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12 17:04:58

行动导向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范文第1篇

行动导向(Handlungsorientierung)教学的基本内涵是通过行动产品引导教学过程,学生通过主动与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这里的“行动”不是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或劳动,而是为达到学习目标进行的有意识的行为。行动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学生可以从多种可能的行动方式中选择自己的方式;二是学生在行动前能对行动的可能结果做出预测,通过计划,有意识有目标地去影响行动结果。

行动导向学习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有本质的区别:行动导向学习关注认知结构与个体活动间的关系,强调学习的自我控制和自我建构,认为人是主动、不断优化和自我负责的,能在实现既定目标过程中进行批判性的自我反馈;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看作外部控制的条件反射过程,强调外部强化因素,认为通过学习程序设计和足够的练习就能促进行为的改变,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内因作用。因此不能望文生义把行动导向理解成行为导向。

行动导向教学起源于德国改革教育学(Reformpaedagogik)理论,但其实践可以追溯到罗马16世纪圣路卡(San Luca)建筑学院的项目教学和以凯兴斯泰纳(G.Kerschensteiner)为代表的劳动学校运动。行动导向教学也是杜威(J.Dewey)民主教育理论的重要基础,如杜威始终强调“知识本身就是行动的过程和行动的结果”。行动导向教学在当代职业教育实践中获得新生的标志是上世纪后期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的以项目教学代替灌输式教学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原苏联社会主义社会学理论的影响。原东德学者哈克(W.Hacker)和福尔佩特(W.Volpert)等人对现代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如哈克提出了行动体系的五个环节(确定方向、选择取向、设计、决策和控制),而福尔佩特不但对行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定义,而且还建立了多种基本的行动模式。

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特征是用“完整的行动模式”(即包括明确任务、计划、决策、实施、控制和反馈整个行动过程)替代“(按照外部规定完成任务的)部分行动模式”,教师通过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和使用多种辅助手段(如工作页等)帮助学生获得必需的知识并构建个体的知识体系。在此,学生首先想象出行动的终了状态(问题解决后的情形)和解决途径,通过有产出的工作完成任务并展示成果,从而获得在行动过程中具体化了的结构性知识。只有在完整的行动模式下才有可能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希尔顿(A.Schelten)从以下5个方面对行动导向教学的其他特征进行了归纳:①学生:照顾其兴趣和经验,通过迁移应用建立理论与实践的直接联系,强调合作与交流;②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专业对话伙伴;③教学内容:多为结构复杂的综合性问题,与职业实践或日常生活有关,具有工作过程系统性的特征,可促进综合性的学习;④教学方式:多种教学方式方法交替使用;⑤组织形式:多以小组形式进行,学生有尝试新行为方式的空间。

理论上,行动导向教学与知识导向教学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没有专门的教学方法,而是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按照行动的复杂程度,行动导向教学可分为三个层次:①实验导向性教学:主要过程为制订实验计划、进行实验和检验评价结果,目的是解决实际技术问题;②问题导向性教学:主要过程为理清问题实质、确定结构、解决问题和实际应用结果,目的是培养技术思维能力;③项目导向性教学:即按照完整的行动模式,全面培养技术、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方面的能力,促进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典型的如项目教学和引导课文教学法等,其中项目教学是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方法。按照教学论大师科拉夫基(W.Klafki)的分类,项目教学、教程法、课题法和实践练习法属于最基本的四种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行动导向 教学法 课程教学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C-0167-02

现代职业教育要以行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能力为中心,让学生即学即用、收获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本文试从行动导向教学的历史背景着手,剖析行动导向教学的涵义和具体实施方法,对行动导向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达到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效和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行动导向教学的发展历程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上个世纪80年达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新思潮。1996年,在德国一次州文化部长的联席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要以学习领域为基本原则组织与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目的就是要职业院校按企业生产任务的需要组织教学,用职业行为体系代替学科体系,实施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全面改革,使职业教育成效显著提高,因此,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就是一种以“行动为导向”的教育模式。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行动教学法的先驱,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的传统教育,探索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教育,致力于职业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教学做合一”就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教学论,含义极其丰富。陶行知有言:“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理;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这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极富职业教育理念,其最终目的就是培养手脑并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新一代技能型人才,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教育思想,是我国职院教育的一座异常丰富的理论宝库,对中国教育乃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值得我们深刻体会、认真学习和努力践行。

二、行动导向教学的目标、原则、特征与意义

从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对行动导向教学法评价而言,有这几个比较统一的认识,即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指导思想、一种新的课程理念、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模式、一个先进教育观念、一种新思潮、一个改革新名词等。其实,无论如何翻译、如何理解、如何评价,其最终的结论是一致的,就是“教学做”是以“做”为中心的。

(一)行动导向教学的目标。“教学做合一”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改变师生教与学的分割状况,改变学生死读书、学习与实践脱节的教学弊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学与做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求学校的教学进程、教学组织方式要按企业实际生产任务和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要用职业领域代替学习领域,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确定学习领域及教学模式和实施方案,才能把职业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行动导向教学的原则。行动导向教学最大的特点表现在自主性。学生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课上和课下的学习活动,即自主性;职业院校的学生通过对某一事件的自主分析与决策,并把零碎的认识在实践中提升、组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才能够理解所学内容并在其他领域的学习中应用所学到的新知识。因此,针对目前学生的特点和职业教育的目标,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交流或交际的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创设一个适宜他们实现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条件。

(三)行动导向教学的特征。职业院校的学生不再适应过去单向灌输的旧的教学模式。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行为的引导或咨询,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甚至是多边活动,教学过程是双向传递和互动的过程,教学过程不再是靠分数维系而是靠学生不断取得成功的喜悦来激励。相对于旧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行动导向教学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教育者必须首先设计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兴趣盎然、全身心投入的学习性工作项目;(2)学习目标和学习成果是具有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的产品或方案;(3)为了完成项目,需要学生手脑并用,迫使学生自主学习,把不同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

(四)行动导向教学的意义。职业教育的目标包含了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而技能和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定的训练过程,在训练或者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学习知识恰恰是高职学生的最佳认知途径。行动导向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兴趣为教学组织原则,适当的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相结合,使学生自始至终参与项目教学的全过程;教师按照一个工作过程所需的因素进行教学组织,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动静结合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轻松地收获。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行动导向教学的主要形式

行动导向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特定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组合,具体包括:

(一)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以会议的形式将一部分人召集在一起,通过对某一问题的思考、分析归纳,各自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预案,会议主持人不对其正确性或科学性做任何评价,任由参会者自由辩论从而产生思维碰撞最终形成共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头脑风暴法使参会者敞开思想,使各种思想在相互碰撞中激发创造性思维,这是一种集开发、创造、创新于一体的“群体思维”方法,是一种依靠集体开发创造的模式。

