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范文

时间:2023-10-27 16:48:40

行动导向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篇1

关键词:高职英语;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英语模拟导游

一、高职英语实践教学特点分析

从世界范围看,高等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种新型高等教育,是和传统普通高等教育有着不同质的另一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高等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大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更应突出其技能性、可操作性和职业性,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英语实用型人才。高职英语实践教学的特征有:(1)使学生具备必要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基础,熟练掌握主干技术,侧重英语的实际应用;(2)侧重相关英语知识的综合运用;(3)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与人沟通、合作共事的能力;(4)重视英语实务知识的学习,强化英语类职业技能的训练。

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剖析

20世纪80年代起,德国开展了行动导向教学的讨论,这对德国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行动导向教学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以及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行动导向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其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它倡导通过行动来学习和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有目的地、系统地组织学习者在实际或模拟的专业环境中,参与设计、实施、检查和评价职业活动的过程,通过学习者发现、探讨和解决职业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体验并反思学习行动的过程,最终获得完成相关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行动导向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教师要分层次地给学生下达行动导向。教师应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配不同层次的行动导向,让不同学情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意义深远。“行动导向”教学可让学生即学即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完成了某一任务后,内心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兴趣。再者,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中,“任务”贯穿始终,这使学生在讨论任务、分析任务、操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顺利建构起知识结构。最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能够因材施教,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英语模拟导游课程案例展示

英语模拟导游课程是高职英语教育中旅游英语专业的特色课程。这门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专业课程之后,掌握了导游专业基本理论和方法,并经过一系列实践环节训练的基础上开展的综合性专业实践课程。此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为:通过学生毕业前的综合模拟实习,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了解导游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和方法,掌握规范导游的能力和技巧;培养、增强学生在导游服务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尽快适应毕业后的旅游行业工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导游工作的性质、特点,明确导游工作在旅游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业务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学风。现通过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对英语模拟导游课程教学进行重新探讨。

针对英语模拟导游课程中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教师可综合使用行动导向模式下的几种教学组织形式:

(一)交际教学法。交际教学法旨在通过促进师生互动和构建以学生为导向的教学活动,达到实现全面性和整体化的学习,满足教与学两方面的要求。英语模拟导游课程中的基本知识体系可采用此种教学组织形式。例如,在迎客服务(Meeting&GreetingServices)、沿途服务(ServicesEnRoute)、住店服务(HotelService)、送客服务(DepartureServices)等方面安排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互动教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英语导游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使其在英语导游工作中更加自信,语言表达得更加准确和流畅。

(二)问题导向学习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获得实际的应用能力和相应的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其学习步骤包括遭遇困难、分析困难、表述困满、提出方案、解决问题、总结成果、评价方案、问题导向的学习鼓励学生的探索和发现,教师并不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途径,只是掌握学习进度并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鼓励和指导。此种教学组织形式适用于日间活动安排(DaytimeActivities)、沟通与协商(CommunicationandDiscussion)和处理问题和事故(ProblemsandEmergencies)等教学部分。

(三)项目教学法。师生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行动导向教学的所有要求几乎都能在项目教学法中得到满足。其中,项目以工作任务的形式出现。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能得到一个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一般分为五个教学阶段:1、确定项目任务;2、制定计划;3、实施计划;4、检查和评估;5、归纳或成果应用。此种教学组织形式尤其适用于英语模拟导游课程的整体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导游员的基本工作流程分为不同的项目模块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并掌握英语导游的工作步骤;也可将教学要求中的各个旅游景点作为相应项目模块,在不同的模块中侧重于某个导游员工作流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各类旅游资源的特点,熟悉和掌握基本的景区景点讲解方法、景点讲解词的撰写要素和技巧。指导学生在将来的导游工作中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导游员。

针对英语模拟导游课程的课堂安排形式,可参照行动导向模式下的教学步骤:1、课前准备:教师于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多媒体课件的准备,教学任务书的准备,学生组内分工的设计,教学设备的准备,学生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材料、元器件准备,仪器仪表的准备等;2、下达任务:教师以简洁的语言陈述这节课的任务,并下发任务书,任务书包括:主题、时间、注意事项等;3、完成任务:这个阶段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体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完成任务的基本思路、方法后,按学生的具体学情,化分学习小组,组内分工协作,完成“任务”,形成“作品”;4、展示学生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讨论,找出规律特点,并对学生作品作出积极的评价。也可采用学生互评自评方式,引导学生取长补短,总结经验。

四、结论

行动导向教学篇2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237-01

行动导向教学法,源于德国职业教育界于上世纪80年代起,它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要按企业生产任务的要求组织教学,要用职业行为体系代替专业学科体系,要求职业教育的目标要全面包含“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因此,确定了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近年来,受到德国职业教育的影响,国内各高职院校纷纷开始探索“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本意义在于: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行动导向教学法并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个教学方法体系,主要方法有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基于项目的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法、现代四阶段教学法等。

