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修复后食物嵌塞临床观察与分析

时间:2022-10-08 09:13:04

【前言】口腔修复后食物嵌塞临床观察与分析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口腔科进行治疗的169例口腔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169例患者的年龄在56-92岁,平均年龄65.6岁。其中,在这16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78例,女性患者91例。所有患者在文化程度以及生活环境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且所有患者...

口腔修复后食物嵌塞临床观察与分析

【摘要】目的对口腔修复食物嵌塞情况进行讨论,以期对口腔修复的发展提供帮助。方法对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期间进行口腔修复治疗的169例口腔疾病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分析,并对食物嵌塞的发病情况和原因进行探讨。结果169例口腔疾病患者经口腔修复治疗后总体效果显著,食物嵌塞的发生率为23.6%,且都发生在II型接触面类型。结论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采用适宜的口腔修复疗法可以有效缓解口腔疾病的病情,在治疗时要进行合理的治疗计划,尽可能避免食物嵌塞的发生。

【关键词】食物嵌塞;口腔修复;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148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38-02

近年来,在人群中口腔疾病的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已成为临床牙科最为常见的疾病[1]。口腔疾病患者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很容易引各种继发性疾病。因此,对口腔疾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对于临床上如何对口腔疾病进行治疗,其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的研究已经多次出现在国内大量相关报道上。并且,通过大量的实践数据证明,口腔修复在口腔疾病的治疗中起到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然而,口腔修复对于口腔疾病患者治疗后会出现很多不良反应,食物嵌塞就是其中一个比较常见的后遗症。当今,对于口腔修复后食物嵌塞的临床资料分析的相关文献还不是很多。因此,我们对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口腔科进行治疗的1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口腔修复一年后食物嵌塞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口腔修复后的食物嵌塞的特点、临床治疗与预防口腔修复后食物嵌塞的方法和食物嵌塞的原因,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口腔科进行治疗的169例口腔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169例患者的年龄在56-92岁,平均年龄65.6岁。其中,在这16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78例,女性患者91例。所有患者在文化程度以及生活环境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且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同意参与本研究。169例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均通过临床诊断确诊为口腔疾病,且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疾病:患有牙齿颌面重度磨损的患者人数为36例,患有牙齿缺失的患者人数为30例,患有龋齿的患者为29例,患有牙周病的患者为19例,患有牙齿松动的患者为19例,患有牙髓病的患者为16例,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的患者为20例。以上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口腔修复治疗,且修复方式为全冠修复。

1.2研究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口腔修复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记录、分析,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年龄、生活环境、病史以及家族疾病史等。对患者口腔疾病的发病种类和发病数量进行详细记录。对每位患者的牙位缺失、牙位余留、食物嵌塞等情况进行详细观察记录。拍摄患者全口或局部牙片,并对症治疗,如牙齿松动拔除,龋病、牙龈萎缩、牙髓病、牙周病治疗,根据残冠、残根情况对残根残冠拔除或治疗等。将病例所有信息采用SAS对资料进行统计处理,覆盖基牙均记做缺牙统计;所有病例均以28颗牙统计,同时分析修复前后的咬合关系以及不良修复等情况。根据患者口腔疾病的情况,本研究采取全冠修复的治疗方法。全冠的修复材料包括烤瓷冠和金属冠。冠完全就位后,成型片通过邻面时有一定阻力,正中与侧方无早接触,调完成后玻璃离子水门汀粘固清理完粘结剂后,使用塞尺法记录邻面接触的松紧度。

1.3疗效判定标准按患者所患疾病的情况对患者进行全冠修复治疗后,对患者进行常规口腔检查和愈后观察。根据患者的疾病治疗和控制情况,依据卫生部颁发的口腔卫生临床研究指导的诊断标准,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患者的口腔检查正常,各种口腔疾病的典型症状几乎不见为痊愈;患者还是会出现一些轻微的典型症状,口腔检测发现结果正常或还是存在少量不足以造成危险的病征为有效;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依然存在,各项口腔检查结果显示病情没有得到控制或者有加重的趋势为无效。

1.4全冠咬合面接触关系研究本实验将咬合面接触关系分3型;I型指全冠的牙尖或嵴的远中斜面有明显的接触点;II型指面牙尖或嵴的远中斜面接触点不明显,但牙尖或嵴的近中斜面有明显的接触点;III型指面接触点均不明显。

2结果

2.1疗效判定结果通过对169例全冠口腔修复患者按各自疗程进行治疗后,对其进行常规口腔检查和临床症状观察。在169例患者中,痊愈的患者为80例,有效的患者为63例,无效的患者为26例,总有效率为84.5%,见表1。