(二)文本引导法。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特别是项目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的工作。为帮助和引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需要把讲授和演示的材料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即能够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和独自实施工作过程的学习引导材料,供学生学习和决策时参考。这些引导性的材料就被称作引导文,这种教学方法称为文本引导法。

(三)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一种师生互动为前提、以学生为主角、情景与现实完全融合的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对工作者角色和管理者角色的扮演,使他们能够在模拟工作环境下,掌握实际工作的方法、实际动手的技能及与人沟通的技巧。同时,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体验某种具体的生活或工作,感受自身角色的内涵、体验其他角色处境,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为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起到桥梁的作用。

(四)模拟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是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在一种特定职业环境下,给人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在该环境中学习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训练技能和培养能力。在模拟教学中可以提供许多重复的机会,既可重复利用资源、节约成本又随时可以进行过程评价的机会。模拟教学法可分为模拟设备即虚拟教学和模拟情境教学两大类。技术岗位的工作通常在模拟工厂或虚拟设备进行,管理岗位通常在模拟软件或模拟公司等中进行,成本较低。

(五)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或情景描述,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或情景展开讨论,从而形成一种独特认知和归纳出一般性结论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特别适合应用于故障处理类的课程,在设备故障分析处理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和活跃学生的思维。

(六)卡片展示法。卡片展示法是由学生或教师填写有关卡片的内容,把所有写好的卡片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横向排列、展示在全体与会者面前,通过添加、移动、更换卡片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形式。卡片展示法借用类比关系把感性知识转化为理性知识从而产生新观念,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克服语言表达不便于信息储存和黑板文字更改、归类和加工整理不便的缺点,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信息且一目了然。

(七)思维导图法。思维导图法是英国学者托尼・巴赞基于大脑的发散性思维模式创造的一种有效的思维方式。它要求从一个中心点出发,扩展出许多二级关键词,再以这些关键词为中心,扩展出更多层次的关键词,运用图文并茂和人类在记忆、阅读、思维方面的规律,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法对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有很大帮助。

(八)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真实或模拟的“学习性工作任务”,他们独立地寻找资料、制订具体实施计划、逐步实施并且检查和评价整个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内容。项目教学法不再是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项目引导、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营造了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良性竞争的范围。

四、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明确知识与任务的承接关系。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首先要理清教学目标与岗位能力的关系,做到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相结合,从教学过程中能找到实际岗位工作任务的清晰脉络。其次必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知识结构,即形成一种工作和任务的意识,理论和实践的整合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即课程内容要以项目来开发并需要有相应教材的支持,教学过程需要运用项目教学法来实现。

(二)明确师生角色关系。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担任行为引导、过程调控、总结评估的角色;学生负责制订计划、组织实施、成果展示;不是靠教师的严厉和分数来强迫学生学习,而是靠不断取得成就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

(三)明确行动导向教学的三个导向。具体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时要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从实验导向性、问题导向性、项目导向性等三个层面分别设计教学组织方法和教学形式。

实验导向即通过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发现问题,从中引出知识点和引导学习过程。问题导向即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从中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项目导向则是行动引导的最高境界,项目导向即以某一项目的完成为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创新思维。

总之,行动导向教学以提高职业能力为核心,学生手脑并用,行知结合,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同时,经济发展需要加速高技能人才培养,在职业教育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情况下,行动导向教学法适应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条件,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法有利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华.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项目化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5(4)

[2]陈勇.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专业教学实施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5(4)

【作者简介】李晓红(1968- ),女,湖南新宁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水利建筑工程。

行动导向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塑料模具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1-103-02

一、行动导向教学的概念、环节

(一)概念

“行动导向”教学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

“行动导向”教学是由一系列教学方法及技术组成的教学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案例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头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

(二)行动导向教学的六个环节

行动导向教学遵循“咨讯(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完整的“行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二、行动导向教学各种教学模式概述

(一)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是通过报告或者故事的形式来传递信息的一种教学法,是典型的归纳教学法:从个案出发,尝试推导到普遍,并让学生理解。

利用案例研究进行学习有两个目的:一是学生认识到某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二是最后要坚持,那些重要的关系尤为突出,可以从个案的罕见的步骤和关系出发可以推断出那些普遍的现象。

“塑料模具设计”教学中在“注射工艺参数对塑件质量影响”模块的学习中可以选几个有缺陷的塑件作为案例供学生分析,让学生找出引起塑件缺陷可能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掌握注射成型的各种工艺参数的含义、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而且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完成知识到技能的过渡,能让学生以后在工作中遇到类似问题快速找出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这种由学生发表看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使学生由要我学习变为我要学习,要我认真对待变成我要认真对待,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引导文教学

引导文教学是“借助于预先准备的引导性文字,引导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引导文的任务是建立项目工作和它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清楚完成任务应该通晓什么知识、具备哪些技能等。一般引导文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任务描述:即一个项目的工作任务书;2)引导问题:学生通过问题的引导,“找出独立应对任务的知识和方法”;3)学习目标描述。4)学习质量监控单:避免盲目性;5)工作计划(内容和时间);6)工具与材料需求表;7)专业信息;8)辅导性说明等。

在“塑料模具设计”的“分型面设计”教学中,可以先给学生一些代表不同类型的典型的塑件,然后让学生找出不同塑件合适的分型面。在任务实施之前告诉学生什么是分型面,然后循序渐进地列出一系列的问题:分型面的形状只能是平面吗?分型面设计的目的是什么?分型面设计首先要保证什么?在分型面设计和塑件外观有关系吗?如果有,如何保证外观的质量?如果塑件两部分有同轴度要求,如何选择合适的分型面保证这两部分的同轴度要求?……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并且运用到实际塑件分型面的设计中,这样可以可以让学生在找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完成任务,锻炼学生的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是将少数人召集在一起以会议的形式,对某一个问题进行自由地思考和联想,提出各自的设想和提案,主持人不对其正确性或准确性进行任何评价的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思想和观点的工作方法。

(1)头脑风暴会在每个人的大脑中产生震动,这会激起一系列联想性反应。这就是这种方法之所以有效的一个原因。

(2)实施头脑风暴式的过程本身还是一个社会交往过程,在该过程中各个个体倾向于设想更多的新观念。在群体活动中、个体会获得更大的动力因素。他要在小组中取得一定地位。他就得和别人竞争,而要成功做到这一点只有想出更多地创意,而且小组并不排斥任何一种想法,所有想法都会被接受,这反过来进一步鼓励参加者提出更多的观点。

