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文化 发挥“大熔炉”作用

时间:2022-10-08 10:55:46

弘扬中华文化 发挥“大熔炉”作用

发挥兵团“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的作用,不仅是兵团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的重要形式,也是新形势下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文化是一个社会组织的灵魂,是发挥影响力的最深层力量。兵团要发挥好屯垦戍边的使命,发挥好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特殊作用,文化的作用不可或缺。

打造“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要求兵团更好地做好中华文化的传播工作,成为新疆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引领者和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先行者。

一、弘扬中华文化,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包括以汉族文化为主体的各民族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精神纽带。在长期的民族交往和融合中,中华民族文化深入人心。中华传统文化的各种理念、价值规范、审美追求等深刻地融入到了各民族的血液中,并形成了能体现各民族文化气质、为各民族认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勤劳勇敢、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集中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整体价值追求与信仰,是中华民族整体意志、整体思想和整体精神的高度整合。弘扬中华文化、培植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各民族群众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

兵团在文化宣传中要更多地强调中华文化认同,更多地凸显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要和兵团教育、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通过整体规划,确保中华民族文化的弘扬和宣传。要和各族职工群众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增强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的亲和力,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兵团弘扬中华文化、培植中华民族精神要采取多种渠道,探索有效方式和方法。第一,利用传统教育手段,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在中小学校和高等院校的《中国历史》、《新疆地方史》、《宗教文化史》等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对中华文化进行较为系统的介绍,中文增强中华文化的普及,增强学生的中华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第二,采取综合信息传播体系进行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党报、党刊等媒体,采取专题、专栏、评论、访谈等多种形式弘扬中华文化。第三,利用互联网进行文化宣传,构建现代传播体系,形成传播中华文化的强大合力。第四,保护、发掘兵团各种形式的中华文化遗存,通过建设中华文化遗址公园、开展中华文化展和专题展览等形式弘扬中华文化。第五,通过生动活泼的群众文化活动使各民族优秀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如集市和各民族民间传统节日等。第六,充分利用兵团屯垦文化、军旅文化等各种形式的文化资源,在历史教育中、文化旅游中、文化交流中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

二、促进文化交流融合,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多元一体”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培养文化的“共同性”,建设各族人民群众的共同文化,是提高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本途径。打造“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要求兵团必须加强各地域、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共有精神家园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存在,是各民族以文化认同为基础而形成的共同文化寄托和精神归属,形成共有的价值信念、思维模式、审美情趣和理想追求等。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是形成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本途径。

解决文化认同的根本途径在于建设共同的文化,在发展兵团文化进程中需要更多地培养共同性,要充分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思想,使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要充分吸收各民族优秀文明成果,使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取长补短,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培育共同理想信念,最终建立起一个能充分体现各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华文化。

首先,坚定树立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文化的思想认识,提高中华文化认同感。要克服保守的民族文化观念,科学对待民族文化。其次,各民族之间互相学习、吸收彼此的优秀文化元素。再次,在现实工作中促进文化交流融合。在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文化宣传等过程中促进各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鼓励各族群众的交流,加强兵团和地方经济、文化、人员等方面的融合。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打造“凝聚各族人民大熔炉”的基本途径,要和兵团文化事业的发展相结合。在兵团改革发展进程中,要让各族群众享受到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中华文化的滋养和熏陶,认同于中华文化的价值规范和精神理念,更好地发挥兵团“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的特殊作用。

(作者单位:兵团党委党校)

上一篇:阅读理解填词分级演练 下一篇:“码”上辨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