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和谐校园浅论

时间:2022-10-07 11:43:06

高校和谐校园浅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5-0248-01

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的机构,是孕育新思想、新知识、新科技的重要园地,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和造就更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场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可靠基础和生力军,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高校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和谐的高校校园涉及到公平、正义和科学等诸多方面,因此直接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大学生的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那末和谐校园应该包括哪些方面呢?下面就我本人的观点作以浅显的阐述。

1、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础

自然生态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命运和前途。大学校作为知识和观念传播的主要阵地,树立生态文明和引导大学生体验生态文明和生态化的实践,是大学的基本职能之一,并且应为社会的生态文明和生态化做出表率和树立榜样。良好的生态化校园一方面使学生亲自感受自然生态、生态文明和生态科学,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和川建美好家园的良好心理和科学知识:另一方面,优美自然的环境对增进学生健康,陶冶学生心灵、熏陶学生行为、启发学生美好想象有着重要的作用。

2、以尊师重教为主体的和谐人际关系

在高校人际关系的和谐包括学校管理层之间、教职工之间、管理者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等诸多关系的和谐,但最主要的提携体现就是是否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和谐风气。这是因为教职工和管理者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和谐的关系,管理层实行了的公正和科学的管理,学校才能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正是教职工和管理者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和谐的关系和他们的言行赢得了学生们的尊重和学习,成为学生形成和谐人际关系的榜样。这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言教不如身教”。

3、校园文化的健康和和谐

“校园文化是指在一定社会大背景下,学校内影响和制约师生活动的具有文化气息的校园物质环境,和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并为学校全体人员所认同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他是学校历史的积淀、道德规范、工作作风和行为方式等因素的总和。”学生如果置身于良好的校园文化形成的浓郁的精神氛围中。校园文化也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不自觉地形成这种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其差别只在于受熏陶的深浅而已。这正是教育的最本质的意义所在。所以,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础,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主要表现于校自然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等:教育、教学设施的完备、以及先进科学而有序的管理状态,使校园文化的基础。它表现出学校环境特色和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精神文化主要表现于校园文化传统特色和现实的校风校貌,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制度文化主要表现于制度的科学性、公正性、系统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统一,是校园文化健康发展的保障。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增强师生的内聚力和荣誉感,既是校园物质文明建设的成果,又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反映。

4、物质生活的和谐

生活和生存是一切社会的基本,高校也不例外。在社会上,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受其他社会问题的影响,使得社会分配不能反映个体的社会劳动所得,并且差距不断拉大,这种情况在校园也有所反映,从而影响校园的和谐。因此高校应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适当拉大收入差距来强化激励功能,但同时要防止收入差距拉得过大以至于偏离了劳动的实际情况,挫伤教职工的积极性。另外,要特别要关注贫困大学生人群。近几年,由于高校招生收费并轨的发展、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运作、高校收费逐年上升、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高校的不断扩招等因素,贫困大学生人数迅速增加。“随着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逐年上升,贫困生现象日益突出,高校贫困大学生已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贫困生问题是一个家长操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社会问题。因此,学校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关注和解决贫困生的实际问题。

5、和谐的校园社会环境

高校校园不是独立体,他受社会的滋养,同时为社会输送人才和技术。只有处理好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校园才能真正实现和谐。首先是形成是稳定校园内外环境,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保障。其次是协调校园内外的各种有利因素,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动力。这就要求高校先要以开放的理念、开放的姿态和开放的行动,借鉴吸收国际教育发展实践的经验:并且大学和谐校园建设要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保持一致,与素质教育和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以及终身教育体系保持一致,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以及高校要积极地融入地方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事业上,特别是地方性院校的和谐校园建设要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根据区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需求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以自身的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共创和谐社会和和谐校园。

上一篇:女性教育之淑女教育浅谈 下一篇:军事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