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探究教学的策略

时间:2022-10-08 08:15:51

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探究教学的策略

【摘要】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相互探讨的过程。”所以我们今天在大力进行课程改革的时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经常与学生探究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传授有关知识。

【关键词】 初中 思想品德课 探究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2-094-02

一、思品课课堂开展探究教学的原则

1.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传统教学论虽认为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但它却否定了学生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将教学活动过于简单化了。这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使得学生过于拘谨,思维定势、从众心理、信息饱和等表现较为严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探究活动的开展,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课堂活动为中心的主要形式,针对某些问题或课文重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探究。学生参与课堂探究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

2.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课堂探究式教学,同以往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相比较,探究式教学更能激发、调动学生和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有助于养成学生动脑、动手的好习惯。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表自己的观点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师生共同创新,共同发展。

3. 形成知识的互补性。探究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能紧紧把教师和学生连在一起,学生和老师都能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疑问,但同时又都在倾听别人对某一问题的阐述。这样以来老师在倾听学生发言的同时,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方法,并用自己的言行把探究引向高潮,同时也是在对课堂探究进行协调。老师和学生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形成了师生之间朋友式的平等关系,形成知识的互补。

二、开展探究教学的策略

(一)合理安排活动场所,营造民主的探究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从本质上讲,创造性活动必定是异样的,从而必定是异常的行为。对一个人的表扬赞许乃是促进心理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就不会害怕表现和发展他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他可以在进行发散思维时无须处于防御状态,从而保持心理的自由。”因此,在探究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的探究氛围。

我在尝试课堂探究式教学之初,曾发现这样的问题,每次学生的探究都不是很积极,气氛也不够热烈,有些只是在应付形式。起初以为是学生不行,基础不好,不会配合。然而,看到别的老师上课时,探究却是很积极的。于是,我就开始反思,是不是我的教学方法出了问题?同时,课后我也找来学生了解情况,有的说“我跟我们小组的同学不太熟,探究不起来”,有的说“我们前面的同学,探究时要转到后面,挺不方便的”,还有的女同学说“和不熟悉的男同学在一起探究挺别扭的”……。综合学生反映的这些情况,我采取了一个对策:在我的课堂中,我对班级学生座位进行重新编排,让他们3―5人自愿组合,我再进行一些微调,把座位按方形排好,并且每节课都按这个顺序坐。没想到这一小小的调整,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从此,在课堂上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大增,因为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是自己喜欢的、熟悉的,所以探究起来比较融洽,学生的心情也为之改变,充满了激情,解决疑难问题快了,发现问题多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二)创设问题的情境支撑点,激发学生的问题探索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思考,同时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思想品德课绝不能是填鸭式地给学生灌输纯粹的理论,而应该是让学生在情境感受中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因此必须借助于实际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的体验升华为学生的自觉追求。这样才不会遭致学生的反感和抵触,达到预期的育人目的。教师应该多通过创设情境,形象再现生活场景,让材料和问题自然衔接,激发学生地问题探索欲,调动学生的思维动力,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的提问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可信,使材料和观点相统一。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来激发设计灵感呢?我觉得以下三种途径可以起到抛砖引玉地效果。(1)让生活走进课堂。新课标明确提出:“思想品德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所以,要让课堂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来创设问题情境,这样的情境才能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2)从教材中挖掘疑点,于无疑处生疑。教材是教学的基本材料,也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依据,教师通过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出问题情境,于学生“无疑”处设疑,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3)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引发对理论的进一步思考并加深理解。知识是来源于社会生活的实践的,也要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实践中。社会热点问题通常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因此社会热点资源是教师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对于一名思想政治教师来说更是如此。教师若能恰当地引入社会热点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既可创造问题情境,又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和时代气息,彰显思想品德课的生命力,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点问题和主动思考社会问题的良好习惯。总之,只有多思考、多创新,创设形式多样、灵活丰富的问题情境,让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升华蕴含于鲜活的问题情境中,才能让教学真正活起来。

