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学习法引入高校职业指导中的探索

时间:2022-10-08 09:35:58

行动学习法引入高校职业指导中的探索

摘 要: 高校的职业指导就是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用人单位的需求不同,为学生提供职业咨询,开发职业潜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在学习期间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行动学习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本文从行动学习在高校职业指导中的作用和实施步骤两个方面,对将行动学习法有效引入高校职业指导进行探索,以期推动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个人综合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行动学习 高校职业指导 作用 实施步骤

从高校角度来说,职业指导就是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个人的能力不同、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不同,为他们提供职业咨询,开发职业潜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在学习期间就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进行规划,同时提高求职技巧,毕业后较快地融入社会。行动学习,是英国的瑞文斯(Reg Revans)教授提出的,在他看来,只有将指导与询问结合起来,才是完整、有效的学习。行动学习是一组人共同解决企业实际存在的难题的过程和方法,通过反思—行动—再反思—再行动的循环方式进行探索,从而使学习者在体验、认识和行动能力等方面不断提高。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中,职业指导还局限于课堂的理论讲解和职业规划书的编写阶段,实际应用能力也只是通过参加招聘会来锻炼。所以,在职业指导中引入行动学习非常必要,通过行动学习这个高效工具,将理论与行动紧密结合,让学生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通过全程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其中的失败或错误自觉进行反思,让学习在自然而然中发生。

一、行动学习在职业指导中的作用

爱因斯坦说过:人并不能在相同的认知水平上解决原来的问题,因为这样的认知水平正是产生问题的原因。瑞文斯用公式L(Learning)=P(Programmed knowledge)+Q(Questioning insight)说明他的基本观点:学习=成形的知识(指导与讲授)+共同思考富有洞察力的问题(分享与反思)。在这个等式中,学习(L)是通过把掌握相关专业知识(P)与解决关键性问题能力(Q)相结合来完成的。对于在校的大学生来讲,P就是所学习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总和;Q是自身特质和外部环境所具有的未来职业选择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SWOT);把这两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然后设定一个项目或流程,学生在这个项目或流程中进行实践的过程就是学习(L)。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用人单位对人才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成绩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执行能力、协作能力等成为综合考量人才的重要因素。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必须紧跟用人单位的要求,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行动学习是学生提高综合能力的一个有效工具。

1.有助于职业指导内容不断适应新的时代要求

通过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职业指导的内容日趋明确,各高校紧密结合就业工作的实际,准确定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指导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求职技巧,促进学生有效就业,在就业服务工作中发挥作用。但就业指导作为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授课形式单一,指导的内容更多地局限于就业指导的课本,理论讲解、案例分析是职业指导老师上课的主旋律,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书和一篇开放式论文是学生职业指导课结束后的所有成果,拿到学分成为首要任务。《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点》明确要求:“着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以更大力度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完善创业扶持政策。”《“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这种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培养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的转变,是在教育内容上实现高等教育从就业教育到创业教育的转变。阿尔文·托夫勒说过:21世纪的文盲将不是那些不能读、写的人,而是那些不能吐故纳新和不会再学习的人。这就好比一个用斧头砍柴的人,当在实践中摸索出磨斧头与砍柴的时间比例,那么他的效率将达到最大化。在就业指导中引入行动学习,就是为了达到学生学习效率的最大化。通过鲜活的案例讨论、角色的扮演、模拟实际的情境来完成职业指导课,行动学习强调的是真实的人在真实的时间内解决真实的问题并采取行动,这些案例、角色、情境都在用人单位真实地存在着,这就要求就业指导的内容始终紧跟时代变化。

