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发展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12:16:48

电子政务发展论文

电子政务发展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电子政务不仅仅是政务手段的电子化,它同时还会引起政府管理全方位的创新如何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来改进政府组织、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实现政府创新,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普遍关心的问题。当前,利用电子政务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升政府服务能力,推动政府管理创新,已成为政府改革与创新的基本方向

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促进政府管理创新

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创新的技术基础,没有以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全面应用为本质特征的电子政务,政府管理创新将失去根基。电子政务的推行有利于增强政府管理主体的人本意识从而促使政府向服务政府和责任政府转型。

1.管理理念创新。政府管理理念的创新是政府管理创新的先导。电子政务对通信技术的利用打破了政府部门的条块式划分模式,打破了政府的地域、层级和部门限制,使得为公众提供更完备更全面以及无边界的服务成为可能。公众不需要直接到政府的办公地点即可获得政府的相关信息并获得相关服务,他们只需要通过政府的网站及其链接就能获得全程服务,即通常所称的“一站式”服务。也就是说,公众、企业等团体能够摆脱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而获得政府的线上服务。从这一意义上看,电子政务本身就意味着一种服务型政府管理。政府扮演着服务者的角色,而不再是从前的管制者、控制者。公众则从被管制者转变成为被服务者,成为“顾客”。服务型政府管理基于一种新的角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公众、企业、团体等组织成为政府机构的客户与顾客。政府要以顾客为中心,确定其服务标准并向他们作出承诺。

2政府业务流程的创新。电子政务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政府管理事务原封不动地搬到互联网上,而是在政府业务流程优化和重塑的基础上,以一种全新的方法和程序去完成原有的业务功能。传统的政府机构条块分割,职能包罗万象,传统的政务流程复杂且分散,而由于以前的技术不能实现整个业务条块的联网,整个业务数据流不得不按地理位置和人力分配被分割在多个部门,从一个部门转到另一个部门,增加了交接环节和复杂程度。电子政务的发展将打破政府部门人为的职能分割,为政府业务流程的重组和优化提供全新的平台。

3.政府组织结构的创新。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正使传统政府的组织结构模式得以质的改变,使政府的组织结构向网络化、扁平化、整合化发展。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运用将不断改变政府管理组织结构,最终将不可避免地建构出适合信息时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政府组织形态。建立电子政务与改变政府的组织结构是紧密相联的,电子政务的逐步完善和发展过程是政府组织结构转变的过程,也能够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4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不仅意味着政府信息的进一步透明和公开化,而且意味着政府要通过网络来管理其管辖的公共管理事务。它可以把传统的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互联网直接推进到公众和企业身边,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电子政务在很大程度_L是以公众为中心,使企业与民众获得更优质的服务,目前,在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中,许多政府组织在管理方式上正在大量引人市场机制,推行公共管理社会化和公共服务市场化,并把“客户关系管理”技术引人政府管理中来。客户关系管理是近年来在企业界非常流行的一种通过改善与客户的信息交流和互动,掌握客户消费习惯和行为方式来留住客户、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技术。从一定意义上讲,政府比任何企业或单位拥有更多的“客户”,因此,在政府管理中引人这种新理念,不仅能增加政府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构建新的、更好的政府与企业、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而且也促使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立能根据用户的意向和需求而不是部门职能来决定,以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的要求。

5,政府廉政建设手段创新。电子政务建设有利于增加政府运作的透明度,促进政府廉政建设。信息公开是民主政治的基础,也是开放政府的根本要求在传统的政府机构对外办公活动中,社会公众由于不能随时随地了解政府的办公程序与有关政策,会产生抱怨情绪,政府公务员为了应付公众不断重复提出的问题,会产生厌倦情绪。甚至由于信息不明而产生腐败现象滋生的机会。互联网的运用,政府可以向公众公开办事程序,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促进廉政建设。电子政府在网上设置网站和主页,可以在网上公开政府部门的名称、职能、组织结构和办事章程等信息,依其性质向社会、组织、企业公开提供非保密政府信息的检索。以便公众迅速了解,增加了办事的透明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腐败的产生,树立起了政府在公众中的威信。发展电子政务,不但可以使公众了解政府的目标、计划,而且政府亦可随时了解公众的意见和要求,从而减少政府决策的盲目性、主观性,同时,也提高了公众对政府决策的理解度和支持率,增强了政府与公众的交流。在进人信息化社会的高级发展阶段后,随着社会资源的无缝隙整合程度的不断加强,滋生腐败的土壤会越来越少。

二、我国在发展电子政务推进政府管理创新中应采取的措施

1.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为利用电子政务促进政府管理创新扫清认识障碍,应树立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息息相关、紧密相联的观点。对此,我们应加强对各级政府领导干部的相关教育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电子政务是对传统行政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是利用信息技术来构造更适合时代要求的政府治理结构和权力运行方式,以此来扫清通过电子政务来促进政府管理创新的认识障碍。超级秘书网

2.尽快制定整体规划和统一技术标准,为利用电子政务促进政府管理创新扫清障碍。推动政府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关键要搞好整体规划,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应尽快构建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把该共享的信息完全共享,真正发挥电子政务的效能。要做到这一点,国家应该建立专门机构,拆除存在于各部门之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各种藩篱和障碍,协调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使电子政务系统突破传统工业社会的政府模式,建立适应信息社会的“一站式”的新模式,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方法是发展电子政务推动政府管理创新的关键措施之一。

电子政务发展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行败;治理;电子政务;功能

1引言

行败是指公共部门中官员的行为,不论是从事政治事务的官员,还是从事行政管理的公务员,他们通过错误地使用公众委托给他们的权力,使他们自己或亲近于他们的人不正当地或非法地富裕起来。[1]行败是制约政府充分发挥公共服务职能和影响政府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问题,对这一问题治理的好环,关系到政府能否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打造一个服务型政府。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行败及其治理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一方面,电子政务为公共部门中的行政管理者的腐败行为提供了更便捷和隐秘的方式。另一方面,政府如何利用好电子政务的优势,减少人为操作而产生的腐败空间,成为一个治理腐败的一条有效途径。

2信息时代行败的新特点

2.1网络腐败日益猖獗。

近年来,行败分子利用计算机及网络实施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腐败的案件逐渐增多。计算机及网络上的腐败行为,在高科技的护卫下,频频得手。利用网络腐败已成为一个新的犯罪增长点。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应用领域的扩大,普及程度越高,利用计算机及网络腐败的危害性也越大。这类腐败案件已从政府、金融、证券等领域,向邮政、电信等领域蔓延。从近几年高科技腐败案件的查处情况来看,腐败分子大多是熟悉和掌握网络技术的中青年领导干部,且犯罪数额巨大。

2.2腐败行为具有高隐蔽性。

计算机系统的智能性、技术性特点,国际互联网的开放性、不确定性、超时空性等特点,使得腐败行为快捷、隐蔽。腐败分子可以利用内部管理漏洞和安全防范技术缺陷,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完成腐败行为的全过程。腐败分子可以直接利用电脑及网络而无需与人打交道达到行贿或受贿的目的,还可以不动声色地运用技术手段轻易地抹掉交易的痕迹。

2.3赃款转移智能化。

电子货币的研制和开发,使腐败分子转移赃款和处理黑钱更加容易。电子货币是计算机系统中代表一定资金的数据,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新的财产形式,改动这些电脑数据就会导致以电子货币形式存在的资金所有权的转移。利用计算机及网络进行贪污、受贿和挪用公款,其对象是特定的电子货币。腐败分子将大量现金存入国际金融体系,易于被人觉察,而电子货币的数据资料存储在电磁介质上,人眼根本无法直接看见。腐败分子只需要敲几下键盘或点几下鼠标,就会把存款在全球联网的银行周游一遍。而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记录也容易被修改和删除,腐败分子作案后可以轻松快捷地毁灭罪证,导致侦查取证非常艰难。

3电子政务在预防和治理行败中的优势

治理腐败一直是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之一,电子政务由于其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成为政府反腐手段的一大趋势,相对于传统的反腐手段和途径,具有以下优势:

3.1可扩大腐败治理的参与主体,提高腐败行为的发现率。

举报是公众参与治理腐败的主要方式,也是获取腐败案件线索的重要渠道。最高人民检察院2006年的统计数表明:80%职务犯罪案件,都是通过发案单位的控告和人民群众的举报发现的。在传统政务条件下,由于工作时间等因素的限制,来信、来访、电话、传真等举报方式时效性差、成本高,而且很可能造成泄密。与之相比,网络举报则有时效性强、成本低、安全度高等明显的优势。只要有网络端口,举报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鼠标点击完成举报,省去了很多中间环节,举报部门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之内就可以收到举报信息,既安全又快捷。[2]比如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网的“网上检务接待厅”设有网上举报办案系统,举报人可以安全、高效地在互联网上对职务犯罪或者二分院检察官办案中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举报。而且,举报人能通过专项密码查询到对举报查办的进展情况,还可以在网上同检察院举报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再比如上海市人民检查院开通了上海检察机关举报网站,举报人可以在他认为方便、安全的地方和时间内,通过网络对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行为进行举报,还可以在网上约见检察官,并且“跟踪”受理结果。