(3)“头脑风暴”通过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以往教学在这方面的不足。

(4)在实践教学中,“头脑风暴”法适用于解决没有固定答案的、或者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以及根据现有法规政策不能完全解决的实际问题。

为了使大脑风暴法取得应有的效果,在实施大脑风暴法时应遵循以下四项原则:不做任何有关缺点的评价;欢迎各种离奇的假想;追求设想的数量;鼓励巧妙地利用并改善他人的设想。

“塑料模具设计”教学中“塑件的设计”中就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在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后,老师给出一个任务,比如说让学生设计一个“人体鼠标”要求这种鼠标不仅具有一般鼠标的一切基本功能,最主要的是要求通过结构改良设计从而可以有效的改善或者避免使用时间过长引起“鼠标手”的缺陷。各组同学可以进行积极的思考、讨论得出最终的设计方案,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塑件设计的工艺要求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样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的工作任务。项目教学一般按照以下几个教学阶段进行:

1) 信息收集阶段(确定项目任务):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然后同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2) 制定计划及作出决策:由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

3) 实施计划: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确立的步骤和程序工作。

4) 检查评估: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行动的特征。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

5) 归档或结果应用:项目工作结果应该归档或应用到企业,学校的生产教学实践中,例如,作为项目的维修工作应记入维修保养记录;作为项目的工具制作,软件开发可应用到生产部门或日常生活的学习中。

如在”塑料模具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从实际出发,精选出一些典型的、难易程度适中的模具设计项目,说明其要求和要达到的效果后,由学生查找相关的资料、构思设计思路、制定设计步骤,直到完成设计图纸后交教师审核,最后在“校加工中心”进行加工生产有条件的话还可以投入到企业生产中。教师在其中起指导作用,学生起主导作用,这样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可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团队精神。

(五)角色扮演教学

角色扮演教学是让学生通过行动来学会处理问题,其形成的情况则是参与者,观察者一起卷入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之中,并急于得到结果,角色扮演的过程给人的行动提供了生动的实例,具体做法是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背景材料和角色,让同学来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结束后,再让“演员”发表看法,全班一起讨论,最后教师给予归纳性总结,深化扮演效果的正效应。

“塑料模具设计”教学学生在完成项目教学后,各组对自己所设计模具的讲述中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让每个设计小组推荐一名(或随机抽出一名)学生扮演成本模具设计(本项目)的负责人,有他来陈述设计出的模具方案及创新点等等,其他学生扮演投资者、生产厂家、销售人员、消费者等等进行讨论。

参考文献:

[1]刘邦祥,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61):51-55.

[2]行动导向教学法简介[OL].2011-4-30. .

行动导向教学范文第4篇

1.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提出

德国是世界上最为重视职业教育的国家,也是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德国职业教育界于上世纪80年代起,开展了行动导向教学(HandlungsorientierterUnterricht)的讨论,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确定了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从根本上讲,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就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它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德国职业教育中一切教学方法选择、使用和评价的基本点。

2.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

我们医学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分离,不能较好地完成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重任。引入“行动导向”理念,构建“行动导向”实践教学体系是改进我校实践教学环节的一条可行之路。行为导向教学法是通过教学活动基本规律的理性分析,可以基本确定行为导向教学法对教育目标的适应性,其主要内容包括:大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项目引导法、文本引导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它是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评价它是一种新的课程理念,一个先进的教育观念,一种指导思想,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模式,一种新的思潮,一个改革的代名词。其教学方法实施的基础=心+手+脑。

3.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过程

整个过程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的作用就是一个被咨询者,回答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积极性空前提高。

4“.行动导向教学”在护理专业教学中运用的优越性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某一特定专业目标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特定职业中的真实情景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学习者通过在真实情景中的角色模拟,在项目的完成中通过不断的总结、反思完成自我学习。“行动导向教学”在护理专业教学中运用的优越性:

4.1倡导学生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具有激励学生学习热情和焕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功能;

4.2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具有针对性强、效率高的特点;

4.3既可以让学生在护理技能操作中发挥主体的作用,又可以让学生培养团队精神;

4.4给学生创造了一种培养组织能力的环境。

5.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教育最大的特征就是把求知、教学、做事和技能结合在一起,所以要求在做中学才是真学,在做中教才是真教。现将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法简单列举一下。

5.1大脑风暴法———让学生观看录象片导入新课

5.1.1起始阶段:教师解释方法,说明要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进入论题。如:运用所学护理专业知识,探讨如何预防医院感染。

5.1.2意见产生阶段:学生即兴表达各自的想法和建议。如:建立医院感染的监督体系、操作过程中注意无菌等。

5.1.3总结评价阶段:师生共同总结,分析实施或采纳每一条意见的可能性,并对其总结。

5.2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当一次老师

5.2.1使小组活跃起来:认定提出问题,使问题明确,解释问题探讨争端。

5.2.2挑选参考者:分析角色,挑选角色的扮演者。

5.2.3布置场景:划定表演者的行动过程,再次说明角色,保持气氛轻松。

5.2.4培训观察:决定要注意哪些方面,指定观察任务,做好分工。

5.2.5表演:开始角色扮演,作好记录。

5.2.6讨论和评价:回顾角色扮演、观察情况反馈、讨论主要焦点。

5.2.7共享经验与概括:把问题情境与现实、经验与现行问题联系起来。

6.结束语

行动导向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关键能力;创新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德国制造”享誉全球的基石,旨在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在德国经济腾飞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领域,职业学校依据各州制定的《框架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活动,企业和跨企业培训中心则根据联邦政府颁布的《职业教育条例》进行实践教学。德国劳动和社会学家梅尔滕斯(DMertens)于1974年在对劳动力市场与劳动者的职业适应性进行研究时提出了“关键能力”(SchluesselQualifikation)的概念,又称为职业核心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KultusministerKonferenz,简称KMK)于1996年宣布决定在职业学校使用“学习领域”课程,此课程方案由实际职业工作过程导出“行动领域”,再与课堂教学经验融合设计成“学习领域”,最终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加以实施,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关键能力。

一、基本内涵

(一)概念

起源于德国改革教育学学派的行动导向教学以“行动导向”作为设计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将学生的学习认知过程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获得职业关键能力和创新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师与学生通过缔结“行动产品”引导教学过程,以达到学生手脑并用效果的教学形式[1]。上世纪90年代,德国职业教育界学者杨克和迈尔(Jank&Meyer)将行动导向教学定义为:行动导向教学是学生主动且全面参与的教学活动,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组织教学的出发点,要求学生全程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环节。