2.有助职业指导个体的非智力因素发展

恩格斯说:“时代的性格就是青年的性格。”当代的大学生善于表现自己,懂得寻找解决问题的捷径,善于利用科技手段处理传统问题,他们不会亦步亦趋地跟着老师,纯粹的一言堂、一本书已经不是他们获取知识和提升能力的途径。他们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抱有美好的幻想和远大的目标,他们倾向于通过亲身体验开发潜能,在与他人的合作中找到归属感,从而给自己未来的职场一个明确的定位。行动学习与当地大学生的这种心理相契合,它是不同于传统学习过程的科学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建立在陈述和观点上的询问和思考,强调不知道什么和知道什么,关注正确的问题而不是正确的答案,以思考性的询问过程形成小组的凝聚力,提升系统思考的能力,提出创造性的战略和激发个人和团队的学习。行动学习的实际操作过程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现实问题为主题,在催化师(职业指导师)的引导下,对某一项目、案例或者是专题,通过“问题—反思—总结—计划—行动—发现新问题—再反思”的循环过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同时对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的建议。每个人通过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行动体验上升到认识水平,并将新认识及时转化为行动,继而在行动中检验认识,并产生新的学习体验。反思性、行动性、合作性、主体性、参与性是行动学习的基本特征。行动学习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是学习的主体,它强调个人的主动学习,在面对一个真实的案例或模拟的情境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倾听、学会观察、学会冷静地思考、学会沟通和交流,增强个人的适应能力、革新的能力、冒险意愿及有益的创造力,这些能力的获得和提高,仅仅依靠老师的课堂理论教学是难以做到的。

3.有助于增强职业指导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说过:今天在教室里学到的东西,明天就应该被应用到你们的企业中去。当前各高校职业指导课程偏重对毕业生择业知识的讲解,比如求职信的撰写、简历的制作、应聘技巧等等。但是,对毕业生怎么安心在企业工作、怎么尽快融入企业文化、快速成长为企业的骨干等缺乏指导。实际情况看来,各高校的毕业生仅仅就找一份工作而言,难度不是很大,但是毕业生在企业的稳定性很差,尤其是在刚毕业的半年到一年内,频繁跳槽,即使有安心于自身岗位的,在企业中的成长也不尽如人意,往往是被动地完成工作任务,更不会有自己个人的见解和创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在职业指导时融入企业文化、岗位意识、责任意识教育不够,使用的教材、学习时间的安排都与实际的职业生涯脱节,学生自身也没有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当前,职业指导课基本都是采用大班授课的方式,专业的差异性,为成立行动学习小组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些掌握不同专业理论知识的人在一起学习交流、激发思考、澄清问题、提供支持和批评意见,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角色在小组内向其他人陈述问题、寻求反馈,其他成员作为支持者、倾听者、观察者、协商者和提问者,帮助陈述者探索问题和形成新的行动要点。在这个学习团队中,没有绝对的专家,在职业指导老师的引导下,运用头脑风暴,每个人提出问题,不必担心自己提出错误的问题,只要善于提出问题而非提供答案。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减少了由学习到应用的时间,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职业指导的结果和过程。这一学习模式,提升了学生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了职业指导课的目的性、有效性,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当学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时,学生就业的稳定性自然就得到了增强。

二、行动学习在职业指导中的实施

“行动学习法”是“做中学习”与“思考中学习”的结合,注重边用边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全面素质发展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在高校的职业指导课程中融入行动学习,教学流程可分为“两个系统、四个阶段”: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系统;教学准备、课题下达、小组学习和反馈评估四个阶段。四个阶段可以分成五个步骤来完成:前期导入、成立小组、分析问题、采取行动、反馈评估。

1.前期导入

在这个步骤中职业指导老师是主导者,是行动学习成功实施的关键角色。指导老师首先向全体小组成员说明所要解决的问题。高校的职业指导老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指导是一个独特的职能,也是一个独特的过程,所以要求职业指导老师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沟通技巧,通过指导加速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同时,能结合企业实际需求,设计出有针对性的项目或提供鲜活的案例、专题,善于控制整个小组学习和讨论的方向、进度和氛围,连接学习小组里面的所有成员,提供反馈,鼓励总结反思,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所在的团队,促进认识、自我的共同提高。

2.成立小组

职业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组成的自然情况,包括专业、性别等,将学生进行分组。理想的行动学习小组由四个或八个不同背景和专业的人组成,小组成员可以通过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能够提供新的和有创造性的观点。小组成员可以是自愿的或是被任命的,包括发起人、召集人、组员、组长,有条件的可以聘请学校就业部门人员或人力资源公司经验丰富的从业者参与到小组中,作为小组的专家或顾问。他们有很深的理论功底或了解最新的发展动态和信息,包括职业指导老师在内,六个角色组成一个行动学习小组,协同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所有组员要有互补的专业技能和经验知识。学习小组调研和讨论的次数取决于问题的难易程度及时间限度。

