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疫情防治技术与经验

时间:2022-10-07 08:53:26

水产养殖疫情防治技术与经验

做好水产养殖疫情防控工作,必须要首先了解水产养殖疫情诱发因素。在了解致病因素的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控技术,对于提高养殖质量,预防各种疫病发作大有裨益。

1、水产养殖疫情诱发因素

1.1 物理因素。

水温是重要的致病因子,水温过高会促进有机质的分解和水生生物的呼吸,进而加剧融氧,引起缺氧症状。一般水温不要超过25℃,否者很容易引起某些疾病的流行,像是肠炎、病毒性出血病等等。此外,水中泥沙含量、操作中的物理伤害等等,都可导致养殖对象染病。

1.2 化学因素

比如说PH值,一般在7~8.5为适宜,高于10.4或者是低于4.2,鱼儿都难以存活。再比如池中腐殖质或有机质过多,不仅消耗水中溶氧,而且,还能释放出硫化氢、沼气、碳酸气等对水产养殖对象有害的气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鱼池土壤中释放出来的过量的重金届,易引起养殖对象致病、致畸、致突变。

1.3 生物因素

水中植物性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藻类等微生物,可以引起鱼类的传染性疾病。动物性病原体,包括原生动物、蠕虫、钩介幼虫、甲壳类等,可以引起侵袭性鱼病和寄生性鱼病。虽然水中病原生物种类繁多,而且普遍存在于水体之中,但致病的情况并不相同。

1.4 自身条件

在同样的外部环境下,有的养殖对象对某些恶劣的生存环境,如水温、PH、溶解氧等,有适应能力,能够存活生长,不发生疾病:有的则承受不了这种变化,而诱发出多种疾病。又如,在养殖水域中存在某种或某些病原体,但有的机体就被感染得病:有的则对这些病原体的侵入具有抵抗力和免疫力而不发病。即使是同一养殖对象,由于不同的性别、不同的生长阶段、不同的饲料饵料,其发病情况和程度也是各不相同。

总的来说,认真研究养殖对象生物习性,实施健康养殖理念,提高养殖对象对养殖环境的适应能力,是做好疫病防控的关键所在。接下来,在综合养殖经验的基础上,就水产养殖疫情防治技术进行介绍,为疾病防控提供参考。

2、水产养殖疫情防治技术与经验

2.1 建立快速的早期疫病诊断技术

及早诊断,积极治疗,是有效预防水产养殖疫病的关键所在。从目前水产养殖疾病诊断现状来看,主要存在如下两方面问题:第一,不少地方缺乏疾病监测仪器,主要依靠养殖者养殖经验目测诊断;第二,有的地方配置疾病监测仪器设备,但是操作复杂,耗时较长;第三,一旦有疫情出现,描述不规范,病症介绍不清,这样给诊断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为此,加强早期诊断,必须要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第一,组织业务培训,提高从业者疾病防治知识和目测诊断能力;第二,加强疾病防治技术服务,尤其是对疾病多发区、高发区要及时诊治、加强监督;第三,加强科研攻关力度,积极研发小型、方便、经济实惠的鱼病诊断设备,供养殖者生产使用。

2.2 对症施治,合理用药

一旦养殖区域内发生爆发性、流行性鱼病,不少养殖户处于遏制疫情蔓延的角度考虑,开始盲目地把投药防治作为控制疫病的唯一手段,很多户主在不明病因的基础上,参照过往经验,在饲料中超剂量的乱用药物。实际上,滥用药物,不但难以起到治疗疫病的目的,而且还会带来诸多的副作用。引起施药对象慢性中毒,妨碍生长发育,直到死亡:产生耐药性,使用药量越来越大:使残毒留在体内大量富集,危害食用者安全等。由此,一旦出现疫病,不建议立即用药,必须要在查明病因的基础上,对症施治,合理用药,这样才是提高水产养殖效益的立足之本。此外,在用药防治的同时,还要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养殖户主自身的疾病抵抗能力。

2.3 因地制宜,选择养殖方式,优化养殖结构

处于疫病防控角度出发,养殖户主在确定养殖项目、选择养殖方式时,必须以疾病防控为中心,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养殖模式。如在对虾养殖中,有的发展封闭、半封闭循环水养虾。有的开展两茬养虾,第一茬利用早繁大规格虾苗,养到7月中下旬病害暴发期前捕捞,第二茬在7月底8月初投苗,10月份收虾,使两茬虾都可避开虾病高发期。养虾业者还采取以虾为主,实行虾鱼、虾贝、虾蟹混养。尤其是虾鱼混养,不仅对于虾病的防治有一定的效果,而且混养的副产品效益,往往不亚于养虾的收入。

2.4 综合防治,全面遏制病害发生

为了预防水产养殖病害的产生,建议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这样对于预防和遏制疫情蔓延都大有好处。以对虾养殖为例,在养殖工作开展的各个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病害防治措施,可有效提高经济效益。首先,在放养伊始,要及时清除虾池内的淤泥,并及时消毒处理;其次,加强水质管理。阶段性组织监测水质、配置必要的增氧机、定期合理换水,保证对虾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最后,在疾病防治方面,坚持“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原则,在提高对虾自身免疫能力的基础上,合理用药,提高养殖效益。总的来说,水产养殖疫病防治理念应该贯穿在养殖工作开展的方方面面。

2.5 切断疾病传播途径,加强疾病检疫检测

水产养殖流行性疾病暴发的途径主要有如下几种:第一途径为水源,通过水源注入将各种病原体及有害物质带入养殖水体内;第二途径为外购鱼苗,通过鱼苗将病毒、病菌带入;第三途径为饲料,尤其是饲喂不洁、带有病原体的饲料;第四途径为池塘淤泥,池塘淤泥堆积过量,细菌滋生,导致养殖环境恶化;第五途径为敌害宿主,通过鸟兽等敌害直接将病毒或者是细菌带入水体。处于切断疾病传播途径考虑,必须要加强疾病检疫检测。第一,加强水源监测,保证水源符合水产养殖用水标准;第二,严禁偷食劣质、腐烂变质的食物;第三,积极开展消毒工作,加强对养殖环境、水体及饲养工具的监测,确保养殖环境的洁净卫生;第四,积极清淤,完善养殖池塘;第五,加强检疫,包括亲体检疫、苗种检疫、原产地检疫、养殖区检疫。特别要把好进口检疫关,防止从海外带进新的病菌和病毒。

上一篇:浅析中国水产养殖规划现状分析与对策 下一篇:步甲对柞蚕的危害及防治技术