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让学生思维活起来

时间:2022-10-08 01:25:15

化学课堂让学生思维活起来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打破了原来的知识体系,不仅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按照科学探究的基本模式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设置了“讨论”、“探究”、“实验”、“调查与研究”、“化学、技术、社会”、“课外实验”等丰富多彩、极具探究性的栏目。其中“谈论”栏目提出大量期待学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驱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参与讨论,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该栏目的设置对学生思维、表达、推理等能力的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谈论”栏目的设置为学生探究与交流提供了平台,在新教材上下册中共出现了54次。我们如何利用好它呢?下面以“讨论”栏目内容谈谈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讨论”导入新课

“讨论”在课前往往设置一些学生熟悉、贴近生活、生产的交流问题,使学生能够很亲切、很自然地导入新课的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方式运用,和以往的教学相比收到了更好的效果。

例如,下册P97“讨论”:

1.图12-9中的几种营养强化食品有哪些共同之处?你还能列出哪些类似的食品?

2.讨论:人类为什么要生产养强化食品?

该栏目安排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知识学习之前引入,来导入将要学习的内容。通过对本栏目问题的思考、讨论与交流,学生不仅明确新学习任务,而且明确知道化学元素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密切相关,从而使学生能在上课初就对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运用“讨论”讲授新课

教材中的有些“讨论”是编者专门为学生理解重点、解决难点而精心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师生对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化学规律和概念的理解,分散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表见解的意识和勇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很好地运用“讨论”的功能,组织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P39“讨论”:

分析上述三个制取氧气的反应,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教材设置这个问题,主旨就在于通过对比,抓住三个反应共同的特征,并与化合反应作比较,从而归纳出分解反应的概念及特征。通过本问题的思考与讨论,相信学生对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的概念、特征能够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三、运用“讨论”进行情感教育

例如,上册P121“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做才算是“低碳”呢?将你的想法与同学交流,并努力去做。

通过这一栏目的讨论让学生知道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为保护地球尽一份责任。

四、运用“讨论”对知识的迁移

例如,P51“讨论”: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如图3-7)。是分析在氢气与氯气的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推论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

先给出引导问题:1.反应前是什么分子,反应后还有没有这种分子,生成了什么分子?2.原子的情况又如何呢?这样让学生以问题为纲,有针对性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而本栏目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从而推出化学变化的实质,因此它的作用在于对微粒知识的迁移应用。

五、运用“讨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讨论可承上启下,为今后的教学做好铺垫。通过对本栏目问题的思考、讨论与交流,学生不仅明确新学习任务,而且明确学习的意义,同时通过对方法的归纳,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下册P75“讨论”:

1.上述两个反应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共同之处?

2.前面学过的酸碱中和反应是否也属于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的生成物中,相同的生成物是什么?

3.碳酸钠、碳酸钙等含碳酸根的盐溶液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时,可观察到的共同现象是什么?

先从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再通过“讨论”栏目设置问题,既是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归纳整理、延伸拓展,让学生通过实例的思考与讨论、感悟。引导学生扩展到其他情况,启发学生归纳。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扩大的学生的知识面,为后续内容埋下伏笔。

六、运用“讨论”进行小结、巩固

讨论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明确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提高思维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对他们提出恰当要求,能让学生自己概括、推理、证明的,应该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去做。“讨论”栏目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归纳小结所学的内容提供素材。该栏目的设置,意在引导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使知识具有系统化得以巩固。

如果“讨论”中一些讨论题,学生须在学习新课中利用所学的知识才能解答,教师就可以将“讨论”中的讨论题作为课堂小结、巩固讨论。这样可避免在新课过程中讲的重复,节省了时间。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又有助于学生掌握、巩固新知识,减少遗忘。

例如,下册P54“讨论”:

1.上面反应的生产物有什么共同之处?

2.利用上面的反应可以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锈,除锈时能否将铁制品长时间浸在酸中?

3.根据以上实验和讨论,试归纳出盐酸、硫酸等酸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该栏目安排在探究“酸的化学性质”内容学习之后。很明显,安排这一栏目的目的在于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对比学习,归纳总结对目前所学的知识并加以运用。

新课程化学教材中的“讨论”不仅丰富了化学课程内容,也将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构建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教学也被激活了。同时,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也使教师从绝对的施教者变为化学课程的开发者、参与者,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共同的发展。

上一篇:多管齐下 培养儿童的阅读品质 下一篇:提高记忆力有“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