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地方本科院校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10-08 01:14:20

谈地方本科院校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地方本科院校教学团队建设中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认识存在误区;重申报,轻建设;评选标准不够合理;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缺乏;团队成员协作意识不强;建设经费监管缺失。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是:营造有利于教学团队建设的制度环境;遴选德才兼备的团队带头人;建设合理的团队结构;明确团队建设的目标与任务;建立有效的团队管理机制;构建有利于团队合作的评价机制。

关键词:教学团队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2-0091-03

国家“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到2010年已完成了第一轮建设立项工作。在此期间,地方本科院校确立了一大批国家级、省级及学校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目前,这些项目建设在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发挥地方本科院校教学团队的示范功能以及推动下一轮建设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方本科院校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是在摸索中不断前进的。当前,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教学团队建设中暴露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认识上存在误区

教学团队是一个新事物。对此,一些地方本科院校对它的内涵与功能在认识上还较为模糊。比如,有的学校视教学团队为一种行政机构,于是在建设中就注重其层级与权力的分配;有的学校将教学团队等同于传统上的教研室,认为教学团队不过是将传统上的教研室重新换了一个名称而已;还有的学校把教学团队看成是一般义上的教师群体,因而在团队建设上就缺少统一的目标与相应的管理措施;更有不少学校将教学团队等同于科研创新团队,所以就注重其科研能力的提升,而忽视其教学水平的提高。因为有上述不恰当的认识,所以就直接导致了教学团队建设未能达到当初的预期。

2.重申报,轻建设

教学团队建设需要通过申报和评选等程序才能获得立项。由于被批准为国家级或省级教学团队建设的项目不仅可以使学校拥有声誉.而且学校还可以因此而获得一笔可观的建设经费(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分别可以获得30万元或10万元的建设经费),这就使不少地方本科院校对申报国家级或省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具有了很高的积极性,就使不少院校都想方设法地争取立项。但是,其中一些学校,当他们在申报并获得批准因而名利兼收之后,其建设的积极性就大打折扣。因此,几年下来,不少获得批准的教学团队就几乎没有开展任何实质性的建设工作,团队建设因此便陷入了争先恐后地申报而马马虎虎地建设的尴尬境地。

3.评选标准不够合理

教学团队建设的评选标准既是遴选团队的依据,同时也是未被选上的其他教学团队努力的目标。因此,其标准的制定必须要全面而科学。但是,现行的教学团队建设的评选标准在团队及其组成、团队的带头人、团队的教学工作、团队的教学研究和团队中的教材建设等方面虽然都有相应的标准,看起来似乎还较为全面,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却暴露出了如下一些问题:一是团队人数没有限制,所以就使一些学校为了满足评选指标中的关于硬性成果的要求,就把有成果的教师都写进了申报表格,因而就出现了几十甚至是上百人的超大团队;二是教学团队的类型不明,因而就导致一些学校中的一门课程或一个专业本身均满足不了申报的要求,于是便出现了“拉郎配”的现象,即将几门课程或几个专业中的教师都拉了进来,从而组建成一种复合型的教学团队;三是评选指标中突出了学科的整体实力,因而导致学科整体实力较强的部属院校的教学团队容易被评上,而较有特色和较具发展潜力的地方院校中的教学团队则多数不得不靠边站;四是团队的合作性少有体现,致使团队的评选几乎成了团队中的个人(尤其是其带头人)之间的比较;五是评选时只重视已经取得的成果,因而被评上的似乎就是被赋予了一种荣誉声号;等等。毫无疑问,上述问题的存在,就使得一些被评选上的教学团队颇受争议。

4.优胜劣汰的竞争与激励机制缺乏

目前,对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立项后的建设成效进行的考核中缺乏竞争与激励的机制。虽然有关管理制度的规定中规定了“对不能按要求完成建设任务的教学团队将停止经费资助(有的甚至还要追回资助经费)并取消其建设资格”。规定了“省级及国家级教学团队的申报推荐从校级优秀教学团队中产生,如获省级或国家级教学团队称号,学校将给予经费配套,并对推荐单位给予奖励”之类的内容,但由于获得这种建设项目的机会很少,并且其中也涉及到高校自身的声誉,所以有关部门在对已被评选上的教学团队的建设成效进行考核时,评审人员一般均不会真正地“痛下杀手”,不会将那些不合格者淘汰出局,有的高校甚至还会包庇自己学校被考核的教学团队的弄虚做假行为。这样,建设的时间到了,经费被用完了,事情往往也就这样过去了。由于缺乏优胜劣汰的竞争与激励机制,所以就会使优秀的教学团队上不去,平庸的教学团队也下不来,就使教学团队建设的整体效果难以达成。