(二)特征

为了培养学生获得关键能力,即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等三大能力这一行动目标,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创新性地就业于职业工作岗位,德国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中采用了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工作过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实施“行动导向”的设计理念,我们将这些具备行动导向教学特征的方法统称为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此模式具备以下四大行动导向特征[2]:一是学生导向。学生作为行动的主体主导整个教学过程,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师仅扮演协调人、参与者的角色,协助学生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二是全面能力导向。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即专业、方法、社会和创新能力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为根本,即认知、情感和心理运动一体化成长。三是自发导向。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以学生的主观兴趣作为教学出发点,强调学生自发地、有意识地处理问题,按照自我意愿唤醒学习动机。学生自发的学习兴趣不会随着课堂教学的结束而消失,反而会持续到今后的学习当中,引导学生进一步主动积极地学习。四是产品导向。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学生在课堂中完成一个可以使用的或者可以进一步加工或学习的行动产品[3]。此种行动产品主要以三种不同的形式存在:一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表演,如角色扮演、舞蹈、歌剧等;二是学生生产产品,可以是铜像、壁报、拼贴画等;三是学生设计学习计划或项目,例如演出、展览、学生家长会、郊游、竞赛等。

二、发展沿革

二战后的德国受占领国教育理念的影响,职业教育呈现“泛智化”倾向[4],基于学科课程结构化导向的教学模式难以培养战后经济复苏所需要的职业行动能力,这种知识取向、弱化技能的职业教育发展引发了整个德国社会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讨论。他们反对在职业学校中只针对学生进行单向技能的训练,传授脱离职业实践、“去背景”的理论知识,主张职业学校由“知识中心”转变为“能力中心”[5];反对单项技能训练,主张让学生根据实际工作环境中的职业要求与规范处理问题。这些主张推动了职业教育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学科结构化教学模式转向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可从时间和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主导程度两个维度加以表述,行动导向教学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逐渐占领德国职业教育领域,如表1所示。国内有些学者认为,德国职业教育至今已由培养行动导向的职业行动能力模式过渡到培养工作过程导向的综合素质模式,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仍主导着教学活动,并将长期存在。笔者的观点是,在德国职业教育领域,行动导向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应运而生,在教学方法层面指导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而工作过程导向更侧重于学生胜任整个工作过程,按照职业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指导课程开发。职业行动能力所包含的关键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同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两个概念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德国职业教育的典型特征。

三、方法介绍

(一)教学模式

德国职业界中的工作过程结构是相对稳定的,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等六个步骤进行。但因工作过程的要素,即工作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和环境等是动态变化的,导致德国职业教育领域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必须与职业工作结构相适应。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要求根据学生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及产生和维持该行动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以改变学生的行动为目标,以行动为方式,遵循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等工作步骤的行动方式[6]。下页表2选取德国的引导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工作过程分析法等五种行动导向职业教育典型教学方法,从特征、行动模式、教学意义和适用教学地点等四个层面进行了说明。以上五种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实施流程可大致按照问题提出———准备———进入———加工———评估等五个步骤来进行。在准备阶段,教师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行动目标,根据项目前提条件、学生先前经验及对任务的理解程度等考虑可行性;在进入阶段,教师将学生置于师生互动的课堂情境中并与学生约定要实现的行动产品;在加工阶段,教师作为参与者和协调人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行动方案,按要求完成课堂任务;在评估阶段,学生先按照分组小结各部分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全体对最终成果进行总结,并且回顾整个工作过程。

(二)方法选用

德国职业教育学者尤根•彼得(JoergPeterPahl在《培训教学方法》[7]一书中列举了近60种以行动导向理念设计的培训教学方法,根据所侧重的教学目的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早期的柏林学派[8]构建了柏林模式教学条件分析图以帮助教师做出取舍。柏林学派认为,教师要从水平维度的教学结构分析和垂直维度的教学因素分析两方面入手,在课前准备好学生所需材料,分析项目存在的先前条件。柏林模式教学分析图详解如图1所示。1.结构分析先对学生的人文条件和社会条件进行结构分析。例如,在旧建筑物的拆迁课上,人文条件是:有30名学生,其中市内学生20名,市外学生10名;市内学生动手能力强,但掌握理论知识能力较差;市外学生知识基础功底好,但思维不够积极活跃。社会条件是:教师将旧建筑物拆迁理论课安排在教室内进行,实践课安排在职业学校的实训室开展,学生可根据需要与当地的建筑管理局或建筑公司取得联系。2.因素分析以上结构分析的结果制约目标、项目、方法、媒体这四方面因素的选取和使用,且这四方面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因学生水平差异较大,教师不宜要求全体学生达到同样的目标;要选取学生现实生活中能接触到的项目;依据结构和因素分析的结果,将方法暂选为项目教学法,使用媒体为多媒体操作平台等。因此,笔者主张,在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中,可从三个方面综合分析确定教学方法:第一,按照课堂不同的教学任务选择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要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具体的学习内容;第二,依据学生典型的行动特征选择教学方法,教师需考虑学生当前的认知模式、知识结构和水平,合理激发和引导学生的需求;第三,根据当前教学条件限制选择教学方法,学习地点、教学器材、时间和经济成本、班级规模等条件制约着教学方法的选择。近些年,德国逐渐认识到只有制造业才能保证本国稳固的就业机会,于2013年在汉诺威提出要通过“工业4.0”振兴本国制造业,实现经济新跨越。2014年,我国《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9]。2015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制造业的转型发展需要人力资本的转型与提升。制造业的转型提升再次对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培养具备关键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可促进学生这两方面能力的稳步发展和有效融合,既可为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思路,又能为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选取提供借鉴。因此,国内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中目前使用较广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10]应致力于将理论与实践在教学环节中紧密相连,以行动和工作导向引导整个教学过程的开展。

作者:汪静 单位: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WernerJank,HilbertMeyer.DidaktischeModelle.Cornelsen[M].Berlin:CornelsenScriptorVerlag,2008:315.

[2]汪静.德国“行动导向”职业教育教学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3]徐磊,熊明华.德国行动导向教学范式解析[J].教学与管理,2012(3):157-160.

[4]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32.

[5]易艳明,吉利.德国能力导向职教思想的理论、实践与价值取向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4):55-60.

[6]傅伟,袁强,等.高职教育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特征与要素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1(4):91-93.

[7]Joerg-PeterPahl.Ausbildungs-undUnterrichtsver-fahren[M].Bielefeld,2015.

[8]Prof.Dr.KlausJenewein.ScriptVorlesungDidaktikundCurriculumentwicklung[G].2006:17.

[9]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2014-05-02]..