2.2患者3个月食物嵌塞情况通过统计发现,在169例患者中,总共缺损或缺失的牙齿数量为361颗,平均每人缺失或缺损2.136颗。在对牙齿进行全冠修复后,进行资料整理,发生食物嵌塞的患者为40例。同时,在对不同咬合接触类型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所有患者中,全部食物嵌塞全部为II型,见表2、3。

3讨论

口腔疾病是由多种病原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患者出现口腔部位的各种疾病的总称,是一类古老且危害性极大的疾病[2]。牙齿松动或者出现其他牙部隐患是一种正常现象,然而这种变化却带给患者生活极大的困扰,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3]。其中,尤其以牙齿缺损或者缺失比较典型。该病会导致患者出现咀嚼困难,无法咀嚼,甚至丧失咀嚼功能,还可能会引发和加重心脏病、胃病、糖尿病、心血管病和关节疾病及并发症,是一类具有严重危害性的疾病[4]。本病在任何季节都可发病,该病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且其很有可能伴发多种疾病或者会留有严重后遗症,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严重的生活负担。

近些年,也有相关学者发现通过口腔修复对于一些口腔疾病的治疗,尤其对于牙齿缺损或者牙齿缺失具有积极的帮助作用。但是,在口腔修复后常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疾病[5]。其中,食物嵌塞占据了重要位置。目前普遍认为食物嵌塞发生的根本原因是邻面接触区产生间隙。在进行食物咀嚼时,如果两个牙齿接触面比较紧密的时候,是不会发生食物在咀嚼过程中嵌塞在缝隙的情况的。我们在对患者进行修复过程中,非常注意了解除关系的机密度。病邻面接触关系保持的较为合理,但是依然出现乐食物嵌塞的患者。分析原因,我们感觉可能是在咬合过程中冠与前方牙齿之间出现了动态的间隙。而这种间隙的原因更多的是相邻牙齿在活动中因为不规则的运动产生了间隙。间隙的产生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一种可能就是全冠修复后,全冠修复体的前倾效果不佳,造成了接触面出现了缝隙。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全冠修复体后倾。由于全冠修复体前方牙齿前倾需对抗第一磨牙本身,第二前磨牙,第一前磨牙,尖牙共同的牙周弹性模量的阻力。通过相关学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现,在大多数食物嵌塞的发生原因中,第二种可能造成食物嵌塞的发生时显著的。所以,在分析和预防食物嵌塞的发生时,全冠修复体发生了远中向倾斜是不能被忽视的。

在进行全冠修复后,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就是在修复后会发生食物嵌塞。这一问题的造成由于在修复后,邻面接触区产生间隙,继而出现相应的食物嵌塞现象。本研究所有病例在粘固前后都有紧密或适中的邻面接触关系,发生食物嵌塞可能是在咬合过程中冠与前方牙齿之间出现了动态的间隙。通过临床分析发现,发生食物嵌塞的面接触类型多数为II型,即牙冠上近中斜面接触点明显而远中斜面接触点不明显,II型牙冠在咬合接触时受到对颌牙尖往远中向移位的力的作用,应防止出现II型面接触,从而大大降低食物嵌塞的发生。在本研究的169例患者中,总共缺损或缺失的牙齿数量为361颗,平均每人缺失或缺损2.136颗。牙齿缺损的例数要多于牙齿缺失的例数。这一结果也证实在口腔问题患者中,牙齿缺损的发生率是相当高的,在治疗中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食物嵌塞在口腔修复,尤其在全冠修复后发生的概率还是引起了广大牙科医疗工作者的重视。在进行修复时,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症治疗,在治疗时尽量避免邻面接触间隙过大,对于食物嵌塞的预防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参考文献

[1]胡海波.后牙全冠修复后食物嵌塞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探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1,27(2):101-102.

[2]刘茂福.重建邻接面紧密度预防垂直型食物嵌塞的探讨[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9,10(2):82-84.

[3]潘鑫,王本才.80例老年口腔修复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0,6(8):90-91.

[4]方碧松,侯本祥,付洁,等.后牙食物嵌塞症的治疗及临床特点分析[J].北京口腔医学,2008,16(4):209-211.

[5]徐娟,方碧松,马宏,等.序列调法治疗运动型食物嵌塞的临床观察[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9,27(6):626-628.

上一篇:58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 下一篇:复杂肝内外胆管结石临床治疗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