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成年人监护制度设计的缺陷与完善

时间:2022-10-27 02:36:06

论我国成年人监护制度设计的缺陷与完善

【摘 要】监护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我国现行法对其的规定较为简略和笼统,实践操作性较差。监护制度分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与对欠缺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的监护,本文主要就成年人的监护制度进行探讨。

【关键词】欠缺行为能力;成年人;精神病人;监护制度

监护是指对于不在亲权照护之下的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及民事行为能力不充分的老年人、连体人、植物人等,为其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照护而设置的民事法律制度。其制度设计的理念是为了保护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防止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同时保障被监护人的正常生活,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

一、我国现行法对成年人监护制度的规定

根据《民法通则》第十七条的规定同时结合《民通意见》的规定,精神病人的监护人的确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法定监护。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范围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以及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同时规定其他亲属、朋友担任监护人时要同时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关系密切”;二是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委会、村委会同意。(2)指定监护。《民通意见》中规定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3)裁定监护。对指定不服提讼的,于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裁决。(4)机关监护。没有以上规定的监护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二、我国成年人监护制度存在的问题

(1)监护制度的适用范围过于狭窄。就成年人的监护制度而言,我国现行法仅规定了精神病人的监护制度,然而欠缺行为能力的成年人除了精神病人外,还有弱智人、植物人以及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迅速发展,丧失或者部分丧失行为能力的老年人的人口数量也与日俱增。(2)监护人的设定方式不合理,监护的内容不明确。具体而言,监护主要包括了对被监护人人身和财产两方面的监护。人身监护主要是保障被监护人的人身安全不被侵犯,保障被监护人正常的生活,从尊重和保护欠缺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的人权的角度来讲,后者的保障是居于首位的。那么就要求有专人对他们的日常生活进行管理,因此现行法规定的无自然人监护时,由居委会、村委会或者民政部门进行监护就流于形式,不可能尽到有效的管理,真正照顾到他们的日常生活。(3)监护人应享有的权利保护的缺失。现行法规定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责任,但对监护人享有的权利却较少涉及,我国立法呈现出“监护人义务多、权利少”的现状。然而监护是义务与权利的结合体。由于被监护人欠缺相应的行为能力,其日常事物完全依赖监护人,对其的照顾本身需要耗费监护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同时对那些有暴力倾向的被监护人致人损害,监护人依法要承担赔偿责任,监护人将面临比其他普通监护人更大的责任和风险。此时对监护人的权利不加以保障,势必造成监护人相互推诿,回避监护责任,致欠缺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得不到有效的监护,更加不利于其权益的保障。(4)监护制度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由于法条设计过于粗略,也没有对法院如何行使监督权作出实质性规定,同时法院由于机制原因并不是最适合的承担监督职责的机构,不能及时了解被监护人情况,纠正偏差,其监督作用难以得到发挥,尽早保护被监护人的利益。

三、我国成年人监护制度完善的构想

(1)扩大监护制度的适用对象,增加保护的方法。建议将“对精神病人的监护”改为“对欠缺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的监护”,从而将因年老、残疾、意外事故等各种原因导致的欠缺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纳入民事监护保护的范围,同时也与“对未成年人的监护”相对应,使立法在逻辑上更加严谨。(2)明确监护人产生方式及监护的具体内容。对人身方面的监护就要求一定的专业性,就是需要专人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这样来说,由村委会、居委会、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就起不到积极的监护作用,建议取消。(3)细化监护人的义务及享有的权利。首先,当监护人的身体状况、精神状况等一些客观原因造成其不再适合担任监护人时,应设置一定的程序允许其辞去监护人身份。其次,监护人履行了监护职责,根据公平原则,其应享有一定的报酬请求权。(4)设立独立的监护监督机构,完善监督机制。就我国的现状来看,可设置监护法官专门负责处理监护方面的问题。同时考虑地域等原因,村委会、居委会就在被监护人住所地,更了解监护人与被监护人的具体情况,所以应将监护法官处登记的情况及时抄送被监护人当地的村委会或居委会备案,使其协助监护法官做好监督工作,同时督促监护工作的具体实施。

参 考 文 献

[1]马深.论精神病人的监护[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4)

上一篇:对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下一篇:论人类基因的法律地位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