行动导向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行动导向 教学 误区及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良性发展,目前正逐渐从规模扩张转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德国行动导向型教学的引入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活力,行动导向型教学是把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全面的职业行动能力(包括专业、社会、方法及个人发展能力等关键能力)的教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已成为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具有代表性的方向,其教育理念和基本原则与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相匹配。探索行动导向型教学在高职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对推动和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行动导向型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1.1行动导向型教学的内涵

德国职教专家T.特拉姆对行动导向作了明确的界定:“行动导向是一种指导思想,培养学习者具备自我判断能力、懂行和负责的行为。可以视为主体得以持续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以展现”。因此,行动导向型教学法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法, 而是各种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方法的统称。我国学者将其解读为“行动导向”教学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

因此,行动导向型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变被动的接受者为主动的参与者,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只用脑,而是脑、手共同参与学习,通过行为的引导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培养职业能力。其基本要求是以职业情境为教学参照系,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遵循“接受任务--思考决策--实施行动”三阶段,“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骤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为目标,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通过行动来学习,为学生提供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1.2行动导向型教学的特征

(1)教学资源多样综合化。可以是网络的、多媒体的、图书、实际操作的、现场参观等等,呈现多样综合化趋势。

(2)教学方式的丰富化。传统的课堂教学是集体化的教学方式,无法适应人的个性特点,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环境中。行动导向课堂教学是分组学习,学生可以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和发言,发挥各自的特点,相互争论,相互帮助,相互提示或进行分工合作,这就使得课堂学习、小组讨论和协作学习等教学方式交互辉映。

(3)教学环境的个性化。教学资源的多样性,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教学双方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教和学,从而使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

2目前高职行动导向型教学的误区及原因

(1)对行动导向型教学的适用范围模糊不清。有些人认为行动导向型教学适用于所有课程,包括基础理论课和实践课,因此在一些高职院校开展了使所有课任老师都进行教 、学、做一体化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改革(版本1);另外一些人认为行动导向型教学只适用于基于生产或经营实践的课程的教学,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不是一门基础理论课)是学生在以项目为载体的真实或仿真的实际工作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的(版本2)。这些不同观点使得许多教师处于无所适从状态。

原因是“行动导向型教学”是一种教学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成果,诞生于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土壤, 在德国已经形成为一种非常成功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为德国经济的腾飞培养了无数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在我国由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再加上我们的课程设置体系与德国不同,使得行动导向型教学这种成功的教学模式推行起来有些力不从心,因而,许多职业教育专家想法把行动导向教学“本土化”就演绎出许多不同的解释版本,对于每位教师和每个学校来说,选用那个版本 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而定,从合理度而言,多数专家倾向于版本2的观点。不过对于起步较晚,职教师资力量薄弱,合作企业少的学校来说,先按版本1进行教学改革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认为教学中只要让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就是行动导向型教学。因此,许多教师在备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精心设计了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回答,进行启发式教学。但是不论采取何种形式,这种教学的主要特征是不变的,那就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填鸭式的知识传授,学生是知识的承载者,以听讲、理解、重复、记忆为主要任务,教学以语言、文字等符号为媒介,以理解记忆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学楼是教学的主要场所,符号化教材和课件是教学的主要载体。

原因是教师自身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市场竞争意识和压力,缺乏职业教育改革精神和自我学习动力,对行动导向型教学没有深入的理论学习和对其内在含义的深刻理解,教学研究能力和理论思维能力不高,导致对行动导向型教学理解的肤浅表面化。

(3)对行动导向型教学的能力培养多侧重于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个人发展能力的等关键能力的培养。认为技能实训是以学生动手为主,这样就是行动导向教学,因此让学生进行反复的技能练习。刚开始学生由于好奇,兴趣盎然,但时间不长,许多学生就懈怠起来。 因为这种动手实践是缺乏目标的机械性的重复训练,这种技能训练与学科知识的学习一样,学生不能预期到目前的练习与他所向往的目标之间存在的高度相关性, 缺乏为完成目标任务而进行的自主性信息收集、计划、决策 行动、检查,评估等完整行动过程所需要的能力养成积极性。 这种教育导致了高职教育与社会上短期的专业技能培训同质化,偏离了高职教育的发展目标。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提出,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里的高素质是区别于社会培训和中职教育的关键要素。当然,技能训练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技能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

培养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全面的职业行动能力,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个人发展能力等关键能力。

原因是教师没有丰富的职业实践经验,对具体的职业情境不够了解,对其重要性没有深刻的切身体会和感性认识,不懂具体的实践细节和详细的工作过程,导致不会组织基于工作过程的以项目为载体的行动导向型教学,不能够围绕工作目标和任务聚焦知识,使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在动态的联系中形成有机整体, 最终达到“粘合知识”于工作任务,实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只能选择理论和实践分离的教学方式;只重技能培养,忽视学生未来从业所需的全面的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是急功近利的表现,是“多快节省”地培养社会急需人才的思想在作怪。我们不能从只重理论一个极端走向只重技能的另一个极端,二者围绕目标和工作任务,以项目为载体有机地结合才是合理的。

3具体措施

3.1完善“行动导向”教学的课程体系建设

行动导向教学的课程体系是以工作体系为基础,以工作结构为逻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标准为依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的课程系统。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3.1.1能力本位的职业性

行动导向强调“让学生在自已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即职业能力。显然,行动导向课程体系是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构建学生完成职业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特征。这一特征决定了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将始终围绕培养对象的职业能力这一主题,将课程体系与工作体系有机地结合,它不再单纯地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化,而是力求工作过程的系统化, 即将工作结构转化为课程结构,将工作内容转化为课程内容。

3.1.2工作过程的实践性

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学生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即在行动中学;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是在具有浓厚的职场氛围和工作情境中师生互动的过程。因此,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目标、结构和内容与职业工作的要求、结构和内容形成一一映射的关系、 其教学模式同样是围绕职业工作这一主线而开展的实践活动方式。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无论是其目标、结构和内容,还是其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都与职业实践紧密相关,具有显著的实践性。

3.1.3职业迁移的开放性

由于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是以就业为导向,而影响就业市场供需变化的因素极其复杂,因而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在结构和内容上必然是开放和包容的,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适应就业市场和职业生涯的发展与变化。所谓的职业迁移能力是指当职业或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一能力依然存在,能够在变化了的环境中重新获得职业技能和知识。也称之为跨职业能力或关键能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不确定性因素将会增加。这就要求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要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显然只有开放性的课程体系才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

3.2搭建平台,建立师生共同学习的机制

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将影响部分学生的职业规范和文化思想,而同时,学生的行为变化和思想将会带动所有同级学生并将它传承下去。这样,有利于教学改革,可以弥补课堂时间传授内容的遗憾,更利于关键能力和思维的训练和养成。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中,更有针对性的修改授课内容,将促进教师的课程内容的改革。

3.3拓展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3.1加强行动导向型教学师资的培训

培训的过程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培训教师的体验和具有针对性的交流。学校要注重培训与实践的实效性,建立制度,完善教师的培训和到企业实践的具体要求。这样,教师才真正实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才能真正体会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的统一。只有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才能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行动导向教学。

3.3.2搭建交流平台,鼓励教师进行教改教研

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学校要给教师相应的支持和帮助,搭建平台,为教师教改科研提供如课题申报、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服务,充分调动教师主动参与教改科研的积极性,从自己所承担的专业、课程、学生角度思考教改科研,从而杜绝敷衍以及形式上的模仿。

3.4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有效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典型模式。校企合作,校企共赢为产学研提供了可能。学校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包括校内、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为教学提供良好的实训场所,为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晓娟.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浅析[J].教育与职业,2010(21).

