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太仓港发展港口物流的思考

时间:2022-08-31 10:29:16

对太仓港发展港口物流的思考

[摘 要] 太仓港具有发展物流业的资源和区位优势,但要想在激烈竞争中获得发展机会,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本文结合太仓港港口物流发展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环境下发展太仓港港口物流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港口 物流规划 对策

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国际化、一体化的发展,以港口为中心的现代物流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脉”。港口物流业的快速、可持续性的发展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各港口保持竞争力的最有效的方法。太仓港是国家定位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集装箱干线港,是江苏省重点建设的外贸大港,具有发展物流业的资源和区位优势,但要想在激烈竞争中获得发展机会,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本文试图从太仓港口物流优势条件和发展现状出发,探讨港口物流的发展方向和对策。

一、太仓港港口物流的发展现状

太仓港紧邻上海,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入海口南岸,是江海联运最佳结点,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太仓港拥有长江岸线38.8公里,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优良深水岸线25.7公里,具有与上海外高桥港区相同的通航条件,能够满足5万吨级船舶和第三代集装箱船舶全天候进出,是建设集装箱枢纽港的优良港址。太仓港拥有发达的经济腹地,苏南经济快速增长以及长江中上游货箱江海中转需要,为太仓港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货源和稳定的箱源保障。

5年来,太仓港加快调整和完善港口发展规划,全力推进集装箱等码头泊位建设,鼓励船公司多开航线航班,启动“区港联动、海陆联运”快速通关模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到目前为止,太仓港已建成生产性泊位3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6个。开辟国内外航线66条,靠泊太仓港的集装箱航班平均每月有900多个班次,还开通了太仓至洋山港外贸集装箱直达快速通道。2007年,太仓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超过3000万吨。2008年1月~10月,太仓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212.5万吨,同比增长28.4%,集装箱吞吐量118.96万标箱,同比增长48%。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开发,太仓港物流业已得到快速的发展,但是作为一个开港不到20年的新码头,其港口物流发展仍面临较多问题。

二、太仓港发展物流面临的问题

1.物流交通运输不够通畅

物流的交通节点涉及海路空、铁公水,太仓市在空港和铁路上是空白,公路主要有“苏昆太高速”、“沿江高速”、“新港公路”“沪浮璜公路”四条,但通行能力不足,只有双向四车道。虽然港口有较好的资源优势,但码头道口设置不合理,进道口和出道口仅各为1个,一旦有1000TEU以上的集装箱船舶靠泊卸货,就会造成道口的严重堵塞,影响了货物进出的效率。

2.港口物流增值服务不够

太仓港口物流业虽然基本形成了以集装箱物流为主,以散货物流为辅的格局,但是经港口运输的大宗散货主要是生产性原料,绝大部分物流为简单的货物中转,不在太仓市加工增值。港口基本上还是以装卸、搬运、仓储、运输为主,货物加工、包装、配送服务还显不够,未能形成以信息技术支撑的运输、仓储、加工、包装等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产业链,影响了物流服务的质量。

3.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低

目前,太仓港多数物流行企业仍采用传统运作方式,通讯手段仍停留在使用电话、传真方式上,条形码、GPS、RF和实时监控系统等物流技术尚未得到普遍应用,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准确性得不到提高,单据处理成本、库存成本和人事成本不能有效控制。另外,太仓港还缺少一个以政府为主导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缺乏以EDI、互联网等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沟通物流企业及相关工商企业的信息平台,影响了物流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4.港口物流人才缺乏

由于太仓港开港的时间短,港口物流人才奇缺,有些领域的物流人才目前仍是一片空白。另一方面,太仓港的发展速度很快,而人才从培养到成熟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太仓地处较偏僻,周围现有的人才供给不足,而引进外地高水平成熟人才又面临着一定的资金压力。因此,人才引进和培养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