3.2可优化政府运行结构,缩小腐败发生的空间。

权力腐败是腐败发生的一个重要前提。而权力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权力过于集中导致结构失衡而产生个人专断。因此要防止权力腐败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通过适当的授权与分权来还权于民。电子政务能够通过促进公共权力的适度分散来降低集权度,从而不断优化权力运行结构。电子政务通过网络通信技术构建虚拟的政府组织形态,冲击着传统政务条件下的“权力等级链”,使“金字塔”式的权力结构不断扁平化。[3]管理幅度的扩大与管理层次的缩减,使得权力重心开始向下转移,有利于缩短上下级的距离,密切上下级的关系,使信息纵向流通加快。电子政务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了操作执行层和高层决策层的直接沟通,使得决策者和执行者之间的界限分割变得日益模糊,这样一来,中间管理层大幅缩减甚至消失,从而大大压制了原本容易产生腐败的中间层管理人员的数量以及他们所掌握的自由裁量权。电子政务导致公共管理层次的减少,意味着管理环节的减少,也就意味着发生在权力运行过程之中的寻租机会的减少,这就有利于缩小腐败发生的空间,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

3.3可增强政务透明度,产生“鱼缸效应”。

现行反腐倡廉的一个很大的障碍就在于政府某些部门、某些领导暗箱操作,网络是开放、透明度极强的“虚拟空间”,为政府机构增强自身工作的透明度和程序的合法化,提供了一个直观、透明、公开的有效载体。政府的各级部门可以充分发挥网络这一优势,一方面在网络上开设自己的网站和主页,及时向公众各类治理腐败的政策、法规、文件、通告以及重大决定等,让公众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及时、清楚、准确地了解到各级政府的治理腐败的相关政策和法规的信息,而且可以在网上直接反映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为依“法”反腐倡廉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可以向受教育者提供集声音、文字、图像、数据为一体的,更为丰富、生动、直观的反腐倡廉多媒体课件,增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可以宣扬勤政廉政先进典型,剖析违法乱纪典型案件,达到弘扬正义、鞭挞卫恶、震慑违法乱纪者的目的。这样就能够形成自上而下,从中央到地方、到每个公众,人人反对腐败、人人痛斥腐败、人人打击腐败的文化氛围,促使广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重要部门的高中级领导干部、党政“一把手”,不断加强理论修养,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切实增强反腐倡廉的自觉性。

4电子政务对行败治理的对策建议

根据上述所叙的电子政务所具有的优势,可看出利用其治理腐败是一条有效途径。政府今后应充分发挥其作用,有效打击腐败分子,建设一个廉政政府。

4.1建设政府办公平台,促进政府政务公开,防止“暗箱操作”。

政府政务信息公开是预防腐败的重要前提。政府办公平台具有公平性与便利性,它是为公众提供网上办事的窗口,提供统一的办事标准,实现公众足不出户完成与政府各部门的办事程序,实现政府职能网上进行,实现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的资讯互通及政府内部办公自动化。建立和完善公平、便利的政府办公平台,将保证任何公民都享有获得政府提供平等服务的权利,保证政府部门工作按公平、客观的标准开展,从而减少官僚作风,防止“暗箱”操作,避免“朝中有人好办事”、“走后门”、“拉关系”等不正之风,保证政府行政的公平与高效,减少权力“寻租”的可能性,缩小腐败滋生的渠道。

4.2开辟多元化的政府与公众网上沟通渠道,共同治理腐败。

网络的最大特点在于方便有效的交互特性,公众可以通过网络举报,与政府共同治理腐败。江苏省查办的郑大水案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2005年1月,有人网上举报原苏州市财政局政府采购管理处原副处长郑大水在政府采购中收受贿赂。检察院收到举报线索后,在举报线索的回复栏留言,要求举报人提供关键信息。两天之内,检察机关和举报人交流了30余次,基本掌握了郑大水的犯罪事实,一举突破了案件。[4]

2005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强调:“加强反腐倡廉网络宣传教育,开设反腐倡廉网页、专栏,正确引导网上舆论。”今后,政府还应开辟和创新更多与公众互动的网络渠道,广泛收集社会公众对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反应,更多地关注来自网上的建议和批评,了解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热点问题,汇总这方面的情况,及时向有关政府部门汇报,充分发挥电子政务治理腐败的作用。今后,政府还可开通工作QQ举报和手机短信举报,拓宽反腐渠道。

4.3利用网络优势,进行反腐倡廉教育,扩大反腐败治理的影响。

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任建明认为,网络具有信息传递迅速、信息量大、受众面广等特点,并且集文字、声音和图像于一体,在廉洁教育的推广上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特殊优势,通过网络公开腐败案例具有强烈的警示震慑作用。5互联网的优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开展更为广泛的、具有参与性质的反腐倡廉教育。例如有的纪委监察部门建立了廉政教育网,开辟了预防新闻、预防对策、警示参考、预防服务、预防论坛等多个频道,每个频道又设立了一些有针对性的专题栏目,进行政策法规和案件聚焦等方面的宣传教育。这些网站采取寓教于乐、寓教于学的形式,不断增加信息量和加快更新频率,使网民们在日常的浏览中接受到更多的廉政教育信息。有的网站还开展了廉洁从政知识网上竞赛活动,既提高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又扩大了覆盖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4拓宽监督渠道,加大监督力度,预防职务犯罪。

缺乏有效的监督是诱发腐败的重要原因。要进行有效的监督,除了制订相应的制度之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手段,而电子政务正好起到了一种难以替代的作用。除了可以通过信息公开等方式进行民主监督之外,还可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有效的内部监督。实施电子政务后,政府部门可以委托有关科研院所开发一套关于监督领导干部的软件,使监督部门可以随时查看政府部门的各种信息库,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种情况,变事后查处为事前预防和事中阻止。利用这套软件,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都会被完整的记录,这些记录真实地反映了政府工作人员处理业务的过程和结果。监督部门通过实时地查看操作记录,从而可实时地跟踪工作人员的行为轨迹,一旦他们有违规的地方,可以及时发现。这样可以让腐败行为在发生之初或中间被发现和制止,从而避免腐败行为造成重大的损失。

参考文献

[1]胡鞍钢.中国:挑战腐败[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3

[2]王寿亭.探索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新思路[J].求是,2003.8

[3]李卫东,徐晓林.电子政务:治理腐败的有效手段[J].网络与信息化,2004.11

[4]叶怀贯.信息技术反腐的功能分析和制度安排[J].信息化建设,2005.1

[5]王敏.电子政务:打造廉价政府的有效途径[J].山东电大学报,2006.4

[6]杜治洲.电子政务在预防和惩治腐败中的作用[J].新闻聚焦,2007.

电子政务发展论文范文第3篇

首先,电子政务正在成为整个社会的一种共识,为实施电子政务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

近两年来,有关电子政务的学术研讨和经验交流会一直是北京和上海等地的会展经济的亮点,有力地推动了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对电子政务的认同;许多城市都制定了自己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专项规划以及电子政务发展规划,并且已经取得了实际成效,在一些地方,电子政务开始进入作为社会最基层的城市社区,成为政府与城市居民进行沟通联系的新桥梁。

其次,电子政务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且上升为一种国家发展战略

为了推进以电子政务为主要内容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1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重新组建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由总理担任,副组长由中央和国务院其他主要领导组成。如此高规格的领导组成有力地保证了国家电子政务工程的顺利进行。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召开了3次以电子政务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工作会议。2001年12月25日召开的第一次会议做出了“建设信息化政府要先行”的重要决策;2002年7月3日召开的第二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专项规划》和“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2003年7月召开的第三次会议讨论了《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其中《指导意见》更是将电子政务建设纳入一个全新的整体规划,非常明确地提出了“十五”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电子政务的具体建设任务。

第三,在重点业务系统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地方政府门户网站开始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内容

《指导意见》对“金”字工程给予了充分的重视,而且将“金”字工程从原来的3个增加到12个,但是对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却未做详细而具体的规定。尽管如此,由于政府门户网站能够体现地方政府形象,服务内容包罗万象,面向社会的各个群体,因而特别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政府门户网站得以突破“政府上网工程”的弊端,开始向综合性、服务性、交互性转变,逐步地层现出电子政务的“为民服务”的本质特征,成为政务公开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手段。

第四,实施电子政务的软环境得到改善,电子政务建设开始步入规范、有序的发展轨道

2003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最大亮点是,一些制约电子政务发展的软环境开始得到改善,电子政务将获得法律保障。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作为电子政务基础的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法规方面取得了进展。

有望为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政务系统网络提供技术规范。

电子政务即将获得法律保障。

此外,国家有关部门也在2003年年初出台了《国家公务员信息技术与电子政务应用能力培训大纲(试行)》,这将有助于规范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政务应用能力的培训,推动电子政务健康有序地发展。

第五,电子政务与IT产业的互动开始步入良性循环,市场在电子政务的建设过程当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2003年,中央政府的电子政务采购金额达到350亿,其中硬件支出250亿元,软件支出45亿元,信息服务支出达到55亿元,对IT行业的拉动作用显而易见。IT百强企业的总营业收入仍然比去年增长69%,软件营业收入总额增长87%。

第六,学术界在电子政务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些学者应用IT技术与行政管理学理论,结合电子政务的自身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建立起电子政务的理论模型,试图为制定适合国情的电子政务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

姜奇平应用美国学者雷各斯的行政生态学理论,研究一国的行政环境对实施电于政务的影响,指出,我国当前对电子政务的基本要求,是要有助于建立“双棱柱型”的行政模式。第一重棱柱是实现农业组织方式向工业组织方式的过渡;第二重棱柱是实现工业组织方式向信息组织方式的过渡。

