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初探

时间:2022-10-08 12:40:04

初中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初探

摘要:一直以来,人们都十分重视学习习惯对人后期发展的意义,少年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莫大的益处。初中数学是学生正式学习数学思维的阶段,是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重要环节。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涉及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其中教师素质和学生心理特性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来进行。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性和数学课程的特点,初中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应该从传统数学的学习习惯、创造性的学习习惯、合作性的学习习惯和应用数学的学习习惯等方面予以开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4-0132-01

1 学习习惯概述

我国教育的历史十分悠久。春秋时期,孔子就已经总结了很多学习做事的良好习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一直以来,人们都十分重视学习习惯对人后期发展的意义,少年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莫大的益处。《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学习习惯属于行为习惯的一种表现形式,其聚焦于思维方式、情感反应和心理反应倾向,习惯的养成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影响学习习惯的内在规律,并找到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核心因素,从而培养合理的学习习惯。

2 初中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初中数学是学生正式学习数学思维的阶段,是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重要环节。如前所述,初中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涉及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但是总体来说,教师素质和学生心理特性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2.1教师素质的影响

教师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传导性质的职业,它是一种经过严格训练的不可替代的职业。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足够的素质。首先,数学修养。这指的是教师自身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对数学的自发追求与领会。教师具有足够的数学修养,数学教学将变得易学和可接受,从而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其次,教学水平。为了教人家,就要懂得怎样教。教师如果能够通过观察、询问和分析认识学生的知识背景,并结合学生兴趣和特点对学生进行启发,学生就能够对数学产生化学反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与热情,帮助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后,教学态度和人格魅力。教师的形象一直是为人师表和言传身教,教师的行为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起着引导和表率的作用。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和自然亲和的人格魅力,必然会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正面作用。

2.2学生心理特性

教育是一种启发智慧的活动,教育效果和学生心理特性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一直以来,教育界普遍认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有着关键期――3至5岁决定语言发展;3至7岁决定动作思维发展;12至15岁决定逻辑思维发展。初中生大多在13-16岁,而数学又是训练逻辑思维极佳的工具。所以,在这个关键期,必须通过合理的教育和训练,充分发掘学生的可塑性,及时纠正不佳的学习习惯,为其以后的发展与进步奠定基石。

3 初中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策略

正如前文所述,学习习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过程,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来进行。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性和数学课程的特点,初中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应该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实施。

3.1传统数学的学习习惯

首先是教学过程中注意力的集中。数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需要更多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主动设定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刻意培养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有意义有价值的客体。在注意力集中以后,还要保持其稳定性,要防止大脑过度疲劳,要适当进行调节,使学习的过程富有节奏性。

其次是运算准确度的提高。数学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运算能力上。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算什么、怎么算,还要帮助学生掌握不同运算的特征,区分不同公式,防止误用。

最后是分析能力的提升。数学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教学中遇到的数学事实,比如定义和定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独立观察、分析、总结,并对数学事实做出解释。

3.2创造性的学习习惯

创造性体现在思维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是我国学生缺乏的一项重要品质,而初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良好时机。其一,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发思考,主动质疑。必要时,可以通过“错误解答”引导学生去质疑现有的解释。其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换位思考,突破固定思维,争取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相同的问题,即“一题多解”。

3.3合作性的学习习惯

学习的过程不是一个知识从教师直接流向学生的过程,而应该是学生自己搭建知识建筑的过程。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摈弃被动接受信息的学习模式,转而主动形成自己知识结构的学习习惯。合作能够有效实现这样的效果。合作不仅是解决问题中的暂时合作,更是人际关系沟通和思想交流的平台。不过,合作也并非适用于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所有环节。数学的学习,有些时候独立思考和探究反而更加有益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课程特点和学生特色,培养学生养成合理的合作性学习习惯。

3.4应用数学的学习习惯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在生活和科技中的重要性愈发显著。数学教育的落脚点不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水平,而在于使学生具备使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现实中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培养数量和空间方面的数学思维,并正确合理的使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主动性,加强数学素养的养成,鼓励学生用数学来思考的习惯,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再用数学的方法去应对问题。

参考文献:

[1]林有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2]蒋玉荣.初中数学学习障碍学生学习习惯和思维特点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

[3]王元军.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启初中数学之门的金钥匙[J].课程教育研究,2013.

上一篇:浅谈学生英语“四个”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精心准备 细心浇灌 才能结出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