高职课堂教学要以经验传授为主,以知识传授为辅,要用经验传授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吸收;专业技能培养仅仅只是一个高技能人才的三条腿之一,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方法能力和素质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和深度的关键。因此,在课程设计时,知识、方法、素质三方面能力目标都应该有机结合,并且赋予有效的实施。

1 知识能力设计

知识能力也就是专业岗位能力,主要是本专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我们传统的教学就一直以传授知识为主,面对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薄弱的高职学生,以及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定位,我们在专业岗位能力设计中应当以技术知识的操作实践为主,然后再引导出必要的知识,而非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源发性。也就是说,先教让学生怎么做,然后再告诉其为什么这么做?有些老师认为,高职生知道怎么做就行了,但根据学生评教座谈和毕业生就业反馈,技能学习系统性不强和高职学生后续发展能力的不强,与其没有养成深度学习和思考的习惯有很大关系。因此,前一步是让学生习得技能,而后一步让其知道其所以然,培养其系统思考的能力,为学生后续发展打下基础。

专业岗位能力课程设计中,教学内容设计是课程设计的核心,也是最难和最有核心价值的部分。首先,要对所任课程有全面、深刻、系统的理解,才能合理的筛选出适用于高职学生,才能培养满足专业岗位能力的必备知识和技能。其次,单项技能或者综合技能所选择的任务载体一定由易至难,并且要结合整个培养体系中的相关技能,设计让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完成的难易程度,让学生够得着,吃的好。比如,我在《广告策划》课程设计中,通过商品广告调研和分析、商品平面广告策划、品牌企业形象电视广告策划、商场店庆整合营销策划四个任务,按照实际工作流程进行情景设计,并由简单任务到复杂再到综合任务,层层递进,构建该课程的专业知识能力目标。再三,任务的选择尽可能符合学生心理,兴趣是最大的老师,做一个感兴趣的任务会带来极大的创意和惊喜。《广告策划》中,我选择了周杰伦代言的“优乐美”奶茶的校园推广策划的任务。

此外,知识技能传授也要与时俱进。如今科技日新月异,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东西要到2-3年以后才能使用,如果我们不是传授的最新的技能,那么学生所学将毫无用处,学生对学校的教育将有很大负面情绪。因此,我们在知识能力设计中应当结合先进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软件等,才能保证学生所学知识的有用性。

2 方法能力设计

方法能力是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除专业知识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它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方法和素质能力。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现如今,没有好工作方法就不能胜任工作,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就不能保障其学习效果。在用人企业回访中,众多企业都对学生自我学习和后续学习能力提出要求,而这正是高职学生进校时所欠缺的重要能力,成为学习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我的课程设计中,要为其补充方法能力训练的环节,通过布置学生工作页、提供阅读资料和引导其自行搜集资料回答引导问题,锻炼学生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制定工作计划、小组共同讨论和决策,培养其思考能力、计划能力、决策和实施的能力;通过口头汇报、自我评价和互相点评,养成自我评价能力和接受他人评价的承受力,并能够从成败经历中有效地吸取经验教训。

3 素质能力设计

从80后到90后,用人单位也都反映职业新人的职业素养一年不如一年,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学生素质能力不能成为阻碍学生职业发展的短板。因此,在我们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的素质能力也作为培养目标之一。应该在学校期间多给予引导和完善,使其拥有让用人单位满意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素质能力主要包括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的能力,以及职业道德和操守等。未来工作中,职业道德是胜任岗位的基础,而能否协同他人共同完成工作,对他人公正宽容,具有准确裁定事物的判断力和自律能力等,这是岗位胜任和在工作中开拓进取的重要条件。

在我的课程设计中,通过分组作业、校外实践、汇报及答辩等形式,培养其社会能力。在我每学期的分组作业环节,都有小组合作不当要求解散的情况发生,作为老师通过引导和帮助其分析得失利弊,纠正心态,最终都得到妥善解决。在这个工程中,学生的解决协作困境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行动导向教学篇3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推销学;学生主体;能力培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互联网和自媒体运用的普及,企业对营销人员要求越来越高,培养营销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是高校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方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基于此,营销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赖于教学模式的转换。

一、推销学教学亟须解决的问题

《推销学》是市场营销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主要涉及推销原则、推销流程、推销技巧、推销员从业素质和能力。据统计,营销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推销员的比例较高,因而,作为推销员必修课程的《推销学》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推销学》教学存在诸多需要面对的课题。

(一)教材内容亟须更新

在教材编写上,《推销学》很多教材内容陈旧,多重视理论叙述,针对性不够强,对实践操作内容关注较少。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网络经济的发展,市场千变万化,推销也相应出现新的趋向,教材中的案例较为老套和过时,教材中的经典案例也较少,而对出现的新的市场变化研究不够深入,而对网络推销、团购推销、微信营销等新的推销方式认识不够到位。市面上,《推销学》教材较多,经典教材却较少,相关学科前沿关注较少。

