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想象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及其运用

时间:2022-07-25 11:53:26

浅谈想象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及其运用

摘要:想象在声乐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对学生进行的呼吸训练中运用想象,可以在对学生进行的打开咽喉腔的训练中运用想象,还可以在对学生进行的共鸣训练中运用想象。

关键词:想象;声乐教学;作用;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2-0047-02

一、什么叫想象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黑格尔也曾强调:“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在声乐教学中,想象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声乐艺术不同于其他表演艺术,它的乐器――声带是长在人的气管与喉头之间的两片肌肉。这两片肌肉受气息冲击发生振动后就发出了声音,并且声带的振动是与人的神经系统的活动相关的,即人的声音的发出受着人的大脑的控制和人的体力的支撑。同时,由于声带是人体的一个部分,而人的体力又是有限的,所以器乐家可以连续演奏几个小时,而歌唱家却不可用嗓过久。因此,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用精神练习来补充声音练习。精神练习很多时候就要靠学生认真体会,就要求学生要展开想象,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想象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1.想象在发声训练中的作用

声乐艺术具有它的特殊性。因为有这种特殊性,所以它是较难被掌握的。如果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加入想象,就能使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教师所教的教学语言,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比如,在呼吸训练中,可以运用闻花香或闻菜肴香味的想象;在打开咽喉腔的训练中,可以运用“半打哈欠”或“喝热水”的想象;在共鸣的训练中,可以运用“哭腔”及“擤鼻涕”的想象;等等。运用这些想象,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发声训练中的难点,可以使枯燥的发声训练变得简单和易于理解,从而使学生的演唱水平能比较快地得到提高。

2.想象在歌曲演唱中的作用

在歌曲演唱的过程中,想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了想象,歌唱家的歌曲演唱就会像白开水一样的平淡而无味,就无法打动人;如果在演唱过程中合理地运用了想象,就能使歌唱家的歌曲演唱具有较好的表现力,从而获得较完美的演唱效果。比如歌曲《那就是我》对演唱者情感的表达有着极高的要求,演唱者若能充分地运用想象来唱这首歌,那么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就是我》是一首老歌,它由著名词作家晓光作词、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创作,歌曲抒发了游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该歌曲歌词的四个部分结构相似,反复咏唱时会营造出一种魂牵梦绕、荡气回肠的气氛;歌词的每个部分的开头分别是怀念故乡的“小河”、“炊烟”、“渔火”和“明月”,接下来分别怀念“河边吱吱唱歌的水磨”、“小路上赶集的牛车”、“沙滩上美丽的海螺”和“青山映在水中的倒影”,之后则是一声深情的呼唤――“噢,妈妈――”,最后是一个假设句“如果……那就是我,那就是我”,将自己幻化成“风帆”向妈妈驶去;将自己幻化成“山歌”从远方向妈妈飘去。该歌曲用比拟的方式把美好的自然与歌唱者真挚的思念之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形象、含蓄又十分动人。歌唱家演唱这首作品时,如果能借助想象先在自己头脑中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故乡的图画,然后边唱边想,边唱边体会歌曲中的美妙境界,从而就能更完美地表现出作品的思想和感情。

三、在声乐教学中如何运用想象

1.想象在呼吸训练中的运用

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种训练就是呼吸训练。呼吸是歌唱者发声的基础,也是歌唱者发声的动力。中国古代声乐论著《说谭》中写道,“夫气者,音之帅也,气粗则音浮,气弱则音薄,气浊则音滞,气散则音竭”,所以“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一代歌唱大师卡鲁索也说过:“一旦掌握了呼吸技术,学生也就算走上了可观的艺术高峰的第一步。”由此可见呼吸在演唱过程中的重要性。

对于初学声乐的学生来说,他们中的许多人连横膈膜的具置都不清楚,所以要想使他们有正确的呼吸就很难,于是很多学生都会出现吸气时肩膀和胸腔明显抬起、气息过浅及保持时间过短等状况。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运用想象的办法来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呼吸的方法。比如,可以用想象闻花香或想象贪婪地闻菜肴香味的办法来启发学生,或想象自来水钢笔囊吸水的道理,或想象刷牙时先用水漱了口,然后在将牙刷放进嘴里前为避免吞下漱口水而深吸一口气的情景。这些吸气方法都是自然的、放松的、容易做到的。还有人将歌唱时的呼吸比喻成是用打气筒打气或是用注射器注射药物。此时,人的胸腔和腹腔就像是管筒,人的横膈膜则像活塞,打气时活塞向下运动而获得了气体,活塞向上运动时则排出气体。教师通过对上述现象的描述,可使学生很快就能对歌唱时的呼吸有所认识,从而使呼吸训练变得更容易。

为了避免学生吸气时过分紧张,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察别人睡觉时的呼吸状态,或让会游泳的学生体会其游泳时的呼吸状态。通过这些可以使学生掌握歌唱时的呼吸方法,避免出现呼吸僵化的问题。吉雅娜・德安杰罗来我国讲学时曾说:呼吸实际就是使横膈膜抬起以使空气呼出,使横膜放下以使空气吸进,而人的肺部则如同气球一样吸进呼出。她还强调:不要抬胸吸气。你要想象你的肺长在腹部。唱的时候,不要把气往上推,一推喉结就会上提,应如喷泉顶上的橡皮球一样,没有推动的动作它就会自然悬挂。德安杰罗的这些说法生动地说明,歌唱时的呼吸也是一种自然和松弛状态的呼吸。丽莎・罗玛说:“呼吸就如同我们进屋开门一样,只是给气息提供自动流进的场所。气不是吸进去的,而是自动地充满到肺里的。”丽莎・罗玛的这种说法,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吸气时人的自然松弛的肌肉状态和心理状态。