李广乾通过研究政府门户网站的特点与类型,揭示了政府门户网站对我国未来电子政务建设的重大影响。李广乾还应用面向对象的软件程序设计技术,系统地构建了“电子政务对象”的理论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电子政务分析框架。此外,一些学者还从经济学和法律等角度分析电子政务问题。这些都从不同的领域丰富了人们对电子政务的认识。

中国电子政务展望

这两年来,尽管从市场发展速度来看,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较快,但是这并不表明我国的电子政务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了。恰恰相反,由于“数字鸿沟”以及各种体制的障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仍然较低。根据联合国“2003年电子化政府完备程度”的调查,在173个成员国当中,我国排在第74位,只在中等水平。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还面临着一个大发展的问题。

从发展现状来看,今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将呈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电子政务将继续保持当前这种较好的发展势头

根据《指导意见》的要求,“十五”期间我国将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内外网络平台,由于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地区差异非常显著,因此许多地区势必要加大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建设投资力度。对于那些电子政务已经有所发展的地区和部门来说,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也将要求它们增加新的业务系统的硬件与软件投资。总之,作为一项国家发展战略,以电子政务为龙头的信息化将使IT产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

其次,信息资源整合将成为未来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政策重点

无论是原先的“三网一库”的政府信息化发展目标还是《指导意见》的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的电子政务发展框架,都对政府信息资源建设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第三,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将沿着两条主线展开,政府门户网站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第一条主线是,以“金”字工程为主体的业务管理信息化将继续在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当中占据主导地位。其目的是通过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高中央政府的专业职能部门的管理效率,以加强对经济领域的监管。

第二条主线是,随着统一的电子政务内外网络平台的形成,地方政府在门户网站建设中的作用将日益凸现。所谓分久必合,“金”字工程对管理效率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从短期来看,“金”字工程自然会提高各个行政职能部门的专业化管理水平及其业务特色;但是,另一方面,从长期来看,“金”字工程也势必会对经济社会的整体效率产生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业务协调与信息资源的整合毫无疑问将提上议事日程,政府门户网站则是实现这种整合的必然选择。

由于地方政府是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主体,因此这就意味着,今后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将从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转变。

第四,实施电子政务的外部环境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这将因此而促进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将要求电子政务获得其他方面的法律地位和保障;从而促使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网络安全、电子签章、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早日出台,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将因此得到改善。

第五,电子政务将成为行政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方向

电子政务发展论文范文第4篇

(一)电子政务的涵义

电子政务是借助电子信息技术而进行的。政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广义的政务泛指各类行政管理活动,而狭义的政务则指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活动。为了方便分析,我们将采用狭义的政务概念。根据上述的狭义电子政务定义,电子政务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二是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而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三是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民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系统,应当是上述这三类系统的有机结合。

(二)建设电子政务的意义

1.能够降低办公费用,提高工作效率。电子政务可以从多方面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如众所周知,政府每年用在文件印刷的费用是巨大的。如果这些文件在内部网站上可以查到,那么就不必花太多的钱在纸上,这样又可以保护宝贵的森林资源。随着政府采用数字系统,软件将改造政府的工作方式,从而节约成本。

2.可以更高效地给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电子政务通过推进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全面信息共享等工作进程,从而营造运用信息及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的电子化虚拟机关,实现广泛范围意义的政府机关间及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经由各种电子化渠道进行相互沟通,并依据人们的需求、人们可以使用的形式、人们要求的时间及地点,提供人们各种不同的针对个性的服务选择。电子政务能够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扩大对外交往的渠道,密切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这样就有利于政务公开,人民群众随时可以详细地知晓政府政务,从而有助于减少政府及其官员腐败,化解矛盾,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3.电子政务在实现“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政府通常是一国内最大的“企业”,如果它带头使用技术,就会自动地提高本国的技术技能,并推动全国转移到信息市场去。政府靠行政命令或提供诱因能带动所有跟它合作业务的公司。从而推进全社会的信息化、工业化、现代化。

4.提高政府决策理性和公共政策的品质。政府信息化可使政府运用所获取和掌握的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诸领域的准确可靠的信息,对制定正确的决策,做出理性与科学的判断,采取有针对性和见实效的行为,进而提高政府决策和公共政策的水准和质量。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发展电子政务的认识上还存在不少误区

我国在发展电子政务方面还存在不少错误认识。一种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不重视软件的开发和政府业务流程的整合,而是用计算机系统去模仿传统的手工政务处理模式,结果很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设备成为高级打字工具,或者成为一种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种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以为把政府一些政策、法规、条例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没有把传统的政务工具同网络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些都是只注重信息手段而忽视政府业务流程改进的结果。

(二)电子政务基础信息建设落后,发展电子政务任务十分紧迫

由于当前电信领域的改革尚未到位,计算机、有线电视和电信的影响了我国电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我国各地政府的计算机、电信网络设施的建设普及率不高,无线互联网、数字电视和呼叫中心等数据通信设施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体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还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电子政务的需要。

世界主要经济技术大国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电子政务的发展十分迅速,政府管理和服务已经初步实现了电子化,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家庭上网密切融合,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水平大大提高,初步形成信息社会的雏形。而我国的电子政务才刚刚起步,电子政务的理论和政策研究尚属空白,应用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探索阶段,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发展很不平衡,与主要信息技术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发展电子政务的任务十分紧迫。

(三)缺乏统一规划,也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

电子政务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相应的组织机构,没有提出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与电子政务的统一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规模经济等自然特性产生严重冲突,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在开展电子政务时往往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业务内容单调重复,造成新的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组长、北航副校长怀进鹏指出:标准化是支撑电子政务的重要手段。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日前也指出,电子政务必须与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相配合,否则即使投入再多的资金,也不过是多了一张漂亮的皮毛而已,这样的电子政务最终只能沦为信息孤岛。综观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政府工作和国家信息化的重要战略,制定了相应的政府电子政务规划。

(四)电子政务立法严重滞后

为了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电子政务应用的法律规定,如英国政府了《政府现代化白皮书》,加拿大政府《利用新技术更新政府服务规划》。各国还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和实施政府电子政务。如英国在内阁办公室成立信息中心,美国成立了信息技术理事会。由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较晚,目前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而对于如何促进电子交易、使用电子签名和电子支付的法律效力等方面还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使公文和通知的传送仍然以书面的为最权威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三、解决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问题的路径选择

(一)转变观念,强化信息网络意识

政府部门应尽快建设政府网络平台,最大限度地向公众开放一切可以公开的信息,以现代化手段指导政府行政。为此各级政府信息化办公室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协调各方关系,从技术部门、科研院所聘请专家组成政府信息化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实行建设的规范化。另外,政府公务员特别是管理者领导者,要强化网络意识,不仅要把电子政府当作“一种新技术形式”来看待,更要把它当作一种全新的政府治理模式来实践,这样才能使先进的技术为现代的政府服务。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吸收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就我国目前实际,电子政务的发展不仅要有政府公务员以提高其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工作都是技术等硬件的配合。为此,要健全、完善政府专网建设,加快建设宽带、高速的政务网络系统;规划、引导国家骨干通信网络和社区宽带网建设,促进无线上网、数字电视与呼叫中心等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加快各地“数字城市”和政务系统建设,进一步改造各级政府与上级机关联通的政府专网。实现互联网产业化运作,吸引私人部门与非政府机构参与电子政务建设。在确保政务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通过合理方式授权企业参与筹保障电子政务得以真正实现的重要因素。这样既可以减轻政府部门的压力,确保维持政府网站运行的资金来源,企业也可以通过产品开发、技术咨询与服务、数据的商业再开发而获得利润。

各级政府要以发展电子政务、实现“电子政府”为目标,改革政府管理模式,优化业务工作流程。以此为契机,充分认识到电子政务的建设是对传统的政府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所进行的彻底变革。同时借鉴电子政务成熟国家的成功经验,多引进、介绍、学习国际社会的最新研究成果。

(三)加强政府统一规划与领导,注重信息资源整合

在国务院中建立电子政务领导机构,统一领导、组织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可以采取“总体统筹、分工负责”的原则;加强政府的指导、监督等管理工作,制定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全国电子政务建设规划和指导意见,提出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切勿造成信息的“条块分割”;注重整合政务信息资源,打破各级政府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对一些拟开工建设的电子政务工程要纳入到全国性规划中,对已投入使用和在建的电子政务应逐渐过渡到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之下,建成统一的公共信息平台。

(四)建立电子政务的法制和法律环境

作为电子政务的基石,对电子政务进行相关的立法已势在必行。从我国电子政务立法的现状来看,目前还没有电子政务整体立法。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法必须有法可依,立法的滞后或不完善必将严重影响和制约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因此,电子政务的整体立法必不可缺。从目前来看,与电子政务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订工作有必要适当加快。其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电子文件法、电子签名法、电子版权法、数据保护法、电子身份证法、信息资源的管理传递交换条例等;而当前最紧要的是要加快研究和制定与电子签名有关的立法和法规。除此之外,由于电子政务与互联网有密切的联系,而目前已有的法规尚不够健全。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利用互联网从事犯罪活动日前猖獗,这势必影响到电子政务的正常发展。而我国目前针对计算机违法犯罪的处罚条款还分散于《刑法》、《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件》等法律、法规中;它们还不够系统、全面,其具体操作也比较困难。为了更好地打击计算机犯罪,保护网络安全,我国有必要制定一部专用的法律——《网络刑法》,旨在为打击计算机犯罪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也为电子政务的良性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四、结语