(二)教与学理念亟待转变

《推销学》的教学过程像其他课程一样存在“一言堂”“满堂灌”现象,教师往往不能根据学生对知识和实践的掌握情况施教,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听讲,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少学生抱着60分万岁的思想,也有些学生只是上课记笔记,临考时背笔记,只管考试取得高分的学生,在社会中不一定也是高分,部分学生善于纸上谈兵,而不善于实践操作,走上工作岗位茫然无所适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因此,教与学理念亟须转变,学生必须要认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三)课堂教学内容亟须接轨

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市场信息变化也随之加快,市场营销相应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营销手段、营销内容、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购买心理和购买状况、购买手段都发生了变化。然而教材更新缓慢,如果教师对市场动态和信息备课不充分,或者不能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当的实例,在课堂教学中难以激起学生营销理论联系营销实际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关注市场信息,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内容,努力做到课堂与现实接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对现实市场的关注度,进而培养学生的市场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四)教师与企业亟待沟通

传统高校教学,企业很少参与高校人才培养,高校对企业的实际需要关注得也不够,然而高校培养的人才恰是要满足企业的需要,高校、企业、学生三者之间出现了脱节。基于此,在人才培养上,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教师提出了非常严格要求,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具备较强的决策谋划能力,此外,还应熟悉企业市场实际操作,与企业界经常保持广泛深入的接触和良好的关系,对企业的销售实践要了如指掌,对企业遇到的问题也要有深度的思考。加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联系,培养双师型人才,成为高校《推销学》教学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

2014年教育部职业教育司工作要点明确指出,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因而,以培养学生能力为起点和归宿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必然需要在教学中广泛使用。

(一) 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内容

行动导向教学法,并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套教学理论,它的基本要求是在教学过程中以职业情境为参照系,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统一起来,强调行动即学习,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行动来学习, [1 ]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教学思想。

行动导向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职业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职业基础知识和职业基本技能,而社会综合能力在传统教学中往往被忽视,行动导向教学法非常重视学生社会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指出的是,社会综合能力包括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 [2 ]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锤炼学生的社会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率先由职业教育强国――德国引入,现已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所推崇。

(二)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要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包括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主要涉及项目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大脑风暴法、文本引导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试图让学生通过参与“过程”获得“能力”,以达到激发内在求知欲和促进深层次理解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3 ]

三、《推销学》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

随着“十二五”时期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和要求都将发生变化,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备较高素质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成为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推销学》教学中的引用,将有利于营销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以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管理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篇4

关键字:历史;行动导向法;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185-02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概念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出发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去激发其智慧和潜能的教学方法。[1]这种方法是在精心设计下,由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营造新颖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提供课题与相关的信息资料或学习材料,引导组织学生心手脑并用,教学做结合,身体力行地获取知识与技能,自行完成学习任务,并自行反馈和评价,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主动积极,负责与创造性的学习行为,实现学习效果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学习能力同步提高的双重能力。虽然这已称不上什么新的教学理念,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却还应用得很不够,历史教学中尤其不够。[2]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优点

1.注重学生个体的行动性。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动性”,即参与性、实践性和互动性,体现“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思想。通过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突出“我听到的,我不会忘记”;“我看到的,我会了解”;“我做过的,我会记住”的思想。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案例,通过头脑风暴法、小组讨论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辩论法、卡片调研法等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行动来理解知识。学习过程结束,教师让学生演示成果,使其充分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其间教师和学生对其成果进行讨论并给出建议。这就在提高自己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社会沟通能力。[3]

2.注重教学过程的完整性。行动导向教学不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注重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完整。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从引入课题到评估,有着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而在传统教学中,往往只涉及或重视其中个别阶段,如获取信息和实施,忽略诸如对学习过程的思考、计划、检查、反馈等关键性环节。

3.注重学习行动的合作性。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重视关键能力的培养。由于行动导向的教学面向典型职业活动中的实际问题,注重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应用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尤其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强调合作式学习,强调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生生关系,有利于构建师生与生生之间新型的互动协调关系,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协作共事的能力。

4.注重教学评价的开放性。行动导向教学的评价既有对所学技能与知识的定量分析,也有对学生所获得的能力的定性分析、所有的评价结果是开放性的、特别是在教学评价中,允许学生自己制定评价标准并检查自身的学习效果,这就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从评价的“旁观者”成为评价的“主持人”,评价标准的制定基础不是对知识的复制、拷贝,评价的宗旨是帮助学生改进自身的学习,帮助教师更好地优化教学过程。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案例一:在讲授《唐朝的衰落》一章时,我向学生出示了一组唐朝人口增减资料:

