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中的茶情——广州的早茶文化/啤酒瓶盖21个锯齿之谜

时间:2022-10-07 10:23:31

民俗中的茶情——广州的早茶文化/啤酒瓶盖21个锯齿之谜

民俗中的茶情——广州的早茶文化

文/刘永生

广州人嗜好饮茶,饮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咸丰、同治年间。

当时,有一种馆子叫“一厘馆”,它的设备很简陋,仅置木桌板凳,供应各种糕点,门口挂一个木牌子,写着“茶话”两个字,为客人提供歇脚叙谈、吃早点的地方。后来出现了“茶居”,“居”就是“隐”,即躲起来,也是为一些有闲的人提供消磨时间的好去处,后来规模大了才改称“茶楼”。当时佛山经营茶楼的人,都买下土地建几层高的茶房,然后全栋用来经营茶事。发展到后来,茶楼逐渐变得专业起来,内容越来越丰富,场面也越来越豪华。到了今天,“早茶”已成为广州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已成为广州城市特色中最为精彩的一笔。

从“一厘馆”到现在的酒店茶楼,尽管广州人“早茶”的内容和形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其本质并没有特别的变化,情趣性、休闲性、交际性和经济性始终是广州人“早茶”不变的主题,也是其广为风靡的主要原因。旧时广州的“妙奇香”茶楼有一副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说的无疑就是这种感觉,它准确形象地描绘出了“早茶”的理念及意境。

广州人所说的“早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饮茶,不仅饮茶,还要吃点心,叉烧包、水晶包、小笼肉包、虾仁小笼包、蟹粉小笼包,凤爪、牛肉、肚片,加上各类干蒸的烧卖、酥饼,还有鸡粥、牛肉粥、鱼片粥、猪肠粉、虾仁粉、云吞面等都是传统的粤式茶点。广州的茶楼建筑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是茶馆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广州人聚朋会友,洽谈生意,消遣休闲,都乐于上茶楼。一壶浓茶,几盘点心,边饮边聊,边吃边谈,既填饱了肚子、联络了感情,又交流了信息,甚至谈成了一桩生意,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情。正因为如此,广州人把饮茶又称“叹茶”。“叹”是广州的俗语,为享受之意。嗜“早茶”、爱“叹茶”也正是广州茶楼业历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广州人饮茶礼仪并没有特别的讲究,唯独在主人给客人斟茶时,客人要用食指和中指轻叩桌面,以示谢意。据说,这一习俗来源于乾隆下江南的典故。

相传乾隆皇帝到江南视察时,曾多次微服私访。有一天,他来到一家茶馆,兴之所至,竟给随行的仆从斟起茶来。按皇宫规矩,仆从是要跪受赏赐的。但为了不暴露乾隆的身份,仆从灵机一动,将食指和中指弯曲,做成屈膝的姿势,轻叩桌面,以代替下跪。后来,这个消息传开,便逐渐演化成了饮茶时的一种礼仪,至今在岭南及东南亚的华侨中依然十分流行。

除了早茶,广州人也饮午茶和晚茶,闲暇时还会在家里饮“功夫茶”,而饮凉茶更是广州人的一个生活习惯。“凉茶”就是把药性寒凉、能清解内热的中草药煎水作为饮料,饮之以清除夏季人体内的暑热之气。广州的凉茶历史悠久,如王老吉凉茶就形成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由于它清热解毒、消炎去暑的功效显著,历来为广州人所推崇。另外,还有石歧凉茶、金银菊五花茶、龟苓膏、生鱼葛菜汤等也都是广州人喜爱的传统凉茶。

啤酒瓶盖21个锯齿之谜

文/戎丹妍

啤酒瓶盖的锯齿为什么是21个呢?

南京工业大学工业与艺术设计学院的尹毅老师说,啤酒瓶盖最初的锯齿个数并不是21个,曾经还有过23、24个锯齿的瓶盖,并申请过专利。后来的设计者为了能找到最适宜很快打开瓶盖的方法,对锯齿不停地修改,最后确定21个锯齿时打开是最容易和安全的,所以就形成今天21个锯齿的瓶盖。现在啤酒瓶盖的21齿是根据国际通行的德国标准DIN6099制造的。这个标准不仅明确了瓶颈的直径,还有瓶盖的边缘形状以及制造材料。对于瓶盖的要求有两条最主要的依据:其一是密封性,其二是咬合度,也就是通常说的瓶盖要牢固。这就意味着每个瓶盖褶的数量和瓶口的接触面积成一定比例,瓶盖外部的波浪形封口既可以增加摩擦力,又方便开瓶。21齿就是这两个要求的最佳折中。

上一篇:我国投资项目决策咨询市场的问题及建议 下一篇:奇形怪字你认识多少/“上当”原来是上当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