目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加快电子化政务建设无疑会成为它摧城拔寨的利器,但是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由于篇幅有限,作者能力不足、见识有限,只能粗略地论述以下问题,至于更深层次的问题和看法,有待更多的学者、专家去探索。

【摘要】文章通过对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分析,阐述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影响、制约因素,并提出了解决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问题所应采取的路径选择。

电子政务发展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子政务民营企业信息化政府

电子政务主要是指借助于电子信息技术而进行的政府部门的管理活动,包含政府部门内部、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公众之间的通过信息网络的在线信息交流与服务。电子政务所借助的电子信息技术主要为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电子政务的五个领域分别为: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事)业,以及政府与居民之间的互动,而这五个领域又可以分为五个不同的相互关联的领域,即政府对政府、政府对企业、政府对居民、企业对政府、居民对政府。政府机构各部门实行电脑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帮助提高政府在行政、服务和管理方面的效率。政府从被动服务于经济转变为主动服务,企业、公民可以不受地点、时间限制,了解政府的方针政策,接受政府的管理。地级市电子政务为民营企业的电子商务和信息化提供支持环境和对接方式,民营企业与政府可在网上互动,完成一个事务处理的全过程。地级市政府要给企业提供服务,电子政务如果跟不上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要求和发展水平,政府的服务也会成为一个障碍,如果满足了这些要求,政府的效率就会提高,城市的发展就会加快,城市信息化的水平也就会相应提高。相反,如果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缓慢,应用水平低,信息化投入结构不合理,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平衡,就会增加民营企业办事成本,并严重影响着地级市政府的电子政务实施。

电子政务环境下民营企业的运作

笔者针对地级市电子政务与民营企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区域选取浙江省某一电子政务建设具有一定代表性与民营企业较为普遍的地级市,范围覆盖该地级城市所辖的城区和县六个区域,本次调查由于范围面广、地理位置较为分散、信息种类繁多,以问卷形式为主,辅以实地考察、访谈和查阅有关资料等形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行业,它们是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电子、化工、医药等。各行业选取的样本分布状况如表1,这些行业占该地级市制造业总产值的很大比例,代表了目前该地级市制造业发展的总体水平。调查对象分布状况见表2,从调查对象看,本项调查吸引了大批企业信息化相关人员参加,基本反映了民营企业中与信息化相关的各类人员的综合意见。

电子政务的重要内容之一电子商务可以使企业大幅降低产品生产、经营成本,增加利润,提高市场竞争力。这主要通过减少差旅费(许多事情通过电子政务就能解决)、减少行政及销售人员、减少广告费用等途径来实现。民营企业通过网络实时了解市场瞬息万变的动态需求信息,及时调整产品的生产计划,以便获得最佳效益。但是,民营企业实际应用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范围较小。在被调查的民营企业中,接入互联网的企业占84.4%,建立网站的企业占74.9%,开展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企业占35.4%,利用网络了解政府的方针政策,接受政府管理的企业(含利用自己企业接入互联网或专网的计算机进行报关、报税的企业)占26.3%,从事网上采购业务的企业(含有采购)占9.2%,从事网上销售业务的企业占7.4%。调查结果表明,在开展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企业中将近10%的企业能较充分利用地方政府、机关掌握的社会信息资源,各种电子化、网络化的证明文件和办事流程,增加了办事服务的渠道,改变了民营企业过去办事“跑腿”成本高、不方便、效率低的局面,减少了企业办事环节,节省了企业成本,提高了企业办事效率;互联网应用水平较高的民营企业,企业的管理水平、市场开拓能力、成本控制能力、业务流程重组等等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优化。

但是,调查中发现,不少民营企业对于电子政务的真正内涵还缺乏认识,普遍存在以下几种错误认识:一种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政府部门是为了赶时髦,是向上一级领导汇报的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企业为了迎合政府部门领导,买几台计算机,接入互联网或建立本企业网站就完事了,而没有意识到电子政务对当今本企业乃至经济社会的影响和冲击;第二种是对电子政务与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和艰巨性缺乏清醒的认识,认为自己的产品不是什么高新技术产品,生产过程简单,用过去传统“跑腿”办事,企业照样能生产和经营,眼前企业运营状况也不错,用不着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的应用;第三种是企业存在重建设轻维护,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重管理轻服务,重电子轻政务的思想。另外,不少民营企业电子政务的应用水平低。主要体现在:应用网络平台进行事务处理与商务活动的少;缺乏高层次的信息管理中心或知识管理中心,不善于运用现代管理技术、信息集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将企业内部与外部联系起来,没有充分了解政府的政策方针和有效地利用政府网上提供的服务。当然,由于电子政务建设中遇到了诸如法律制度环境欠完善、缺乏完善的企业信用保障体制、信息安全与信息公开存在矛盾等问题,出现了许多不尽人意的现象。这些因素影响着电子政务的建设和推行,同样也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电子政务环境下民营企业发展模式的变革

民营企业外界环境力量相互加速或支持,或者削弱或延迟其他力量对于现有组织的作用,因此,民营企业组织总是处于这些力量的不同组合所产生的一种不连续变化之中。民营企业自身的管理只有符合新环境的要求,加强政策研究,对市场发展变化保持高度敏感,根据新的形势适时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发展策略,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充分利用发展起来的电子化给自身企业带来真正的实惠,才能起到管理好企业的作用,否则就会成为企业发展的桎梏。电子政务时代民营企业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快政府部门、社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民营企业自身发展模式与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发展中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建设:

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首先领导是关键,领导是“一把手工程”,企业“一把手”的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宣传推动和组织实施,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其次,建好局域网与企业网站,搭建信息化的平台并将其完善,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无纸化办公,转变观念,增加对企业信息化的投入。第三,积极探索适合政府、民营企业情况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运用方式,切实发挥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作用,加强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等方面的应用,以现代先进技术改造企业传统产业,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企业信息共享与安全保密

企业在网上介绍产品、提供技术支持、查询订单处理信息,不仅可以节省开支,调整客户服务人员与客户的关系,吸引新的客户,而且也会使客户更满意。另外,企业常常收集和存储有关客户和产品的信息,放入只有拥有一定权限的员工才能读取的数据库。目前,不少民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应用中,普遍存在对信息安全缺乏重视,安全设施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和对安全教育不够重视等问题,给信息安全留下许多隐患。民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必须重视建设安全保密体系,如防火、防盗、防病毒、加密、安全控制与监控、访问控制、数据备份与恢复、安全管理等。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与再造

信息化导致组织结构变革的同时也引起了诸如工作模式、营销模式、管理模式的变化,为了保障企业的业务在新的企业环境中更加有效,必然要进行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再造。由于实施风险巨大,因而先进行局部的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局部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逐步推进,可以使企业尽早地看到成果,同时还可在企业中营造乐观、积极参与变革的气氛,减少员工的恐惧心理,以促进ERP在企业中的推广和信息化建设的进行。

人力资源管理

民营企业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组织结构优化时,人力资源的管理相应地发生了改变。在金字塔结构中,人员是按职能安排到位的,在扁平式结构中,被授权的员工组成工作小组,组织鼓励员工扩大自己的工作内容,加强员工素质和能力的培训,提高员工的通用性和灵活性。

信息专业技术人才是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的前提和基础,既懂IT技术又熟悉业务流程的复合型人才是民营企业信息化的保障。民营企业在人才问题上的最大困难是缺少既懂企业管理、信息管理、商务、政务等知识和应用技术,又熟悉业务流程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稳定信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民企发展对地级市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的影响

目前,电子政务的优势日益明显,电子政务的应用与实施提高了政府行为的效率以及科学化水平,使政府的经济决策、战略目标的实施与社会各部门的系统管理都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进行,政府在电子政务平台的情况下很多职能重新定义、分配和组合,电子政务为体制改革带来新的机遇,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民营企业应用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范围不断扩大。但是,地级市电子政务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长远的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开拓创新的意识,也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民营企业在电子政务的应用平台上要实现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进一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部门提出了的要求和建议,主要可概括为:

网络通信线路速度、带宽、费用方面进一步改善,解决与网络安全有关的技术问题。

整合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实用性较强、分类更细、更新及时的信息数据库,丰富网络资源,促进信息交换,加强信息沟通。

组建企业信息化联盟,为各企业提供所需的信息资源,为企业提供各种专业技术咨询,规范各种信息系统的软硬件,提高兼容性,组建行业标准。

精心策划业务,积极推进公共服务。

整顿和规范地方政府现行的政务流程,对行政审批方式、行政执法和行政征收方式、行政组织形式以及行政决策机制等进行必要的改革,为进一步实施电子政务奠定较扎实的基础和搞好环境建设。尤其要克服“条块分割”、“系统封闭”等各自为政的陋习。

加强信息监管和安全防范,规范企业信息市场。

广泛推广本地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先进的管理模式,立足行业需求,加大宣传力度,推广先进的、适用的应用软件,推出行业有效的管理软件,以加快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步伐。

提供成功案例和应用成果供观摩、学习、借鉴,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提供对企业内信息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训和指导。

建立一支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广队伍,扎扎实实地帮助民营企业逐步建立或升级信息系统,并建立专门机构,为民营企业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应用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余醒.电子政务如何转型[J].中国电子商务杂志,2003,9

2.方美琪.电子商务概念(第2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张彬.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前沿,2003,6

电子政务发展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措施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滞后,电子政务受到人文环境的约束

