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一增四改”栽培技术在临清市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08 12:05:18

玉米“一增四改”栽培技术在临清市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摘要 玉米“一增四改”技术在近几年玉米生产中取得了明显成效,对提高玉米单产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生产实践中,仍然存在对“一增四改”技术的片面理解,不能科学地、系统地理解该项技术的核心内容。该文对玉米“一增四改”技术的基本内容、增产机理及各技术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做了详细阐述,以促进“一增四改”技术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玉米;栽培技术;一增四改;应用;山东临清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060-01

近年来,玉米“一增四改”技术在玉米栽培中得到重点推广,已在玉米生产中广泛应用。推广以来,有效提高了玉米单产水平,对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当前生产实践中,全面科学理解“一增四改”技术的核心内容,根据天气、地力、作物品种特性等条件的具体情况,灵活合理运用该技术的各项促控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该技术的增产作用。

1 玉米“一增四改“技术的基本内容

“一增”即合理增加玉米种植密度。在玉米的栽培过程中,根据品种特性、当地生产水平,适当增加品种的种植密度,如提高7 500~15 000株/hm2,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产量。试验表明,在增加肥料用量,改善配套技术措施的条件下,栽植密度增加7 500株/hm2,玉米产量可增加750 kg/hm2。

“一改“即改种耐密型高产品种。耐密植型品种株型紧凑、叶片上冲,另外具备小雄穗、坚茎秆、开叶距、低穗位和发达的根系等耐密植的形态特征,在栽植密度超过7.5万株/hm2的条件下,植株不倒伏,无空秆,具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耐阴雨雾照能力、较大的密度适应范围和较好的施肥响应能力[1]。

“二改”即改套种为平播。平播即小麦收割后不经过整地,在麦茬田直接免耕播种玉米。玉米套种限制了密度的增加,降低了群体的整齐度,特别是共生期间由于小麦的遮光、争水、争肥,病虫害严重,田间操作困难,影响玉米苗期生长,限制玉米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平播有利于机械化作业,大幅度提高密度和产量。

“三改”即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玉米粗放施肥,肥料用量不合理,造成养分流失,生产成本高,生产中改为配方施肥。具体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根据土壤养分状况、作物需肥特性、目标产量确定肥料比例、种类;二是选择适宜的施肥时间,促进玉米吸收养分,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三是采用在需要时期集中、开沟深施,科学管理;四是水肥耦合,以肥调水[2]。

“四改”即改人工种植为机械化作业。利用机械进行玉米种植,不仅可以解放劳动力,使农民有时间从事其他工作,而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2 玉米“一增四改”技术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具体应用

玉米“一增四改”栽培技术是在玉米生产中总结出来的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表面上看是几个互相独立的技术单元,但是这几项技术之间是互相影响,彼此联系的。

2.1 密度问题

在这几项技术要素中,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是“一增四改”技术的核心和关键。玉米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决定的,在稳定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前提下,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即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可明显提高玉米产量[3-4]。但玉米种植密度不可无限制增加,必须结合地力水平、品种特性和管理水平来确定。密度过低,单位面积果穗数少,产量不会高;密度过高,穗数增加,但玉米个体发育会受到抑制,穗粒数和千粒重会降低,同样无法实现增产。同时,密度过高时,空秆、倒伏状况会明显增多。大量试验结果显示,密度增加,会造成玉米植株高度增加,基部节间伸长,穗位升高,但茎粗、气生根、外皮厚度下降,而这些变化均会使玉米倒伏风险加大。玉米倒伏会造成玉米减产15%~25%,玉米倒伏数量每增加1%,产量会减少105 kg/hm2。因此,合理密植,协调好玉米个体和群体发育的关系,对玉米高产至关重要。在临清市,根据地力水平和其他各种情况,建议种植密度控制在6.0万~7.5万株/hm2[5-6]。同时,为了防止倒伏现象发生,在玉米6~8叶时用玉米健壮素喷雾,可明显降低玉米株高,增加茎秆粗度和韧性,对预防倒伏效果明显,可以在生产中广泛推广应用。

2.2 肥水管理

肥水管理是“一增四改”技术成功的保障。种植密度的增加,对肥水管理有更高的要求。玉米每形成100 kg籽粒产量,需要吸收纯N 2.5~4.0 kg、P2O5 1.1~1.4 kg、K2O 3.2~5.5 kg。当前,农家肥用量大幅度减少,作物产量所需养分大部分需要靠施用化学肥料获得。因此,在肥料投入上,要改变传统的追施单一氮肥模式,增加P、K肥用量,注意N、P、K肥的配合使用,科学施肥,配方施肥,在施肥用量、使用时期、施肥方式上满足玉米各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增产增收。近年来,控释肥、长效缓释肥开始出现,这类肥料养分释放期长,肥效稳定,可结合机播作业实现种肥同播,作为种肥使用,既节省工时劳力,也可满足玉米生长前期养分需求,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但作业时一定要注意2点:肥料种类一定不要使用含氮量高的速效肥料,同时种肥之间要保留一定距离,防止烧种现象发生。在满足作物肥料需求的同时,要结合天气情况,遇旱浇水,水肥结合,才能让“一增四改”技术发挥出最大增产潜力,实现玉米生产的增产增收。

2.3 平播和机械化作业

平播和机械化作业可最大程度地增加玉米生育期间的日照时数,减少人工作业成本和劳动强度,是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3 参考文献

[1] 吴兴明.果蔬型玉米栽培技术[J].江西农业科技,2003(4):15.

[2] 李从锋,赵明,刘鹏,等.中国不同年代玉米单交种及其亲本主要性状演变对密度的响应[J].中国农业科学,2013(12):2421-2429.

[3] 钱春荣,于洋,宫秀杰,等.黑龙江省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氮肥利用效率对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的响应[J].作物学报,2012(11):2069-2077.

[4] 姚全胜,陈运长,任泽付.丰甜一号甜玉米栽培技术要点[J].长江蔬菜,2003(9):24.

[5] 王育海.分蘖型多穗青贮专用玉米栽培技术简介[J].青海农技推广,2003(2):28-29.

[6] 慈晓科,张世煌,谢振江,等.1970―2000年代玉米单交种的遗传产量增益分析方法的比较[J].作物学报,2010(12):2185-2190.

上一篇:小麦前氮后移技术 下一篇:大棚烤烟漂浮育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