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新时代与我国民主政治发展新趋势

时间:2022-10-08 09:34:37

电子政务新时代与我国民主政治发展新趋势

摘要:电子政务是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与政府政务信息公开相结合的重要成果,科学运用电子政务的特殊技术平台,能极大提升政务公开程度和政务服务水平。电子政务在我国突飞猛进的发展,日益成为政府顺应民意、提高政治自觉的有效工具;也越来越成为公民知情,以及政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重要渠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改革在不断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信息化的新趋势。电子政务在我国民主政治信息化的新趋势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电子政务;政务公开;民主政治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D035-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2)01-0058-05

当前,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把人类带入了信息社会或者说网络社会。互联网深刻地影响着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使人们的交往与沟通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也给我国民主政治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影响。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普及,电子政务在我国经历了初显端倪、固态化和凸显作用三个阶段,目前正积极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

一、我国已经进入了电子政务发展的新时代

电子政务,即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政府政务信息披露和政务服务的专项网络平台。从1993年正式启动“三金工程”开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它不仅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得以迅速发展,而且也深受广大网民的热情欢迎。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电子政务发展的新时代。其具体标志是:第一,覆盖面广。已有“100%的国务院组成部门和省级政府、95%以上的地市级政府、85%以上的区县级政府建成了政府网站”,各级政府基本建成了电子政务的技术平台。第二,功效明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基本能及时更新常规信息、重大事件公告、公开政府工作情况、反馈群众意见等,政府网站这一电子政务的第一窗口在政府信息公开中尽显威力。第三,影响深远。从汶川特大地震到玉树强地震等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中的有效信息公开,从新闻会、听证会频繁举办到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出台,从中央财政预算公开到中央部委公开预算,从地方政府“晒账本”到地方官员的财产公示等等,翻电子政务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而这一切反映在民主政治的发展上就是:电子政务使公民知情权以及参与权和监督权的范围、程度大大提高,是我国完善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推进民主现代化发展的加速器。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飞速发展是推动我国政府政务服务走向电子政务新时代的关键。纵观我国政府政务信息公开过程,不难看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是影响政务信息公开和服务重要手段――电子政务的发展的关键。正如有学者所言:“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影响着社会的每一个领域,为政府信息的广泛传播奠定了技术基础,也为实现政府改革的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充分利用互联网提供的电子政务平台,扩大人民群众知情范围,激发普通百姓参政热情,促进民众监督政府工作,已成为不少地方政府的施政亮点。同时,我国网络日益普及和上网人数剧增,“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的网民数量已达4.85亿,较2010年底增加2770万人”,发展势头有增无减,这为电子政务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更多受众。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为了具体落实“十二五”规划的要求,201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指出:“要加强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将服务中心信息化纳入当地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充分利用电子政务资源,逐步实现网上办理审批、缴费、咨询、办证、监督以及联网核查等事项。”这些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的重大举措,为电子政务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并提供了持续动力,不仅意味着电子政务在今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信息化建设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且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电子政务这样一个崭新的时代。

二、电子政务与民主政治信息化的关系

所谓民主政治信息化,是指民主政治制度与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借助互联网平台,以相关信息作为媒介推动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状态和过程。我国的政务公开目前主要就是通过互联网的电子政务平台来实现的;政务服务,包括网上报名、咨询、办证、缴费等也有相当部分要依靠电子政务。在互联网大规模普及之后,作为上层建筑的民主政治,实现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渗透与结合,借助互联网信息渠道丰富了民主的形式,拓宽了民主的渠道,为民主化管理提供了决策信息系统和智力支持,保障和扩大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可以说,民主政治信息化既是全球性的一种新趋势,更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现代化发展”和“特色化发展”的新趋势。进一步说,民主政治信息化对我国民主政治现代化和民主政治特色化至关重要,只有顺应民主政治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才能加快我国民主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

电子政务与我国民主政治信息化存在着直接和密切联系。二者之间的联系是通过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和政务服务、充分保障和不断扩大公民应该享有的民利来实现的。

首先,电子政务能有效推动民主政治信息化发展。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公共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全方位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发展迅速、服务群众功能不断完善。但是,我国当前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领域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重公开的形式而轻公开的内容;公开内容不全面、程序不规范;信息公开与保密关系处置不当;政府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服务体系的建设不够完善;服务中心运行缺乏明确规范;行政审批和办事效率有待提高。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同时,正是这些问题的亟待解决,促成了电子政务的萌芽。