A.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摇?摇?摇37,140,000人。

B.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摇?摇41,419,712人。

C.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摇?摇52,919,309人。

D.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年)?摇?摇?摇16,990,309人。

E.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摇?摇?摇15,762,432人。

然后,提出下列问题:①从A至C阶段人口增长的原因是什么?②由于什么事件导致C至D阶段人口急剧下降?该事件的原因及后果各是什么?③从D至E阶段为何人口继续下降?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思考,进而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由于政治比较清明,经济繁荣,人口增长;后期由于统治腐败,导致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使社会生产破坏、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可见,政治稳定是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前提。整个过程让学生自由组合自主找资料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然后每个小组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案例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章,引言中提到“”结束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课本讲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意义时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两者是否矛盾?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开展辩论赛,班上分为两个小组,各自找资料,找论据,然后派出辩论手,通过辩论的过程使大家明确:“”结束,的确使中国十年的动乱局面得到终结,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入新时期,但只有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才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可见,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以上的两个案例教学都是典型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找资料中、在讨论中、在辩论中学到知识,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口头表达、合作互助等能力。

四、结论

行动导向教学法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在教学中重视“案例”教学,重视“项目”教学,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及“自我管理式的学习”。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作用,在于既可使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技能,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力、与人协作共事的社会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样的方法在职业教育中非常管用,培养出来的人与职业教育的目标相一致,值得学习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壮国桢.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07.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何茂昌.行动导向教学在高职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探索[J].学理论,2011,(30).

行动导向教学篇5

【关键词】行动导向 金融教学 仿真实训室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逐渐与世界经济的发展接轨了,因而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下,金融行业也随之得到发展,但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所以当前对金融人才的要求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因而高校在金融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双重培养,然而传统的金融教学一般只注重教的过程,没有注重学生对知识真正掌握的情况,所以将行动导向教学观应用到金融教学当中,促进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真正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高素质综合性金融人才。

一、行动导向法的具体概述

(一)行动导向法的内涵

行动导向又被称为实践导向,最早起源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德国。行动导向法的主要内涵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地位,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这样一个教学模式。在行动导向法的应用下,老师为学生构建出一个模拟的课堂环境,然后与学生一同来制定学习的任务和学习的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地调动出来,注重对学生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共同培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彼此间相互合作的能力。通过行动导向法的运用,可以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行为导向的教学法不会单纯地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它所关注的是学生个体的发展,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是通过学习之后,学生们能够学会去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能够自主地去判断和选择,并且习得知识之后,能够运用到实践当中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学生的知识水平的高低并不能代表其能力的高低,因而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下,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在高校的金融教学中应该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这样才能培养出知识与能力共同发展的现代化金融人才。

(二)行动导向法的运用模式

行动导向法的运用模式比较多,常见的是问题引导、案例分析、项目驱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等,高校在金融教学中采用行动导向法,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金融知识水平和金融实践能力,同时也会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及创新能力。

问题引导:所谓问题引导,其实就是通过提出问题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亦是和学习能力,通过问题引导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能够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分析: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加深学生对金融行情的了解,然后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能够通过自身的思维方式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再自行解决问题,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项目驱动:这是行动导向法中一个较为典型的教学方法。在项目驱动的应用下,通过给学生布置一个项目,即学习任务,然后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通过小组间的分工合作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所有信息的收集,任务解决的方法,到最后对学习任务完成结果的评价,都是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学生会对任务完成的每一个细节都有一定的了解,自然也就对每个环节中所要达到的要求有所掌握。

情景模拟:通过对真实运作环境的模拟来构建一个仿真的环境,从而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高校金融专业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学生的金融实践能力根本得不到提高,那么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如同置身在实际的金融工作环境中,加上老师的指导,学生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加强自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这样低成本、高成效的情景模拟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金融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角色扮演:在教学的过程中赋予学生不同角色,让他们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提高自身的社会能力和与人的交际能力。不同于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的着重点在于人,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加强了与他人的交流,同时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也能获知自己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加以改进。

二、当前高校金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专业课程的内容有所重复

高校的学制一般是四年,在这有限的四年时间中,要想将金融专业课程的内容全部学精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除了专业理论课之外,还应该加入实践课,那么可用的时间就更加仓促了,然而纵观高校的金融专业教材,里面相当一部门内容都是重复而反复的,这无疑浪费了时间,而且教学的效率也不会太高。

(二)教学模式单一化

大多高校金融专业的教学模式仍是采取传统而单一的教学模式,加上金融专业的理论课比较多,在课堂上老师也是采取的填鸭式的满堂灌,这样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根本调动不了学生金融学习的积极性。

(三)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

相对来说,高校在实践教学的体系建设上不是太充足,学生在金融实践课上没有仿真的环境去进行相应的操作,因而对金融实践的真正意义没有体会全面,自然在学习的自主性以及积极性上有所欠缺。

三、行动导向教学观在金融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措施

针对以上所诉的高校金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将行动导向教学观应用到高校金融教学中具体措施,如下所示:

(一)选取必要而有用的知识内容

行动导向教学篇6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计算机;教育;改革;应用研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如今的课堂教学中,逐渐开始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体的教学形式,行动导向教学法由此产生。这一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掌握所学内容。实践性在计算机教学中尤为突出,因此在课堂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既能够促进教育改革的顺利实施,也能够提升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学生日后走向社会打下夯实基础。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容与意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现在人们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与计算机息息相关,这就对学校的计算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教育和其他的学科教育不同,它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理论,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计算机教学活动。行动导向教学法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坚持职业活动为前提的原则,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教”和“学”的相互融合、互动,让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是局限于课本知识,而是能够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分为两种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其中项目教学法是最为典型和常见的一种类型。这一教学方法的主要内容是,教师对学生进行项目的布置,然后以引导者的身份,帮助学生搜集资料、设计、实施、制定方案等来完成项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灌输者,更多的承担引导的责任,让学生独立的完成项目。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计算机知识。案例教学法,顾名思义,是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结合所学知识,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参与到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中来,以此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案例,对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拓展其思维。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分组交流,对讨论中所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的向老师发问,提高学生的独立性。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去寻找问题、探究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不再是被灌输教育,而是真正的独立自主,成为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计算机教学改革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1.确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主要内容,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身份。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这一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立场来思考问题,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需求,来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如果只按照自己的需求和目的来教学,容易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教学目标无法顺利实现。比如说,计算机教师在开始新一阶段的教学内容之前,要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深刻的了解,从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任务,以避免学生在这一课时的学习中出现理解障碍,降低课堂效率。2.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课前准备在教学活动中,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教师要对对教学内容和课堂条件进行详细了解,还要针对班级的学习情况以及个体差异性,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任务,对教学流程进行合理安排。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都是从某个知识点切入,展开教学。现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教师在备课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制定有趣的视频、音频等课件,以此来引导学生进入到课堂中去,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发的进行探究。3.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着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培养人才,并不是仅仅依赖于行动导向教学法。计算机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需求,不断的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将多种教学方式融合、交流、碰撞,保障教学工作的高质量。教师要不断的累积教学经验,在授课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4.科学实施教学设计。首先,教师在准备教学设计的时候,要遵循行动导向这一原则,依据教学需要和目标,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模板。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和课时内容,对教学单元进行科学的分解,并保证每个知识点都能够连贯在一起,实现教学的流畅性,以此来保障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其次,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分层教学设计。从教学问题、教学内容、教学训练等各个方面,实现教学分层,设置不同的教学难度,满足各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最后,教师在结束教学任务以后,还要对整个学习过程和实践环节进行全方位的归纳和总结,并制定出相应的训练计划,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在设计教学流程时,计算机教师还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5.加强课后训练活动。教师在布置了学习任务之后,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探究活动。可以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和思考,等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后,教师让各个小组分别来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其中每个小组的成员分工、探究目标、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都要详细的表达出来。在各个小组完成展示完成之后,教师还要针对每个小组的展示活动进行点评,并让其他小组的学生来提出相应的优缺点,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肯定学生的优点,对其缺点进行点拨,促使其改正和进步,找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让学生更深刻的掌握所学知识。学生在讨论争辩的基础上,能够不断的改进自身的学习方法、巩固操作技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强化。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学生各抒己见,实现了观点的碰撞和交流,同时加强了自身的表达能力和团队沟通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水平。6.丰富教学评价模式。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学评价往往局限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要丰富教学评价模式,实现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才,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第一,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不能够只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好坏,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加重视课堂学习;第二,教学评价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单一评价,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多种评价方式并存,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客观的了解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第三,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让学生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方式发表意见,结合学生的意见不断的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三、结束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行动导向教学法得到了普遍的运用。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论基础,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日后融入社会打下夯实的基础。因此,运用这一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计算机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从学生出发,合理运用行动导向这一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加轻松的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独立性,帮助学生更愉快的掌握计算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为我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计算机人才。

行动导向教学篇7

关键词: 应用文写作教学 行动导向 可行性 实施

1.行动导向教学的解析

1.1行动导向教学的内涵

行动导向(Handlungsorientierung)教学的基本内涵是通过行动产品引导教学过程,学生通过主动与全面的学习达到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统一。这里的“行动”不是日常生活的行动或劳动,而是为达到学习目标进行的有意识的行为。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特征是用“完整的行动模式”(即包括明确任务、计划、决策、控制和反馈整个行动过程)替代(按照外部规定完成任务)的“部分行动模式”,教师通过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和使用多种辅助手段帮助学生获得必需的知识并构建个体的知识体系。在理论上,行动导向教学与知识导向教学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没有专门的教学方法,而是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按照行动的复杂程度,行动导向教学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实验导向性教学,主要过程为制定试验计划,进行试验和检验评价结果,目的是解决实际技术问题;二是问题导向性教学:主要过程为理清问题实质、确定结构、解决问题和实际应用结果,目的是培养技术思维能力;三是项目导向性教学,即按照完整的行动模式,全面培养技术、社会、经济和政治多方面的能力,促进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典型的如项目教学和引导课文教学法,其中项目教学是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方法。

