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促进高职院校发展

时间:2022-10-08 06:24:05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高职院校发展

摘要: 以人为本,就是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尊重为前提,营造富于人情味、互相尊重的工作环境及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稳步发展的高职院校。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和谐 发展 校园文化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担负着培养从事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实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的任务。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一个“高”字,即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对前沿技术的掌握程度较高等方面。那么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是摆在每一个高职教育者面前的问题。在高职教育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笔者认为就是要一切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从而实现教师和学生最大和最好的发展可能。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一、树立“以师为本”的管理思想

在学校管理的所有要素中,教师管理是第一要素。因此,在学校管理应该不断地体现“教师第一”,在“以人为本”中树立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这是学校在非理性管理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理念。从学校管理来讲,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固然存在着哲学意义上的主客体关系,从而体现为领导和服从的关系,但也绝不是“老板”和“下属”的关系。由于学校管理的层次性和目的性的特点,使得学校管理系统内的所有个体都有管理他人、被管理和自我管理三种状态。教师也具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角色身份。但教师们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倾向,因此,在学校管理中更应该凸显出其管理者的身份,体现出其学校主人的身份。

树立“以师为本”的思想,就是更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以师为本”就是要让教师在学校事务中体现主人翁地位,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参与学校的管理。我们学院在过去的几年里也正是因为大力提倡“我靠学院生存,学院靠我发展”的办学主导思想,起到了凝聚群体、激发干劲的良好作用。学院从一所中专成功升为高职院校,并受到政府和社会的认可。学院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空间不断拓宽,学院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也就是因为我们较好地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二、以尊重为前提,营造富于人情味、互相尊重的工作环境

撬动学校发展的杠杆不是经济利益,而是丰富教师的生命质量。每一位教师都有优点和缺点,要学会用放大镜来看他们的优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管理者要善于发现和发掘每一位教职工的创造能力,善于发现教师工作中的“闪光点”,放手让其实践,充分地信任他们。要懂得把每个教师放在合适的岗位上,相信每个教师都是人才。

要注意满足和发展教师要求尊重的需要。每个教师是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在学校工作的,他们的劳动理应得到尊重,这是教师最基本的精神需要。尊重教师,学校才可能涌现一大批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教师。学校管理者还要有一颗尊重平等的心。要用宽厚、关心、尊重、信任和理解去拨动教师的心弦。学校管理者要走到教师中间,倾听他们对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新教师进校,则要及时对他们提出职业道德的要求,并请学校师德高尚的教师现身说法,做好传、帮、带工作。

学校管理者在与学校教职工的互动中,要有尊重、平等的意识。学校中,每个人的资质不同,所以要尊重他们的才能。同时,教师对工作的积极性和对学校的忠诚感,是学校的宝贵资产,所以学校管理者要在学校管理中增强自己的亲和力。

此外,满足和发展教师渴求平等以及归属的需要也很重要,渴求平等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教师更是如此。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教师,不仅时时处处如此,而且要有意识地与教师接触、交流和沟通,方式方法很多,主要就是时时做个有心人。管理者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教师,使教师在学校里有一种安全感,就能够逐步形成“学校是我家”的良好局面。在现代管理中,关心、爱护员工是最起码的要求,但仅有关心爱护是远远不够的。现代管理中越来越强调对员工的尊重。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这样,学校中的教职工就可以怀着一种快乐的心情为学校工作,从上而下的每个人都做到自己管好自己,就能实现学校的自动化管理。

三、从爱入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书育人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教育系统工程,学校组织目标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沟通情况,没有和睦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师生关系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在共同的教学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而逐步建立起来的,而教书育人也寓于师生的共同教学活动过程中,所以师生关系与教书育人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在教书育人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

只有爱才能唤醒爱!只有教师对学生的爱,才能唤醒学生对教师的爱,才能使师生的爱双向流动,才可能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了这种情感和动力,师生的目标才能一致,才会有师生和谐的基础,师爱是使学生产生自尊、自爱、自信的重要精神力量,只有学生具备这种精神力量,师生关系才能提高到较高层次的水平。无论师生关系有多少因素参与,都最终表现为师生间思想、情感的交流。教师要以德感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学生不乐意接受教师的“教”,则无论教师如何努力,也难以收到育人的效果。只有当学生的情感大门朝着教师敞开时,师爱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才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这样,“师爱”和学生的“爱师”才能融合起来,成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坚实起点和牢固基础。

四、以改革为动力,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不仅是一所高校的发展目标、办学理念、办学方针、专业特色和人文精神的反映,也是一所高校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反映。它既是了解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窗口,又是先进文化的生长点。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促进教学、科研及管理活动,而且可以丰富校园活动、振奋师生精神。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能调节和激励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培养和激发师生员工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促进师生员工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保持学校的长期稳定和协调发展。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衡量学校竞争力的重要条件。新形势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建设的当务之急。要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有效途径,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手段。因此,学校应把校园文化建设列入学校的议事日程,讨论和制定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并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中。要充分重视学校的决策层的决定和导向,强化执行层的引领和落实,切实做到党政齐抓,系部共管,师生共建,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使校园文化健康发展,使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熏染和浸润中,形成健全的人格素质。

其次要注重传统,挖掘特色,整体规划,精心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校园文化建设既要改革、创新,又要形成稳定的传统。要以现有校园文化状态为基础,又要根据时展的需要规划校园文化发展前景。可以把各种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文化设施、观念、制度固定下来;在适当的场所设计一些名人的题词、警句、格言;塑造与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密切相关的教育名人的形象;设置校园文化墙、文化长廊、文化石、大型雕塑;整体规划学校的文化节、艺术节、学术节和社团活动,适度开展对外文化和学术交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整体优化、美化校园环境,实现环境的教育功能。

五、结语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改革中不断探索,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就能够促进高职院校的和谐发展

上一篇: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 下一篇:学分制管理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