从互联网本身来说,也需要发展电子政务来消除不良和冗余信息。互联网本应是信息时代公众便捷获取信息、轻松享受生活、创造和分享健康文化的平台,是网民共同的精神家园。但是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高速发展,论坛、博客、微博等各类网络应用形态层出不穷,混杂在其中的关于政府政务的虚假信息和谣言,误导了网民,污染了网络环境,降低了政府公信力,有的甚至已经影响到国家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我国民主政治的正常发展。因此,不管是我国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存在的问题,还是互联网发展本身存在的问题,都需要电子政务来及时政务信息,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在信息传播和存取上的优势,进而有效推动我国民主政治信息化发展。

电子政务有效推动民主政治信息化发展主要体

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电子政务为政府信息公开提供新的运行载体,也为公民获取信息创造更多的机会。凭借互联网传播快捷、辐射广泛、存取方便、容易复制、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政府可以在第一时间传播信息,讲出实情,既减少了诸多不必要的中间环节,缩短信息采集、加工、传递与获取的时间,又避免了因信息多级传播而造成的扭曲,保证政府政务信息公开与公民知情的时效性和真实性。另一方面,电子政务打破了传统政府部门之间的界限,改变着部门林立、条块分割、等级森严的结构关系,

在政府部门之间以及政府与公众之间开辟出一条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电子政务所固有的超时空性与交互性特征,既能加速信息的流动,又能促进政府与公众间的直接交流,从而有利于加强互动,构建和谐的关系。只有通过信息化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在政务服务的过程中坚持以公开透明为基本要求,并以公开促进服务水平的提高,才能创造条件保障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参与和监督政府工作。

其次,民主政治信息化发展能为电子政务提供创新的动力和发展空间。需求以及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将民主政治信息公开,是民主政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民主政治信息化发展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促进政府各项管理工作精细化和科学化,而且能够为公民提供更好的政治生活服务,保障公民的民利,营造出有利的民主氛围。从国际上看,民主政治信息化发展是我国适应全球化、信息化和民主化浪潮的必然选择。政府信息的公开与透明,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是提高我国国际形象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民主政治信息化是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趋势,它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政府部门和广大群众对民主政治信息化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因此而产生的对政务服务信息化的大量需求必然为电子政务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动力。

深化政务公开和加强政务服务的核心是按照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按照“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宗旨,及时、准确、全面公开群众普遍关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府信息。电子政务实质上就是以政府信息公开为核心内容的政务信息化。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在信息占有和使用上的优势变得不再明显,政府信息管理模式发生变化,并具有了更强的信息获取能力和更现代的信息传递手段,为政府信息公开与公民知情知政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科恩曾说:“如果一个社会不仅准许普遍参与而且鼓励持续、有力、有效并了解情况的参与,而事实上实现了这种参与并把决定权留给参与者,这种社会的民主就是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民主。”无论是满足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要求,还是不断实现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的目标,这些都是民主政治信息化的必然趋势,为电子政务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由此可见,电子政务与民主政治信息化是相互依托的关系:一方面,电子政务是民主政治信息化的重要推手,它与网络问政、网络民意表达、网络舆论监督等构成推动民主政治信息化的合力,为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供了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增强了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另一方面,民主政治信息化为电子政务提供持续和大量的需求,促进电子政务不断地创新管理、创新形式、创新内容,有助于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为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利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三、电子政务推动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刻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报告还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就要抓紧进行包括推行电子政务在内等一系列工作”。叶七大报告不仅为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指明了方向,也为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同时不断推进“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奠定了理论基础。

电子政务作为20世纪末刚刚兴起的、信息技术与政府政务信息相结合的一项重要成果,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日益成为互联网时代政府顺应民意、提高政治自觉的有效工具,也成为人民群众知情、参与、监督政府工作的有效平台。具体来说,电子政务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信息化发展新趋势有以下方面的影响:

