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探讨

时间:2022-10-08 01:56:05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探讨

【摘 要】在高中课堂教学中,有效最为关键,所谓“效”就是效率、效果。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就需要教师课前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课上有序地开展教学任务,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课后引导学生积极探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文章就此展开了探索。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36-0013-01

在我国教育教学中,新课程改革越来越深入,其改革的重要目的就是构建有效课堂,而何为有效课堂,如何构建有效课堂?也成为了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孜孜不倦探索的一个问题。有效课堂就是指教师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做到课前、课上、课后各有明确目标的教学方法,达成准确、深刻、有思考的教学目的,并给学生带来愉悦、轻松、平等的课堂体验。

一、转变观念,灵活教学,寓教于乐

语文教育作为学生学习及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最常用到的基础教育,是非常重要且不容忽视的。在语文教学中,学习资源和供学生实践的机会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从思想观念上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注重提升学生的表达、沟通、理解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日的教学实践中灵活教学,不拘于书本和考试,引导学生理解课本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人生观念。

例如,在教学李清照的《声声慢》时,一句“满地黄花堆积”,首先,可以让学生联想日常生活中哪个季节会落得满地黄花,那个季节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以此来把握词人创作此词的内心情感。其次,可以截取“黄花”一词,以四君子中梅兰竹菊并列齐名的内涵,延伸、拓展四君子的起源,咏颂四君子的诗篇及其各自表示的含义。再次,还可以利用学生耳熟能详的流行音乐激发他们思考。如:《台》的歌词中,作者通过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或者引导学生思考张艺谋的古装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利用满城的这一突出的艺术效果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和情感,再结合《声声慢》的词,让学生思考在文学创作中可以被赋予哪些思想情感。

二、制定科学、准确的教学目标,寓教于学

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想要更准确、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就要提前制定教学目标。准确的教学目标是保障所有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而制定科学准确的教学目标首先要深刻把握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的宏观教学目标,只有把握了宏观教学目标,才能在宏观目标的范围内,结合各单元各个文章的知识点,进行有序分摊。当前的高中语文教材中,每一个小的教学单元都把几篇同类文体的课文有机、科学地编排在一起,所以每个单元均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而每篇课文的编选方式和习题设计也都是为实现单元教学目标而服务的。正是由于高中语文的课本基础知识、单元内容的编排、诗词文言听说读写的训练都各自有序,这就为教师在教学中提供了系统化、规范化的教学模式。

例如,同是表达人物情感的高中语文必修五中的三篇文言文,表达手法不同,但都真挚动人。《项脊轩志》善于撷取日常琐事,通过细节描写来抒情言志,表达家人、手足之情;《逍遥游》(节选)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抒发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陈情表》中,作者运用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文字抒发祖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三种抒情手法各有不同,但都让读者感触颇深。

又如,在必修一的第三单元中,《想北平》是作者老舍因思念自己故乡所作,文章用衬托手法从平常生活中最普通的小事入手,书写自己强烈的对于家乡北平的主观感受,读者可以从作者朴实平凡、京味儿浓烈的措辞中感受到他的思乡心切;《我心归去》同样表达了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却运用富有哲理的语言款款道来,读之让人心生感叹;《乡土情结》中大量引用古诗词,不仅显示了作者丰富的文学底蕴,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而且使得文章情感更加生动、真挚。由此可见,教师应在学生研究性自主学习的热潮下,支持学生自主分析文章表达方式的差异所造成的表达效果的区别,而理解课文内容的相似性编排,也有利于学生真正学得牢靠,记得准确。

三、注重课堂氛围,寓教于活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切不可要求学生枯燥地读课文,划生字,分析段落,解答课后问题,也不能单纯用多媒体讲解知识点,否则,就会让学生陷入僵硬、死板、毫无活力的学习氛围中。有效的课堂不仅应该做到教师有效地教,也要做到学生有效地学。例如,教《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可以利用历史上中国国土被法西斯侵占,国人被列强残忍杀害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更真切地体会刘和珍作为爱国青年殒身为国的悲壮之情。

有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思维处于活跃、敏感的最佳状态时才能学好新知识,面对新的挑战。因此,想要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新知识,就必须营造好的课堂氛围。好的课堂氛围应是轻松、愉快、有序的,能促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该充满激情地讲课,鼓励学生面对困难积极克服并努力跟上教师的思维。其次,教师应适度幽默,只有幽默风趣、引人入胜的讲解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最后,教师可以依据学生水准、性格、知识面等情况设定独特的讲解形式,如选择声音条件适合文章情感需要的学生进行朗读,或分角色朗读,或教师自身以情景再现的方式为学生表现动人的情感。例如,教学《致橡树》时,就可以选择一名男生、一名女生分别朗读,让学生切身体会在旧社会里,一位新时代的女性对爱情的憧憬与渴望男女平等的自由之情。

四、引导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寓教于练

在当今以研究性自主学习为主的教育氛围下,教师不应该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而应该发挥其引导作用,积极、客观地引导学生在课后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例如,在教学《祖国山川颂》时,可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去过的山川景点,或自己身边的优美风景,让学生自主讨论,说出喜欢山川风光的原因及不喜欢的原因,刺激学生思考,也可分小组进行研究讨论。自主研究可以锻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的能力,以自己独特的观点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小组合作探究可以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解决分歧能力等。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将来走入社会所必需的综合能力,也促进了作为母语教育、人文教育基础的语文教学。

总之,在现代高中语文的教学任务中,需要广大教师积极转变旧时填鸭式教学为现代适应研究性自主学习的教学观念,制定好明确、有序的教学目标,灵活运用身边真实的生活事例,让学生最真切地体会文章情感,并结合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达到语文教学学习知识、陶冶情操、培养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严洁英.如何构建高中语文有效课堂[J].考试周刊,2014,2(42):168-169.

[2] 叶婷.构建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的几点认识[J].语文学刊,2013,5(22):252-253.

[3] 乐轶君.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的教学与实践[J].文学教育(下),2014,11(4):91-92.

上一篇:试论高中数学二轮复习中“微专题”的使用 下一篇:互动教学云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