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精密标准件测具加工流程设计

时间:2022-10-08 08:26:19

大型精密标准件测具加工流程设计

摘 要:现场加工及检测环境等实际条件,无法达到精密测具图纸要求的标准温度20℃;各种材料都存在线膨胀和体膨胀,温度差异会导致测具长度方向发生微量变化,但对大型精密测具制造而言,已经超出10倍以上公差带要求,因此温度误差是影响测具制造精度的重要因素;本文简述温度误差对大型精密标准件测具制造过程的影响,重点阐述在精密三坐标测量机配合下,对不同的测具类型,设计不同的加工流程,达到减小温度误差影响,提高测具制造精度之目的。

关键词:精密标准件测具;温度误差;相对测量;微量调整

中图分类号:TG814 文献标识码:A

1 背景需求

大型精密标准件测具,作为一种专用测具,在军民品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检查加工零件,简单、方便、灵活,但是,标准件测具工作尺寸要求精度高,20℃时工作尺寸精度一般为±0.005mm~±0.01mm,而测具长度一般在600mm~1000 mm甚至达1200mm,对现有投影检查设备而言,测具超长、超重,不能满足检测要求;而现场加工过程中,工作环境却不能保证20℃恒温,由此产生温度差异,各种材料都存在线膨胀和体膨胀,进而产生尺寸误差;现场生产急需将温差造成的材料膨胀误差、检具温度误差减少到最小,来提高测具的制造精度。

2 工艺分析

现场使用的大型精密标准件测具,常用结构一般有二种:其一为回转型标准件测具,两端工作面为圆弧表面,垂直底面(如图一);另一种为直面型,两端工作面为平面,或垂直底面,或形成一定角度(如图二),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2.1回转型大型测具的典型结构如下图所示:

1、底座 2、支座 3~7、 定位块

(图一)

图中显示,零件3至7为五组定位块,它安装到零件2支座上,对应5个工作尺寸,分别用于测量五组数据,公差要求严格,零件2的上端面为同一平面,供测量尺量脚定位用,下端固定在零件1躯座上,整套工装材料涉及HT200、45#、CrWMn等。

2.2 直面型大型测具图纸如图二所示:

1、躯座 2、固定测量块 3、调整测量块 4、限位块 5、定位块

(图二)

图中显示,零件2、3为定位块,左端的为固定测量块,右端的为调整测量块,一起固定到零件1躯座上,工作尺寸为交点尺寸,一般设计成测量一组或二组尺寸,尺寸公差带同样要求严格;零件4为限位块,用来在装配时调整测量块3用;零件5的上端面为同一平面,供测量尺量脚定位用,整套工装材料涉及HT200、45#、CrWMn等。

3 加工流程设计

3.1 分析温度差异对材料的影响

从《机械设计手册》中可以查出上述材料的线膨胀系数αl(/10-6℃-1),在20~100℃时,铸铁:αl=8.7~11.1,碳钢:αl=10.6~12.2,我们以αl=11为例,现场温度为28℃,则1米长零件比在20℃时长度伸长量为: ΔL=1000mmX11/10-6℃-1 X(28-20) ℃=0.088mm,况且材料还存在体膨胀,由此可见,温度差异对高精度测具影响巨大;现场使用的1米千分尺及卡尺,精度在0.02mm~0.05mm,且测量精度随着温差变化而变化,即使这样测具也无法满足测量要求。

3.2回转型大型测具加工流程设计

该型测具一般采用回转机床加工,鲜有采用数控磨加工工作R,因为装配时涉及短弧确定大R的难题无法解决;本文采用相对测量法,来解决温差对制造过程的影响,流程设计如下:

①在原图纸中心增加正心轴(见图三),保证加工时有找正基准。

②零件2支座上M、N面要求粗糙度达0.8,保证与底面垂直度为0.005mm,该面用于测量。

③ 零件1底座的底面采用刮研方法获得平面度在0.005以内,做加工、检测基准。

④回转机床要求精度高,能实现微量进给,其主轴与工作台垂直;第一次加工时找正心轴,加工фD1至фD5尺寸,保证单边留0.08-0.1mm/每边,同时见光心轴外圆,保证二者同心度。

