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的文化特征

时间:2022-10-08 07:27:54

网络语言的文化特征

随着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在中国的飞速发展,以网络为媒介的人际交流越来越普遍,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和关注,影响着人们许多方面的生活,也影响着人们的语言生活。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电脑的普及,网络的进一步平民化,中国网民人数的增加,网络语言作为一种语言变体,也越来越对我们的生活和传统媒体产生着更大的影响。

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怀特曾经在《文化科学》中指出:“所有的文化都基本依赖符号,尤其是依赖发音清晰的语言而产生并永存”,“因此,文化是依靠超体质语境的符号表达出来的事物和事件。”事实证明,语言以最典型的形式在自身中表现了文化活动,是文化的表达符号。而网络语言是语言的一种变体,它是不分国界和民族的,通过对网络语言的研究,我们就会发现,文化的各个层面:物质层面、风俗制度层面、心理层面,都在语言这个多棱镜中显现出自己的结构。网络语言是人们在网络交流中所运用的工具,通常以屏幕文字、音频及视频进行信息的传递和沟通。网络语言之所以令人不可思议地存在并且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曹世淳认为,把文化与文明、文艺、文物和娱乐等概念区别开来,文化是特定人群当下普遍自学的观念和方式系统。它符合了现代人的某种需求――自由至上的审美标准,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表达权利,每个人都是传播者,每个人都是受众,它是一种基于后现代文化的审美范式。

网络环境下的网络语言,一方面已经成为互联网上的通行证,为广大网民所熟悉和使用;另一方面,自打出现以来,便引起了广泛的批评,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四川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赵振铎教授认为,网络语言并不是全民语言,它只能存在于特殊的网络环境中,不可能使用很广,走向全民化。但是,任何现象的背后都有它的文化原因,网络语言中的文化特征又有哪些呢?

一、后现代性

后现代性暗指一个特殊历史时期,源自西方技术应用、消费主义和文化产业的短暂的、无中心化的世界的转变,“它怀疑关于真理、理性、同一性和客观性的经典概念,怀疑关于普遍进步和解放的观念,怀疑单一体系、大叙事或者解释的最终根据”。很多“后现代”理论家强调后现代性是作为现代性的反面物而存在的,是对现代性的中心性、整体性、本源性的全面颠覆。甚至认为现代性已经完结,现代主义寿终正寝,多元性的、不确定性的后现代主义占据了历史舞台。桑塔格认为后现代主义“逃避解释”,后现代艺术展现自己的外观,需要一种体验,需要“新感觉”,而现代艺术则要把握处于外观之下的深层含义,依赖于一种理解和解释。如今,后现代思潮在西方已横扫整个文化领域,并且声势波及全球。网络语言的后现代性,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符号化。中国文字是象形文字,它源于图画。它的本质是一种符号,网络语言的符号化表面上似乎顺应了语言的发展规律,但实质上,这种符号化是在传统语言符号的基础上的再符号化,变成一种代码。语言符号不等于代码,性质和交通信号、电报号都是不一样的,它势必导致沟通的阻隔与理解的混乱。比如:“MM”,在网络中是“妹妹”的意思,但也可能是“妈妈”的谐音。同时,必须指出的是,符号化也是网络语言西化(英文化)的一种表征。所有这些,则都是在一种大背境下产生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世界科技的进步,电脑已经成为普通人的一种普通工具,再加上中国目前对英语的稍显不正常的推广,虽然普通大众都懂得了一些英语,但是又只是学得了一些皮毛,并不能完全熟练运用,于是就出现了一些符号化“网络洋泾浜”式的新词新语。这些运用只局限在一些年轻人身上,他们讲求时尚、时髦,追赶潮流,受社会环境和网络的影响,以说几个英语单词为荣,以懂得网络用语为骄傲,于是就发明一些中英符号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2.数字化。罗素・纽曼在解释电视为何会变成如此盛行的传播模式时,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假说,电视盛行乃是懒惰观众的本能所造成的结果。可以说,网络语言的数字化正是这个不费力气症候群在网络时代的新体现。同时,这体现了中国网络方面的一些背景,刚开始的时候,网络在中国还没有普及,上网一般在网吧进行,上网的人主要是一些无产阶级,没有固定的收入,知识水平也不能说是很高,而当时在网吧上网的费用是相当高的,如果把时间花在正确的打字正音,对他们来说那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用数字就来得更简单些。同时,数字化还具有行业用语的特性,又相当于一些隐语,想一想,当你说的话别人不理解,而只有你的朋友才和你相视一笑的时候,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3.随意化。网络语言还显得随意泼洒,数字、英文、符号的杂糅的现象也大量存在,如:U2(你也是),ME2(我也是),3KU(谢谢你)等。有学者指出:网络空间事实上是一个符码空间,人在其中的生存和一切活动都是以符号形式进行在这一空间里,不同语言符号的意义由差异来决定。这就使得人在网上的生存本身就具有一种失学的性质。符号是有限的,也是相互重复的,这种扮演性体现出来的随意化是后现代主义为我性的一种表现,网络语言的使用者根本不考虑另一方的实际情况,任意简写缩略情同网络黑话,情绪化的骂詈语随处可见,首要的要求就是节省我的时间。随意地使用网络语言虽会节约使用者的时间,但却导致接受信息的另一方增加了理解信息的时间。4.口语化。电脑中沟通媒介的非正式性、自发性与匿名性,刺激了一种由电子文本表达的所谓口语性的新形式。网络中的对话兼具书写和口语的特质,也同时存在对话和独白的形式,由于网络沟通是缺乏声音与图像的实时交流,为了表达直观的意象,增强语言的表现力,网络语言的各种形象的符号应运而生,促成谐音数字的发展,这些符号和数字必须通过语音的协助,念出来并通过谐音联想才能明白其所要传达的内容。5.简洁化。简洁是网络语言最突出的审美风格,在实时沟通中我们最常见的是长话短说,能省略的尽量省略。即时性、简洁化,伴随着网络的主体消解(非中心化),体现出后现代式审美。