从近年的实践来看,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一方面,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不少人对电子政务的目的、意义、重要性和发展趋势缺乏足够的认识,他们习惯于传统的办公模式,对电子化给传统政务办公方式带来的革命性变革认识不足又难以适应。把电子政务当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认为电子政务是一个技术问题,从而加强硬件投入,却不重视软件的开发,也不重视业务流程的重组,更不注重信息的收集,使建立起来的网络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部门利益自我保护根深蒂固。电子政务建设强调政府流程再造,需要对政府机构进行改革,必然会带来政府相关部门利益和部门的消失和权利的削弱,会减少人员等,对发展电子政务的阻力也会增大。

(二)标准化程度低,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滞后

电子政务建设没有完全以政府业务流程为导向,各业务系统共享程度较低,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应用,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尽管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现有网络平台条件,严禁重复建设”的明确要求,但由于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宏观的规划,政务专网建设存在各自为政、标准不统一的现象,不能支持实现互联互通,信息不能共享,跨部门业务不能协同。“纵强横弱”、“信息孤岛”现象比较严重。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制度规范尚不完善,政务信息公开的制度性建设刚刚开始,制约了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整体水平。

(三)注重“电子”建设,忽视政府业务流程的改进

“电子政务”的关键是“政务”,而不是“电子”。但不少领导者只是把电子政务当成一种新技术,以为只要投资,有了硬件设备和各种软件,政府上网以后,就算建成电子政务。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出现一些问题,一方面,原有的金字塔式的行政组织结构不利于信息的有效传播。信息在行政传播过程中呈现非对称性和层级性,往往造成信息的失真或失效。另一方面,传统的业务流程不适应电子政务。传统的政府机构条块分割,职能包罗万象,政府业务数据流程不得不按地理位置和人力分配被分割在多个部门,使得相同的信息往往在不同的部门都要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和管理,在建立电子政务系统时,各个系统相互独立,技术与规范各不相同,结果是建立起了一个个信息孤岛。这种多层次、低效能的行政机构和业务流程不利于信息的统一收集和整理。

(四)安全存在隐患,制约了电子政务的发展

对于电子政务来说,网络的安全非常重要,它关系到信息时代国家机器的稳定运行和社会秩序的安定团结。总体上看,我国的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仍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科学、完整、高效、统一的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主要表现为我国的政务系统大多分级、分域保护不明确;安全隔离不彻底,内外网承载业务划分与信息安全的要求不对等;密码与信任体系建设不完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完善;全社会的信息安全意识不强;信息安全的管理和技术人才缺乏;信息安全技术缺乏创新性与自主性,同时对引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缺乏有效的管理与合理改造。呈快速上升趋势的病毒传播和网络攻击等犯罪活动使网络泄密事件屡有发生。这些都存在对电子政务系统构成威协的不安全因素。

完善电子政务建设的措施

促进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既是我国各级政府机构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与国际接轨,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现状,针对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健全领导机构,规划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

目前,制约我国电子政务应用发展的主要瓶颈是地方之间、部门之间不能协同共享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因此,对电子政务的发展要加强领导、统一规划。一方面,国务院要成立电子政务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和组织中央及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可以采取“总体统筹、分工负责”的原则,加强政府的指导监督等管理工作,要统揽全局地设定电子政务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安全措施等。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确保各政务部门纵横之间的互连和协同办公,遏止重复建设和降低电子政务成本。另一方面,要尽快完善我国电子政务的各项标准化措施,构建我国电子政务的标准化体系,要重点建立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我国政府办公特点并与国际标准兼容的电子政务标准,以实现电子政务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为跨地区、跨部门业务系统的互联和资源共享创造条件,保证整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大智力投资,营造良好的电子政务人文环境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重要的一个主题是提高人们的信息素质,全民信息素质的提高反过来又会促进电子政务建设水平的提高。公务员作为行使政府行政职能的主体,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电子政务的实施。因此,政府要加大智力投资,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公务员的素质,从而营造良好的电子政务人文环境。一方面要对政府公务员进行电子政务培训。另一方面要进行信息化普及教育,提高全民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同时,要通过公开招聘、考试录用等途径引进具有计算机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使公务员队伍在技术和能力层面上发生质的变化。

(三)加快政府流程再造,推动电子政务健康发展

要实现“一站式”的办理和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在线服务”,这就需要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进行交互式办公和处理大量为公众服务的事项。而各部门的管理业务本身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业务差别很大,要使这些不同业务部门的政府机构之间实现互通互联,做到“一站式服务”,就必须进行政府流程再造。就要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打破政府部门内部传统的职责分工与层级界限,实现工作方式的动态化、并联化、部门集成化、电子化。要改“职能导向”为“需求导向”,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需求为核心,其目的是为公众创造有益的服务。通过优化和再造政务流程,可以改变政府的工作模式,淡化部门意识,提升政府的社会服务能力和宏观决策水平。

(四)建立完善的安全机制,保障电子政务良好运行

信息安全是现今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瓶颈”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来保证电子政务的安全。首先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包括信息、数据保护、应急处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的网络监管法规以及信息采集和关系协调的程序性法规等,加大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要加强政府信息的安全管理,对政府信息网络的建设、管理、维护、内容和形式进行必要的规定和约束,保障政府信息网络的规范、安全运行。其次从技术上要加大对安全技术和产品的投入,信息网络的安全必须国产化,就必须加大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投入,重点加强密码技术、身份鉴别技术、预警、网络监管、检测与应急处理、信息安全测试与评估、灾难恢复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以确保机密部门的信息安全。另外提高公务员的技术水平和素质也是必要的。并应尽快制定更为详尽的规章制度及安全管理手段,以杜绝内部破坏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长进.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电子政务发展论文范文第7篇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被提上日程,并取得显著成效,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协调成为信息化发展的一大趋势。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协同实现的整体效应必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1997年7月1日,克林顿总统颁布了联邦政府促进、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全球电子商务框架”。该框架确立了联邦政府政策的基本框架,对于美国乃至世界各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全球电子商务框架”中,联邦政府提出了发展电子商务的原则和建议。发展电子商务主要原则包括因特网发展是市场驱动的所以私营部门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在通过因特网进行产品或者服务买卖并达成合法协议的过程中政府应该避免对电子商务的不当限制、政府必须参与时政府参与的目标应该是支持和创造一种可以预测的、受影响最小的、持续简单的法律环境为商业发展营造合适的环境、政府必须深化对因特网的特性的认识从而对现有的一些可能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律法规重新进行审议、修改或者废止、打破网上交易的法律框架的地区、国家和国际之间的界限促进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发展。

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表现为互动关系,经过研究发现美国“全球电子商务框架”对我国电子政务的改革提供了参考。

2“全球电子商务框架”对我国电子政务改革的启示

2.1做好灾备方案,确保信息安全

经济社会中存在大量数据,WestWorld公司的报告指出,在每500个数据中心中就有1个每年要经历一次灾难。电子政务建设离不开数据,数字信息是源头活水。刘家真教授提出了制定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必须考虑管理者的责任和办公自动化网络上运行的电子消息必须作为凭证加以管理。刘家真教授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文献的档案数据面临的风险,根据国情提出文献的档案数据宜采用同城异地备份与远端异地储存其离线备份的灾备方案,并对远端异地离线灾备基地的建设、管理与可持续运作提出了建议。刘家真教授还深入研究了更新与迁移在档案保护中的广泛应用,以及更新与迁移可能带来的档案内容信息损失风险,并提出了如何规避这类风险的管理策略。这些策略对于信息的更新与迁移过程中的丢失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刘家真教授指出,“保护数字文献的关键在于维护数字信息的长期可存取性,为维护数字信息的长期可存取,还提出了3M策略:数字媒体的选择与维护、科学管理以及技术迁移。”因此,要建立信息安全平台,保护网上政务资源。搭建安全支撑平台和安全应用支撑平台。电子政务的数据处理与保护必须放在第一位,数据丢失了,或者被删改了,起不到应有作用,甚至会起到负作用。

2.2政府市场联动,强化信息管理

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已成为公务员及社会公众日益紧迫的需求。然而,由于行政体制、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原因,电子政务信息共享面临着一系列的障碍和问题。为了提高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效率,各级政府部门应当针对这些原因和表现,采取相应的对策。因此必须强化电子政务的信息管理。

电子政务的信息管理要引入市场机制、把握好电子政务的市场定位、确立客户关系管理和赢利模式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市场化建设。电子政务建设中要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尤其要让第三部门、企业集团甚至民间组织加入,让他们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主体之一。

电子政务信息管理是一个巨大工程,短期的规划是注重解决眼下必须解决的问题,同时要制订中长远规划,做好成本效益分析。建造电子政务的经济效益模型,熟练掌握电子政务对经济效益影响的几种主要方式和内容,间接影响至少要考虑建设、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效益,直接影响应考虑到电子政务对政府、相关企业及咨询机构等方面的影响。

电子政务信息管理的好坏标准要交给市场而不是政府,这样政府才能牢牢抓住主动权。国内外信息化的实践证明,信息化建设必须有标准化的支持,尤其要发挥标准化的导向作用,以确保技术上的协调一致和整体效能的实现。

电子政务推进标准化必须进行正确的策略选择。为电子政务标准选择正确的类型、级别与形式就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明确电子政务标准化在标准类型归属、标准级别划定与标准形式确定方面的特殊要求,正确选择我国电子政务标准类型、级别与形式。2.3协同政务建设,攻克关键技术