[2]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 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 蒋卫平.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的研究与探讨[J].成人教育,2011(10).

[5] 刘书梅等.关于高职行动导向型教学误区的剖析[J].职教论坛,2011(5).

[6] 李向东,卢向盈.职业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9.

[7] 傅伟等.高职教育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特征与要素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1(4).

行动导向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052-01

行动导向(亦称活动导向、行为导向)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的方法,是指教师让学生的心、手和所有感官都行动起来,积极地、独立地、自主地设计、完成自己的学习。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愉快的教与学的过程,它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教学理念,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关键在于实现四个转变:由单向灌输向双向合作教学的转变;由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由学生单一的学习向脑、心、手并用的转变;由知识为本位向能力为本位的转变[1]。

1职业教育中的行动导向教学的涵义

行动导向教学是跨学科的教学,遵循"实践在前、理论在后;行动在前、知识在后"的原则,让学生先在做中学,然后在学中做,先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教学组织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起到咨询和辅导作用,一般多以小组学习形式进行,强调学习过程的合作与交流。

行动导向教学包含了三个方面,一是为行动而学习,二是通过行动来学习,三是行动即学习。开展行动导向的教学要遵循"为行动而学习"的原则,由行动构成学习的起始点,应尽可能地由学生自我实施并且进行反思;"通过行动来学习"即要求行动必须尽可能地由学生自己独立计划、独立实施、独立检查和独立评价;行动应该促进学生对职业实践的整体性把握,包括对技术的、安全的、经济的、法律的、生态的、社会的等多种因素的考虑;行动必须与学生的经验整合并反思其社会效果。

2行动导向教学的实施条件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强调职业工作的整体性,强调迁移能力、社会能力与专业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强调工作过程的完整性,让学生通过"独立获取信息、制定、实施、评估计划"这一"做"的实践,掌握职业技能,从而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经验与知识体系,同时进行多元化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对自己在行动中的表现进行"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个性化评价[2]。

(1)对教师的要求。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准备好教学所需的信息材料、各种教学资源,设计好教学法,而且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是单纯地运用一种教法,因此,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教学组织和应变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法。在教学中,教师要起到监督、指导、引导的作用,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后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重新思考,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参与技术、思维技术和评价技术。

(2)对教学场所的要求。行动导向教学对教学场所要求很高,首先教学场所是理实一体化场所;其次教学场所面积要大,能够容纳一个班级学生的分组学习。一般高职院校的常规教室的面积按容纳50个学生听课设计,如果要50个学生分组学习,则面积应增加一倍。

3教学案例

例如,在进行营销课程的学习时,可信手拈来一件物品,让学生扮演顾客和销售人员的角色。在角色扮演中,既改善自己的行为能力,又注意到对方角色的反应,同时可以了解销售人员和顾客的心态。在角色扮演时,学生应对、处理冲突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并提高了自主决定的能力。角色扮演法是一种培养学生社会能力、交际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对不同职业角色的扮演或比较分析,可以使学生接受"现实角色"的人格特征,揣摩所扮演角色的内心活动,同时又能根据对方角色的言行做出合适的反应,使学生能了解和学会评价现实社会中各种角色的社会作用和自身位置。扮演角色的活动可以在任何情境中进行,这种教学方法比较容易掌握,并不需要特别的安排和设备,不需要大量财力、物力的投入,只需要简单的道具即可,因而具有易于推广、便于操作、灵活掌控、课堂效果较好的优点[3]。

又如,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下,劳动者从简单重复的流水线作业中解放出来,获得了主导和设计工作过程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现代企业的员工必须能够了解、掌握和监控完整的工作过程,具备完整的职业行动能力。同时,对于企业而言,顾客的订单就是企业生产的出发点,而对于顾客订单要求的满足就是企业生产的终结点。这意味着,员工能力的出发点和终结点就是合乎要求地完成顾客订单,而顾客要求的不断变化又自然成为推动员工职业能力发展的动力。从完整行动角度出发,完成顾客订单的过程包括以下关键步骤:资讯;设计;决策;执行;控制;评价。其一,顾客订单对于教育职业来说应具有代表性,尤其要与该职业教育的企业实习密切相关。其二,顾客订单具有潜在的问题情境和适度的复杂性,包括职业行动的完整过程。其三,完成订单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必须符合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其四,企业的实训教师或技术力量能够提供必要的指导,企业管理机制保证订单培养的顺利开展,不违反安全操作的规定。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行动能力为宗旨,对完成顾客订单的工作过程进行适当的处理,以便在工作活动的基础上从具体目标、内容构成、工作方法和使用的工具与材料这四个方面来设计教学活动。

总之,我们在结合中国各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行动领域的分析、学习领域的开发后,打破了以知识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在此基础上,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收集和设计相应的"学习情境",这样就完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课程模式开发。

参考文献

[1]崔发周. 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基本要素与结构模型[J].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3,01:12-14.

[2]韩秀婷.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学生角色转向路径探微[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7:83-85.

