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化模式及发展对策

时间:2022-10-08 10:12:30

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化模式及发展对策

一、绿色食品产业化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日益增强。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更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绿色食品是一种健康无污染的食品,可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近年来其发展方兴未艾,前景十分广阔。

不同学者对绿色食品的概念和内涵从多种角度进行了诠释。目前刘连馥(2004)等提出的定义被广泛采用,认为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特定的生产方式”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按绿色食品的标准、禁用或限量使用化学农药、肥料、添加剂等物质,对产品实施全程质量控制,依法对产品实行标志管理。在种类组成上,包括粮油、畜禽蛋奶、蔬菜、果品、饮料酒类、水海产品和其它等9大类初级食用农产品及其加工品;从产品质量方面,绿色食品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绿色食品必须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标志;根据质量的不同等级标准,绿色食品又可分为A级和AA级两种,其中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允许限量使用化学材料,AA级不允许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化学制品以及其他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

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尽管历史不长, 但保持了全面、健康地加快发展,已成为一个极富成长性的新兴产业。据相关资料,至2007年,绿色食品新认证企业2371家,产品6263个,分别比2006年增长14.9%和10.3%,绿色食品企业总数达到5740家,产品总数达到15238个,实物总量8300万吨;产品年销售额1929亿元;环境监测的农田、草场、林地、水域面积23000万亩。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绿色食品生产已逐渐呈现出规模化、商品化、品牌化的态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绿色食品生产规模较小

由于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前期建设投资大,单体企业或农户仅靠自身力量难以完成该任务,导致企业或农户不愿独立投资建设,无法实现绿色食品生产规模化,从而导致绿色食品的产能不高;其次,因此,由于绿色产品实行“从土地到餐桌”严格的全程质量控制,所有生产环节都要求符合标准,因此对生产的技术要求比较高,要求许多生产环节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如购买设备、农技训员等,同样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导致绿色食品产业化进程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

2.绿色食品品种较少

目前我国绿色食品生产及销售市场仍以粮食为主,占到绿色食品总供给量的50%以上,而其他种类的的绿色食品较少。在面对当前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的情况下,由于绿色食品种类未实现多样化难以满足公众的消费需求,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制约了绿色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

3.绿色食品市场份额较小

绿色食品是安全无污染的食品,但在我国绿色食品的市场占有率还不高。这可能主要由三个原因所致,一是相对于传统食品而言,绿色食品往往售价较高,加之居民实际消费能力的关系,使得绿色食品无法成为人们餐桌的“主角”;二是人们对绿色食品认识不够充分,其产品质量标准,产品特点及优势了解相对不足;三是由于部分食品安全性的问题属于长期性、潜伏性的特点,短时期内无法体现出危害性,也影响了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重视程度。

4.绿色食品产业抗风险能力低

尽管绿色食品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目前还未形成完善的风险防御机制。由于农产品市场情况的变化,绿色食品经济效益会出现波动,由于绿色食品产业往往涉及公司、农户、投资方等众多参与者,如何保证各参与方共同抵御市场风险,避免某一或某些参与方利益受到较大损害而丧失积极性,进而影响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

三、绿色食品产业化发展模式

绿色食品是食品产业的发展方向,尽管目前存在规模较小等问题,但其发展空间很大。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绿色食品的产业化正是推动绿色食品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绿色食品产业化是建立在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环境基础上,以绿色食品为主导,以生产基地为依托,利用绿色农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优势及一体化的产销组织方式实现绿色食品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循环互动的过程。绿色食品产业化通常涉及基地(工厂)、农户(工人)、公司等参与主体,包括生产(加工)、营销及服务体系等,下面就我国绿色食品产业产业化各环节的可能模式进行分析。