政务主要包括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三个环节,要从行政决策组织、行政决策活动、行政执行组织、行政执行活动、行政监督组织、行政监督活动、公务员培训等几个方面探讨电子政务的协同发展以降低行政成本的机理。如公务员的部分培训内容可以在网上进行降低培训成本。

降低政务成本要推进协同电子政务建设,协同电子政务是对政府自身运作能力的强化,协同电子政务有助于政府组织实现职能整合、信息整合、业务整合、流程整合,最终实现政务工作和服务的全面提高。推进协同电子政务建设中要注意解决好政府和开发商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问题,必须设计好有效的激励机制。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是国产软硬件的相对不成熟,在集成时出现不兼容的问题,在现有的国产软硬件的基础上,要经过反复测试和优化形成一套真正运行稳定、切实可行的国产软硬件的集成应用方案,确保应用国产的关键技术。

知识产权和隐私的保护技术急需攻克并同步更新。应当从提高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意识,提高电子政务信息管理者道德,以及加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系统的管理方面来保护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中的个人信息隐私权。

我国知识产权电子政务建设的起点和国外比较差不多。国外知识产权类网站的开发者主要是国际协会或组织,行政管理网站占据主要地位。我国是以中央的知识产权信息网站带动地方的知识产权信息网站建设,实现各知识产权信息库的资源共享。要保证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权利人享有合法权利。

2.4依法管理政务,制度职能创新

电子政务呼唤新的管理理念。要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穿电子政务的全过程,要运用信息时代的人本思维重塑政府管理模式,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推进电子政务实际上是要达到政府行政管理领域内新的制度平衡。

电子政务始终要以依法行政为大前提。电子政务立法的宗旨应当是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提高政务办公效率。电子政务的法律框架,本质是为电子政务提供公平、透明、和谐的环境。电子政务要立法。立法中的核心问题是立法模式、立法层次、立法效力等。电子政务的运行必须在法律监督之下,电子政务的发展也必须基于信息法律的保障,电子政务的实施有利于建设法制社会。电子政务发展需要健全的法律环境。从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应用的流程角度来看,电子政务发展应完善:与政务信息有关的行政法律法规问题、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和应用的法律法规问题、电子政务建设的技术标准。

电子政务的本质是对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创新。电子政务不仅在公共行政领域,而且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影响。电子政务是信息时代各级政府治理不可缺少的工具,为构建服务型地方政府提供了现实条件。

电子政务是现代政府管理创新工具。电子政务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但也存在一定不足。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转变观念,统筹规划各部门网站,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发展,利用电子政务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逐步形成新型政府管理模式,增强公共管理与服务功能,全面提升行政能力。

要重点解决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深层次问题。要引入IT治理的思想,对电子政务中实施IT治理,找到实现电子政务制度与技术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2.5高效优质服务、狠抓绩效评估

我国电子政府绩效评估实践已在各级政府和部门中逐渐开展起来,并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大发展。

电子政务绩效是政府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政务正在成为现代政府运作的主要方式,成为政府更好的实现其管理、服务职能的重要手段。而在大规模的投入和建设后,电子政务能否真正取得预期的成效已经成为一个重大问题。

我国目前的电子政务建设状况不容乐观,巨大的资金投后,实际效果却与预期相距甚远。究其原因,缺乏与电子政务运行特点相符合的绩效评估体系是造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

要形成我国自己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可以把电子政务的绩效划分为产出、结果和影响三个层次,提倡综合应用模式,突破产出层次。我国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应突出“重在政务”和“政务为民”的战略选择,同时紧密结合电子政务建设和行政改革的进程,做好战略规划。从政府网站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政务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重点政务业务系统建设四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稳步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同时促进政府绩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家真.数据丢失的风险与对策[J].机电兵船档案,2004,(01).

[2]刘家真.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文件管理要求[J].档案管理,1999,(01).

[3]刘家真,倪丽娟.创建我国文献的档案数据灾备基地的构想[J].档案学研究,2006,(04).

[4]刘家真.更新与迁移中的风险管理策略[J].北京档案,2005,(10).

[5]刘家真.保护数字信息的长期存取策略[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04).

[6]李纲,彦.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平台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01).

[7]查先进.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障碍及对策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6,(07).

[8]邓崧,彭艳.我国电子政务的和谐发展模式及问题研究[J]电子政务,2005,(12).

摘要:参考美国政府通过“全球电子商务框架”提出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原则,中国电子政务改革可以从做好灾备方案,确保信息安全、政府市场联动,强化信息管理、协同政务建设,攻克关键技术、依法管理政务,制度职能创新和高效优质服务,狠抓绩效评估等方面着手,以更好地服务经济和服务社会。

电子政务发展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电子政务公众参与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

1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政府工作中的应用是作为国民经济信息化的目标提出来的。1993年底,为适应全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潮流,中国正式启动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起步工程——“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三金工程”是我国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是我国电子政务的雏形。

1999年1月,由我国40多家部委(局、办)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的“政府上网工程”,旨在推动各级政府部门为社会服务的公众信息资源汇集和应用上网。在政府上网工程的推动下,我国政府站点迅速增加,网页内容日益丰富,在政策传递、网上服务等电子政务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展。如地方政府通过互联网政务通告,提供政府职能部门服务电话,提供各种办事程序以及问题解答;进行在线“一站式”服务;外经贸部门通过互联网办理进出口资格申请,申报出口退税,三资企业审批;人事部门进行网上公务员考试录用,劳动人事政策公开;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公开征集公众对国民经济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等。

地方政府建设数字城市的步伐也明显加快,上海、深圳、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纷纷提出建设数字城市或数码港的概念。有些地方政府明确提出了建设电子政务的时间表,如北京提出截止到2006年年底将建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高速宽带、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最终建成北京市政务系统共建共享的信息资源库,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

2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政府自身的问题

2.1.1公务员素质有待提高

从公务员的文化水平来看,经过199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国务院近1.7万名公务员中,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的占65%。但地方政府500万公务员中,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的仅有10%,约有20%的公务员不会操作计算机。面对电子政务的潮流,许多公务员在心理上必然会恐惧害怕,产生抵触情绪,而不能从心理上积极学习,以适应政府信息化的历史潮流,结果使得很多昂贵的设置成为装点门面的饰物。

2.1.2电子政务的规划和标准缺乏统一性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宏观规划,没有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与电子政务的统一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规模经济等自然特性产生严重冲突,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中往往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业务内容单调重复,造成新的重复建设。同时,缺乏规范和标准也使得信息流通不畅,资源无法共享和信息孤岛,影响了跨部门、跨区域共性业务的处理和政府的有效监管。

2.1.3长期形成的信息分割不利于电子政务的发展

信息垄断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特权和利益,因此,不同单位之间为了保证自己的部门利益,往往限制信息交流。要发挥电子政务的作用就要从信息如何广泛共享和深层次挖掘入手,发挥信息的最大效用,这就必须突破传统政务模式下的信息分割的不利局面,加快信息本身的整合和共享。

2.2公众的参与问题

“顾客导向”的现代公共行政理念,要求政府管理要以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为目标。政务电子化的过程中公众的参与程度并不令人满意的主要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缺乏。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是近几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电脑对于广大的老百姓尤其是中西部的老百姓来说还是很陌生的,政务信息化更无从谈起。二是硬件及网络设备的匮乏。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3,电脑对于绝大多数老百姓来说还是难以负担的奢侈品。因此,硬件和网络设备的缺乏成为了制约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又一大障碍。

2.3网络技术的问题

2.3.1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目前对信息安全构成威胁的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主要有火灾等自然灾害、硬件故障、严重误操作、数据泄露、盗用、伪造、假冒、故意对数据或程序破坏、病毒、错误指向、黑客、特洛伊木马、搭线窃听等。一旦网络受到攻击,不能正常工作,甚至全部瘫痪时,整个社会将陷入危机。国家机密难保,致使某些部门不敢使用互联网。

2.3.2网络对人的情感的忽视

电子政务的一大特点是虚拟性,这是由互联网的特点所决定的。政府工作人员在进行电子政务的活动中,往往会使人际关系淡化,政府工作人员和公众似乎面对的只是电脑,而常常忘记他们也是和人进行交往。例如时下兴起的在城市公共场所安装的“电子眼”监控系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交通,降低了犯罪率,但这种“倒洗脚水也将孩子一块儿泼出”的做法也对公民的隐私权和其他方面的权利造成了严重侵犯,其对人性化和人本管理的背离也是显而易见的。

3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3.1政府自身问题的应对方法

3.1.1提高公务员素质

推行任何改革,思想解放是关键。应加强对公务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之转变观念,从而在思想上接受这场变革,进而在行动上积极应对这种变革。

要加大对公务员的培训工作,使得他们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以适应全新的信息社会工作环境,并且要把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考核纳入公务员综合考核范围之内。

3.1.2制定发展规划,明确阶段目标,避免重复建设

作为和信息技术的结合点,电子政务建设不单单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涉及到政党部门的工作程序、组织结构、人事制度等方面的调整和协调。因此,国家要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加强对电子政务的研究、规划和组织协调,并根据国情,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

虽然可以在电子政务的其他方面(如硬件平台应用软件的选择上)可以搞市场经济,由各厂商自由开发、公平竞争,但是在技术标准的问题上必须搞“计划经济”,由国家同一制定。技术标准确立的越早,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就越能尽早走上快车道,因此也就能尽早避免将来因标准混乱而导致的被动局面。