行动导向教学范文第8篇

1.行动导向教学法探索与实践

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德国的实施无疑是成功的,但德国规定班级的人数一般不能超过30人,而目前我国职业学校一个班级的人数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且我国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接受的也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早已习惯于被动接受老师的“满堂灌”,因此行动导向法是否适用于我们的中职学校,学生是否接纳此教学法,笔者进行了大胆地探索与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完成任务为目标,以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为手段,以小组兴趣为载体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一般先给学生分组,下达教学任务,老师先教会学生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然后讲解任务的要点和注意事项,最后让学生自己整合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来创新性地完成新任务,达到能力的整合应用和迁移提高。如我在简单完成动态网页的基本制作教学内容后,要求学生马上应用所学技术开发一个主题动态网站。任务下达后,学生热情高涨,觉得马上就可以运用所学知识来完成现实工作任务很有趣,他们都跃跃欲试。各小组经过充分讨论,分别开发军事、美食、新闻、十、动漫、娱乐、网上书店等主题网站。为了让开发的动态网站效果更佳,同学们还积极上网去查找一些网站制作的最新技术,学习并成功移植到自己制作的网站上,学到了教材中没有的知识技能,同学们都感到非常自豪和骄傲,积极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互相激励共同进步。行动导向教学法探索与实践一个学期后,班级学生在2012年上半年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中学生首次及格率达98%、优秀率达58%;行动导向教学法探索与实践一年后班级学生在办公软件应用(高级操作员)技能鉴定考证中首次通过率达93%,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了学习自信心。

2.教学过程反馈

教学过程既包含教师的教行为,更包括学生的学行为,那么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中,教师对行动导向教学法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学生是否认可新的教学法呢?以下是笔者和学生的几点共同感受:

2.1有利于增加师生间互动行动导向教学法通过教师设计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达到互动的效果。如郭同学说:“在小组里,大家互相帮忙合作,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团队精神、责任心等等传统教育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增加了师生们的互动,让我们关系更加和谐了。”

2.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这种学习愿望,一方面是内在的,好奇、求知欲、兴趣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外在的,教师的鼓励、同学协作、取得成果之后的喜悦等等。如陈同学说:“新的教学法让我们更加热爱学习,思维也变得更加活跃了。”

2.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以学生学习行为为主线,从收集信息、制定计划、选择方案、实现目标、反馈信息到评价成果,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主完成,从组建小组到完成评价,都由一个团队具体操作,学生不再是孤立地学习,而是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也在团队的合作学习中不断进行思维碰撞,拓展了学生思路,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主协调、自主合作的精神。如郑同学说:“这种教学法让我们的学习态度变被动为主动,让我们学会了自主行动、自主学习,这样的话我们以后才更容易在社会生存。”

2.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学生的学习多采用小组方式进行,小组工作方式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与他人合作、沟通的能力,既便于每个学生发挥特长,又有助于形成学生的责任感与协作精神,体验实现个人价值所带来的成就感。如周同学说:“这种教学法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团结精神,大家互补长短、相互学习,大大提高了同学之间的沟通、合作能力,为将来在社会中立足奠下良好的基础。”

2.5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学会学习、学会工作行动导向教学法就是在一种仿真的情境或环境里学习某种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为目标,以实现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根本教学目标。如谢同学说:“新的教学法引导我们一步一步探索、并从中挖掘知识,这使得我们的学习过程不会无趣,反而让我们更加沉迷并进行深入探索,让我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马同学说:“我们自己当课堂的主人,不再是围绕着老师,我们独立自主的学习,自己解决问题和应对各式各样的困难,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我们今后走向职场时能够独立的解决问题。”郑同学说:“行动导向教学法不但提高了同学们动手能力,还提高同学们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大家好像是提前进入社会工作一样,这样才能培养出会工作的人!”

2.6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学生学习行为为主线,从收集信息、制定计划、选择方案、实现目标、反馈信息到评价成果,整个过程都由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卓同学说:“对于传统的教学法来说当学生离开了课堂,离开了老师,那就没了一大半的本事,而行动导向教学法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来到社会上也能生存。”

2.7有利于实施因材施教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小组或学生分配不同层次的项目行动,让不同学情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尝到成功的喜悦。如郑同学说:“行动导向教学法中能够让老师对我们因材施教,也锻炼了同学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在学习中能吸取不同的知识,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2.8有利于实现学习评价多元化不仅用笔试、机试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强调运用完成项目的方式,考核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之间互评,教师引导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和效果的反思,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班级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如郭同学说:“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成果,并让别的小组点评,相互取长补短,是我们喜欢的一种考核评价方式。”

2.9有利于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教学演讲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或主持人,是学生学习、训练或能力达成、素质提升的组织者、咨询者和伙伴,有利于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如汤同学说:“新的教学法让学习没那么枯燥了。”

3.教学法改革探索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3.1教学法探索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1.1分组。同学们都只愿意和能力强的同学在一组,能力差的同学就没有小组愿意接纳。

3.1.2给学生动手做的时间多了,老师系统讲授的时间就显得不够充分。

3.1.3不想学习的同学容易混日子。

3.2问题对策对于以上问题,我也在不断总结、反思、改进:

3.2.1分组及不学习同学混日子问题的对策:从开始的让学生自己组合小组,到班分组、再到后来的老师按学习态度和能力强、中、弱给学生搭配分组;从一个组八人到六人、再到三人,不断减少学生混日子的现象,让不同学情的学生都能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3.2.2老师讲授时间不够充分问题的对策:从开始的老师决定课堂教学内容,到后来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先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超出能力范围的内容告知老师再详细讲授,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让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4.行动导向教学法实践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的来说,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需注意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4.1教师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不能成为教师不备课、不讲课、一味要求学生自学、教师懈怠教学的借口,故这种教学法要求教师有更强的责任心,更需用心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反思、改进,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

4.2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教学理念、思路、方法的全面改革,要确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要做到教、学、做有机结合,这对教师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对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化程度要求极高,教师应成为“双师型”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育理念,才能使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和得心应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做到课前精心策划,教学中注意过程调控,要分层次地给学生下达项目,因为教师下达给学生的项目如果过于容易,学生会认为没有挑战性,从而失去兴趣;教师下达给学生的项目如果太难,学生又会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因而教师应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配不同层次的项目,让不同学情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4.3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需要一个认同的过程行动导向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教师、学生角色的转变需要教师、学生慢慢适应。职业学校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企业的生产实践,来源于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教学内容往往跨越学科,常常超出了教师的专业范围,而且中职生基础较薄弱,在短期内不一定会产生明显的学习效果,有时教师、学生、家长产生疑虑,所以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有一个逐渐的认同过程。

4.4要因材施教需要教师具体分析专业特点、班级因素,紧密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循序渐进,切不可好高骛远。

4.5还没有与行动导向教学法相适应的具有科学体系的教材现有教材的编写追求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原理、理论多,实训内容少。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教学内容往往是通过对专业领域实际应用的最新技术工作过程分析,把项目的知识与技能分解成若干个小的子项目以学期项目的形式出现在课程教学中,突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因此需要打破现有教材体系,编写适用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材。

5.结束语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探索出了一条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职业核心技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工作的途径。但是,由于教师素质、实训场所、教材等方面的问题,该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也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行动导向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行动导向式;完整的行动;磁阀连接

