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大篷车 隆隆驶天涯

时间:2022-10-07 10:35:29

影像大篷车 隆隆驶天涯

资料提供 冯启安

冯启安

老冯经常说:“老三届人受的苦不少,那就让我们在拍DV中找找乐子吧。咱不但要玩好、更要为和谐的社会做出点贡献啊。别看都五十七了,瞧瞧咱这好身体,可别闲着。”

冯启安,北京市朝阳区电影发行公司的经理,北京市朝阳文化馆的副馆长,一个“老三届”。07年,北京市文化局为各区县配备了数字电影流动放映车和放映设备,朝阳区是配发放映车最多的一个区,好几个个街乡放映场次去年都超过了300场;由朝阳区电影公司创立的“民工影院”去年放映278场,而“区建委放映队”常年送电影下工地,放映场次去年也超过1800场。冯启安带领着流动数字电影放映车深入基层演出放映,连春节寒冬腊月期间也不间断。

NO.1民工与影像

每天,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京城朝阳金台广场就挤满了各种各样的人。这些人或站立或找张报纸坐下,还有的就蹲在不远的角落里。平常六七百人之多,聚集在这,多的时候有上千人。其实他们不为别的,就是为了一个愿望,那就是不花钱看上一场好电影。这些观众大部分是外来的务工者,有的还是著名工地的劳动者,如奥运场馆、央视工地等。他们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劳累了一天后,除了挤在一起看一部又小又旧的电视以外,平时大多数时间要是不想花钱,就只有在街上闲逛了。而眼下他们却不那样了,收了工洗洗脸,换身衣服,整整齐齐地来到了放映场地,兴致勃勃地谈论着银幕上的故事。随着剧情的展开与深入,或喜,或悲,或急、或乐。

这就是北京开设的第一家以外来务工者为主题的朝阳区金台广场民工影院。

“民工影院”起始于3年前。2005年,朝阳区文化馆得到北京市政府40万元的补贴,用其中的20万元购置了10套放映设备,还购进新片20余套。这20套新片加上发行公司库房里原有的千余只拷贝就是“民工影院”的片源。其中既有《刘胡兰》、《报童》、《大决战》,《焦裕禄》这样的老“教育片”,也有《功夫》、《手机》、《孔雀》,《太行山上》等“新片”。让冯启安颇感自豪的是,民工影院很多“新片”的放映时间跟主流院线的放映时间只相差一个月。

冯启安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四惠城铁站的工地上。放映地点选在一幢未完工的楼房的房顶上。站在这个楼顶上,可以看到摆放得整整齐齐的钢筋、巨大的的地基,工人的办公房、工棚……露天拉一块幕,很多人席地坐在这块幕前。晚霞消散、天色渐黑,屏幕上的影像越来越清晰。冯启安说,谁见到那样的场景,谁都会受到触动。

如今,好几年的时间过去了,“民工影院”也日益发展壮大。2007年,适逢奥运决战年,北京迎来了由北京市文化局发起的扶植放数字电影的政府折子工程。传统的家门口人们看老电影“下雨”的现象(胶片电影老化、划伤)就要走到尽头。全北京发放了数字电影播放车与设备324套,仅朝阳区就发放了42套。

冯启安整合朝阳区42辆放映车,42套放映设备,成立了一条大有影响力的朝阳数字电影院线。百姓想看什么,他就组织影片演什么;百姓喜欢什么,他就放什么。

英雄榜:民工放映员曹明

喜欢电影的外来务工者曹明,成为大家关注的对象。经过培训,曹明会放映电影了。一年365天,在做好自己的杂物管理工作之余,曹明一遍又一遍地放映电影。由于他放的好多拷贝都是重复的,大家不禁会问:“肯定会腻烦的吧?”热爱电影的曹明再三摇头否定了大家的推想,他腼腆地说:“做这么个事怎么还能烦。民工们总是来一拨走一拨,天南海北地漂泊,电影的情节能为民工兄弟们提供拉家常的话题,多好。次次看、遍遍看,可是感动不一样,只要爱生活、爱社会,每天不管放什么电影都是新的。”

曹明还告诉了我们一件让他很感动的事。工地附近有一个叫广明的智障青年,平时总是灰心丧气的,只有电影能让他高兴。放电影时他场场不落,每天都把放映的片名记下来,并提醒曹明别放重了。