1.生产(加工)环节

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主要有基地(工厂)、农户(工人)和公司等参与。农户(工人)是绿色食品生产中的主要劳动者;基地(工厂)在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主要起到两方面的作用:首先,生产基地作为绿色产品的原产地,其生态环境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争取不会在绿色产品生产过程中对其造成污染,杜绝绿色食品“源头污染”的可能性;其次,在绿色食品产业化过程中,生产基地还应作为绿色食品的展示销售平台,使更多的消费者能够了解绿色食品的生产流程,从而进一步增强人们对绿色食品的信赖感;公司在绿色食品产业化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不但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还可以打响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使绿色食品产业能够尽快做大做强。按生产(加工)过程的组织形式不同,通常包括以下模式:

(1)农户(工人)+基地(工厂)模式。这种模式是绿色食品产业化最基本的模式,即通过农户(工人)直接进行种植,通过种植基地(工厂)加工,然后通过商场或其他渠道销售。但是因为在绿色食品生产、销售的过程中需经多方严格认证,但由于劳动力技能培训等问题,目前这种模式在我国较少。

(2)公司+基地(工厂)模式。该模式中公司直接租用农民土地,由公司建设基地或工厂,公司工人进行绿色食品生产或加工。该模式便于公司严格控制绿色食品生产与加工过程,确保产品质量。但往往投资较大,公司具有较大的风险性。

(3)公司+农户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公司提供技术、生产资料等服务,为农户生产和加工进行指导,这就可以避免由于农户盲目种植,导致最终产品不符合相关标准的情况发生。最后,公司通过订单和合约形式,对合格的产品进行收购。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公司避免在生产初期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地建设,节约了成本,又可以保证农民的利益,有利于提高农户的生产积极性,许多大型公司在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化时都采取这种发展模式。

(4)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在这种模式是指以大型龙头企业为基础,由公司进行生产基地建设,雇佣农户(工人)进行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加工。公司为绿色产品的生产提供生产资料,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把关,可以保证绿色食品的生产环节达标,最后对生产出的产品进行统一包装、销售。这种模式在由于是公司在全程监管,完全可以保证产品质量,因此在很多绿色食品产业化中都采取这种模式。

2.销售环节

绿色食品产业化须以市场为导向,而商场、农产品市场或专营店等销售渠道对绿色食品的销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绿色食品的销售渠道主要有两种:

(1)商场(超市)+公司(农户)模式。该模式以综合性商场或超市为销售平台,农户或公司为商场(超市)提供绿色食品,依赖于大型的卖场进行销售。商场(超市)为绿色食品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和宣传窗口,对推广绿色食品观念,促进绿色食品的销售具有很好的效果;同时,绿色食品自身属于优质产品,经营绿色食品反映商场(超市)紧跟绿色消费时尚,重视产品安全质量,对提升卖场形象具有积极意义。目前,我国绿色食品销售多采用此类模式。

(2)专营店+公司(农户)模式。为拓展绿色食品的销售渠道,今后的发展中,绿色食品的销售可加大绿色食品商店特许经营、直销店等发展模式,一来可以减少中间环节,从而降低成本;二来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突出品牌效应。多渠道的销售网络的简历能提高绿色食品产业的风险防御能力。

3.管理与服务环节

绿色食品产业化还要求相关的管理与服务环节,主要包括:

(1)政府部门。由于绿色产品实施严格的品质及过程管理,加之产业化过程中涉及众多经济主体,政府部门通过加强对绿色食品产业的引导、扶持、监管和协调,确保绿色食品产业化的平稳、健康发展。

(2)中介(科研)组织。由于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公司往往无法对农户(工人)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而且有些时候还需要对农户(工人)进行相关培训和技术指导,因此,需要引入第三方,形成“公司+中介(培训机构、科研机构)+农户”的发展模式。其中由中介(科研)组织牵头,一方面对农户进行科技服务,以保证绿色食品质量,另一方面积极与公司联系,扩大绿色食品的销售渠道。这样就更好的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加大科技投入,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3)运输机构。绿色食品的生产、销售往往是跨地域进行的,为避免产品积压,损害公司和农户(工人)的利益,就要积极拓展运输渠道,发展第三方物流有利于绿色食品产业升级和增长方式的转变,能够更好的将绿色食品产和销衔接起来,实现供销一体化。

