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CT诊断影像表现及应用

时间:2022-10-14 02:51:01

食管癌CT诊断影像表现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CT检查诊断表现与诊断价值。方法:对2013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25例CT诊断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均显示出肿瘤的准确部位及大小,均有不同程度的管壁增厚,食管壁厚达0.5~2.7mm,其中可见软组织块影向腔内突起11例,管壁周围脂肪间隙显示不清9例。结论:CT主要可显示肿瘤的食管腔外部分与周围组织、邻近器官的关系,了解有无浸润、包绕,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从而利于肿瘤分期。

关键词:食管癌;CT诊断;影像表现;

[中图分类号]R7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521-02

食管癌为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食管最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北方高于南方,山西、河南为高发区,男性多于女性。多在40岁以上发生,50~70岁之间占多数。食管癌在早期很少有症状,或仅有间歇性的食物通过滞留感或异物感等,常不易引起注意。肿瘤逐渐增大后才有明显的持续性与进行性的吞咽困难。对2013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25例CT诊断表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25例食管癌,其中男19例,女6例,年龄43~78岁,平均60岁。主要表现为消瘦,进食困难,全部均经病理证实,鳞癌23例,腺癌2例。

1.2检查方法常规空腹检查,取仰卧位,以8-10mm层厚自胸腔入口至中腹部作连续扫描,如果食管钡餐与内窥镜证实颈段食管有病变,则扫描需包括颈部。令病人吞咽空气立即扫描可使食管腔显示更加满意。必要时做增强扫描或(和)减薄放大扫描,以鉴别纵隔血管与淋巴结,更好显示食管与周围结构,这结于消瘦病人纵隔脂肪减少者特别重要。如病人无严重食管梗阻或食管气管瘘,应常规口服造影剂以膨胀胃,充盈小肠以鉴别胃肠道结构与腹部淋巴结。

2结果

2.1上段食管癌CT表现CT胸上部层面:纵隔窗,此层在主动脉窗水平,可见胸椎前方,食管呈哑铃形影,大小4cm×2cm,密度增高,于食管右壁、前后壁均有肿瘤侵犯,仅于左侧残留细的管腔。奇静脉食管隐窝消失,肿瘤与主动脉仍有脂肪层(黑条影),故无侵犯。气管被推向前方。纵隔余部未见异常。双肺未见异常。诊断为上段食管癌。手术治疗,病理证实。

2.2中段食管癌CT胸中部层面:纵隔窗,此层面恰为气管分叉部,可见胸椎前食管部有一肿块影,密度较高,呈椭圆形,大小为4cm×2.5cm,管腔左侧仍有气腔,但大部分阻塞。通过上下多层面,可知肿瘤的上下长度。患者有进食困难,未见转移。诊断为食管中段癌。手术病理证实及化疗治愈。

2.3中段食管癌CT气管分又层面:纵隔窗,平扫,此层面可见气管分又后胸椎之前有一肿块影,大小4cm×5cm,为食管肿瘤,腔内有造影剂呈白色,可见肿瘤沿管壁浸润,腔不规则。增强扫描:肿瘤有轻度增强,主动脉、肺动脉均有明显增强。癌与降主动脉相接处,脂肪层消失,瘤有外侵无转移。双肺未见异常。诊断为食管中段癌。手术病理证实及化疗治愈。

3讨论

在CT上食管癌显示为食管壁的环形增厚,或为一肿块,突向食管腔,呈偏心性或向心性狭窄,其上段食管扩张,邻近结构受压移位。食管癌绝大多数为鳞状上皮癌,较少见的为腺癌;食管癌的形态学表现在CT上无法与其他类型肿瘤,如肉瘤、黑色素瘤或平滑肌肉瘤相鉴别。与普通胃肠道钡剂造影,内窥镜检查比较,CT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作用在于:①能显示食管与邻近组织的关系;②能显示有无淋巴结与远处脏器转移;③能对食管肿瘤作出正确分期,估计癌能否切除以及预后。

食管癌对邻近组织侵犯的估价由于食管外无浆膜包绕,因而癌瘤很容易侵犯邻近结构,如气管、主动脉和心包。食管癌向腔外扩展时的早期表现为食管与邻近纵隔脏器问的脂肪层消失,因此食管与邻近组织分界模糊或不整。文献报告及我们的经验,如果食管壁与邻近脏器分界清楚,手术能切除,如果CT显示分界不清说明病变与周围脏器有粘连或侵犯。从食管癌与周围脏器的接触范围可初步判断是粘连或是侵犯;有一组手术证实的病例,CT显示肿瘤对主动脉侵犯的敏感性是92%,特异性为89%。当食管与主动脉间无脂肪间隔时,可基于肿瘤与主动脉周径接触的角度作出判断,接触面90°提示疑有侵犯;由于食管与气管支气管间的解剖关系以及这些结构之间往往缺乏脂肪界面,故CT的唯一征象是肿瘤对气管与支气管的压迹与移位,如气管与支气管有较显著的压迫与移位提示肿瘤的直接侵犯。

食管的初级淋巴引流是沿着长轴引流的,主淋巴管在穿越肌层与外膜的淋巴管连接之前,于粘膜下就延伸了相当一段距离,然后在外膜内沿纵轴扩展,最后经流至局部淋巴结;有无远处淋巴结转移是估计根治性切除可能性的重要依据。这方面应注意有无膈下淋巴结转移。上腹部淋巴结,腹腔与胃动脉淋巴结是转移的常见部位。一般判定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是以其直径>15mm为标准,在腹部则以>10mm为标准。CT不能判定正常大小淋巴结的镜下转移,超过15mm的淋巴结也可能为非肿瘤性转移,这是CT诊断的限度。

CT分期的准确性不够理想,这是因为,根据脂肪层是否正常来判断Ⅱ期还是Ⅲ期有一定困难,此外CT发现淋巴结的能力一定限度,与手术结果对照,20mm以上淋巴结CT检出较有把握,20mm以下淋巴结常常不能显示。

上一篇:探讨眼部程序化护理对机械通气患者暴露性角膜... 下一篇:30例胆囊结石的超声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