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提升存货资产效能

时间:2022-10-08 01:15:49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提升存货资产效能

【摘要】存货资产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经济效益并实现发展战略的重要物质基础。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加强对存货资产内部控制的重点,应转移到全面风险管控,促进企业在保障资产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资产效能上来。因此,对存货资产的内部控制,应与存货采购和销售结合进行,并分别存货资产的取得、储存、加工、发出、盘查和处置各个阶段进行,以确保每个阶段都能达到有利于提高资产效能的要求。

【关键词】存货资产;内部控制;效能

存货资产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经济效益并实现发展战略的重要物质基础。为此,财政部等五部委单独制定了包括存货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在内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财政部会计司对该指引作了解读。学习并按照上述文件制订本企业的存货管理制度,是落实加强存货内部控制的十分重要的管理活动。

一、现代企业应树立存货内部控制的新理念

传统的存货资产内部控制,主要是对存货资产使用价值的控制,亦即通过对存货实物资产的内部控制,达到在量上未发生缺失,在质上未发生蜕变。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加强对存货资产内部控制的重点,应从防范实物资产安全,转移到对资产全面风险管控要求,促进企业在保障资产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资产效能,充分发挥资产资源的物质基础作用上来。或者说,加强对存货资产内部控制,既要保证实物资产的安全完整,保持存货资产使用价值的完好,更应关注这些资产的价值提升,有利于促进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为此,《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着重从存货资产的价值出发,将存货资产管理应当关注的风险,定位于“存货积压或短缺,可能导致流动资金占用过量、存货价值贬损或生产中断”。

基于此,讨论存货资产的内部控制,必须与存货资产的上一过程的采购和下一过程的销售联系起来。

二、存货资产采购阶段

存货资产的采购,应在一系列内部控制措施的监控下,做到:

1.最佳的采购批量批次。在综合考虑取得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下,科学地制订这三种成本之和最小的最佳存货采购批量批次方案。如果采购批量过大,就有可能导致“资金占用过量、存货价值贬损”以及保管困难和储存成本增高等问题;如果采购批量过小,就有可能出现因“生产中断”而不能及时向客户交货,以及仓储单位固定成本过高、抽检次数过多等问题,使企业的效益遭受损失。

2.最优的存货质量组合。存货的质量组合应根据本企业对产品质量的需求而定。质量过低会影响产品质量从而最终影响企业信誉,这只能是短视者的短期行为,为有远见的经营管理者所不齿;质量过高,超过了产品生产所必须,也会造成质量过剩,不必要地提高产品成本从而挤压企业的盈利空间。

3.最合适的供应商。要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估和准入制度,优先选择那些有信誉、有实力的供应商。在采购价格确定上,可以通过竞标等方式进行,以保证采购价格建立在公平、合理、有利的基础之上。

4.最经济的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首先应明确所采购的存货资产由谁负责运输问题,如果由企业自行提货,应更多考虑运输路线和运输方式的选择和运输险投保等事宜。

5.最有利的采购货款付款方式。采购货款付款方式有预付货款、付款提货、货到验收后付款等方式,具体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而定。

做好上述各点,就能为在保障资产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资产效能提供了有利的前提。

三、存货资产储存阶段

对存货资产的内部控制,储存阶段是一个重要环节。为此,应从验收入库、仓储保管、生产加工后再入库、出库、盘点和处置这几个环节进行梳理,查找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如发现存货积压或短缺,可能导致流动资金占用过量、存货价值贬损或生产中断等风险,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以确保资产管理处于最佳状态。

(一)存货取得

存货取得的主要风险是在采购环节中可能存在的诸如存货预算编制不科学,采购计划不合理,可能导致存货积压或短缺等问题的发生。

存货在验收入库时,应分别不同来源做好验收入库工作,重点应放在对外购存货的验收上。首先应就进货合同、进货发票与存货的品种、数量、质量、规格、保质期等进行核对。从数量上看,特别如煤炭一类材料一定要通过必要手段加以核对,防止因短斤缺两而造成的损失;从质量上看,多数通过“感官鉴定法”进行,有的则应通过“仪器检验法”进行。对需要索取质量保证书的应在取得后再验收,不少存货还应请企业技术部门或委托具有检验资质的机构进行抽检。从包装上看,验收中要注意存货包装是否完整、牢固,有无受潮、水湿、油污等异状,液体存货有无渗漏痕迹等。对本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半成品、产成品也应严格进行检验,做到不合格品不入库。

对于在入库前需要经过挑选整理分类或仅作改变形状、改变包装等简单加工的存货,应注意挑选整理或初步加工前后的对比,确定合理的损耗率,对需要进行简单加工的存货,应重新进行账务登记;对需要委托外加工的存货,应办理出仓、进仓手续。此外,还应加强存货的保险投保,以降低存货的意外损失风险。

(二)存货储存

存货储存保管控制的主要关键在于“安全、降本”。就安全而言,主要应做到:防火、防洪、防盗、防潮、防病虫害、防变质,同时也应注意科学的摆放。降本就是要尽量降低保管成本。存货储存中发生的成本中有的是固定成本,如仓库的折旧费用,人工费用,清洁、防火、恒温等费用,为降低存货的单位储存成本,应在对存货实行分区保管,根据存货的不同性质按存货种类和性质分区;按发往地区分区;按存货的危险性质分区储存保管的前提下,充分注意提高仓库存放空间的利用率和时间的周转率,使单位存货的固定费用降到最低。此外,对露天堆放的存货,更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保管,防止损坏变质、价值贬损、资源浪费。

此外,仓库储存部门应建立健全存货账,及时正确地记载存货的收、发和结存等变动情况,并加强对在库存货的巡查和抽检,发现存货缺失、变质、毁损等情况的,应及时查明原因,作出处理。存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及时与生产、采购、财务等相关部门沟通。对于进入仓库的人员应办理进出登记手续,未经授权人员不得接触存货。

(三)存货加工

一般生产加工企业购进存货的目的,主要在于将其作为原材料、辅料、工具等,在生产加工时领用,待其加工为半成品及最终产成品后,再验收进仓等待进一步加工或销售。因此,对生产加工过程的控制应成为存货资产控制的主要内容。产品成本控制不仅是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消耗的控制,也包括对产品质量和废品率的控制。要以最小的消耗,将投入生产加工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转化为合格产品,为销售提供更多更好的待销商品存货。对这一生产加工过程,必须制订内部控制制度来促其正常进行。

(四)存货发出

在生产企业领用存货用于生产加工、销售部门开出发货单向客户发货时,都会涉及存货发出业务。存货发出环节的主要控制内容,应放在发货手续的完整以及在包装、托运时严格按规定手续办理方面。对生产部门的领用单,特别是贵重材料的领用单,要看是否经过规定权限审批;对销售部门的发货单要看内容是否正常,应加盖的印章是否俱全。在发货时,对所发存货的品种、规格、数量,对运输方式、到货地点、收件人等,都应经两人以上复核,防止错发而造成损失。对自行提货人,应核对其身份和提货证件,并在签署后再发货。对发生的销售退货,也应办理验收进仓,并分析销售退回原因,联系有关部门妥善处理。

(五)存货清查

上一篇:加强目标成本管理以完善单位经济管理探析 下一篇:浅析地方中小型超市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