四、绿色食品的产业化发展对策

通过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化,可以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及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带动相关经济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化经营是绿色食品的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使绿色产品生产能够顺利的实现产业化发展,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的问题:

1.因地制宜制定绿色食品发展规划。在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据区域优势来发展主导绿色食品,选择合理的发展模式。有些地方原先的基础比较好,已经初步具备了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基本条件,加以扶持,即可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还有些地方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本身已经具备一定的品牌概念,只要经过一定方式加以整合,其规模就可以迅速发展扩大。

2.大力培育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发展和壮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必须要依靠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依托绿色食品龙头企业,既可以使产品的质量有所保证,使绿色食品的概念尽快的被消费者认可,又可以带动当地绿色食品产业规模的扩大,形成一定的产业优势。以公司为主体,基地为依托,实现产销一体化。

3.加大绿色食品质量进行监管力度。绿色食品提出了安全、健康食品的绿色概念,为了使消费者能够买的放心,吃的安心,应对绿色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依据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绿色食品包装标签标准、绿色食品贮藏、运输标准、绿色食品其它相关标准,实施严格的质量全程认证。既保证绿色食品的产品质量,又可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标准化水平。

4.拓展融资渠道。绿色食品产业投入较大,仅靠公司和农民自身的投入是不够的,为实现绿色食品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拓展融资渠道,吸引包括政府扶持、企业、个人投资参股等多种途径投资,才能保证绿色食品产业化的顺利进行。

5.提升绿色食品的认知度。尽管绿色食品是健康食品,代表了食品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但对绿色食品的整体宣传不力,使许多消费者并不十分清楚什么是绿色食品,对绿色食品存在种种误解。由于消费者没有形成对绿色食品的正确认识,加之绿色食品的价格也比普通食品要高,因此必须要加强对绿色食品的宣传,使人们充分认识绿色食品的重要性,从而形成消费意识。

6.加强绿色食品产业的管理与服务等支撑能力建设。加强政府部门为发展绿色食品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和提业平台;相关科研机构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则重点在为公司、工厂工人和从业农户提供技术支持;生产用物质和运输服务等部门则可加大网点建设力度,为农业产业化创造良好的生产及销售条件。

参考文献:

[1]刘连馥:绿色食品导论[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0

[2]万 丽:关于发展我国绿色食品对外贸易的若干思考[J].Economic & Trade Update,2007,5(58):78~79

[3]李长胜 孙凤俊 刘云波等:绿色食品发展与对策[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1,(4):294~299

[4]蒋丽,陈惠音.绿色食品及最新技术[J].食品工业科技,2001,(3):80~81

[5]王渝陵.发展中国绿色食品的思考[J].生态经济,2001,(12):46~49

[6]郭春敏,张劲松.浅谈绿色食品标准问题[J].中国标准化,2001,(7):15~16

[7]邓晨亮.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黑龙江:东北林业大学,2007

[8]陈怀锅.江苏绿色食品发展模式与发展动力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07,35(3):926~927,942

[9]中国绿色食品网.www.省略.cn

[10]王启云:绿色食品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及对策[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7,(1):63~65

[11]陈福明.绿色食品产业与中国绿色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J].安徽农业科学, 2007,35(4):1187~1188

[12]梅洪常 邓 莉:绿色食品产业化研究[M].北京:管理经济出版社.2005

[13]唐春根 李鑫国:内外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比较分析世界农业, 2007.( 2):9~11

[14]刘 梅:中国绿色食品经济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3

[15]王德章 宋德军:物流形式与产业发展研究―以中国绿色食品产业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7,(3):22~29

[16]董 钻:绿色食品与标准体系[J].新农业,2004,(10):49~50

[17]徐文燕.我国绿色食品的质量标准体系及质量认证问题分析[J].商业经济,2001,(1):103~108

[18]陶 琼:标准化与绿色食品开发[J].中国标准化,2001,2(1):9~10

上一篇:文化产业集群形成动因研究综述 下一篇: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市场化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