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时间:2022-10-09 12:14:02

对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需求的提高,民营企业不断向前发展,对资本的渴求和现行资金供给体制之间的尖锐化和公开化的冲突表明揭示出我国的民间金融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一,民营企业融资十分困难。融资难问题,使得民企长期以来无法获得稳定、持续、长久的金融支持。其二,民间金融得不到法律的认可。民间金融没有得到政府的认可,以非法的形式存在,民间资本没有获得它应有的增值能力。其三,民间金融缺乏监管风险渐高。民间借贷存在政府监管缺位、法律地位不明、风险不可控等诸多问题,资金从家庭个人通过层层借贷,逐步汇集贷出,这种最初拥有者实际上无法掌控资金去向、资金安全的借贷模式,严重威胁国家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

上述列举的我民间金融存在的问题,探寻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对民间金融的严重的金融抑制。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近年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商业化改革的压力下,出于资金安全性和效益性的综合考虑,将信贷权限集中到省分行甚至总行。国有金融机构战线收缩,使得农村地区的农户、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贷款十分困难。其二,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是国家对国有企业进行资金支持的一种制度安排,是为了弥补财政资金的不足,以金融的形式来支持国有企业的发展。对于非公有制企业,国家对其债务是不负责任的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与国有商业银行在体制上的冲突,它使非国有企业在向国有银行机构融资时受到歧视。其三,国有商业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单笔贷款数额小,成本高。而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贷款,具有规模优势,而且风险小,所以,国有商业银行一般不愿意与中小企业打交道。即使有大量的存差,也不愿意主动向中小企业营销。其四,中小企业由于起点低,资信差,大部分不能向银行提供合适的抵押品,有的不曾向正规金融部门融资,大部分根本就没有资信记录,而且,我国尚未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征信系统,所以,在向中小企业贷款的过程中,关于中小企业的资信、资质都无据可查,正规金融机构出于稳健经营的考虑,自然不敢向其发放贷款。

我国的民间企业本来就是相对弱势的群体,而国家再不给予法律和政策的支持,在某种程度上说纵容和刺激了这种金融抑制的恶化,必然让我国的民间金融前路难寻,甚至是无路可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民间金融有很大的动力,需要政府引导。在引导过程中,现有的正规金融特别是银行业需要发挥作用,积极推动更多正规金融机构的直接融资创新,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投资以及帮助民间中小企业融资。日前,国务院正式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这意味着长期受到关注的急速升温的民间金融规范问题有了实质性进展,或将进入一个新阶段,民间资本也有望由“地下暗流”变为“地上活水”,可以说温州试验区的设立,是推动民间金融规范发展迈出的一大步。当然,这并非所有“痼疾”一朝而解。对于民间金融的规范发展,我们还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还有一些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注意:第一,要审慎关注可能的资金大规模流出问题。实践一再证明,资金大规模流动有损经济运行根基。在此次试验区中,其中一条措施是允许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虽然这拓宽了民间资本投资渠道,也能减轻境内外汇储备较多的压力,但也要警惕境内资金借助这一通道大规模外流。因此,需要在资金监控、对社会影响、安全性等方面进一步作出适当安排。第二,开放国内渠道可能比开放国际渠道更有必要。民间资本直接投向境外需要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和完善的国家保护政策,这都会制约其走出去的积极性。因此,更有利且更易操作的举措,或许是放开对国内部分行业的民间资本进入的限制。也即采取实质措施鼓励民间金融进入基础性和公益性投资领域,而不仅仅将其限制在竞争性领域中。这一举措既能有效解决相应领域资金不足的现状,也能发挥“鲇鱼效应”,刺激国有资本投资效率的提高。第三,关注小额贷款公司转为村镇银行后的货币创造效应。此次试点中提出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根据银监会2007年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依法成立的村镇银行可以吸收公众存款和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与传统商业银行并无本质区别。小额贷款公司因不具备吸收存款功能,实质上是资金在不同存款主体间的转移,不会产生货币创造效应。但其转变为银行后,功能的改变使其产生了货币创造效应。因此,需要关注这一效应,既要纳入统计范围,又要监测其对货币环境造成的影响,在当前通胀压力并未有效缓解的背景下更应重视。

我国早过了“金融追赶经济”的阶段,现在我们考虑的是要如何让金融更好地引领和服务于经济。近年来,虽然也有部分民间资本流向实体经济,但由于投资渠道缺乏且规范性不够,有相当规模的资金流向了虚拟经济自我循环、小宗商品炒作和房地产等国家重点调控产业,既降低了调控效果、扰乱了价格秩序,也积聚了系统性风险。此次温州试验区的获批,在组织形式创新、投资渠道拓宽、服务小微企业安排等方面,都有了专门规划,既可确保民间资本在获取适当收益下规范发展,也可提高实体经济获得资金的便利性,进而利于二者共生共荣的实现。要想让资本能被安然和充分地使用,就能必须要为之提供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因此,国家首先要根据实际国情及未来需要,结合外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经验建立一个最适合的金融市场体系运行机制。体系建立之后,还要通过法律对其进行规范,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对其进行监督,才能保证健康稳定地运行和发展。

上一篇:浙江省宁海县交通调查 下一篇:论我国成年人监护制度设计的缺陷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