5.团队成员协作意识不强

“单兵作战”、“松散式管理”是对我国高校教师职业特征和管理方式的典型刻画。由于工作特点的原因,高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大都是独自面对特定的教育与教学情境,同事之间因而也缺乏合作与交流的氛围。有些教师还会表现出知识分子常常会有的一种清高,即使教学中出现了问题或困难,也很少向同行请教。在这种情况下,团队要开展其成员大家都感兴趣的团队活动往往也比较难,于是不少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团队除了在每学期能组织一两次听课外,就很少开展有实际内容的活动。不仅如此,即便是听课,其中的多数教师对同行的教学的评价也往往是“高度赞赏”。这样,从表面上看来,不少地方本科院校教学团队成员之间是团结的,但实际上却是貌合神离,甚至是一盘散沙似的关系。

6.对建设经费的监管有缺失

如前所述,被批准为国家级或省级教学团队的可以获得一笔建设经费。但是,对这些经费如何使用,目前却只有原则性的说法而缺少具体的规定,缺少对之进行监督的主体,因而就使有限的教学团队建设的经费面临监管缺失的问题。比如,对国家级及省级教学团队建设中所拨付的经费,相关高校是否将它真正用在了教学团队的建设上,目前就难以核实,难以追究相关部门或相关人员的责任。这当然也难以调动项目建设单位或团队带头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有一种情况:有的高校直接将经费划拨给该学校教学团队的带头人,如何使用则完全由团队带头人说了算。如此,客观上也为团队带头人将经费挪作他用提供了方便。

二、加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对策

地方本科院校教学团队建设中暴露出的问题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从多方面人手。

1.营造有利于教学团队建设的制度环境

教学团队建设能否高效与有序地进行,制度是重要的前提。为此,第一,教育主管部门要完善教学团队建设评审

和监督的制度。从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的立项和评审来看,教育主管部门应在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基础上遴选出真正具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教学团队来进行团队的建设。如下几点值得注意:一是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的确定不能只看学校的等级,也不宜以指标分配的方式来求平衡;二是应聘请各个层面的学者和专家来参与评审;三是评审前应核实申报表中所填内容是否属实,最好能将申报表在各申报单位之间传阅,以利于互相监督;四是评价和考核的标准应尽可能地量化。在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中,教育主管部门应定期对之进行检查,检查的项目中应包括是否按照计划在进行建设、建设的目标完成后其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是否有了提高、团队教学资源分配和利用的状况如何、团队成员间合作的状况如何等等。需要注意的是,教学团队项目的称号不能搞终身制,应规定一个有效期,并建立淘汰制度和滚动机制,用以激励立项教学团队设法巩固其优势,同时也给新的教学团队以机会。第二,高校应给自己的教学团队放权。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内部形成了一种以行政为主导的科层管理的模式,这种管理虽然有利于统一指挥,有利于提高效率,但不利于调动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客观上也会削弱教学团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因此,必须对这种模式进行改革,必须扩大教学团队的自。具体说,对于完成教学工作的方式、对于对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进度的安排、对于对流动人员的管理、对于对团队内部成员的考核、对于对团队所拥有的设备和经费的使用、甚至对不合格人员的淘汰等,均应由教学团队自己来做出决定。与此同时,学校管理层则应由发号施令者变为为团队的服务者,致力于建立一种科学的考评体系和激励机制,以为团队建设提供制度方面的保障,指导和支持教学团队搞好建设。

2.遴选德才兼备的团队带头人

教学团队带头人是团队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是团队建设的核心,在团队中起着学术引领和团队“脊梁”的作用。教学团队建设的任务相当繁重,如要探索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要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开发教学资源、要开展教学研究、要培养青年教师、要接受其他院校的教师前来进修、要开展社会服务等,这些工作均对团队带头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此,教学团队的带头人应德才兼备,应不仅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的学术思想,而且还要工作在教学第一线,要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较好的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但是,目前有一些院校在遴选其教学团队带头人时却存在着偏差:一是仅将科研成果显著者确定为教学团队的带头人。事实上,科研成果的取得主要依靠的是个体的钻研与努力,科研成果显著者未必在教学上也一定优秀,更何况团队带头人还必须具有对团队的领导能力。二是仅将老教师或学校的高层领导确定为教学团队的带头人。老教师可能德高望重,但他们毕竟精力有限,承担团队复杂的建设工作可能力不从心;而学校的高层领导多为学者型的官员,他们要兼做教学、科研和学校管理工作,也常常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因此,为发挥老教师或学校高层领导在团队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可以让他们担任团队的顾问,而让他们去当团队带头人则不一定适宜。