1.2行动导向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1.2.1从教学方式看,人类最基本的教学方式一般有两种,即演绎式和归纳式。传统教学一般采用演绎式学习方式,先讲授理论知识,然后进行实践,如传统的四阶段教学法:准备―示范―模仿―练习;行动导向教学则先提出引导问题,借此学习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实践与理论是一体化的,是归纳式和发展式的学习。

1.2.2在教学内容上,传统教学一般要给出所有的信息,内容是客观的事实性的知识,在教学中要讲授(或学习)较多必要的知识;行动导向教学一般不给出信息或只给出信息的框架,教学内容是较少的必要的基础知识或很多可利用的基础知识。

1.2.3从教学过程和教师地位看,传统教学内容分为多个教学阶段,学习过程是教师控制的学习过程,一般要求学生独立学习;行动导向教学则对复杂的课题进行全面理解,部分过程是学生自我控制的学习过程,学生分组学习,互相交流信息,采用合作式的学习。行动导向教学的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伴随者。教师的教案即是学生的学案。

1.2.4从学习的成果上看,在传统教学中学习成果是客观的事实性的知识,获得的能力是对知识加工的能力;而行动导向教学中的学习则会有多种答案,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的是对知识和能力不断的自我构建,以及其他方面,诸如团队意识、合作学习的发展,从而实现职业综合能力的发展。

2.行动导向策略引入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一直以来,应用文教学是高校基础课教学中令人困扰的难题,一方面对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已形成共识,许多学校都开设应用文写作课,就连重视专业技能的高职院校在基础课大幅度缩减甚至取消的情况下,仍然保留应用文写作课,更不用说管理类等文科专业中应用文写作的重要位置。另一方面应用文写作教学一直不甚乐观,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置于边缘地位,许多教师对该课的教学较为头痛。虽然近几年在教法上不断有新的探索和尝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应用文教学,但仍然未摆脱“讲授+练习”的模式,使得应用文写作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却没能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课程。分析应用文教学现状,主要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对应用文写作本身缺乏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许多教师往往是临时“受命”,匆匆授课,很多是为了填补工作量的不足,对应用文本身的魅力和特质认识不足,难以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问题二:教学方法保守。常见的做法“格式+例文”虽然有许多可取之处,但是有致命的弱点,即没有充分考虑到写作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仅注重从格式层面的训练。有的学者提出进行专项(单项)训练之后,再进行综合性训练,这种做法带有明显的学科教学训练特征,仍有一定的弊端,不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问题三:教学观念陈旧。以“教师为主体”或“口号中以学生为主体、实际上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仍然存在,教师为达到某一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无论是“精讲多练”还是“专项训练”都不能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导致学生理智上注重应用写作,实际写作却感到枯燥无味,心生厌倦。近些年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探索此起彼伏,甚至还借用它山之石,如在写作课上采用多媒体、引文学因素进应用文写作课堂等,这些做法没有太大效果,反而使教学有失偏颇。我认为,因为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享受应用写作过程的乐趣和创作的愉悦感,体验到写作成果的功效性,所以其他任何寻求提高其写作兴趣的做法都显得苍白无力。

对于以上问题,引入行动导向教学就可得到解决。首先,行动导向教学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方面,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强调学生是主动、不断优化和自我负责的,能在实现既定目标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学习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过程。其次,行动导向教学可有效解决上面问题二中“单从格式层面训练”的问题和“单项训练+综合训练”在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如在大部分专业较难实施),让学生围绕明确的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手、脑劳动的统一,更符合应用写作的需要。在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不仅是事实性知识的积累和心智技能训练,更重要的是将写作有关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的整合,这一整合过程只能在学习者个体内部以隐形的方式进行,而不可能用语言或示范的方式传授。最后,问题一属于教师的主观原因,不是教学策略所能解决的,但行动导向教学至少要求教师对教学做充足而深入的准备,否则可能无法实施教学,无法解决学生在行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行动导向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实施

应用文写作教学适合于采用行动导向教学的最基本方法――项目教学法。

3.1应用文教学项目的开发和设计

应用文教学项目的开发应围绕教学目标尽量选取真实情境中的工作任务。经过对实际工作中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发现,许多应用文体本身即可以构成一个教学项目,如计划、总结、调查报告、演讲稿、条据、启事、请柬、聘书、商品广告、商务信函、电子邮件等。有的可由两种或几种应用文体写作构成一个教学项目,如求职信和个人简历可放在一个教学项目中,谈判方案、会议纪要、合同可放在一个项目中,欢迎词、答谢词可视情况放在同一个项目中,请示、批复放在一个项目中,等等。教学项目明晰的学习任务是一种或几种应用文体的写作,学习任务的背景是情景的设计和提供。应用文写作是一种实用写作,有别于文学写作,不是主观的、自说自话式的写作,而是客观的、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写,写给谁、写什么内容、写成什么样式、什么时候写都由客观存在的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来决定。有时,同一种文体因应用的情境不同,写作上就有较大的不同,因此恰如其分地设计情境就显得十分重要。