3.1.3加快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据统计政府掌握了社会信息资源的80%,提高社会信息的价值,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是关键。然而,在传统的行政模式下信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把信息看成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要实现信息共享,必须打破各级政府和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整合信息资源,在原来离散、孤立的信息技术平台上构造一个开放的统一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信息最广泛的交换,使之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提高公众参与程度的策略

3.2.1借鉴美国ESD系统

美国利用专门的电子服务传播系统(ESD)解决了互联网传播的问题,即提供网络接入数据库的途径,在互联网上传播信息、网络商业交易以及提供信息基本构架,使得无论在任何地方,政府都可以顺利接入并向公众提供有效信息,这种传播系统使美国政府回复公众的询问速度比10年前提高了数倍。公众还可以运用互联网与政府官员进行交流,下载正式表格以及了解其它重要政府信息等。这既改善了公共服务,又不会提高整体费用。我国可以借鉴电子服务传播系统的做法,尽可能使信息在公众和政府间有效流通,提高公众的参与程度。

3.2.2考虑建立电子政务服务大厅,为公众提供方便

各级政府可以考虑在一定的区域内建立电子政务服务大厅,为公众参与政务提供计算机设备和免费服务。公众可以在这里免费使用计算机设备,浏览政务信息、与政府对话。不过,要有技术支持,使得电子政务服务大厅的计算机设备以及网络设置只能被用于电子政务建设,而不能用于其他事项。

3.2.3开发电子政务智能服务终端

在这方面可以借鉴银行的发展经验,开发出类似于ATM的电子政务智能服务终端。公众只需带上自己的服务卡,便可以在遍布于大街小巷的任何一台智能终端上开展,如查询政府的政策法规,在线报税与纳税,甚至可以与政府部门进行在线的视频交流,省去了许多奔波于政府各部门的麻烦,也在一定程度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尊严和政府的形象。

3.2.4扩展电话功能至电子政务应用

鉴于我国目前电话普及率比较高而网络发展不足的现状,可以考虑开发集成于电话之上的电子政务集成终端,利用电话拨号而不必负担昂贵的成本就能轻松方便地实现实时(如附图)。具体过程:拨号进入政府的政务服务智能服务器,连通服务器和个人终端;语音提示和显示屏提示,进入政务类型受理界面;选择服务类型,显示屏输出处理结果。

3.3网络技术本身局限性的矫正方法

3.3.1网络安全问题的应对方法

(1)加强对公务员的安全技术教育,树立网络安全观念。网络的开放性在给人类的生活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也给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带来了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尤其是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一旦其网络遭到恶意攻击,很可能给社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因此,加强公务员的网络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使之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并掌握一定的网络安全技术和技能,不仅是对公务员自身素质的一大要求,也是应对网络安全的关键。

(2)鼓励民族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解决好技术的先进性与自主性的关系。作为一个先进复杂的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必须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和手段以提高政务运转的效率,并增强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从目前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关键技术掌握在以美国为首的少数发达国家手中,在实施电子政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采用这些国家的技术和产品,而从我国的国家和民族利益来看,又要尽量避免在关键要害部门受制于人。

鉴于安全问题,在构建电子政务系统过程必须要处理好技术先进性与自主性的关系。首先,对于核心应用系统和关键政务环节,必须确保在各类实施方案中的技术自主性。其次,对于核心层外部,但又与其他外部信息系统存在一定可监控隔绝层的层次,可以尽量采用先进技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实际上在整个电子政务系统中,位于此层次的应用系统也是承载信息最多,工作模型和处理流程最复杂的。由于此层应用系统不直接与外部信息系统相接,并能在一定的安全监控体系中运行,因此,不必单纯从技术自主的角度考虑放弃某些先进的技术。最后,对于直接与外部信息系统相联的部分,也要针对不同情况分别加以考虑。对于其中安全监控系统,需要在其中的核心部分(如核心加密算法)确保技术自主,对于其余部分,由于所承载的信息基本都属于非关键信息,可以考虑与其他信息系统接口保持通信协议、数据格式甚至软件体系的一致性。

3.3.2关于网络对人的情感及价值忽略问题的应对方法

解决这一问题,一是改进和普及多用途互联网电子邮件系统(MIME),使政府公务员与公众之间通过文字、声音、图象和影视进行交流与沟通,促其将信息沟通与情感交流融为一体;二是采用如专题调研、座谈讨论、听证会、新闻会等形式,促使政府公务员与社会公众之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从而消除相互之间的情感隔阂,建立政府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信任机制。

参考文献

1王辉,朱慧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障碍与对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03(4)

2称朝晖.INTERNET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及其对策[J].图书馆,1996(6)

3金太军.论政府的网上责任[J].公共行政,2004(5)

4徐晓林,杨兰蓉.电子政务导论[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电子政务发展论文范文第9篇

电子政务就是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机关或有关机构以电子的方式进行公共管理和处理政府事务。它包括三个部分:①政府内部的电子政务。②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③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

电子商务是企业以电子方式进行的各种商务活动或者以电子方式为手段的经济活动。它包含了四个部分。①企业与消费者的电子交易。②企业之间的电子交易。③企业与政府的电子交易。④消费者与消费者的电子交易。

2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协同发展的基础条件

2.1基础管理

在基础管理这种分层组织结构上。政府和企业面临的是同样的挑战:政府面对的是突发事件危机处理。企业响应快速多变的用户要求,同样需要增强组织的信息化灵敏度。政府提高办公和公共管理效率与企业提高商业管理效率,也都要求将信息化改造的重点放在业务管理流程的重组上。

2.2信息技术基础

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都必须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开发技术等来实现其功能。电子政务要求不仅要实现政府部门内部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同时要实现政府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民众、企业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电子商务也要求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企业与其合作者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交流。

2.3服务理念

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都具有服务的直接性(减少中间环节的直接沟通)、高效性(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交互性(通过网络信息并得到反馈)和透明性(提高信息的透明度)等特点,同时都能降低人们获取信息的成本。电子商务最终的归宿是生产者更直接贴近围绕消费者,为消费者服务,电子政务的目标也将是政府对群众的要求进行更快捷的反映,更直接地为人民服务。

3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协同发展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3.1政府网上采购会诱导企业信息化并起示范作用,推动B2B电子商务的发展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B2B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中的重头戏,应优先发展,因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较容易实现,而且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易是大宗的,通过引入电子商务能够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基础,也是B2B电子商务的前提条件。事实上,与传统的企业采购相比,企业网上采购可以降低采购成本,获得采购主动权,提高采购效率,优化存货管理,保证采购质量。应该说,企业网上采购需求很大,但这种需求目前在我国主要还是潜在的。政府网上采购可为企业网上采购作出榜样,带动企业网上采购。制约B2B发展的原因之一是信誉问题,在我国,传统商业信誉就比较缺乏,网上的商业信誉更难以确定。政府的信誉度高,对买卖双方不存在不讲信誉的问题,加之政府采购多为财政性资金,资金上有保障,政府网上采购能为解决网络交易信誉问题带一个好头。

3.2电子政务的发展能推进B2G、B2C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子政务的发展必然会加快政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政府信息系统和政府信息网络的建设(含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政务系统、政府机关内部网络和政府专用信息网络的建设等。电子政务系统的完善和政府内部信息网络的建立及其与公共信息平台和因特网的互联,使政府不再游离在网络以外,企业就可以开展对政府的电子商务,B2G电子商务就会得到应用与发展。B2C电子商务,即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涉及面广,市场前景可观。从长远来看,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将会取得长足的进步,并将最终在电子商务领域占重要地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以及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一模式的电子商务在我国还只能占很小的比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家庭信息化程度低,加之对网上交易的信誉有怀疑。电子政务开展后,公众要得到政府的管理与服务,就必须进行家庭信息化建设,配备计算机和相关设备,通过电话线路或专线上网。由于接受政府的网上管理与服务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并不存在信誉问题,所以,公众愿意上网,乐意接受政府的电子化管理与服务,并逐渐形成网上行为的自觉性。当电子政务发展到一定程度,家庭上网较为普及、公众有网上行为的习惯后,也会产生网上采购行为。这样B2C电子商务就会全面展开并迅速发展。

3.3政府建立网上专业交易市场,可带动电子商务为经济建设和市场建设服务,是电子政务的重要方面

政府建立网上专业市场不仅具有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活动的双重性质,而且能为指导和管理电子商务积累经验。中小型企业、个体企业的资金与信息技术有限,需要政府为其建立起面向供需双方的专业化网上市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对于繁荣市场,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非常重要。由政府部门牵头组建的网上专业交易市场,既具有权威性,又可避免重复建设,还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前来参与,迅速形成规模和气候,产生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4电子商务要求政府管理电子化、网络化,而电子政务的开展又有利于政府对电子商务进行有效的监督

电子商务实现后,大部分商务活动都在网上进行,商务信息都在网上传递与交流,如果政府部门采用传统的方式对电子商务活动进行管理,肯定效率很低,甚至无法实现。政府对商品价格的调节就是如此。如果实现了电子政务,政府就可以通过网络访问企业的网页,获得企业产品质量、等级、产地及销售价格的真实信息,从而避免原来用书面或口头形式向政府报告时恶意更改造成的信息失真。可以在将各行业各企业的价格、产地、质量等信息收集齐全后,通过专门的价格管理信息系统收集市场信息,并通过决策支持系统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促进商品流通、提高商品质量的方法,再根据价格中存在的问题,将处理结果转化为政府决策、电子命令,通过网络发送到各个需要调整价格的企业,并在网上监督其更改。如果实现了电子政务,政府还可面向消费者设立价格网,专门接收来自消费者对价格的意见,从而帮助政府更好地实现价格调控作用。

虚拟电子市场上同样存在不合理价格、假冒伪劣商品,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同样有矛盾。这就要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通过面向公众设立专门网站,以利于消费者检举质次价高的商品和企业。实施EDI报检后,用户坐在本公司的办公桌前,通过微机和电话进行报检商检部门接到报检数据后,经检务审查收费,然后自动进入计算机系统中,这样可加快商检报检的速度,缩短商品检验周期,既极大地方便报检部门,又能减少因重复录入而产生的错误。

4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协同发展的现实意义

实现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协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宏观上讲,实现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协同互动,有利于切实转变政府管理方式,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有利于加快整个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进而创造我国在新时期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微观上讲,实现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协同互动,政府与企业可以资源共享,进一步优化两者更深层次的整合,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政企办公交互信息的时间,改善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也提高了政府监控工作的能见度,企业也可以利用政企的这种互动关系,挖掘有利于自己的公共信息资源,延伸企业价值的增值链。从而实现国民经济在信息时代的超常规发展。

参考文献

[1]娄策群.论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关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3).