2.想象在打开咽喉腔的训练中的运用

咽喉腔的完全打开是歌唱时发声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初学声乐者来说,打开咽喉腔并不容易。有的学生仅从字面上对之加以理解,所以就会出现只张大了嘴巴而并没有真正打开咽喉腔的状况;还有学生由于对打开咽喉腔作了片面理解,所以就会导致演唱时舌根硬、舌头力量大而把声音堵在了喉腔状况的出现。针对如何打开咽喉腔,笔者在教学中总结出了下列几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1)运用“半打哈欠”或“欲打喷嚏”的想法来打开咽喉腔

打哈欠和打喷嚏这两种状态是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的,所以用对这两种状态的想象来比喻打开咽喉腔的感觉是学生们都很容易理解并能够做到的。在“半打哈欠”或“欲打喷嚏”时,人的软腭会自动抬起,而喉头则会自然落下。此时,人的咽喉声音的通道就会宽敞而通畅。不过,这时应提醒学生注意的是,“半”打哈欠和“欲”打喷嚏,不是完全打哈欠或是已经打了喷嚏,所以一定要注意并抓住这个瞬间的状态。如果不能抓住“半打哈欠”和“欲打喷嚏”这种

瞬间的状态,那么动作就会做过了头,动作一过头就会出现咽喉腔打开僵硬的状况,就会影响声音发出的效果。

(2)运用对“喝热水”时的瞬间想象来打开咽喉腔

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在他的讲座中曾讲道:想象喝热水时的水经过咽喉部位准备下咽前的一瞬间的感觉,并记住一定是一瞬间,这一瞬间的咽喉腔是放松并被打开的。金老师特意强调是喝热水时的感觉,因为喝凉水是不会帮助人们打开咽喉腔的。在听了这个讲座之后,笔者也曾多次做过试验。试验证明,用这种想象“喝热水”的方法来打开咽喉腔果然很有效,并且使用这种方法不会因为口腔打开过度而导致堵喉或压喉的问题出现。

3.想象在共鸣训练中的运用

从演唱的效果来看,强调共鸣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想要发出一种响亮而又悦耳的声音,依靠共鸣比依靠强制的力度更为重要。共鸣是发声中最重要的因素,它给声音带来了力量和音质。人体中有三大共鸣腔:胸腔、口咽腔及鼻腔和头腔。不过,歌唱中的共鸣是发声器官各部位协调动作的结果,所以只强调其中某一种是不正确的。

(1)运用对“哭腔”的想象来找共鸣

笔者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时,旅美硕士宋波教授就建议笔者用哭腔来找共鸣,即用哭泣的感觉来找到鼻腔和头腔的共鸣。哭泣是婴儿一出生就会的。如果我们细心地观察婴儿的啼哭就会发现,婴儿啼哭时的声音可以传出很远,说明婴儿啼哭的声音具有一定的穿透力。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婴儿啼哭时其腹部会有起伏,并且哭很长时间其声音也不会沙哑,这说明婴儿在啼哭时用的就是共鸣。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婴儿在啼哭的时候,其鼻腔、咽腔和头腔都是非常通畅的,所以发出的哭声就具有了共鸣的特点,因而用哭泣来想象发声,共鸣就不难找到了。

(2)运用“擤鼻涕”的想象来寻找共鸣

要想使鼻腔、鼻咽腔和头腔发生共鸣,最好是擤一下鼻涕来感觉一下。在做擤鼻涕这个动作的同时,我们会体会到鼻腔、鼻咽腔和头腔通畅的感觉。用这种办法来练习哼鸣,从高位开始使鼻咽腔振动,并与喉头发音结合,此时发出的声音就会饱满而圆润,就不会因为找不到腔体而喉音太重、声音干瘪或苍白。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就是用哼鸣来得到头腔的共鸣的;我们听多明戈的演唱,也会感到他起音从鼻咽腔开始的特点很明显。美声唱法认为,掌握了头鼻腔和鼻咽腔的发声方法,人的喉部才不易疲劳,才能较持久地进行演唱。

(3)运用“贴着咽壁吸着唱”的想象来寻找共鸣

著名声乐大师沈湘教授曾谈道:“先用‘后半扇’唱的感觉想着后脖颈,在后颈的位置找咽壁,好像这里有个歌唱家的‘嘴’。从后头张嘴想着贴着咽壁吸着唱,这时小舌头轻微而松弛地上抬,同时喉结下沉,于是就拉开了咽腔上下的距离,喉咙便在吸气的感觉中被打开了。此时一种明亮、纯净、松弛、柔和的共鸣泛音音色就在咽壁和咽腔通道里产生了。”沈湘教授教学生用这种“贴着咽壁吸着唱”的想象来使学生建立起相似的歌唱通道,会使学生演唱时获得更好的混合共鸣的效果。

(4)运用观察“倒悬的小圆瓶”的想象来寻找共鸣

沈湘教授的夫人、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李晋玮教授有着高超的演唱技巧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她对歌唱中的头腔共鸣的技巧曾有过形象的描述:“演唱的人只要张嘴一唱,立刻就要找到鼻咽腔吸气的感觉。鼻咽腔像个‘倒悬的小圆瓶’,口朝下。这个圆的空瓶会把声音‘拢住’,唱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让鼻腔扩张以等着声音灌进去,另一方面要让明亮的共鸣音色贴着咽壁往鼻腔里集中,音越高,声音越贴着咽壁往后或往上集中。这样唱,共鸣的音色明亮,而且统一,高音也会唱的省力。”让学生想象观察“倒悬的小圆瓶”,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找到能使头腔产生共鸣的位置,从而更快地获得圆润的头腔共鸣。

上一篇:谈河北省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 下一篇:浅谈大学生的科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