教学项目的设计应有完整的学习过程,可采用六步法,即明确任务(并获取与任务有直接联系的信息)―制定计划―作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定反馈。

3.2应用文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

从教师角度看,项目教学要以任务为驱动,首先布置学习任务,以任务书的形式下发给学生,同时告知学生任务完成的具体要求和标准。以求职信、个人简历项目教学为例,教师设计如下的学习任务,以任务书的形式下发。

学习任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针对某一职位,分别写作(制作)一份求职信和一份简历。

参考职位:公司前台接待、培训学校英语教师、计算机网络维护员、销售顾问(药品、汽车、房地产等)、公司文员等。

任务要求:1.文面清晰,格式规范正确。(包括标题、段落、称谓、祝颂语、署名、日期等的文面和格式。)

2.内容完整,诉求重点符合选定职位的需求。

3.语言表达准确,表述明确、恰当、得体。

4.求职信和简历有特点,能吸引人或打动人。

然后组织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求职信和简历写作中,可根据选取职位的不同分组,每组4―6人。根据学生需要,指导学生获取如何写作求职信和简历的信息,因为项目教学不排斥传统的教学法,故在必要时可作统一讲解,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随时解答学生的咨询或作指导。最后组织学生检查控制,组织学生评定并反馈。

从学生角度看,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首先要明确学习任务,在教师的伴随下寻找或接受合作伙伴,获取信息,共同制定初步计划,阐述计划,然后作出决策。如在求职信和个人简历的项目教学中,从制定计划到作出决策应包括以下内容:确定某一职位,分析该职位的要求(该项分析越细致越好),确定求职信和简历的诉求重点;分析个人优势,并筹划如何与职位需求相契合,如何表述;按照求职信和简历的内容和结构进行内容取舍、填写和主次顺序安排;对求职信和简历进行润色和校对;然后实施计划。在文章初步完成后,实施检查控制,这一环节可由组内同学互相检查,并进行修改完善。最后评价自己和别人的文章,并把评价结果反馈回去。互评环节,可采用组与组之间互评并反馈的方式。

3.3把握几个环节

需要指出的是,在行动导向的应用文教学实施过程中,有以下几个环节需要注意。

3.3.1教师要创设贴近工作实践的教学情境,精心选择并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具有开放性,并通过任务这一载体完成学生个体知识体系的不断建构和能力的发展。有的情境可设计多种,让学生任选其一,如方案的写作比较复杂,可安排几次课、设计不同情境下的任务,如销售方案、活动方案、接待方案、培训方案、谈判方案、招商方案、产品策划方案、广告方案等;再如调查报告,教师可提供不同的调查项目供学生选择,也可让学生自拟题目调查并写作。有的情境需要交代得细致一些,有的情境就可粗略交代,如欢迎词、答谢词的写作情境设计和交代要细致,对求职信、简历的情境不必规定是毕业求职或是假期实践,从而给学生更多创造发挥的空间。

3.3.2教师应为学生所需要的信息做好准备,并随时准备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根据学生手中的教材,也可准备学习活页供学生使用。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例文是不可缺少的,要精选相关的不同情境下的经典例文,供学生选择和使用。目前,应用文写作教材大多按文体归类编写,例文较为陈旧,所以按照行动导向教学要求编著教材,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

3.3.3在学习中,部分过程是学生自我控制的过程,但在制定计划后、作出决策前,可由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阐述本组计划,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其可行性,使其作出正确的决策,从而保证学习结果不会有偏离或偏离太远。

3.3.4在实施计划这一环节,应用文写作有本身特点,即完成任务的成果形式是文本形式的文章,因写作人不同而有不同的创造性,故要求小组中的每个人都要按决策计划写作,都要有个人的可展示结果。

3.3.5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修改”对于提升应用文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重要意义,因此检查控制和评定反馈环节十分重要。文本式的文章便于修改,修改后可再现其完美性,所以对于学生的文章要重视给出具体意见。可组织学生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互评,以书面形式提出具体意见,并将其评价别人作品的过程纳入对本人的考评中。意见反馈到本人后由本人进行修改,然后再进行评价,根据需要可再提出建议,再次反馈,再次修改,直到作者本人满意为止。

行动导向应用文教学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细节,使其逐渐走向成熟,促使应用文教学课程更加专业化,更加成熟。

参考文献:

[1]赵志群.关于行动导向的教学[J].职教论坛,2008,

(10).