[2]强韶华等.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J].北方经贸,2003,(10).

[3]陈涛,张明毫.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协同研究[J].商业研究,2005,(15).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政府和企业带来了机遇。但与此同时,也对各自内部的运作和部门重组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内容,如何使两者和谐的发展成为研究的热点所在。

电子政务发展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电子政务;意义;问题;路径选择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因特网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同时也给传统政府的管理模式带来一场革命。但由于电子政务是一种新生事物,其技术理性与技术要求远远超出了政府管理的现实情况,这使得电子政务在建设的过程中凸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正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当务之急。

一、电子政务的涵义及建设电子政务意义

(一)电子政务的涵义

电子政务是借助电子信息技术而进行的。政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广义的政务泛指各类行政管理活动,而狭义的政务则指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活动。为了方便分析,我们将采用狭义的政务概念。根据上述的狭义电子政务定义,电子政务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二是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而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三是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民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系统,应当是上述这三类系统的有机结合。

(二)建设电子政务的意义

1.能够降低办公费用,提高工作效率。电子政务可以从多方面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如众所周知,政府每年用在文件印刷的费用是巨大的。如果这些文件在内部网站上可以查到,那么就不必花太多的钱在纸上,这样又可以保护宝贵的森林资源。随着政府采用数字系统,软件将改造政府的工作方式,从而节约成本。

2.可以更高效地给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电子政务通过推进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全面信息共享等工作进程,从而营造运用信息及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的电子化虚拟机关,实现广泛范围意义的政府机关间及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经由各种电子化渠道进行相互沟通,并依据人们的需求、人们可以使用的形式、人们要求的时间及地点,提供人们各种不同的针对个性的服务选择。电子政务能够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扩大对外交往的渠道,密切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这样就有利于政务公开,人民群众随时可以详细地知晓政府政务,从而有助于减少政府及其官员腐败,化解矛盾,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3.电子政务在实现“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政府通常是一国内最大的“企业”,如果它带头使用技术,就会自动地提高本国的技术技能,并推动全国转移到信息市场去。政府靠行政命令或提供诱因能带动所有跟它合作业务的公司。从而推进全社会的信息化、工业化、现代化。

4.提高政府决策理性和公共政策的品质。政府信息化可使政府运用所获取和掌握的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诸领域的准确可靠的信息,对制定正确的决策,做出理性与科学的判断,采取有针对性和见实效的行为,进而提高政府决策和公共政策的水准和质量。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发展电子政务的认识上还存在不少误区

我国在发展电子政务方面还存在不少错误认识。一种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不重视软件的开发和政府业务流程的整合,而是用计算机系统去模仿传统的手工政务处理模式,结果很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设备成为高级打字工具,或者成为一种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种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以为把政府一些政策、法规、条例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没有把传统的政务工具同网络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些都是只注重信息手段而忽视政府业务流程改进的结果。

(二)电子政务基础信息建设落后,发展电子政务任务十分紧迫

由于当前电信领域的改革尚未到位,计算机、有线电视和电信的影响了我国电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我国各地政府的计算机、电信网络设施的建设普及率不高,无线互联网、数字电视和呼叫中心等数据通信设施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体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还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电子政务的需要。

世界主要经济技术大国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电子政务的发展十分迅速,政府管理和服务已经初步实现了电子化,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家庭上网密切融合,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水平大大提高,初步形成信息社会的雏形。而我国的电子政务才刚刚起步,电子政务的理论和政策研究尚属空白,应用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探索阶段,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发展很不平衡,与主要信息技术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发展电子政务的任务十分紧迫。

(三)缺乏统一规划,也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

电子政务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相应的组织机构,没有提出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与电子政务的统一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规模经济等自然特性产生严重冲突,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在开展电子政务时往往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业务内容单调重复,造成新的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组长、北航副校长怀进鹏指出:标准化是支撑电子政务的重要手段。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日前也指出,电子政务必须与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相配合,否则即使投入再多的资金,也不过是多了一张漂亮的皮毛而已,这样的电子政务最终只能沦为信息孤岛。综观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政府工作和国家信息化的重要战略,制定了相应的政府电子政务规划。

(四)电子政务立法严重滞后

为了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电子政务应用的法律规定,如英国政府了《政府现代化白皮书》,加拿大政府《利用新技术更新政府服务规划》。各国还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和实施政府电子政务。如英国在内阁办公室成立信息中心,美国成立了信息技术理事会。由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较晚,目前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而对于如何促进电子交易、使用电子签名和电子支付的法律效力等方面还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使公文和通知的传送仍然以书面的为最权威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三、解决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问题的路径选择

(一)转变观念,强化信息网络意识

政府部门应尽快建设政府网络平台,最大限度地向公众开放一切可以公开的信息,以现代化手段指导政府行政。为此各级政府信息化办公室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协调各方关系,从技术部门、科研院所聘请专家组成政府信息化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实行建设的规范化。另外,政府公务员特别是管理者领导者,要强化网络意识,不仅要把电子政府当作“一种新技术形式”来看待,更要把它当作一种全新的政府治理模式来实践,这样才能使先进的技术为现代的政府服务。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吸收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就我国目前实际,电子政务的发展不仅要有政府公务员以提高其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工作都是技术等硬件的配合。为此,要健全、完善政府专网建设,加快建设宽带、高速的政务网络系统;规划、引导国家骨干通信网络和社区宽带网建设,促进无线上网、数字电视与呼叫中心等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加快各地“数字城市”和政务系统建设,进一步改造各级政府与上级机关联通的政府专网。实现互联网产业化运作,吸引私人部门与非政府机构参与电子政务建设。在确保政务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通过合理方式授权企业参与筹保障电子政务得以真正实现的重要因素。这样既可以减轻政府部门的压力,确保维持政府网站运行的资金来源,企业也可以通过产品开发、技术咨询与服务、数据的商业再开发而获得利润。

各级政府要以发展电子政务、实现“电子政府”为目标,改革政府管理模式,优化业务工作流程。以此为契机,充分认识到电子政务的建设是对传统的政府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所进行的彻底变革。同时借鉴电子政务成熟国家的成功经验,多引进、介绍、学习国际社会的最新研究成果。

(三)加强政府统一规划与领导,注重信息资源整合

在国务院中建立电子政务领导机构,统一领导、组织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可以采取“总体统筹、分工负责”的原则;加强政府的指导、监督等管理工作,制定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全国电子政务建设规划和指导意见,提出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切勿造成信息的“条块分割”;注重整合政务信息资源,打破各级政府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对一些拟开工建设的电子政务工程要纳入到全国性规划中,对已投入使用和在建的电子政务应逐渐过渡到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之下,建成统一的公共信息平台。

(四)建立电子政务的法制和法律环境

作为电子政务的基石,对电子政务进行相关的立法已势在必行。从我国电子政务立法的现状来看,目前还没有电子政务整体立法。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法必须有法可依,立法的滞后或不完善必将严重影响和制约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因此,电子政务的整体立法必不可缺。从目前来看,与电子政务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订工作有必要适当加快。其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电子文件法、电子签名法、电子版权法、数据保护法、电子身份证法、信息资源的管理传递交换条例等;而当前最紧要的是要加快研究和制定与电子签名有关的立法和法规。除此之外,由于电子政务与互联网有密切的联系,而目前已有的法规尚不够健全。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利用互联网从事犯罪活动日前猖獗,这势必影响到电子政务的正常发展。而我国目前针对计算机违法犯罪的处罚条款还分散于《刑法》、《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件》等法律、法规中;它们还不够系统、全面,其具体操作也比较困难。为了更好地打击计算机犯罪,保护网络安全,我国有必要制定一部专用的法律——《网络刑法》,旨在为打击计算机犯罪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也为电子政务的良性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四、结语

目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加快电子化政务建设无疑会成为它摧城拔寨的利器,但是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由于篇幅有限,作者能力不足、见识有限,只能粗略地论述以下问题,至于更深层次的问题和看法,有待更多的学者、专家去探索。

参考文献

[1]赵国俊.电子政务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杨世运.电子政务的发展与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01,(4).

[3]成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思考[J].信息建设,2002,(11).

[4]魏文国.电子政务的现状分析[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4).

上一篇:安全文化建设论文范文 下一篇:监察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