5.周围港口竞争加剧

虽然太仓港有经济发达、进出口贸易大的货源腹地,但与近在咫尺的上海港、常熟港、张家港港腹地是彼此相互重叠的,因此激烈的货源竞争不可避免。而太仓港是一个新兴港口,开港时间较短,知名度不高,许多船公司和货主对太仓港了解不多。另外,近年来在国际出口贸易中,国外进口商指定港口、指定境外货代、船公司安排运输的情况与日俱增,FOB条款的贸易合同已从20世纪90年代的20%~30%,上升到目前的70%~80%,因此航线多、航班密度大、口岸影响大的枢纽港往往成为货主首选,而小港特别是新港很难有被选择的机会。

三、太仓港港口物流发展的对策思考

1.完善港口物流基础设施

太仓港要想实现在物流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码头及配套工程建设,积极营造码头群体规模,创造条件拉动发展。一是要把集装箱码头建设放上突出位置,全面完成集装箱二期工程,开工建设集装箱三期、四期工程,力争在“十一五”末,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600万标箱。二要加快铁矿石、煤炭、石油等码头建设,增强能源、原材料等重点物资的通过能力,服务腹地经济的发展,力争“十一五”末全港设计吞吐能力超1亿吨。三要均衡发展多种集疏运方式,开工建设沿江高速至港口段高速、通港公路拓宽、杨林塘拓宽等工程,通过构建合理的集疏运体系来改善港口集疏运条件。

2.提升港口物流的服务水平与综合功能。

港口的功能升级换代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统装卸业务;二是工业服务,如增值服务等;三是商务、信息和分运功能。这三方面要求太仓港应不断改善港口物流软环境,为广大客户提供全程化、多方位、综合性的优质服务。首先,各类型的流通企业内部流程设计要系统化,使物流过程处于一个稳定协调的系统中;其次,各类型物流业组合系统化,使港口物流在完成传统作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货物精选、加工、包装等业务,以及根据市场发展和货主的需求,为客户提供报检、报关、接货、疏运、流通加工等多功能的增值服务,形成一个开放型、互通型的物流服务平台。

3.构筑物流信息平台

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是现代港口物流的重要特征,没有稳定高效的计算机系统,就没有港口物流运输系统的高效运作。因此,太仓港要把物流进一步做大,亟须要物流信息平台的支持。

太仓港物流信息平台设计应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指挥调控中心,这是信息平台的中枢神经,应该规划建设在港口管委会区域内;第二层次是物流园区及物流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此为现代物流运作的执行层,应布局在各大小码头及现代物流园区物流企业内;第三层次为具体的客户层,应通过互联网络或EDI系统与辐射区域的广大物流客户相互联系,为客户提供诸如货物跟踪、单证办理和管理、提单、通关、联运、仓储储存等情况,用户可直接在网上与公司开展商务活动。

4.引进和培养港口物流人才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当前,港口物流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是制约太仓港发展的主要因素。要改变这种状况,第一,要组织物流服务和管理人员进行岗位再培训,拓展物流业务知识和科技知识面,不断提高物流服务和管理水平。第二,要实行柔性的用人机制,多渠道、全方位引进人才,为港口物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要造就物流技术骨干队伍。这些技术骨干既要能胜任港口物流经营管理中的技术工作,又要能解决港口物流发展、信息服务和开拓市场等方面的一些深层次、高难度的技术或经营问题。

5.加强与邻近港口的物流合作

上海港是我国重要的航运中心和信息中心,在港口管理和运作,以及现代物流方面都有许多值得学习的经验。太仓港应与上海大小洋山港错位发展,将腹地生成的集装箱货物,一部份中转到大小洋山港作为远洋航线的出口货物,另一部份直接开辟近洋航线出口。另外,与同属苏州市的常熟港和张家港港加强非资产性合作,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一是各港口领导定期会晤,协调解决竞争中的有关问题。二是充分发挥港口协会作用,制订行业章程,规范行业行为。三是制订有关法规,应尽快制定苏州地方性港口管理办法,制止和制裁违反经济规律、扰乱竞争秩序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张亦驰:现代物流发展趋势与竞争战略[J].中国物资流通,2002,(4):20~22

[2]白雪洁:推动现代物流发展建立港口物流中心的战略意义[J].水运管理,2001,(8):2~5

[3]杨乘新:深圳港口物流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J].物流技术,2000,(3):37~38

上一篇:淮安经济国际化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东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