⑤三坐标测量机找正心轴,测量фD1至фD5尺寸实际值,采用扫描方式,数据处理后计算出фD1至фD5尺寸,并计算出工作面的余量ΔR。

⑥在加工环境下用0.002mm指示千分尺测量A、B值并记录,在回转机床找正心轴不差0.01mm进行第二次加工,当对应工作面都加工到时,再测量A、B值,计为A测、B测,计算出加工到尺寸的A终、B终尺寸,注意:测量A、B值时,用同一指示千分尺,测量的位置要相对固定;当A终、B终尺寸进入尺寸公差时,停止加工。

⑦三坐标测量机找正心轴, 测量фD1至фD5尺寸实际值,与理论值比较,如没有加工到尺寸,则重复步骤6,直至加工合格。

(图三)

计算过程如下(以某次加工过程为例):

第一次加工后工作面余量:ΔR左=0.062mm、ΔR右=0.1183mm

第一次加工后A、B值:A=112.865mm、B=112.805mm

第二次加工后A、B值:A测=112.85mm、B测=112.86mm

计算加工完成时的A终、B终尺寸:

A终=A测-[(ΔR左+ΔR右)-(A-A测)-(B-B测)]/2=112.797mm

B终=B测-[(ΔR左+ΔR右)-(A-A测)-(B-B测)]/2=112.807mm

此时两端工作面的余量相同ΔR终=A测-A终=B测-B终=0.053mm

一般来说,经过此次加工,工作面直径尺寸产生的总误差为:三坐标测量机的精度+2倍指示千分尺精度(由于指示千分尺测量的长度在丝级,温度对其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测量示值;如使用高精度测量机,一般能达到0.005~0.01mm精度。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借助三坐标测量机和指示千分尺,大大减少了制造现场环境温差及检具误差对加工的影响,提高了测具制造精度。

3.3直面型大型测具加工流程设计

该型测具,由于定位块可以单件加工,工艺路线简单,形位精度比较容易保证,但装配时则由于温度影响,经常出现多次进行测量机测量、现场修研、调整工作面,采用逐次逼近真值的方法加工,而每次进行三坐标测量机检测,测具都要进行定温处理(至少4小时以上),费时费力,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修研合格。

测量机属于精密设备,是不允许在工作台上进行调整、修研工作,如果在测量结束后,在测量间进行零件的微量调整,则是允许的,不会对机床精度产生影响,而测具也不需要进行再定温处理,因此,对直面型测具,建议采用微量调整的方法设计工艺流程。

加工工艺流程设计如下:

①将零件1躯座底面刮研平面度0.005mm以内,上面安装固定块及活动测量块位置研平,平行度0.01mm以内,其余面可保持原态。

②固定测量块可采用槽固定或销固定,建议采用后者定位,镗孔时将躯座上的所有销孔一起加工出来。

③ 装配时将定位块5上端面研成等高一致且平行于零件1底面不差0.01mm;

④安装测量块2、3、限位块4,调整测量块3无间隙贴合在限位块4上,从上向下用螺钉将调整测量块固定好;说明:调整测量块单件加工时,要将相对位置尺寸磨小0.03~0.05mm。

⑤三坐标测量机实测L1值,两端分别记录数据,与理论值比较,确定角向误差及尺寸误差,分别计算两端增加垫片厚度,垫片可用标准塞尺代替。

⑥不离开测量间,在调整测量块3与限位块4之间加垫片,符合计算值;将调整测量块3向限位块4方向压紧并固定好。

⑦三坐标测量机复检L1值,不对重复步骤6,直至检查合格。

采用以上方法,一般循环2次就可将测具调整到合格状态,此时的总误差=三坐标测量机的精度误差+测量示值;如使用高精度测量机,一般情况下测具的尺寸精度可达0.01mm以内;从上面可以看出,现场与测量环境之间温度差产生的加工误差,已被完全消除掉。

结语

本文对常用两种常用大型精密标准件测具加工流程进行设计,此方法经过现场验证,均能有效控制制造过程中温度误差的影响程度,有利于提高测具的制造精度,对其他精密零件的制造,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 .

[2] 郭成操.机械加工工艺基础[M] .冶金工业出版社.

[3] 郑修本,冯冠大.机械制造工艺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对水闸施工技术的探讨分析 下一篇:浅谈CRTS—II型轨道板铺设施工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