再保险市场仍然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应及时把握机遇,积极发展我国再保险市场,以此回应不断加剧的国际再保险市场的竞争。因此,再保险市场的发展应受到更加热切的关注,在发展再保险市场的同时,也将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上一篇:正确计算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款 下一篇:证券市场国际化引发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