(三)把握探究的策略关键点,保证课堂探究的实效性

俗话说,“眉毛胡子不能一把抓”,更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教学中对重点的凸显和对难点的突破是否成功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地重要指标,探究是教学过程推进和教学目标达成的手段,在探究时把握住关键点,达到一点而多通,甚至一点而全通的效果,这是探究实效性的有力保证。我觉得以下三点是值得注意的。

首先,把握探究问题合理的难易度。心理学认为,学习活动的核心是思维活动,思维是个体的内部活力。课堂教学只有启动学生的内部活力,从简单到逐步复杂,才能起到实效,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在设置探究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能“跳一跳,摘桃子”。只有问题的难易度合理,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才能被充分激发出来。

其次,确定探究问题适宜的广度和深度。思想品德课的教材内容涵盖面广、纷繁复杂,所以教师的课堂探究问题既要做到重点突出,还要灵活把握,力戒面面俱到。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那只能是蜻蜓点水,不能使学生深人体会;同时也会加大学生学习的负担,造成不必要的智力浪费。要知道有时打十口浅井不如集中力量打好一口深井,这样才能在干旱季节也不愁没水喝。所以,在注意广度的同时,要重视挖掘深度。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刻透彻地理解问题,深入领会课本中所反映的本质性东西。挖掘深度,教师首先要明确教材到底有多深,做到心中有数;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超纲的不宜多挖。

再次,找准探究提问的角度并恰当地渲染探究问题的亮度。思想品德课要改变传统的“板起面孔教训人”的古板说教形象,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在课堂设计上下功夫。在这点上如何有效提出探究问题也是一门硬功夫。提出探究问题无固定模式,不要只局限于一个角度,要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注意力容易集中新鲜事物上的特点,适当变换角度提出探究问题,增加提出探究问题的新颖性,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所谓亮度就是教师提出探究问题时要注重讲究感彩,根据不同的内容,或幽默或渲染。要力求通过摒弃陈旧的提问方式,创造开拓出一种新鲜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提问境界,让提出探究问题也能酣畅淋漓,血肉丰满。

(四)抓住探究问题的生成资源点,升华课堂探究问题的创造性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新的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科学实验和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问题,一个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提问已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调节教学进程,也不仅仅是为了理解教学内容、学习知识、启迪思维,更重要的是为了在一种多向互动且开放的状态中刺激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探讨与解决问题。在课堂中,因为恰当运用提问艺术对学生兴趣和思维的激发,以及良好的课堂互动交流的氛围,学生会思如泉涌,口若悬河,问题的答案也更加丰富多彩,争论异常激烈,产生了许多我们意料之外的惊喜,有的也许偏激,但很多却是对问题从纵深延展所产生的璀璨的思想光芒。教师能不能准确地抓住这些生成性的资源,将课堂的效果升华;同时在这种多向互动且开放的状态中刺激学生发现与提出新问题、探讨与解决新问题。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值得我们敏锐地去捕捉和开发。

三、思品课课堂开展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开展探究式教学,应该像市场管理那样,“放而不乱,管而不死”。所谓“放”,就是老师要放下架子,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讲究课堂民主,不搞一言堂。让学生在平和的氛围中学有所得。

2.教师作为开展探究课题的组织者,要采用“抛砖引玉”等方法,尽快使学生进入探究课题的角色。

3.在探究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并不是说教师就不起作用,听之任之。相反,教师在整个探究的过程中要起到一个“暗线引领”的作用,合理调控探究过程,一堂探究课的成功,教师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4.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对他们的探究活动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不打消他们的积极性,搓伤他们的自尊心。如果学生探究行为,稍有不正确,就加以批评,致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损害,那么长此下去,每天一两个学生被“打倒”,一个月之后,全班同学可能就很少还有人举手发言了。你想想,人家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起来,反而遭到批评,受到嘲笑,这样的事谁还愿意干第二次呢?所以,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不做“正确”或“不正确”的评论,也不对不同学生的探究活动做比较性评价,表扬一个批评另一个,对每一位愿意展示探究活动成果的同学我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探究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一定要注重其有效性。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在课堂上运用“探究”来启迪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要尊重和遵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规律和学生的思维特点,高度重视课堂探究的重要意义,开阔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

上一篇:学习风格在广播操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浅谈化学竞赛辅导的思维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