3.分析问题

根据职业指导老师给出的问题,小组成员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技能、经历等进行正确的评估,分析小组环境和社会环境、所面临的问题,明确达成目标的方向,思考解决问题的行动计划。在对各类问题条分缕析之后,经由职业指导老师的指导,学习小组就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核心问题达成共识。例如,一个工程造价类的案例,材料的价格获取就是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因为不同的建材城、不同的用货批量、不同的品牌……导致最终的造价会出现差异。这就需要事先按照工程质量的要求,多方位、多渠道地调研,以满足工程要求的、最经济的价格为最终造价计算标准。在这个环节上要注意征求专家的意见,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会给小组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

4.采取行动

通过分析,找到问题,学习小组就确立了所要达到的目标,小组成员就此达成共识。学习小组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要用在问题辨析、方案测试上。小组成员合作或者独立工作,收集相关信息,搜寻支持要素,执行小组议定的行动战略。行动学习成果必须通过行动的过程才能得到验证,也只有通过行动才能对组织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小组成员也只有在行动的过程中,才能进一步反思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付诸行动是行动学习有机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根据给定的项目、案例或专题,采用不同的行动策略。需要外部调研的,要有明确的分工;通过研讨形式完成的,要组织成员研讨,等等。这个阶段是整个行动学习的核心。例如,采用头脑风暴法研讨一个案例,首先,主持人必须简明扼要地阐明问题,鼓励所有人积极思考,贡献观点;其次,小组自由发言,有人记录,在发言过程中,不允许批评和质疑,但可以补充和完善,直至穷尽所有人的所有观点;再次,解释和说明,合并同类观点;最后,对提出的观点逐一展开充分的讨论,形成小组一致意见。每个人通过积极有效的参与,平等交流,让每个人对自己的经验、内心的假设、甚至是已有的理论进行反思,这是一种深刻的、有效的学习。

5.反馈评估

根据前期的调研或讨论,所有成员根据自己认为重要和准确的程度从全组列出的观点中选出若干条,并排列打分(例如最重要的给5分,次重要的4分……),然后把全组分数相加,得分最高的前五项即为集体的意见。在最后一次职业指导课上,职业指导老师组织各行动学习小组进行反馈评估。这个阶段包括分组汇报、小组互评和职业指导老师或顾问点评等数个环节。每个小组汇报的内容主要展示整个小组研讨过程、重申决策结果、感谢各位成员参与。职业指导老师和顾问的点评要着力于全程性评价,尤其看重过程评价,对于提出来要学生解决的问题,关注的重点不是学生围绕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优劣,而是学生寻找解决方案的态度、思路、过程和心得体会等,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是影响评价结果的重要因素。职业指导老师和顾问根据各小组的汇报内容,帮助小组成员评估现有的技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粗放学习向精细学习转变,指导他们内化整个行动学习过程,实现学习成果的最大化,将一次行动学习的成果转变为多项能力的提升,吸收新的知识。

行动学习法不仅可以引入高校的职业指导课中,当前校企合作班、订单班等新的就业方式不断出现,在学生上岗前都可以实施这样的学习形式,这不仅可以充实学习内容,还可以给学生一个在实践中、团队中学习的机会,它提供了一个向困难学习、向过程学习及向自己学习的机会,进而鼓励学生做一种批判式思考。它不仅是为了促进某一具体项目或个人的学习发展,更致力于推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对自己以往的所有认知进行重新整合、审视,在职场上遇到问题时,他们就掌握了一种解决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越性在于,所学知识更加容易被迁移到与职场类似的情境中,通过“循环学习”的体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当问题得到解决时,他们往往更能在自身的岗位上履职尽责、务实重效。全程的参与,不同专业知识的相互补充、灵感的激发和碰撞,学生收获的不仅是对行动计划的真实反馈,而且是对自我内心重新构建的心智模型的真实检阅。

参考文献:

[1]张帆,张帏.美国大学创业教育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中国人才,2003.08.

[2]周浩.行动学习法在地方高校大学生KAB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咸宁学院学报,2011,8,VOL31(8).

[3]周耀威,卢鹏程.走向“反思式”校本培训[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1(12).

[4]郝聚民,李莉,余红.行动学习介绍.中国电力教育,2011(21).

[5]潘江业.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之比较.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6,VOL16(2).

上一篇:医生道德风险的羊群效应及其防范 下一篇:金融消费者权利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