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前氮后移技术

时间:2022-09-09 02:30:19

小麦前氮后移技术

摘要 小麦前氮后移技术是近年来通过大量的田间试验总结出来的小麦优质高产新技术,其技术的应用一改过去“盲目施肥”、“三追不如一底“及“一炮轰”等不科学的施肥现象,是夺取小麦高产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 小麦;前氮后移技术;原理;方法;增产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077-01

传统小麦栽培施肥方法是以底肥为主,一次施入不追肥,称“一炮轰“。随着产量的提高,施肥量的增加,“一炮轰”容易导致前期麦苗生长过旺,群体过大,无效分蘖增多,通风透光不良,引发病虫害,氮肥利用率低,且可导致小麦生育后期脱肥早衰,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在控制总氮量的基础上,改“一炮轰”为前氮后移,即将氮肥分次施入,一部分作底肥,另一部分延迟到小麦第2个需肥高峰期――返青至孕穗期,尤其是拔节期施用。实践证明,小麦的前氮后移技术投入少,增产明显,一般可增产10%~15%,甚至超过20%。

1 技术原理

氮素是小麦生长中蛋白质、叶绿素、核酸、酶及维生素等重要物质的组成元素,被称为生命元素。使用氮肥会使小麦生理活性加强,促进小麦分蘖和生长[1]。一般来说,在N片叶施肥浇水,其水肥效应主要在N+2片叶、N+1片叶鞘和N-1节间。小麦吸收氮肥有2个高峰期,一是冬前分蘖期,二是拔节到孕穗开花期。如果前期施氮过多易旺长,个体质量差、易倒伏、感病,而后期缺氮则会导致小花退化、粒少与早衰。因此,氮肥要分基肥和追肥多次施入,应根据苗情主动调控,以促进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协调生长,尽量发挥肥料的正作用,避免追肥带来的负面影响。

2 前氮后移施肥技术

2.1 适量减少基肥氮的比例

在总氮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不同基、追比例试验表明,氮肥分期施用对小麦的产量及蛋白质含量均有正效应。通过反复实践总结出底肥和追肥的科学施肥方法:底肥比例减少到50%~70%,追肥比例增加到30%~50%。肥力高、早播、雨水较多地区或有灌溉条件的地块,基肥的比例可降到60%以下。

2.2 看苗追施返青肥(返青至拔节期前的追肥)

2.2.1 返青肥的水肥效应。追施返青肥能促弱转壮,增强弱苗繁茂程度,扩大群体光合面积,增加春季分蘖,争取部分动摇蘖成穗,增加有效穗数,提高小穗数目,促进小花发育等。实践证明,返青肥追施不会带来负面影响,不会造成无效分蘖增加、中部叶片及叶鞘加大、拉长基部节间、导致中期群体透光性差、后期贪青倒伏等。

2.2.2 返青肥的施肥对象。对于冬季冻害、干旱、播种质量差等各种原因引起的瘦弱苗或群体达不到900万株/hm2的田块,可追施返青肥。对于在秋冬已建立了适宜群体的壮苗和偏旺苗,只要不表现脱肥,就不施返青肥,以免造成群体过大[2]。

2.2.3 返青肥的用量和施肥方法。施尿素75~150 kg/hm2,趁雨雪撒施或机械深施,遇旱结合浇灌追施。

2.3 普施重施拔节肥

当第一节间露出地面1.5~2.0 cm时即视为“拔节”。拔节至抽穗是小麦全生育期生长速度最快、生长量最大也是需肥的关键时期。安徽省江淮地区2月底3月上旬、淮北3月中旬进入拔节期。当第一伸长节定长后至孕穗前均可追施拔节肥。

2.3.1 拔节期肥水效应。一是促蘖多成穗。3月底4月初,拔节期适当追肥可以减少小花退化,提高穗粒数;争取介于成穗与衰亡之间的动摇数。据试验,可多成穗88.8万穗/hm2[3-4]。二是防止叶片早衰。拔节孕穗期是小麦生殖生长、营养生长并进的旺盛期,对水分、养分的需求量较大,此时追肥有利于提高上3叶叶绿素含量,增加干物质积累,缩短第2次生理发黄期,延长倒1~2叶功能期,提高粒重1.6 g;有利于籽粒蛋白质积累,改善品质。实践证明,追施拔节孕穗肥是一项应用简便、增产明显的实用技术。三是抗倒伏。淮北地区3月底4月初,小麦地上第一、二节间基本定长,此时追肥不会再促进其伸长,只能促进茎部一、二节相对应2~3片叶的光合产物充实节间组织,有利于机械组织形成加厚,增加干物质积累,从而起到抗倒伏的作用。另外,此时追肥离成熟还有2个月的时间,不会引起贪青晚熟,试验表明,追施拔节肥抽穗、开花、灌浆、成熟都不晚于对照。

2.3.2 拔节期的施肥方法。为获得显著增产,3月底4月初追施拔节肥最佳[5]。从生理形态上看,在小麦生长中第2次生理发黄时追施最佳。一般趁雨撒施尿素75~150 kg/hm2或先撒尿素,后浇1遍水。已追过返青肥或长势过往的麦田,酌情少追。

2.3.3 施用拔节肥的注意事项。一是提前准备尿素。根据小麦种植面积、苗情准备好尿素。二是及时追肥。根据当地天气状况,趁雨追肥。三是定量追肥。土壤黏重、小麦长势好,追施尿素75.0~112.5 kg/hm2;小麦苗数不足、长势较差、砂壤土、两合土等地块,3月上旬追尿素112.5~150.0 kg/hm2[6]。四是结合追肥防治病虫害。追施拔节肥后,单位面积穗数增加,田间通风透光不良,湿度上升,容易发生病虫害,因此生产上在施拔节肥时注意防治病虫害。五是降低对小麦的损害。在追肥的过程中,注意不要踩踏麦苗,以免损伤麦苗,降低产量。

3 参考文献

[1] 赵慧芳,潘一展.优质专用小麦配套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2(8):49.

[2] 张红艳.淮北地区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3(6):62.

[3] 李豪圣,刘建军,宋健民,等.不同栽培措施对济麦21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7(5):57-59.

[4] 刘淑君,牛秋萍,马正树,等.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及应变管理措施[J].河南农业科学,2005(11):115.

[5] 樊萍,宋月奎,郭德志.春小麦叶面追肥试验效果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07(3):12-14.

[6] 金瑞燕.太和县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0):100.

上一篇:宿州市桥区玉米高温热害发生情况及应对措施 下一篇:玉米“一增四改”栽培技术在临清市生产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