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凸显民族特色

时间:2022-10-08 01:39:06

以人为本 凸显民族特色

鄂伦春自治旗实验小学,1959年建校,在历史的积淀中,形成了敦厚的学风,在教育的发展中,焕发出勃勃生机。学校有一个奉献、务实、开拓的领导班子,有一支爱岗、敬业、爱生的教师队伍,学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教学研究为中心、以教育科研为支撑、以特色求发展,致力于打造民族教育品牌,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一、以人为本,科学管理

1.共同愿景凝聚合力。共同愿景是团队奋斗的坐标和努力的方向,学校愿景清晰,发展也就有了灵魂,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也就明了,明确的发展方向产生发展的动力,从而形成发展的合力。

2.主流文化引领精神。学校的核心精神、主流文化体现了校风,彰显了教师的工作状态。学校以讲奉献、谋大局、比进步、创业绩为主流价值观。

3.团队建设凝聚力量。为培养团队精神,塑造团队文化,形成良好校风,结合校情实施团队管理,形成了三个改革:改革一:从注重个体成长到注重团队成长。改革二:从强调个体考核到强调团队考核。改革三:从突出个体奖励到突出团队奖励。

4.人文管理凝聚人心。学校秉承规范、科学的人文管理理念,从服务教师、创建学习型团队、营造人文校园、形成和谐关系等方面努力营造一种关心人、尊重人、满足人需求的人文环境。

二、强化内涵,文化治校

1.民族文化,弘扬传承。鄂伦春族是国家重点扶持的10万人口以下较少少数民族之一,由于没有文字,加上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几十年来鄂伦春语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掌握和使用本民族语言的人数日益减少,现在的鄂伦春族孩子已经很少能够使用民族语言进行交流。为传承鄂伦春民族文化,作为民族学校,我们在鄂伦春语言的教学传播工作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聘请鄂伦春族老人为顾问,鄂伦春族教师根据鄂伦春民族语言词典,克服种种困难把鄂伦春民族语言编写成校本教材,在全旗各中小学校推广使用,成为鄂伦春历史上第一本校本教材——《鄂伦春语》。桦皮手工制作是鄂伦春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门古老的技艺正面临着失传。为了继承这项古老的工艺技术,我们在校外聘请鄂伦春手工艺大师,对学校的美术教师和部分鄂伦春民族教师进行培训,成立了桦皮工艺制作第二课堂活动小组,已有近400名鄂伦春族学生参加了活动小组,古朴的桦皮工艺文化得到传承。

为了使鄂伦春民族文化平衡发展,我校对鄂伦春语言的传播、民族风俗的弘扬、舞蹈艺术的开发、民族手工艺传承都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研究。将民族特色技艺教育基础课程面向全体鄂伦春族学生,纳入课堂教学,组建民族合唱团、舞蹈队、民族体育项目训练队、民族绘画小组等。如今,鄂伦春旗实验小学已成为鄂伦春民族文化教育基地,为传承鄂伦春民族文化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2.书香墨浓,文化浸润。多年来,我校在“让书香溢满校园,打造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特色学校”的办学方向引领下,以培养学生良好身心素质和健全的人格为根本,以传统文化教育为切入点,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努力构建书香墨浓、文明和谐的校园。

“书香墨韵,幸福起航”成为全体师生坚定的信念和追求。在教师中大力开展读书活动,读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理论专著,强教学实践;读儿童文学,悟童真童趣;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做到三个坚持:每学期坚持读一本名著;每月坚持写“传统文化”读书笔记;每周坚持写教育随笔。在学生读书活动中,学校形成“计划管理”、“常规管理”、“成果展示”三级管理模式。并坚持做到三个一:每日一读,根据学生年级特点确定每天的读书量;每月一评,结合《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星级评比;每学期一展示,学校在读书主题月中开展“读书节”活动,展示“书香校园”成果,评选“书香班级”、“书香家庭”。

3.校园文化,润物无声。学校秉持“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棵花草都能传情,让每一幅图画都能会意”的环境育人理念,科学规划校园。楼层文化,主题鲜明;办公室文化,催人奋进;少先队文化,独树一帜;班级文化,各具特色……凡学生视线所至,处处均潜移默化受到熏陶。

教学楼共四层,分别以“礼”、“智”、“书”、“艺”为主题进行整体布局。一楼以礼仪为主题,“尚德为先、成才为本、创新为魂”的校训,孔子思想精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浮雕,美德文化墙等呈现的是“厚德载物,文明礼仪”的文化思想;二楼以智育为主题,校长寄语、求学浮雕、四大发明等设计呈现的“博学审问、善思笃行”的文化思想;三楼以书香为主题,“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名言”等图板呈现的是“书香墨韵,幸福起航”的文化内涵;四楼以艺术为主题,艺术乃德行的宝库,剪纸、脸谱、民俗等图板呈现的是“德艺双馨、全面发展”的文化思想。

忆往昔,桃李不言,自有风雨话沧桑;展未来,厚德载物,更续辉煌誉林海。实验小学在王冬梅校长的带领下,全体教职工把爱根植于呼伦贝尔的教育中,将继续开创教育的新篇章。

上一篇:攻心为上 第2期 下一篇:高考英语重庆卷试题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