有时他也挑自己没看过的电影让曹明放。只要提起电影的情节,广明脑子好像一点毛病都没有了,嘴也利索多了。曹明说:“只要我来了,广明就高高兴兴地围上来,七手八脚地帮我铺排放映机。这是他的专利,要是有人跟他抢,不让他干,他便会像小孩一样嘟着嘴,大家就会笑嘻嘻地赶紧给他让出地盘。他依恋这里,依恋电影,这是他在北京这个自己无从把握的大城市里最熟悉和最亲切的乐园。我呢,也因为自己的工作能让广明感到愉悦,特有成就感,特自豪。”

NO.2百姓DV进影院

在过去,上电视、上银幕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都是梦想,而今天要想在银幕上露一下脸,已经不再是难事了。

“老三届”们都知道,上个世纪6、70年代每逢电影开演之前都加映一部十分钟左右的新闻杂志片(新闻简报)。新闻简报每周一号,深受欢迎。而今在朝阳区数字电影放映现场,由居民DV爱好者自己拍摄、自己剪辑、自己配音,自己解说的“新闻简报”又重返了银幕。去年,老冯带着大家在金鱼池西社区举行了一场特别的露天电影放映活动。活动刚开始,观众们就活跃起来了,原来首先放映的并不是美国大片,却是住在小区中的DV发烧友们自己编播的一条社区新闻短片,使大家眼前一亮。当银幕上“走进金鱼池”的字幕出现后,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

“走进金鱼池”分为三个板块:《文化广角》、《尚峰说法》、《社区新闻》。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当地片警尚峰参与表演的《尚峰说法》栏目。节目吸引了社区大爷、大妈的眼球,“哎!那不是咱们的片警尚峰吗?”看到荧幕上屡屡出现大家十分熟悉的人物,观众们更兴奋了,上了年纪的老观众们高兴地说:“这种形式就是我们要的”“好!好!瞧新闻简报又回来了。”

英雄榜:DV明星,片警尚峰

尚峰是崇文区金鱼池西区的片警,听说能制作短片在在电影之前播放,特别有兴趣。他模仿中央电视台《法制进行时》栏目的形式,结合社区的警情案例,自己编排了一个短篇故事,并与社区里一个大妈一块排成了一个小品,拍摄成DV短片。尚峰自己还在短片里担纲演出了民警与骗子两个人物。《尚峰说法》让社区居民们在欢声笑语之中受到了法制教育,很快的,当地社区治安案件发生率下降了许多,尚峰也受到了上级机关领导的表扬。之后,就有很多派出所邀请尚峰编材料,搞创作,最后居然就调走了,离开了金鱼池社区。“演小品火了片警尚峰,治安多好啊,怎么就调走了呢?”社区大妈到现在还接受不了呢。

No3.DV安全专题片送工地

朝阳区的数字流动放映得到了众多媒体的报道。《中国电影市场》杂志、法国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都相继作了报道。去年春节前,某位总集团邀请DV发烧友拍摄了安全专题片,组织百场电影送工地的活动。首场电影在四个工地同时放映,得到了两级党政工领导和人力资源部门的大力支持,有超过30000名农民工能够在夏夜里享受到免费看露天电影的乐趣了。

另外,朝阳区数字电影流动院线也鼎力支持农村“2131”工程,放映场次超过了5500场,深受群众的欢迎。过去是乡亲们看电影,是有什么片子只能看什么片子,现在是想看什么片子就点什么片子。由于有了数字技术,大家可以随便点播,也不用倒片子。山里,郊区的农民们同城里人一样,可以同步欣赏到最新影片了。而且,不管你放多少遍,数字电影清晰度都不会下降,演一千场也不会再像过去那样有“下雨”的现象了。

老冯心语

这几年,结合自己的工作与爱好,经常活跃在数字电影流动放映与DV创作第一线。每当六米的银幕支起来,数字电影放起来,立体音响震起来,浓浓的温暖便荡漾开来。看着登上了银幕的平民百姓的欢笑,作为个从事电影行业37年的老工作者,一个酷爱DV的人,我感到自己能放映数字电影,为百姓做点事,是多么幸福。

二十五年上山下乡插队的经历,使我对百姓文化及身边的草根现象分外关注。自己编、自己说、自己拍、自己播,多年来攒下了300多个小时的视频素材,这些素材是我的心血,我的宝物。业余从事DV短片创作,关注草根文化,在创作中提高技艺,广交朋友,互学知识,是多么快乐。

上一篇:如何使用索尼HDV摄像机拍摄出高质量的画面等 下一篇:民间DV突发事件的重要报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