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现代汉语语音教学中口语能力培养的思考

时间:2022-09-14 01:20:55

高师现代汉语语音教学中口语能力培养的思考

摘 要:高师学生应具有良好的口语能力,提高高校师范专业学生的教师口语水平是高校师范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高师现代汉语语音教学实践和对教师口语因素的探析,提出相应的措施以达到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高师 现代汉语语音教学 口语能力 提高 策略

一、新形势下现代汉语课现代汉语课教学的任务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必须取得二级或二级以上的普通话等级证书;报考教师资格的人员普通话水平不得低于二级,这就给我们师范专业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师范生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任,这不仅要求高师学生必须认识到自身普通话水平、口语能力的高低不断影响到自身能力和就业发展,密切关系到社会的进步文明,同时也给高师现代汉语课教学提出新的思索。传统现代汉语语音教学强调理论教学,枯燥乏味,堆砌知识,学生只掌握一些定义、概念,考试前死记硬背,考试后大脑空空似乎没学到什么。如:在语音部分声母教学中,按照教材内容对21个声母逐一讲解分析就会出现照本宣科,重复无新意的单纯理论教学,学生学习没有兴趣,老师的课堂教学当然索然无味,教学效果当然可想而知。现代汉语教师在教学中不妨先和学生一起通过亲身实践掌握、熟悉发音部位和掌握发音方法,然后再通过实践逐一对21个声母的发音进行分析描述,这样可以避免死记硬背,同时具备分析讲解的能力,实现对语音知识的自如运用。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用所学理论分析语言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必须改变过去部分师范生认为语言只是交际的工具,自己的普通话只要不影响交际,学生听得懂就行,说得好不好没有关系的错误认识。同时改变对汉语标准音――普通话认识不清楚,对自身的普通话水平提高目标不明确的现状;要求他们通过现代汉语语音知识的学习掌握语音系统,进行细致、准确、严谨的自觉训练,实现不仅能对字词的读音正确与错误做出准确的判断,而且掌握发音的方法和部位,对字词读音的缺陷能用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语言运用的实际能力,实现对高师学生口语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任课教师应当积极思考如何改变传统的语言理论课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实现在传授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做到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系统掌握汉语语音系统,力求普通话表达流畅自然

高师学生通过现代汉语语音教学掌握语音系统,认识发音器官、了解与语音的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能主动对发音器官进行调整控制,改变和优化语音面貌;熟练地发准声母、韵母、声调、音节,掌握语音流变。同时教会高师学生科学的发声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达到用气发声、吐字归音,三腔共鸣,从而实现语音面貌的根本改变,达到普通话水平的提高,最终实现把理论化的知识转化成较强的职业能力;把语音系统知识运用在具体的语言表达运用中,让高师学生具备听话准确,善于听辩;说话清楚流畅、得体大方的能力,成为具有优异语言能力的未来教师,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能够很好的完成对学生进行教育、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成为优秀的教师奠定基础。

三、现代汉语课堂教学实现口语能力培养的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信》(下)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口语表达能力是教师职业能力结构中最基本的能力,口语表达的能力和技巧与教学效果密切相关。因此,现代汉语语音部分教学中应重视教师口语能力的训练。具体做法如下:

1.尊重学生的人格,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任课教师树立良好的民主形象,放弃“师道尊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营造一个宽松和谐、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改进教学方法将死板枯燥的语音理论知识转变一种系统有效的具有可实践性的知识,开展有趣可行,实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现代汉语课的兴趣。

2.关爱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尊严。了解每一位学生,帮助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掌握现代汉语理论,找到自己在语音上存在的问题。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恰如其分的给予鼓励,对于暂时落后的学生为其加油鼓劲,做到把批评语言变为鼓励关爱的语言;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想办法战胜困难,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和期待;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好掌握理论知识并能很好的地运用到语言运用中,进一步提高语言能力。

3.注重基础知识,循序渐进。虽然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大学生,但是,由于环境的影响,这些看似熟悉简单的语音知识他们只是能读会写而不明就里,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必须从一个个声母,韵母、声调讲起结合方言对照普通话,有针对性的指导训练,激发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提高打下坚实基础,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学生口语能力,提高职业技能的目标。

4.课堂精讲多练,训练形式多样。要改变蜻蜓点水面面俱到的教学方式;由于现行现代汉语教材知识堆砌、强调理论,因此,要敢于大胆归纳、善于取舍,突出重点,对于相同类型的知识点教授过程中教给学生分析方法,学会归纳。教学中可采用⑴示范模仿训练法:训练初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以教师示范作为有效的刺激,使学生通过反复有效的模仿使学生画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就可以获得必要的技能,同时,看到训练的成功或失败,哪些需要改进,哪些需要克服。⑵以生带生互助训练:发现选择优秀学生进行示范,形成互帮互助的风气,训练中相互提醒,相互学习,随时监督,共同提高。⑶分组训练相互竞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立一些场景,把全班分成若干训练小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公众场合多发言给学生充分锻炼的机会。同时有意识开展班级、系级、校级的演讲、朗诵、辩论、知识竞赛、戏剧等活动来实现口语训练提高的目标。⑷加强个体训练,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课堂内外设计一些有趣同时又能训练学生胆量和普通话技巧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发音、体态、胆量的训练并给予适当的指导,达到培养提高能力的目的。

5.实现语态巧、体态雅。教师的言谈举止是否文雅,是否充满教育智慧和情趣是衡量教师职业是否有道德、有知识学问的一个标尺,也是教育所追求的美好精神境界在人格上的一种外在表现。二者是教师口语的时代标准,也是我们在现代汉语语音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培养目标。教学中有意识的对高师学生进行教师身体姿态、仪容仪表训练,培养言谈举止大方端庄,自然得体的教师形象。

结束语

高师学生应具有良好的口语能力,提高高校师范专业学生的教师口语水平是高校师范教育的重要环节,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应加强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让高校教学的理念与强大的社会需求相适应,在真正进行素质教育实现在传授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做到对学生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任小芳:《普通话水平测试与“教师口语”教学如何实现双赢》,《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4。

[2]王宏纬:《关于教师口语课课程建设的思考》,《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6。

[3]张华莉:《教师口语课教学方法之我见》,《言应用研究》,2006.3。

[4]李海涛:《当代教师口语优良品质的应有特征》,《绵阳师院学报》,2005.6。

[5]李丽明:《论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的训练方法》,《黔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

[6]张 锐、万 里:《教师口语》,北京师范那大学出版社,1994.9。

[7]冯志纯:《现代汉语》(上),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7。

赵云涛:四川阿坝师专中文系。

上一篇:共性与特性,抑制与张扬 下一篇:网络语言的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