3.构建合理的团队结构

团队结构指团队成员的构成,其中包括团队成员的年龄、性别、专业、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的构成。合理的团队结构不仅应有利于人尽其才,而且还要使之能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能更好地实现团队的目标。为此,教学团队结构的构成应考虑各成员的特长、个性特征和个人偏好,应对之科学分工,使之能通过取长补短、互相沟通和密切合作来保证团队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年龄和职称结构上,应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共同组成。由于教学团队的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同时期或在不同方面需要有不同特点的人员起重要作用,所以教学团队还应该根据任务和目标的需要及时地对参与人员作必要的调整。需要指出的还有,教学团队成员数量要适当,人数并非越多越好。如果团队成员过多,交流时会遇到障碍。一般来说,高校教学团队的规模应以15人左右为宜。考虑到一些老教授或学校领导有可能作为顾问参与到教学团队的活动之中来,故每一个团队还可以配备一个由2―3人的顾问组组成的顾问小组。

4.明确教学团队的目标与任务

团队目标体现了团队存在的理由、团队活动的界限、团队在组织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团队的地位和功能等。教学团队有了其共同追求的目标以后,“团队成员才会积极地寻找他们要解决的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在不断的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才会在相互的学习和支持中,实现团队成员的优势互补,由此提高整个团队的建设水平”。为此,团队管理者要注意了解团队成员的期望和要求,然后通过设立共同的目标以引导成员的集体意识。教学团队的目标应通过团队的具体任务体现出来的。概括来看,教学团队的主要任务有如下几项:1)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教学团队的首要任务,其中包括课程体系的建设、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课程的具体实施等。2)教材建设。教学团队要根据专业发展的阶段和特点,积极地承担起本学校校级精品教材、省级精品教材、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的任务。应鼓励教师编写新教材,鼓励教师积极地引进外文原版教材,以使高质量的教材、新教材、自编特色教材和原版教材能不断地被充实到自己的教学之中来。3)教学研究。教学团队要积极地开展关于人才培养模式、关于教学制度、关于课程体系、关于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借此巩固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4)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建设。教学团队要充分地运用现代化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手段,并不断地推进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变革。5)实践教学建设。教学团队要研究并构建能体现培养目标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要设法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5.建立有效的团队内部的管理及团队工作运行机制

建立有效的团队内部的管理及团队工作运行机制是教学团队成功运作的关键。从对团队进行有效控制的角度讲,团队内部的管理及团队工作运行的机制包括确立标准、衡量成效和纠正偏差三个方面。确立标准是指应运用较为详细的指标来反映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以便衡量团队工作的成效;衡量成效则是将团队工作的实际情况与控制标准作比较,查找出它们之间的差距,以便能及时地发现团队工作中的问题之所在;纠正偏差即采取措施解决团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使团队活动能达到预期的状态。概括来讲,在对团队活动进行有效控制的各个环节,都要有相应的管理来规范团队及团队成员的行为。在教学团队内部,要强化团队带头人的责任意识和团队成员的合作意识。强化团队带头人的责任意识应体现为对团队带头人的责、权、利等有相对明确的制度方面的要求,即既要发挥团队带头人的带头作用,又要避免团队带头人的独断独行;强化团队成员的合作意识则要求要发挥团队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要鼓励学术争鸣,保护不同意见,倡导协作攻关,同时建立团队内部的民主协商制度。

6.构建有利于团队合作的评价机制

科学合理的评价是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检验团队建设的成果、提升团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证。团队活动的一个基本的特征是通过团队成员的积极的“协同作用”来实现团队的“集体绩效”。因此,构建一种有利于实现团队成员积极的“协同作用”的评价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大多数高校在教师职称的评定、在对教师进行年度考核、在对教师进行教学或科研方面的奖励时,往往都只认其中的第一责任人,而无视其他合作者。这客观上看是不鼓励教师间的合作。在这种情况下,构建一种有利于团队成员之间合作的评价机制,就是要求高校应把团队的业绩与个人的业绩均作为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的依据,就是要建立一种以团队为导向的评价机制。与传统的评价不同,以团队为导向的评价是由强调对成员个人绩效的评价转变为将个人绩效和团队绩效并重,并且由侧重对个人绩效进行评价转变为侧重对团队绩效进行评价,以此引导成员追求团队绩效的最大化。在操作上,学校除了应根据教师个人的业绩对之进行考评和奖励之外,还应采用基于团队绩效的评价和奖励方式,即由重视对个人业绩的考核向重视团队业绩考核转变,由重视过程管理向重视目标管理转变,由重视年度考核向重视聘期考核转变,从而建立起一种适合于团队发展的考核与评价机制,鼓励教师加入教学团队,鼓励教师致力于团队目标的实现。在评价的内容上,应既注重对团队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改革等显著成果的评价,又注重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学生能力的增强以及团队带头人的影响力、团队的凝聚力等隐性成果的评价。在评价的方法上,要设法消除教师之间的不恰当的竞争,要促进教师真实地表现自己、主动地接纳别人、积极地帮助他人,以实现教师间的真正的合作。

上一篇:河南省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农村教师培训的突破口:教师课堂教学决策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