[2]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3]王正.从“去文学化”走向“专业化”[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

[4]孟建伟.从“现用现查”看大学应用文写作教学内容的调整[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

行动导向教学篇8

关键词: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20世纪德国制造业称雄世界的强力支撑,行动导向法则是德国在21世纪为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拓展的一个新领域。德国“行动导向法”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挣脱了学科体系内容循序讲授的桎梏,而将职业工作过程作为教学组织的参照系。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

所谓“行动导向法”,是指教师不再按照传统的学科体系来传授教学内容,而是按照职业工作过程来确定学习领域,设置学习情境,组织教学。教学内容以职业活动为核心,注重学科间的横向联系,一般通过解决接近实际工作过程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教学组织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起到咨询和辅导作用,一般多以小组学习形式进行,强调学习过程的合作与交流。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模式,它是基于实际工作的教学方法。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德国职业教育中的发展

行动导向教学法由英国教授瑞恩斯在20世纪八十年代首次提出,随后在世界范围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德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开展了行动导向教学的讨论,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1996年德国的一次州文化部长联席会议首次提出“要以学习领域为基本原则组织与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这个决议在1999年正式颁布,它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要按企业生产任务的要求组织教学,要用职业行为体系代替专业学科体系,因此,确定了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

在德国职业教育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分三个层次开发,即: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德国联邦文教机构确定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的大纲,具体的内容和学习情境的设定由各个学校的职业(专业)组通过讨论确定。

行动领域的开发从三个方面考虑,即:职业方面,从社会上现有职业的状况和需要出发研究确定;个人生活方面,可从个人的发展和家庭生活的需要方面考虑;社会方面,可从年轻人的现状、行业需要等方面获取信息。

学习领域根据行动领域中涉及的有关内容,结合学校教学过程的可行性,确定能够涵盖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具备典型工作特征的、能够发展学生的行动能力的学习论题。

学习情境是学校根据联邦文教机构确定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的大纲进行具体化的学习论题,可由各个学校的职业(专业)组通过讨论同时吸收学生的意见,经过认真筛选而确定。

三、德国职业教育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

行动导向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组织教学活动。下面是德国职业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一)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来自职业中的实践工作任务,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学生与教师共同承担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项目教学可使学生学习如何独立学习并理解综合复杂的工作情境。共分为五个阶段实施:

1、项目起草与目标制定。由老师提出并制定项目任务,学生们共同制定该项目的目标,提出各种可能的方案。

2、计划。学生独立制定项目工作计划并确定工作步骤。教师对学生的工作计划提出意见。

3、实施。学生在实践中实施由他们共同开发的项目计划,同时完成项目产品。

4、成果展示报告。项目结束以后学生要作项目产品展示报告。

5、评估。学生参考之前制定的评估标准对项目的成果及团队合作过程进行评估。先由学生自评,再由老师做总结性评价。在此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共同讨论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并评价学生制定的解决问题方案。

(二)引导文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是职业培训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方法。它要求学生借助引导文完成工作任务,能够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具体实施步骤分为:

1、信息。学生按照引导文中的引导问题和引言,收集并加工重要信息。

2、计划。小组成员共同思考工作步骤,以及所需的辅助材料和工具,以便制定工作计划。

3、决策。小组讨论,并与老师进行专业谈话,以便修改并优化已经制定好的工作计划。

4、实施。学生应用自己制定的工作计划实施工作任务,通过实施学生可获得知识与能力。

5、控制。学生使用控制单来检测已完成的工作任务。通过与之前工作计划中制定的工作步骤与要求对比,学生可对其工作结果进行反馈与评价。

6、评价。老师应在专业谈话中指出学生的不足,这样学生可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以便今后避免不足。

(三)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体验真实的职业工作情境的机会。角色扮演法的特点是学生作为演员扮演一个真实的社会角色。演员要确定他所扮演人物的兴趣、态度和价值观。同时,角色扮演的参与者还要观察反馈自己或别人所扮演的角色。具体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老师向学生们介绍角色扮演的基本规则和目标。

2、引导。首先教师要向学生们介绍主题及剧本的情境,然后给学生分配角色。不需做演员的学生们将作观察者从戏外观察演员表演及整个角色扮演。

3、加工准备。演员和观察者要借助老师所给的信息来加工角色间的关系和任务,与此同时他们逐渐进入角色。

4、扮演。在教师或一位学生做了开场介绍之后,所有参与者正式进入角色开始演出。

5、走出角色。参与者在扮演完他的角色后能够完全走出角色,客观地分析演出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作出客观的评价,避免将个人感情带入评价中。

6、讨论。老师、演员与观察者一起客观讨论角色扮演的过程与经验。

四、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启示

(一)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行动导向教学法注重以具体的工作任务或行动来引导学生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要求教师转变角色,从执教者转变为学习的陪同者或辅导者,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帮助学生构思学习途径,给出相应的学习任务并指导他们的学习过程。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以职业行为为导向,与职业工作过程紧密相关;教学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先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使学习变成学生的主动探索行为,通过学习逐步培养所需的职业能力。

(三)极大地提高教师自身能力。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始终全方位地处于学习行动的优先地位,教师转变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但这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教学能力,还要精通相关的职业技能,在教学中要巧妙的创设职业情境,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统一,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和教学能力。

(作者单位:陕西银行学校)

主要参考文献:

[1]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门诊护理管理范文 下一篇:博客营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