语言的使用是一定文化、风俗、习惯的行为,网络语言的上述倾向体现了后现代社会的文化心理。

二、符合现代人的心理需求

网络的最大诱惑在于它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它把文化交流的自由下放给了每一个普通百姓,毫无疑问,这种不带有任何功利色彩的文化交流更真诚、质朴。面对巨大生存压力的现代人,更向往一个安全的避风港把自己隐匿起来,他们宁愿遁入“虚拟空间”而不愿直面现实生活,加入一个BBS或聊天室,再取一个标新立异的网名猫起来和对方神聊,让心情放松,将本性放纵,少了伪装,多了轻松。你不得不承认,这是现代人缓解压力,进行能量释放的绝好方式。它的存在,是因为符合了现代人自由至上的审美标准――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每个人都是传播者,每个人都是受众,都可以在这个自由王国里享受言论自由的舒畅。

三、体现年轻人对传统教化方式的反叛

和其他时尚、流行的事物一样,年轻人对网络可以说是趋之若鹜,网民中青少年占的比例最高,他们的认知能力不强,自控能力较弱,心理需求与现实文化教育往往产生矛盾,凡此种种都会促使他们逃避现实。另外,他们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创新能力,渴望接触更多的人,体验各种新奇的感觉,网络就成为他们诉说、交流或宣泄的场所,网络语言的发展在他们的推波助澜下势必愈演愈烈。言语方式与表达是人类社会文明方式最集中、最直观的表现,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文化传承与教育的信息流向,总是自上而下,由师及徒的,但在网络时代,由于对新事物理解和接受的快慢不同,父辈、师辈逐步丧失了教化的绝对权利,尤其是网络语言出现后,家长和教师“身正为范”、“亲临监督”的教育作用被大打折扣。

网络语言是时代变迁的记录,更是社会文化的载体,它彰显了当代年轻人的思维习惯和言语方式,也传达出属于这个时代、年轻人专属的人文精神。语言从本质来讲,是一个阶层或群体与其它群体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网络语言不仅仅是时髦的标签,更是一种身份的认同,年轻一代对网络语言的热衷,标新立异与叛逆的精神跃然纸上,这充分折射出他们渴望被社会关注、理解和认同的迫切心情。网络语言的前卫性,标示了网络族群与传统文化的疏离趋势,网络语言的简约性,暗含着对传统教育方式的反抗,网络语言的直观性,表达出他们对社会批判的率真,网络语言的叛逆性,折射出他们积极融入成人社会的渴望。

李秀红:周口师范学院公共艺术与职业技能教研部。

上一篇:高师现代汉语语音教学中口语能力培养的思考 下一篇:基于语料库的汉语被动式英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