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观察

时间:2022-10-08 02:36:51

药物治疗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观察

摘 要:目的:探讨观察药物治疗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2012年3月到2014年3月患者80例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并且将这些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可以依据随机分配方法将患者分两组,即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治疗中,采取常规治疗方案,给予研究组患者治疗的同时,给予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观察评定。结果: 研究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其患者临床效果明显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药物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

相关医学文献报道,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的致盲眼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也是日益提升,是最常见的致盲类型之一,因此,对于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当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发病时,由于眼压急骤升高, 因此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头痛、眼胀以及视力下降、眼球充血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健康 [1]。现阶段,在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治疗中,应该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患者早期诊断及早治疗,提高临床治病疗效。本研究对近两年来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观察探讨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药物治疗效果,现报告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8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证实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均符合临床相关诊断标准[2],均知情同意,将接受治疗。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两组,即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15例,男性25例,年龄在55-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5±10.3)岁;病程在1-7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5±1.4)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8例,男性22例,年龄在18-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7±10.2)岁;病程在1-8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4±1.5)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变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给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不进行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中,给予患者实施药物治疗,由医师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应用药品有硝酸毛果芸香碱、布林佐胺滴眼液( 派立明) 、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 美开朗) 、拉坦前列腺素滴眼液( 适利达),并需要患者每月去复查眼压。最后,观察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3 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的病情变化等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和比较,依据患者临床症状,采用Stratus3000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检测RNFL厚度、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应用Humphrey 自动视野计测量患者视野、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 UBM) 检查患者房角。比较2组在治疗后的临床疗效[3]。

1.4统计学处理

对本研究中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的过程中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别用率和( )表示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然后分别用X2和t检验组间比较,P

结果,在临床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治疗中,对患者应用药物治疗,较常规护理治疗可以提高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有极大的治疗优势,值得在实际中推广应用。

3. 讨论

据悉,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中应用降眼压的药物治疗,青光眼患者的眼内压也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维持老年患者有效的视功能【4】,较常规临床治疗可以提高患者预后,有极大的治疗优势,值得在实际中推广。

在临床药物治疗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中,应该2 h 监测患者眼压1 次,对于眼压达50 mmH g 以上以及患者瞳孔括约肌对缩瞳剂反应差的, 可以采用高渗剂且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剂进行治疗【5】;同时在用药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用药的时间、剂量以及用药的效果,并及时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有效解除瞳孔阻滞;若是患者经药物治疗持续2 d 眼压不下降,可尽早对患者行手术治疗,降低眼压,提高患者的视功能。

本研究结果充分证实了药物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症状,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其临床效果好于常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值得在实际中推广此方法。

参考文献:

[1] 孙霞,梁远波,李思珍,乔春艳,詹思延,王宁利.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方法的循证评价[J]. 眼科, 2011, 15(4): 283-284.

[2] 张莉,朱英.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检查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 国际眼科杂志, 2012, 42(4): 6-259.

[3] 余敏斌,李劲嵘. 青光眼药物治疗的新概念[J]. 中华眼科杂志, 2013, 19(6): 401-402.

[4] 屈宏波,唐桂兰,刘少君. HRT-Ⅱ在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J].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1, 33(2): 165-168.

[5] 梁远波,荣世松,王宁利,唐,赵家良.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初始治疗策略[J]. 眼科, 2010, 103: 53-58.

上一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下一篇:急诊临时输液厅运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