1 电子政务在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民主政治的基本涵义是人民当家作主,而保障人民群众对国家事务有充分的知情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前提。如列宁所言:“只有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有机结合,使政府信息公开不仅在技术上成为一件并不困难的事情,而且也从一个侧面保障了我国公民的知情权。从技术角度看,电子政务能加快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与人民群众知情的步伐;从经济角度看,电子政务能大大降低政府信息公开与人民群众知情的成本;从政治角度看,电子政务能通过政务信息和服务促进民主的进步。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或者与报纸、电视和广播等媒介手段相比,电子政务都对保障和扩大人民群众知情权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从理论上说,电子政务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政务信息置于人民群众的视野之中,让人民群众充分知情,知情是民利的基础,是民主现代化的前提。正如有关专家所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现代化建设中,“必须让公开制度化”,“政府因透明而进步”,“公开是反腐的利器”,“信息充分公开才能打造节俭政府”。从实践来看,电子政务推动民主政治信息化的效果非常显著。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政务公开中的“三公”[用财政拨款支出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向社会公开话题不断升温,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2011年4月1日,财政部在其门户网站上公开了该部2011年部门预算,成为今年首个公开账本的中央部委。这种“晒政府账本”行为本身就是通过互联网的电子政务平台实现的。它一方面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信息化的状况,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电子政务在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方面大有作为。

2 电子政务在保障人民群众监督权方面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知情与监督是政治民主的两大权利,没有知情就不能监督,而没有监督的知情也毫无意义。在电子政务发展的新时代,政府工作被置于“网眼”监视之下,而这种“网眼”就是政务信息公开化的结果。换句话说,建设电子政务,让公民充分知情,本身就是开展群众监督的有效途径。例如2009年3月,辽宁省政府纠风办和省政务公开办,将省内县区级政府工作报告在电子政务平台公布,接受网民监督点评,群众为此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极大地发挥了群众监督的作用。㈣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历史表明,民主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解。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人民群众的监督是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大力量。于是,有学者把现代民主,或者向现代化发展的民主核心功能理解为“纠错机制”,认为“为了促进政治发展和社会进步,治理者应该转变观念,使民主成为权衡‘政府满意’与‘社会满意’之间的重要机制,发挥民主纠错机制的作用”。基于过去群众监督范围较窄,自下而上的制约明显薄弱的状况,互联网基础上建立的电子政务平台,突破了这种局限,真正在公民与政府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特别是电子政务衍生的“网络监督”,使公民能够及时了解政府动态,监督公共事务,保障政府行为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实践证明:缺乏必要的政治信息,群众的民主监督只会落入空谈;而没有群众借助电子政务所提供信息的监督,所谓的现代民主也会受到阻碍。

3 电子政务在保障人民群众参与权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除了“监督”本身是民主参与的重要方面,公民政治参与还包括其他内容。传统的政治参与活动主要是通过建议、辩论、投票等形式展开的,并在很大程度上受时间、空间、经济等因素的限制,导致公民的政治参与度较低,与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差距较大。而在电子政务广泛发展的新时代,许多地方政府网站的电子政务平台,都设立了网民表达意见和建议的栏目,它给人们提供了新的参政途径,使公民直接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成为可能。在“两会”期间,公民也能通过一台电脑,与各部门领导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远程代表”。正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电子政务整合了传统媒介的许多优点,改善了信息受限的局面,营造了良好的政治参与环境,使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社区小事,网民们均可对其谈想法、提建议。据《人民日报》2011年3月16日报道,陕西省合阳县政府网站在2010年共收到网民咨询、建议、投诉和表扬信息共270条,通过电子政务平台给予的答复256条,当地政府通过这些信息,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改进了工作。这一事例反映出电子政务已经深入到我国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公民借助电子政务平台进行的参政议政活动,效果非常明显。毋庸置疑,电子政务尽管主要功能在于“民知情”,但同时也有“知民情”的作用,而且在政府“问政于民”和“问计于民”方面,也有其他方式不能取代的独特优势。在这个意义上,电子政务有助于普通公民参与社会政治活动。

总之,民主政治信息化是电子政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现代化发展的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白龙,何扬,如何唤醒“休眠”政府网站[N],人民日报,2010-12-08

[2]王锡锌,吕艳滨,信息公开,积跬步以至千里[N],人民日报,2010-05-13

[3]颜海,政府信息公开理论与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60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1

[5]中办国办印发《意见》要求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N]人民日报,2011-08-03

[6](美]科恩,论民主[M],聂崇信,朱秀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22

[7],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9-32

[8]列宁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4

[9]关注“三公”经费公开的笔谈[N],人民日报,2011-08-03

[10]颜珂等互联网上“隆中对”[N]人民日报,2010-03-07

[11]黄炎培,八十年来[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148

[12]张洋,民主是一种纠错机制[M]人民日报,2011-08-24

上一篇:候鸟型生活的终结:农民工择巢命题解读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