0 引 言

目前职业教育现状:生源素质的逐年降低导致学生学习困难、厌学、目标不明确[1],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针对职业教学的特点,引入新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式教学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课程体系教学的新兴教学方法,是面向21世纪的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方案。

本文首先介绍行动导向式教学方法的基本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然后以磁阀的连接为实例详细阐述行动导向式教学方法的完整行动的6个阶段,并将教学效果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对比。

1 行动导向式教学方法的基本概念

1.1定义

行动导向式教学方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即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个人能力)为宗旨[2],将教学过程完全置于某一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过程之中,按照这一特定岗位(群)的工作程序,完成特定的行动项目,最终形成行动产品的学习模式[3]。

1.2影响因素

行动导向式教学在大多数职业院校很难普遍、广泛地开展实施起来,源于其影响因素[4]较多,主要有六个:(1)完整的任务;(2)行为体系化的过程;(3)学生自身;(4)教师角色的改变;(5)组织方式;(6)一体化的专业教学场地。

2 完整的行动

2.1 完整的行动的6个阶段

行动导向式教学方法必须通过完整的行动的6个阶段(也叫“六步教学法”)逐一执行。如图1。 认知(O)阶段。学生要完成教师布置的一项任务,必须对任务有整体的认识,包括任务目的、需要掌握的信息、完成任务大概的步骤等。

图1 完整的行动的6个阶段 资讯/信息(I)阶段。学生需要收集信息,确定完成任务所需的人力资源和设备等,制定工作计划[5]。 计划(P)阶段。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必须制定计划。在计划中考虑完成该任务的常规方案的步骤及时间人员分配,除此还要考虑其余创新方案。 实践(D)阶段。根据前期咨询的信息以及工作计划,开始按照预定步骤进行实施。在这个过程中,面临到实际问题,各组要采取具体措施解决问题,这就需要组内成员的协商和讨论。 检查(B)阶段。此阶段是对实践结果的检查,包括组内成员的互查、组与组之间的互查、老师对学生实践情况的检查。 评估/反馈(R)阶段。任务完成后,每组都要在其他各组和老师前进行各组任务完成的成果展示。

2.2 以磁阀的连接为例

下面以磁阀的连接为例,阐述完整的行动的6个阶段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如表1。

3 行动导向式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对比

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学习方法的不同对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和决定性的作用。如表2。

表2 学习方法与学习成果关系图

行动导向式教学方法较传统教学方法,刚好具有“做”的特点,且有以下优势:(1)任务明确,目标清晰,所有的工作围绕任务展开;(2)完成了教师角色的改变:教师是学生咨询和讨论的伙伴;(3)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表1 磁阀的连接的完整行动

4 总结

行动导向式教学方法解决了传统教学难的问题,开创了教学方法的新领域,这使得职业教育老师不仅必须掌握巩固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结合实训场地、实验设备,熟练的操作技能,设计出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以任务项目为驱动的引导

文。职业教育者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郑义丰.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中行动导向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J].学园(教育科研),2012,15:190-191.

[2]李丽.浅谈行动导向式课堂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时空,2011,03:55-56.

[3]郑欣.行动导向式学习法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8,03:112-113.

[4]Thomas Pachtner.行动导向式教育教学法培训资料.2012.

行动导向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综合职业能力

一、引言

电子信息类企业对学生的要求是能胜任电子专业技术岗位的一线工作,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能进行技术管理,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同时又要有较好的职业素养,包括团队合作、吃苦耐劳精神,有一定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简而言之,就是要求电子专业学生有较好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

《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是一门能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通过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电子技术基本技能、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基础。笔者在《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中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简述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近年中职学校大力推广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方法。所谓“行动导向”,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动手为主,学生互相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参加全部教学过程。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变化——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过程的主要承担者变成一个咨询者或指导者。

行动导向教学的具体方法有:项目教学法、大脑风暴法、模拟(仿真)教学法、卡片展示法、思维导图法、角色扮演法等等。笔者在《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教学中主要采用了项目教学法,课程分循环灯、叮咚门铃、可调电源设计与制作等几个大项目来进行教学。项目难易程度也是递进式的,越往后学,难度越大。

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学过程共有资讯、计划、实施、检查、评价五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有教学目标要求、能力培养要求、工作方法要求和完成时间要求。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中的实践

1.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思路。

教学过程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普遍认知规律,按照电子产品设计制作过程,通过PCB板的设计制作、元器件的选用安装、电路调试和维修典型教学任务来设计教学方案,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教学组织形式,制定合理的综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通过典型教学任务的实训,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实训任务以工作页的形式按照企业岗位职责、岗位操作内容、要求和业务进行编写。通过实训,学生学会用ProteDXP进行电路PCB板的设计和制作,能对常用元器件进行识别和检测,掌握常用工具、仪器、仪表的操作技能,学会电路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的方法。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独立工作能力、安全意识等,为以后从事电子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

2.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

叮咚门铃电路是由一块时基电路555集成块和元件组成的。它装调简单容易、成本较低。因为教学对象是电子专业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在教学中对集成电路和叮咚门铃电路原理只作简单讲解,重点是要学生实施叮咚门铃的设计与制作,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下表为叮咚门铃设计与制作的行动导向教学过程:

3.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效果。

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课堂变成了动态开放式课堂,符合中职生好动的心理特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习任务的合理设置,使学生电子专业技能得到充分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提升。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了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学生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手段得到了丰富和提高。学生普遍学会了根据学习工作页主动去搜集信息、查阅资料、制定计划、解决问题、反思问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了提高。

教师在整个指导过程中能及时收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

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教学中运用的思考

1.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学习领域)不完善。

现阶段中职学校电子专业的课程基本沿用以前的教材,这些教材编写的思路基本以传授专业知识为重,不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所以编写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教材刻不容缓,而且在编写教材时必须有行业企业参与。

2.现有的实训设备和信息设备不能满足行动导向教学的要求。

学习情境是从来自企业的工作过程提炼而来的,现有的教学设备跟不上企业工作的要求,学生难以实现自主探究、自主查询资料,行动导向教学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3.行动导向教学的师资问题。

行动导向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所以职业学校教师不是考一个职业技能证就能满足教学要求。目前职业教育教师大多来自高等院校,他们本身缺乏企业实践经验,为了适应行动导向教学,职业学校教师必须要到企业深入学习。

只有中职学校的课程体系、硬件设备和师资水平达到行动导向教学的要求,“行动导向”作为一种新教学方法、新教学模式、先进教学理念才能更成功地运用到中职教学中。一线专业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总结经验教训,发挥其优势,为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博客营销范文 下一篇:门诊护理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